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田法对脑瘫儿运动功能改善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冉茂群 任永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98-399,共2页
目的 为了研究上田法与Vojta等法对脑瘫儿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 5 8例脑瘫儿 (包括 3岁以上及重症脑瘫儿 )分为年龄相同的两组 ,分别采用上田法与Vojta等法治疗 ,疗程≥ 1个月。 结果 上田组的坐位功能改善较Vojta组明显 (P <... 目的 为了研究上田法与Vojta等法对脑瘫儿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 5 8例脑瘫儿 (包括 3岁以上及重症脑瘫儿 )分为年龄相同的两组 ,分别采用上田法与Vojta等法治疗 ,疗程≥ 1个月。 结果 上田组的坐位功能改善较Vojta组明显 (P <0 0 1)。在上田组中 ,3岁以上脑瘫儿治疗前、后总分平均为 (5 7 0 4± 31 92 )分和 (78 5 2± 2 0 83)分 ,重症脑瘫儿治疗前、后总分平均为 (10 5 4± 9 6 1)分和 (31 5 2± 15 0 3)分。而Vojta组中 ,3岁以上脑瘫儿治疗前、后总分平均为 (73 33± 31 86 )分和 (80 37± 2 4 76 )分 ,重症脑瘫儿治疗前、后总分平均为 (2 3 5 5± 2 1 98)分和 (2 9 33± 2 5 2 1)分。结论 上田法对脑瘫儿坐位功能改善优于Vojta等法 ,尤其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田法 脑瘫 坐位功能 运动功能改善 疗效
下载PDF
上田法改善脑瘫患儿坐位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冉茂群 任永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5期287-288,共2页
为了解上田法对脑瘫患儿坐位功能改善情况 ,将 5 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9例采用上田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 Vojta等法治疗 ,疗程均为 2 5~ 30 d。结果观察组坐位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0 .0 1) ;对 3岁以上及重症脑瘫患... 为了解上田法对脑瘫患儿坐位功能改善情况 ,将 5 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9例采用上田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 Vojta等法治疗 ,疗程均为 2 5~ 30 d。结果观察组坐位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0 .0 1) ;对 3岁以上及重症脑瘫患儿 ,观察组疗效亦较对照组好 (P<0 .0 5 )。提示上田法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坐位功能 ,尤其对 3岁以上及重症脑瘫患儿疗效优于 Vojta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田法 脑瘫 坐位功能 康复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运用圆滚筒对脑瘫患儿进行坐位训练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金桥 张英连 +1 位作者 张茂玲 梁姗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3期3612-3614,共3页
目的观察圆滚筒对脑瘫患儿进行坐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9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儿进行常规坐位训练,观察组49例患儿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运用圆滚筒作为辅助器材进行坐位训练。治疗前后对两组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 目的观察圆滚筒对脑瘫患儿进行坐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9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儿进行常规坐位训练,观察组49例患儿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运用圆滚筒作为辅助器材进行坐位训练。治疗前后对两组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项)代表坐位能力的B能区进行评定,观察疗效。结果治疗5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的GMFM的B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圆滚筒对脑瘫患儿进行坐位训练能更有效加快坐位训练,提高患儿坐位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滚筒 坐位功能 脑瘫 手支撑
下载PDF
上田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对患儿坐位功能障碍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梅 黄柳英 《中国农村卫生》 2014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上田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分成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治疗,干预组采用上田疗法治疗。结果干预组患儿6-8个月坐位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治疗3个月... 目的观察上田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分成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治疗,干预组采用上田疗法治疗。结果干预组患儿6-8个月坐位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治疗3个月后上田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康复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田疗法 脑瘫 坐位功能
下载PDF
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玉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4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运动疗法,观察组患儿采用电针联合运动疗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坐位功能区评定...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运动疗法,观察组患儿采用电针联合运动疗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坐位功能区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坐位功能状况。并调查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坐位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总体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临床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坐位功能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运动疗法 脑瘫 坐位功能
下载PDF
咨询门诊
6
《健康》 1999年第5期41-42,共2页
河南尚霞问:我爱人近三四个月骶髂关节、脚后跟疼痛厉害,影响走路,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属初发期。他所住医院无此种病例的临床资料,请问此病能治愈吗?应怎样治?病因是什么?
关键词 咨询门诊 改善内耳微循环 耳聋 初发期 病能 脚后跟 坐位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 组织相溶性抗原 中年病人
原文传递
儿科护理学
7
《中国临床护理》 200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关键词 儿科护理学 中华护理杂志 护理学杂志 气管插管 脑瘫患儿 烧伤湿润膏 坐位功能 新生儿硬肿症 思密达 保留灌肠
下载PDF
针刺结合坐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红运 杜菲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3-406,41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坐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使用坐位训练的方法治疗,针刺组加用腰背部局部电针,针刺命门、脊中、肾俞和脾俞。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20项坐位...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坐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使用坐位训练的方法治疗,针刺组加用腰背部局部电针,针刺命门、脊中、肾俞和脾俞。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20项坐位功能评分对不同组别、不同脑瘫类型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采用尼莫地平法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坐位功能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针刺组坐位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痉挛型和肌张力低下型的进步幅度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1),而肌张力低下型又优于痉挛型(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67%(52/60),高于对照组的73.33%(44/60,P<0.05)。结论:针刺结合坐位训练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坐位功能得分,对于痉挛型和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针刺疗法 坐位功能训练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卧与坐位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徐开寿 麦坚凝 +3 位作者 何璐 梁惠慈 梁小娴 罗源利 《中国康复》 2005年第4期222-223,共2页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配备坐姿矫正系统对卧位与坐位功能的影响。方法:坐姿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34例,随机分为矫正组和对照组各17例,均采用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矫正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配备坐姿矫正系统对卧位与坐位功能的影响。方法:坐姿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34例,随机分为矫正组和对照组各17例,均采用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矫正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对卧位、翻身、坐位等项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01),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备坐姿矫正系统辅以神经生理学疗法更利于提高脑瘫患儿卧位与坐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坐姿矫正系统 卧位与坐位功能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满相 黄任秀 +3 位作者 张靖 杨孝霞 李俊 韦新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3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GMFM88...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GMFM88、B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更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表面肌电 坐位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