-
题名试论唐代九部乐、十部乐与坐部伎、立部伎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嫣嫣
-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45-47,共3页
-
文摘
九、十部乐与坐、立部伎皆是我国封建社会音乐鼎盛时期唐代的著名乐部,也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两大支柱。“十部乐”天疑是“九部乐”的伸延和发展,乃是一种纵的关系。诚然,它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增加了一部“高昌乐”,“坐部伎”和“立部伎”则是泾渭分明的不同演出形式,应是一种横的关系。问题的症结在于,九、十部乐与坐、立部伎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换言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两者之间是平行关系,还是继承关系,抑或是交叉关系?对此,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
关键词
立部伎
十部乐
坐部伎
宫廷音乐
交叉关系
十部伎
二部伎
燕乐
破阵乐
天竺伎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布依族“八音坐唱”与唐代燕乐“坐部伎”之比较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刘长焕
-
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4,共6页
-
文摘
八音坐唱"是贵州黔西南布依族民间特有的戏曲音乐形式,与唐代盛行于宫廷的燕乐"坐部"有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公元627年到公元756年之间,唐代燕乐"立部伎与坐部伎"成为重要的舞乐体制。考察唐代燕乐对地方民族音乐的吸收与融合情况,探索民族音乐与宫廷燕乐的关系,比较研究各自的表现形式,不仅对于唐宋文学发展和音乐发展都会有所启示,也是对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音乐形式的重新审视和深度把握。
-
关键词
八音
坐唱
坐部伎
立部伎
燕乐
-
Keywords
Eight Notes, Seated Singing, Zuo Bu Ji, Li Bu Ji, Yan Music
-
分类号
G122.68
[文化科学]
J607.68
[艺术—音乐]
-
-
题名唐代宫廷音乐表演的“坐”与“立”
- 3
-
-
作者
崔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格言(校园版)》
2023年第35期52-53,共2页
-
文摘
你知道吗?在西安鼓乐里,我们还能看到唐代宫廷音乐曾经有过的表演方式。唐代把宫廷里的乐工和舞者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堂下表演的立部伎(jì),另一类是在堂上表演的坐部伎。立部伎在室外庭院、广场演出,演出规模宏大,表演人数多至180人,最少的也有64人。舞蹈气势雄伟,舞姿大多威武霸气,伴奏乐器主要是鼓和锣等音量大的乐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对立部伎有“堂下立部鼓笛鸣”的描述。坐部伎则是坐在堂上表演,表演人数较少,3~12人。
-
关键词
诗人白居易
立部伎
坐部伎
伴奏乐器
西安鼓乐
气势雄伟
表演方式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二部伎的衰落与废除考辨
- 4
-
-
作者
赵悦岩
-
机构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黄河之声》
2023年第5期96-99,共4页
-
文摘
二部伎分别为坐部伎、立部伎,是唐代宫廷中具有较强政治性的宴享雅乐。本文拟通过分析、对比文献,从宫廷宴享制度、表演乐曲、乐工三个角度来看二部伎的衰落与废除。本文认为,玄宗时二部伎制度完善,至其末年安史之乱二部乐部分亡阙再无完整上演,至迟于757年二部伎作为宫廷宴享制度已亡,其遗存乐曲演出规模大不如前;唐末,立部乐均亡;宋初(975),废江南坐部伎,宋代二部伎彻底废除;辽代,仅遗坐部伎《景云乐》及其乐工,可能至迟于1125年亡佚,二部伎彻底废除。
-
关键词
坐部伎
立部伎
景云乐
衰落
废除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
-
题名宫苑乐舞图——浅谈燕妃墓墓室壁画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婉丽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碑林集刊》
1998年第1期252-255,共4页
-
文摘
在众多的唐墓壁画中,有幅场面宏大,充满宫廷生活气息的壁画。这就是1990年从燕妃墓墓室出土的壁画——《宫苑乐舞图》。图中所绘十人,有持乐器者,有翩翩起舞者,也有手持生活用品站立的侍者。壁画位于墓室东壁,乐图在南舞图在此。
-
关键词
乐舞图
宫廷生活
立部伎
天竺伎
长襦
坐部伎
乐伎图
清商伎
帔帛
鸡娄鼓
-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论唐代音乐诗对音乐的表现
被引量:2
- 6
-
-
作者
何泽棠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4期61-65,共5页
-
文摘
所谓音乐诗,是以音乐作为审美对象,以音乐生活为文学题材,赋咏音乐,包括艺术地反映乐器、乐工、乐曲或传达听者感受等方面的诗歌作品。并非凡是包含了音乐内容、以音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都可以称之为音乐诗。请看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的弹琴活动,但不可归入音乐诗一类。可资对照的是王绩的《山夜调琴》:"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
关键词
竹里馆
诗歌作品
描写对象
王绩
文学题材
法曲
《琵琶行》
请看
坐部伎
立部伎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魏晋至隋唐时期世界音乐的中国化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陈俊玲
-
出处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年第S1期107-109,共3页
-
文摘
魏晋至隋唐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亚洲的中西陆路交通,开辟了一条被中外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线,从魏晋到隋唐,"丝绸之路"从陆路逐渐扩展到海路,到唐时期,已经有了多条畅通的国际交通线。陆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缅甸、朝鲜半岛等地;海路可达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印度,可经东南亚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湾沿岸,还有三条线路可达日本;另外,还初步开辟了到达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
-
关键词
世界音乐
西凉乐
外来乐器
婆罗门曲
中国音乐
坐部伎
立部伎
隋九部乐
唐时期
海上交通
-
分类号
J609.1
[艺术—音乐]
-
-
题名论唐代坐、立部伎的特征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陈珊珊
胡郁青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5期184-186,共3页
-
文摘
隋唐以来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唐代音乐家和各民族音乐家共同协作,创作了繁盛的音乐和舞蹈。作为宫廷舞蹈的坐部伎和立部伎在各民族融合的环境下,吸收了一定的异域文化,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的记载来探讨二部伎所呈现出来的特征。
-
关键词
坐部伎
立部伎
特征
-
分类号
J603
[艺术—音乐]
-
-
题名隋代墓葬出土彩绘乐伎俑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司秀林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东方收藏》
2019年第11期53-61,共9页
-
文摘
1959年,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河南安阳豫北纱厂附近发掘了一座隋代砖室墓。根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为张盛,生于北魏景明三年(502),卒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墓中随葬品极为丰富,其中的乐伎俑由于其特殊的踪坐演奏形式,而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是研究隋唐时期音乐形式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为探讨坐部伎和立部伎产生的时间,提供了实物资料。
-
关键词
实物资料
立部伎
坐部伎
乐伎
河南安阳
墓主人
出土墓志
砖室墓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
-
题名从隋代七部乐到唐代二部伎
- 10
-
-
作者
于欣
张瑞蓉
-
机构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娘子关》
2013年第3期59-60,共2页
-
文摘
隋初七部乐的形成将"燕乐"推上了中国音乐的历史舞台,外来音乐文化与汉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发展繁衍出隋代九部乐,唐代九部乐、十部乐以及坐立伎。而隋唐繁荣的经济,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艺术水平,以及统治阶级的音乐爱好更使得燕乐一步步走向鼎盛时期。
-
关键词
二部伎
燕乐
立部伎
音乐文化
十部乐
坐部伎
中国音乐
清商伎
鼓笛
南康国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
-
题名元杂剧“坐演”形式渊源考——唐乐与元曲关系之一例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黎国韬
-
机构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31,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戏剧新考"(批准号:12CZW04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汉唐戏剧新考"(批准号:11YJA751032)
-
文摘
据《元刊杂剧三十种》记载,元杂剧存在着"坐演"的情况,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可以溯源于唐代燕乐"坐部伎"的堂上坐奏。唐代坐部伎乐经由后晋传入辽国,成为辽国的"大乐";金灭辽后,辽大乐又转而传入金教坊之中,并对当时的连厢搬演、坐台、坐排场演剧、《董西厢》等表演形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元人杂剧的演出。由此可以发现唐乐影响元曲的一个重要例证。
-
关键词
杂剧
坐演
连厢搬演
辽大乐
坐部伎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海纳百川放眼量——唐代宫廷燕乐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张晓未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
-
出处
《当代音乐》
2016年第23期52-54,共3页
-
文摘
统治者"兼容并蓄"的思想使得唐代的音乐文化在继承前代音乐文化与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更加丰富起来。其中唐代燕乐得到了极大发展,燕乐的繁盛,得益于唐朝的多民族音乐并存,也得益于隋代音乐体制得到了较好的保留,使得燕乐的发展存有肥沃的土壤。
-
关键词
唐代
燕乐
九部乐
坐部伎
立部伎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试述隋唐五代的文化交流与反交流
- 13
-
-
作者
徐寿凯
-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43-50,共8页
-
文摘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根据史料,在我国,这种交流、吸收与融合,早在公元前二十一至十六世纪的夏代便已出现,隋唐五代则是此后发展的一个高潮。交流、吸收与融合,丰富、发展了各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对一些邻国的文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
关键词
文化交流
胡部新声
隋唐五代
音乐舞蹈
八十四调
泼寒胡戏
破阵乐
坐部伎
立部伎
清商伎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琵琶新歌
- 14
-
-
作者
白煤
-
出处
《音乐爱好者》
1992年第3期16-19,共4页
-
文摘
我的思维掠过浦东派历代承传表以及有关资料后,猛回首,一行文字映入眼帘:林石城系浦东派当代杰出代表。历史的回眸琵琶一词大抵出现在秦汉之间。隋唐之前它是弹拨乐器(如三弦、秦琴、阮、月琴等)的统称。北魏以来,佛教文化渐进。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曲项四弦琵琶和直项五弦琵琶由波斯(今伊朗)引进中国。《隋书·音乐志》“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似可佐证。至6世纪中叶。
-
关键词
林石城
武套
秦琴
陈子敬
霸王卸甲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倾杯乐
坐部伎
立部伎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论唐玄宗对乐舞艺术的管理及其社会意义
- 15
-
-
作者
龚贤
-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人文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
文摘
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极具天才的音乐家。在他统治的前期和中期,唐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对各种思想文化兼容并包,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高度发达,开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的'开元盛世'关于唐玄宗音乐方面的才能,已有相关的论述。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文探讨他对乐舞艺术的管理及其社会意义,本文就此详加考察。一唐玄宗具有卓越的管理才能,为唐代乐舞艺术的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关键词
乐舞艺术
宜春院
小部音声
坐部伎
立部伎
李隆基
旧唐书
胡部新声
梨园弟子
-
分类号
J722.7
[艺术—舞蹈]
-
-
题名唐代坐立部伎研究中存见问题之试析
- 16
-
-
作者
李强
田可文
-
机构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6-71,共6页
-
文摘
唐代坐、立部伎历来是我国音乐史学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1.唐坐、立部伎始于何时的探讨;2.唐坐、立部伎与隋唐多部伎的关系;3.唐坐、立部伎的内容;4.唐坐、立部伎中所使用的乐器及其组合;5.唐坐、立部伎流传的研究。文章就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唐代坐、立部伎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唐代
坐部伎
立部伎
研究
问题
-
Keywords
the Tang Dynasty / sitting section professional female performer in ancient China / standin section professional female nerformer in ancient China / research / nrohlem
-
分类号
J702
[艺术—舞蹈]
-
-
题名唐代的排箫
- 17
-
-
作者
馮賀軍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紫禁城》
1992年第5期22-23,43,共3页
-
文摘
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在金、石、土、革、弦、木、匏、竹八音中属竹部,编排竹管为之,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排箫。我国很早就有了箫。《诗经·周颂》:“箫管备举,喤喤厥声。”《尚书》:“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世本》更具体地指出其为“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应劭《风俗通义》则欤《世本》记载大同小异。唐代的排箫大致可划归五类:第一类,竹管整齐排列在一起,中间以板或带相连,敦煌莫高窟220窟乐舞图壁画中的排肃、咸阳薛氏墓出土的排箫、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排箫皆属此类。
-
关键词
箫韶九成
《风俗通义》
周颂
来仪
箫管
乐舞图
立部伎
坐部伎
整齐排列
敦煌莫高窟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齐鲁艺苑》1988年总目录
- 18
-
-
-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57-58,共2页
-
-
关键词
孙继南
黎锦晖
近代音乐
坐部伎
立部伎
陈皋
十部乐
美术学科
高等艺术院校
毕业生毕业
-
分类号
G642.47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西音乐史发展中的文化意识浅析
- 19
-
-
作者
曾金寿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43-46,共4页
-
文摘
无论在什么领域,文化是导致理论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这样说,不同的文化观念必然产生不同的理论思维。就拿音乐来说吧,音乐是一门抽象的、高度概括的听觉艺术,“其中心内容是主体的,表演形式也是主体性的”。①在很大程度上它同文化密切联系着的,由于文化意识不同,意识形态的变化必然驱使审美观导向具有不同特色的音乐表现体制。那么,在中西文化发展的这样一个不同文化机制内各自的音乐是怎样体现的呢?基于这个前提,本文想就中西音乐发展中的文化观念、音乐表现形式作以比较、分析。
-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格里戈里圣咏
主体性
听觉艺术
八十四调
外来乐器
燕乐
艺术形式
坐部伎
立部伎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对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和研究的思考
- 20
-
-
作者
陈其射
-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7-52,共6页
-
文摘
中国古代音乐史漫长的时间跨度,累积了浩如烟海的史料和极其丰富的文物,其相异的音乐现象多而繁杂,因而确定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领域的深广性。因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研究亦相当繁难,本文仅就“史与论”、“古与今”、“
-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
黄翔鹏
秦王破阵乐
旋法
摩诃兜勒
坐部伎
立部伎
赞达仁
雅德根
三分损益律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