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病理“金标准”标记脊髓损伤慢性期MRI图像坏死区域的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包星星 赵璨 +3 位作者 包书圣 饶家声 杨朝阳 李晓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1期1373-1379,共7页
脊髓损伤慢性期胶质瘢痕及其所包绕的囊腔所构成的脊髓坏死区域在磁共振成像(MRI)中形态各异,边界模糊。针对单纯根据图像无法准确识别脊髓坏死区域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病理切片"金标准"来标记MRI图像实际坏死区域的方法。... 脊髓损伤慢性期胶质瘢痕及其所包绕的囊腔所构成的脊髓坏死区域在磁共振成像(MRI)中形态各异,边界模糊。针对单纯根据图像无法准确识别脊髓坏死区域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病理切片"金标准"来标记MRI图像实际坏死区域的方法。双边滤波去噪并刚体配准脊髓损伤慢性期的多模态MRI图像,使用Snake模型进行脊髓的分离,并利用双三次插值法对脊髓进行拉直。采用双树复小波变换融合不同模态的图像后,基于病理切片的胶质瘢痕及囊腔区域与MRI图像的脊髓坏死区域具有空间相对位置一致性的特点,建立从脊髓病理切片到MRI图像的空间映射关系,最终实现MRI图像中实际坏死区域的标记。以圆度和偏心率作为形状评价指标,对本方法标记的MRI坏死区域与病理切片"金标准"结果进行对比,相似度分别达到了0.93±0.03和0.97±0.02。结果表明,应用本方法构建的映射关系能较为准确、客观地标记MRI图像的实际坏死区域,为后期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分割MRI坏死区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慢性期 磁共振成像 病理切片 坏死区域 标记
下载PDF
不同区域表观弥散系数测量分析对合并坏死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解礼冰 田兴仓 +1 位作者 马丽 朱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分析对合并坏死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值取0、800s·mm-2)后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合并坏死的19例肺癌(恶性组)、10... 目的探讨不同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分析对合并坏死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值取0、800s·mm-2)后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合并坏死的19例肺癌(恶性组)、10例肺部良性肿块(良性组)的影像学资料。分别测量肿块实性区域及坏死区域的ADC值,比较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间的实性区域ADC值、坏死区域ADC值及坏死区域ADC值与实性区域ADC值的比值(坏死/实性ADC),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三种不同区域测量值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实性区域ADC值分别为(1.370±0.271)×10-3mm2·s-1、(1.788±0.305)×10-3mm2·s-1,坏死区域ADC值分别为(1.931±0.507)×10-3 mm2·s-1、(1.389±0.326)×10-3mm2·s-1,坏死/实性ADC分别为(1.420±0.302)、(0.778±0.122),良、恶性肿块三种不同区域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中,实性ADC、坏死ADC及坏死/实性ADC的AUC分别为0.868、0.830、0.971。坏死/实性ADC与坏死ADC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3,P<0.05)。坏死/实性ADC与实性ADC、实性ADC与坏死ADC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坏死/实性ADC及实性区域ADC值均可为合并坏死的肺癌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信息,且坏死/实性ADC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坏死区域 磁共振 ADC值
下载PDF
感染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外坏死区域和体积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黄东亚 李强 +5 位作者 苗毅 蒋奎荣 陆子鹏 吴峻立 高文涛 肖斌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70,共7页
目的探讨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P)胰腺外坏死区域(ENA)和体积(ENV)与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收治的150例INP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36例)与死亡组(14例)... 目的探讨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P)胰腺外坏死区域(ENA)和体积(ENV)与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收治的150例INP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36例)与死亡组(14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来探讨ENA和ENV与死亡风险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通过两分段回归模型来计算饱和效应。结果病死率为9.3%(14/150),病人平均年龄为(50.5±15.1)岁,其中64.7%(97/150)为男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实质坏死程度、ENV、持续衰竭器官≥2个、扩大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管径以及胰腺外坏死(EN)平均CT密度与死亡风险有关(P<0.1)。通过引进或剔除协变量对回归系数影响>10%或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方法来筛选协变量。在对协变量进行充分调整后发现,ENA与死亡风险无关,ENV与死亡风险呈非线性关系。两分段回归模型显示ENV拐点为1250 mL。在拐点左侧,ENV每增加100 mL,病人死亡风险增加40%(OR=1.4,95%CI 1.0~2.0,P=0.042)。拐点右侧的效应大小无统计学意义(R=0.7,95%CI 0.4~1.1,P=0.120)。结论INP病人ENA与死亡风险无关,ENV与死亡风险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当ENV<1250 mL时,死亡风险随ENV增大而升高,当ENV达到1250 mL时呈饱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感染坏死 胰腺外坏死区域 胰腺外坏死体积 死亡
原文传递
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造影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4期406-407,共2页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或活检病理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120例,其中化脓性炎症期26例,脓肿形成初期64例,脓肿形成期3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检查...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或活检病理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120例,其中化脓性炎症期26例,脓肿形成初期64例,脓肿形成期3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常规超声检查肝脓肿位置为肝右叶82例,肝左叶32例,肝左内叶和右前叶交界位置6例。超声造影对肝脓肿液化坏死区的检出率为88.33%,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53.33%(19〈0.05)。超声造影增强显示,84.62%的化脓性炎症期患者为快进快出型,76.56%的脓肿形成初期患者为同进同出型,73.33%的脓肿形成期患者为慢进慢出型。结论超声造影可发现肝脓肿液化坏死区域,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肝脓肿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所不同,可根据超声造影增强检查为临床病理分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临床病理分期 超声造影 液化坏死区域
原文传递
基于B超图像评价HIFU治疗剂量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孝 丁亚军 +1 位作者 谭乔来 钱盛友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00-404,共5页
基于B超图像分析HIFU治疗中辐照剂量、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域和图像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新鲜离体组织前后获得的B超图像做数字减影处理,计算图像灰度平均值,同时切片观察并记录生物组织的凝固性坏死区域大小,在此基... 基于B超图像分析HIFU治疗中辐照剂量、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域和图像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新鲜离体组织前后获得的B超图像做数字减影处理,计算图像灰度平均值,同时切片观察并记录生物组织的凝固性坏死区域大小,在此基础上得到大批量数据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辐照剂量、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域与B超图像灰度平均值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性;当凝固性坏死区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B超图像灰度平均值不再增大,而是呈无规律分布。B超图像灰度可反映组织损伤程度,为实时监控HIFU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B超图像 灰度平均值 辐照剂量 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