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伏邪”与“坏病”探讨脓毒症的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腾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336-1338,共3页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科的主要病种之一,结合脓毒症的现有研究和临床诊治体会,从'伏邪'和'坏病'的角度探讨临床脓毒症的分类及相应的治疗策略。脓毒症患者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重症发病急诊收入和轻症发病经住院治疗病情进...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科的主要病种之一,结合脓毒症的现有研究和临床诊治体会,从'伏邪'和'坏病'的角度探讨临床脓毒症的分类及相应的治疗策略。脓毒症患者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重症发病急诊收入和轻症发病经住院治疗病情进展加重后转入两种。前者宜从'伏邪'论治,治宜重剂清透伏邪,及早进行脏器支持治疗挽救器官功能;后者宜从'坏病'论治,注重精简治疗、精简药物、缓缓调治,以使正气来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伏邪 急危重症
原文传递
小议“坏病”与“施治防误”
2
作者 杨心语 姜入语 樊文彬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整理与“坏病”“施治防误”相关的条文,探讨其理论溯源与内涵,以指导现代疾病治疗。“坏病”的概念众说纷纭,如有医药所坏;太阳少阳辨证多端,无一名可用,故称“坏病”等,而“施治防误”相关文献研究分析不足且记录分散。通过对中医文... 整理与“坏病”“施治防误”相关的条文,探讨其理论溯源与内涵,以指导现代疾病治疗。“坏病”的概念众说纷纭,如有医药所坏;太阳少阳辨证多端,无一名可用,故称“坏病”等,而“施治防误”相关文献研究分析不足且记录分散。通过对中医文献整理和研究,总结各代名家“坏病”及“施治防误”,对比认为“坏病”为因失治、误治使原发病出现反常变化,证候错综复杂,以无六经临床特征的病证为本义与“施治防误”为主要治疗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进行发展,进一步证实“坏病”与“施治防误”为病证名措施关系和二者丰富发展“治未病”理念。对“坏病”与“施治防误”的概念及发展进行研究,举隅临床慢性荨麻疹与睡眠障碍性疾病病机及治疗,由此促进中医基础研究及临床规范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治防误 张仲景 中医基础理论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孙一奎救治外感病误治思路探微
3
作者 张思源 徐诚博 +4 位作者 黄琳 张玉 葛淑凡 江伟 吴元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对《孙文垣医案》《赤水玄珠》中外感病误治所生坏病的病案与相关论述进行分析,归纳出孙一奎辨证思路为:先明病因,知感何病;再查前剂,知为何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救治特色为:误补而益火助热,清、消并举;误下致表里同病,清、解、补兼施... 对《孙文垣医案》《赤水玄珠》中外感病误治所生坏病的病案与相关论述进行分析,归纳出孙一奎辨证思路为:先明病因,知感何病;再查前剂,知为何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救治特色为:误补而益火助热,清、消并举;误下致表里同病,清、解、补兼施;误汗后耗气伤津,清、补为益。经验药对为:陈皮-黄连,柴胡-黄芩,石斛-甘草。综合其提出的“不可全恃攻克,以致虚虚之祸”“病坏之后,以补药收工者多”等主张,孙氏救治坏病的思路丰富了中医外感病辨治理论,凸显了传统中医药治疗疫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一奎 误治 外感
下载PDF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论中医临床的思维特色 被引量:4
4
作者 米庆海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7期19-20,共2页
《伤寒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其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精神。该文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伤寒论》中的出处及含义谈起,详细探讨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诊治方法,体现... 《伤寒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其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精神。该文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伤寒论》中的出处及含义谈起,详细探讨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诊治方法,体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特色,强调了中医诊治疾病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但不能失去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变证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论》与“坏病”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亦人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7,共3页
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坏病的概念。坏病一般认为是因医生误治而致的变证,实际内涵还应包括各种疑似难辨难治的病证。二是《伤寒论》关于坏病的辨治原则及其具体例证,并通过对这些具体例证的分析探讨,揭示辨证方法。这是《伤寒论... 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坏病的概念。坏病一般认为是因医生误治而致的变证,实际内涵还应包括各种疑似难辨难治的病证。二是《伤寒论》关于坏病的辨治原则及其具体例证,并通过对这些具体例证的分析探讨,揭示辨证方法。这是《伤寒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伤寒论》理论的精髓所在。三是辨治坏病的方法和规律。因其能有效地指导疑难病的辨治。因而最有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证 伤寒杂
下载PDF
论《伤寒论》之“坏病”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宇铭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26-828,共3页
《伤寒论》之"坏病",现均理解为"变证",不属六经范畴,可按照《伤寒论》第16条,其原意应指病仍在太阳,并非变证。细考之,"坏病"的原意,是指太阳病经过误治、或病人具有某种特殊体质、病证不按常规演变、... 《伤寒论》之"坏病",现均理解为"变证",不属六经范畴,可按照《伤寒论》第16条,其原意应指病仍在太阳,并非变证。细考之,"坏病"的原意,是指太阳病经过误治、或病人具有某种特殊体质、病证不按常规演变、因而需要观察证候变化以作相应治疗的一类病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想,本义并非能够指导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因为未经过误治的病证能预测疾病的传变,而坏病不能预测才需要随证治之。以此思想理解《伤寒论》太阳病篇17至30条,可发现原文顺序的有机联系,是坏病证治的具体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变证 误治
下载PDF
《伤寒论》“坏病”浅识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承祖 王宁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426-427,共2页
“坏病”之名见于后汉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分述于太阳、少阳两篇、近现代医家沿用甚少。十余年来,笔者在研读《伤寒论》时,反复推敲原文字句,旁参有关资料,力求弄清概念,俾其指导临床。故不揣(?)陋,爱将坏病的肤浅认识概述如下: 1 ... “坏病”之名见于后汉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分述于太阳、少阳两篇、近现代医家沿用甚少。十余年来,笔者在研读《伤寒论》时,反复推敲原文字句,旁参有关资料,力求弄清概念,俾其指导临床。故不揣(?)陋,爱将坏病的肤浅认识概述如下: 1 仲景以误治命坏病 《伤寒论》把热性病总称伤寒,是以《素问·热论》“人之感于寒,则为热病”为理论依据,同时观察到这类热性病的发病原因,是人体受寒的反应。可知把热性病命为伤寒,是以病原为依据。以病原命各是《伤寒论》的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中国医药学
下载PDF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可欣 蒋志诚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9期46-48,共3页
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论治原则不仅适合太阳病误治后所致“坏病”的救治,也适合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治疗。它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念的思维特色,确立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势,是中医诊... 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论治原则不仅适合太阳病误治后所致“坏病”的救治,也适合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治疗。它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念的思维特色,确立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势,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伤寒论 张仲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变与证治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淼 狄舒男 +2 位作者 鞠海洋 张梦 桑希生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044-2047,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润燥救肺为主要治法,主方为清燥救肺汤加减;累及传变当视标本缓急,重视固护脾胃;变病为肺之积聚,当润燥化瘀散结,方以消瘰丸合青蒿鳖甲汤加减。病发于阴,当解阴分郁热,且不可过用寒凉耗伤阳气,方选青蒿鳖甲汤。热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润燥救肺为主要治法,主方为清燥救肺汤加减;累及传变当视标本缓急,重视固护脾胃;变病为肺之积聚,当润燥化瘀散结,方以消瘰丸合青蒿鳖甲汤加减。病发于阴,当解阴分郁热,且不可过用寒凉耗伤阳气,方选青蒿鳖甲汤。热盛咳急者,肺中燥需急救肺阴,方用清燥救肺汤。对于轻症,病势较缓,症状较轻者,宜用养阴清肺汤为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毒肺炎 证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伤寒与温病辨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则阔 袁训涛 +1 位作者 陈少丽 都广礼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7期5-9,共5页
通过历代文献梳理,从发病节气、气候变化、临床表现和方药反证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伤寒或温病进行辨析。认为本病属于伤寒而非温病,即始于伤寒,终于杂病,失治误治可变为坏病,临证应按伤寒论治。
关键词 新型冠状毒肺炎 新型冠状 伤寒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愈症”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颖 赵家有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8期777-780,共4页
六病愈症为微汗、脉静微缓和发烦目瞑衄血为太阳病"愈症",得利、转失气和濈然汗出等为阳明病"愈症",能食不呕、少阳脉小为少阳病"愈症",脉有中气和脾家实下利为太阴病"愈症",手足温、寸微尺浮... 六病愈症为微汗、脉静微缓和发烦目瞑衄血为太阳病"愈症",得利、转失气和濈然汗出等为阳明病"愈症",能食不呕、少阳脉小为少阳病"愈症",脉有中气和脾家实下利为太阴病"愈症",手足温、寸微尺浮为少阴病"愈症",脉微浮、欲饮和脉还手足温是厥阴病"愈症"。杂病"愈症"为身痹、如冒状、微汗和汗出为水湿邪等津液代谢失常的"愈症",得利和得下是邪得以出的"愈症"。以证候虚实为基础,辨识"愈症"可指导临证守法、守方,实证时出现"愈症"一般为邪气所致的过性邪气症状,虚证为原有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症 伤寒杂 虚实
下载PDF
冬温及其坏病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荣林 《北京中医》 2000年第5期8-10,共3页
关键词 冬温 学术探讨 中医药疗法 误治
下载PDF
一气周流论太阳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广波 邓志远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8期227-228,共2页
一气周流,即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升降出入无异常。其升降枢纽在于脾胃。脾土左升则肾水温升化肝木,肝木升而化心火:胃土右降则心火凉降而化肺金,胃降则肺降,胆木亦随之而降。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气统于肺,其在脏腑曰气,... 一气周流,即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升降出入无异常。其升降枢纽在于脾胃。脾土左升则肾水温升化肝木,肝木升而化心火:胃土右降则心火凉降而化肺金,胃降则肺降,胆木亦随之而降。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气统于肺,其在脏腑曰气,在经络曰卫;血统于肝,其在脏腑曰血,在经络曰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一气周流 营卫
原文传递
关于学习伤寒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八篇的一些意见——中医经典著作学习讲座(二)
14
作者 朱颜 《中国医刊》 CAS 1956年第9期60-63,共4页
第二题传经和不传经一、传经的意义简单地说,传经就是六经病的传变。例如太陌病不解,可以传变为阳明病,如果某经病始终是某经病,不传变为其他经的病,就是不传经。传经和不传经的辨认,主要依靠脉证,例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这样说:“伤寒... 第二题传经和不传经一、传经的意义简单地说,传经就是六经病的传变。例如太陌病不解,可以传变为阳明病,如果某经病始终是某经病,不传变为其他经的病,就是不传经。传经和不传经的辨认,主要依靠脉证,例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这样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又说:“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六经病各有其典型的脉证,如果本来是太阳病的脉证,到了二三天,出现了阳明病少阳病的脉证,就是传经;如果仍旧呈现太阳病的脉证,就是不传经,因此也可以说传经不传经就是临床症候类型转变不转变的意思。从症候定位的观念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下利 温针 喻嘉言 六经辨证 沙门氏杆菌 症候 太隆
下载PDF
学习《伤寒论》“坏病”的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太平 朱彦昭 蒋丽娜 《光明中医》 2010年第9期1697-1698,共2页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专书,仲师开六经辨证之先河,奠八纲辨证之基础,首次提出"坏病"的概念,即16、17诸条所述,由于失治误治,而致病情复杂变坏者为坏病,它是疾病传变和转化的形式之一,
关键词 《伤寒论》 随证治之 医德医风 科学精神 中医误诊误治学
下载PDF
泄痢“坏病”辨治偶得
16
作者 刘虓岭 《国医论坛》 2014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泄泻、痢疾及其兼、变证(即"坏病")的成因,中医药治疗方法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根据历代文献对泄泻、痢疾的认识,兼、变证处理方法,结合自身实践及辅助检查所见,对临床中遇到的泄泻、痢疾疑难杂证进行再认识及总结... 目的:探讨泄泻、痢疾及其兼、变证(即"坏病")的成因,中医药治疗方法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根据历代文献对泄泻、痢疾的认识,兼、变证处理方法,结合自身实践及辅助检查所见,对临床中遇到的泄泻、痢疾疑难杂证进行再认识及总结。结果:临床中所见泄痢变证、坏证多因失治、误治、疗程不足及其他实质性病变等引起。结论:在辨病、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指导下使用中医药治疗有较好效果;中医辨证施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程较长者辅助检查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痢疾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论》“坏病”初探
17
作者 黄宗祥 《国医论坛》 1995年第5期6-8,共3页
关键词 伤寒论 治则
下载PDF
“坏病”之研究:根据临床经验
18
作者 盛克己 魏祥武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1年第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误治
原文传递
外感坏病长期低烧辨治举隅
19
作者 汤治明 《铁道医学》 198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外感失治、误治所致长期低烧是临床常见症,仲景称之为坏病。由于低烧不退,日久正衰,从而引起一系列变症,虽非疑难,但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有感于此,拟举7例,试陈一隅之见,就正于同道。例1刘某,女,27岁,干部。1984年1月18日初诊,病历号:340... 外感失治、误治所致长期低烧是临床常见症,仲景称之为坏病。由于低烧不退,日久正衰,从而引起一系列变症,虽非疑难,但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有感于此,拟举7例,试陈一隅之见,就正于同道。例1刘某,女,27岁,干部。1984年1月18日初诊,病历号:3405。低烧已逾半载。证见汗出恶风,傍晚恶寒甚,体温波动37.7℃~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 桂枝麻黄各半汤 低烧 低热 煎服 汗出 历号 小便清 组方用药 表邪 四肢浮肿 正气 气虚 虚证 腹皮 肝郁气滞 滑石汤
下载PDF
论《伤寒论》之坏病
20
作者 梁常兵 李克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0年第5期14-18,共5页
坏病是原发病经过误治之后,病情发生了变化而不能再根据原发病遣方用药者,不包括“自坏病”。并对少阳中风吐下悸而惊、坏痞、阳明病被火发黄等九种有证无方的坏病剖析论证,拟出了相应的方治。
关键词 伤寒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