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艺术在振兴偏远乡村所发挥的作用:以越后妻有和碧山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松田直则(文/图) 袁璟(译) 《公共艺术》 2018年第5期53-63,共11页
人口减少及老龄化已经引起了乡村地区的衰退。乡村社区的消失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关乎人类食物的生产,同时也关系到人类如何保护自己的家园。艺术能否为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城市中,"回归自然"已经... 人口减少及老龄化已经引起了乡村地区的衰退。乡村社区的消失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关乎人类食物的生产,同时也关系到人类如何保护自己的家园。艺术能否为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城市中,"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们的梦想。他们普遍向往乡村地区健康的环境,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希望到乡村生活。这种期待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他们对于乡村地区怀抱的幻想甚至错觉便催生出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迎合了他们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并为其打造了一种同时享受都市便利设施的乡村生活。在这里,同时存在着两个相互指向的矢量,却永远不会相遇。农民们对于刺激的都市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期盼着都市,而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渴望则是回归那片土地。在日本偏僻乡县越后妻有举办的艺术节被认为是艺术振兴偏远地区的成功典范,它同时得到了这两种矢量的接受。本文试图探寻艺术三年展这种非传统的方式所具有的潜在力量,并考证其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型在乡村地区推广,并以中国安徽省的碧山村作为参考案例,这里急需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场所艺术 对话 志愿者 移植
原文传递
关于环境的艺术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孟潮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36,共2页
扼要解读环境艺术概念、性质、特点、价值观念的变迁,以及环境艺术在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提高设计水平要点等。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它具有场所性、关系性、对话性和生态性特征,这一观念的形成经历了6个阶段,即... 扼要解读环境艺术概念、性质、特点、价值观念的变迁,以及环境艺术在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提高设计水平要点等。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它具有场所性、关系性、对话性和生态性特征,这一观念的形成经历了6个阶段,即实用价值观、艺术价值观、空间价值观、机器价值观、环境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这里的变迁并非是后一个阶段代替前一个阶段,而是逐渐走向全面、深刻、复杂,达到综合整合认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环境艺术 场所艺术 关系艺术 对话艺术 生态艺术
下载PDF
“展示”还是“显现”? 阅读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当代美术馆 被引量:5
3
作者 范凌 《时代建筑》 2009年第1期128-135,共8页
如果展场不再是"展示"展品的被动容器,而是"艺术"显现/发生的环境,那么在当代语境下将如何打开阅读美术馆的线索?文章试图从这个角度对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当代美术馆进行阅读。
关键词 展品/展场 艺术场所/场所艺术/艺 术发生存在/再现 展示/显现 白盒子张力 胶体 塑性 复兴 先锋派 当代艺术/现代艺术
下载PDF
虚拟公共场景搭建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3
4
作者 戚笑雨 王崇敏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在网络虚拟空间发展初期,利用数字化技术复刻真实世界的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用以搭建公共场景是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不能直接认定此种利用行为构成合理使用。在网络虚拟空间搭建公共场景时对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利用行为... 在网络虚拟空间发展初期,利用数字化技术复刻真实世界的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用以搭建公共场景是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不能直接认定此种利用行为构成合理使用。在网络虚拟空间搭建公共场景时对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利用行为构成“转换性使用”,可以借鉴更为灵活的“四要素标准”进行合理使用检验。在我国现行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框架下,应将“数字化”利用行为纳入公共场所艺术作品合理使用条款,借鉴“四要素标准”来认定“合理的方式和范围”,弥补实践中我国合理使用制度适用上的不足,更准确地认定虚拟空间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场所艺术作品 元宇宙 转换性使用 合理使用 数字化
下载PDF
作品后续使用研究——兼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42条第(十)项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萍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公众可依据《著作权法》对设置或陈列于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和录像,但《著作权法》未规定合理使用人能否再行使用所得的成果。《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虽然规定了合理使用人可以&q... 公众可依据《著作权法》对设置或陈列于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和录像,但《著作权法》未规定合理使用人能否再行使用所得的成果。《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虽然规定了合理使用人可以"合理的方式和范围"再行使用其成果,但因对"合理的方式和范围"的理解不同,相同案件的判决结果却截然相反。其实,是否允许后续使用,取决于两个要素:第一,合理使用所得成果的性质,该性质由被合理使用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合理使用的方式决定;第二,作品后续使用行为是否符合"三步检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室外公共场所艺术作品 合理使用 作品后续使用 三步检测法
原文传递
2000年从来首尔公共艺术发展现状:从“填充式”走向“渗透式”
6
作者 《公共艺术》 2022年第2期46-53,共8页
2000年以后,韩国公共艺术受到新类型公共艺术的影响,向强调“大众参与”和“沟通”的方向发展。本文介绍了引领韩国公共艺术发展的首尔市近二十年来推进的多种公共艺术项目。同时介绍了首尔市近几年新推出的公共艺术模式——不是像以往... 2000年以后,韩国公共艺术受到新类型公共艺术的影响,向强调“大众参与”和“沟通”的方向发展。本文介绍了引领韩国公共艺术发展的首尔市近二十年来推进的多种公共艺术项目。同时介绍了首尔市近几年新推出的公共艺术模式——不是像以往“占领”特定物理空间的方式,而是探讨“渗透”到现有空间中的公共艺术的可能性。笔者肯定了首尔市的公共艺术发展方向,但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局限性,并且提出了更均衡发展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首尔 公共艺术 新类型公共艺术 作为公共场所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