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北大气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 被引量:31
1
作者 沈志宝 魏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1-548,共8页
利用HEIFE地面辐射平衡观测资料和同期NOAA - 1 1 /AVHRR卫星遥感资料定量估算春季我国西北大气沙尘的辐射效应。大气沙尘减小地面净辐射冷却地面 ,对地 -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效应均与地表反照率有关 ,严重浑浊的沙尘大气在沙漠为短波加... 利用HEIFE地面辐射平衡观测资料和同期NOAA - 1 1 /AVHRR卫星遥感资料定量估算春季我国西北大气沙尘的辐射效应。大气沙尘减小地面净辐射冷却地面 ,对地 -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效应均与地表反照率有关 ,严重浑浊的沙尘大气在沙漠为短波加热和长波冷却 ,在绿洲则相反 ,但净效应都是加热。文中给出了 4月大气浑浊度系数约由 0 .1增大到0 .6,在沙漠和绿洲上空沙尘层 ( 850~ 60 0hPa)内大气的附加短波、长波和净加热 /冷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 沙尘 -系统 辐射效应 溶胶
下载PDF
中国地区云对地-气系统辐射强迫温度效应的气候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艳 翁笃鸣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6-773,共8页
文中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提供的地 气系统行星反射率、射出长波辐射 (OLR)和云量资料 ,计算了中国地区年、月平均总云量对地 气系统短波辐射、长波辐射以及净辐射强迫的温度效应和敏感性系数 ,... 文中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提供的地 气系统行星反射率、射出长波辐射 (OLR)和云量资料 ,计算了中国地区年、月平均总云量对地 气系统短波辐射、长波辐射以及净辐射强迫的温度效应和敏感性系数 ,并讨论了云对各辐射分量强迫的温度效应与总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地 气系统云辐射强迫温度效应与总云量间具有较明显的曲线相关。云辐射强迫温度效应及其敏感性系数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点。就中国全国平均而言 ,各月地 气系统云辐射强迫净温度效应一般表现为降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辐射强迫 温度效应 降温作用 时空变化 中国
下载PDF
论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宏宇 张强 赵建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地表能量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困扰地-气相互作用的难点之一。总结国际和国内一些观测试验不同下垫面的能量平衡状况,介绍了表征地表能量平衡状况的常用统计方法,并对能量不平衡的不同因素进行了探讨。浅层土壤热储存,由气温变化、光合作用... 地表能量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困扰地-气相互作用的难点之一。总结国际和国内一些观测试验不同下垫面的能量平衡状况,介绍了表征地表能量平衡状况的常用统计方法,并对能量不平衡的不同因素进行了探讨。浅层土壤热储存,由气温变化、光合作用和植被热储存等引起的地上热储存,以及垂直平流都会影响地表能量平衡。此外,由于不同能量分量足迹的差异,不均匀下垫面会影响通量观测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而且还会诱发中尺度环流和大尺度涡旋等复杂大气运动,不平稳的大气状态和夜间非充分混合的湍流,同样会困扰湍流通量的观测。为此,在对湍流通量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从单点涡动相关(简称EC)系统的平流热通量修正、多点EC的通量空间平均和大孔径闪烁仪(简称LAS)等通量足迹较大的通量修正等方面,对能量不平衡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建议在湍流混合不充分时,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地表潜热;并对EC水汽通量与蒸渗计观测的真实地表蒸散进行了简单讨论,提出了大型蒸渗计算地表潜热通量的可能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 -系统 下垫面 环流 热通量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地区的OLR与厄尔尼诺现象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1-417,共7页
本文利用美国NOAA极轨卫星观测的1974年6月—1986年2月2.5×2.5经纬度网格区月平均的OLR资料,计算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OLR)的基本气候特征,给出了OLR的年、季平均值及均方差的空间分布图。并计算分析了1974—... 本文利用美国NOAA极轨卫星观测的1974年6月—1986年2月2.5×2.5经纬度网格区月平均的OLR资料,计算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OLR)的基本气候特征,给出了OLR的年、季平均值及均方差的空间分布图。并计算分析了1974—1985年期间厄尔尼诺年与反厄尔尼诺年中国大陆地区OLR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R -系统 厄尔尼诺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气系统的水平衡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顺利 陶诗言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9-515,共7页
利用NCEP/NCAR 1 980 -1 989年 1 0年逐日 0 0UTC、 1 2UTC再分析资料及青藏高原降水、径流资料 ,研究了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平衡特征 ,估算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蒸发、土壤和地下水含量。结果表明 :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是水汽辐合... 利用NCEP/NCAR 1 980 -1 989年 1 0年逐日 0 0UTC、 1 2UTC再分析资料及青藏高原降水、径流资料 ,研究了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平衡特征 ,估算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蒸发、土壤和地下水含量。结果表明 :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是水汽辐合区 ,降水大于蒸发 ;秋末到次年春季是水汽通量辐散区 ,蒸发大于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 6~ 9月。径流的年际变化趋势同降水相近 ,径流主要是由降水补给的 ,径流峰值滞后降水峰值一个月。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及地下含水量从 1~ 6月逐渐减少 ,7月以后开始增加 ,1 0月是土壤及地下水最丰富的时段。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和后期降水、蒸发、径流等呈增长趋势 ,这同ENSO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流域 水平衡 降水 蒸发 土壤含水量 下含水量 -系统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机效率及热源特征
6
作者 李瑜洁 高晓清 +5 位作者 马耀明 胡泽勇 李振朝 杨丽薇 靳潇 周惜荫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7,共16页
地-气系统中存在着诸多不同类型的大气热机.对大气热机效率的准确定义、计算和解释是了解地-气系统能量传输与转化的关键.夏季青藏高原大气可以被视作一种正热机,对其热机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其热力、动... 地-气系统中存在着诸多不同类型的大气热机.对大气热机效率的准确定义、计算和解释是了解地-气系统能量传输与转化的关键.夏季青藏高原大气可以被视作一种正热机,对其热机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其热力、动力过程,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对中国、东亚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使用MOD08数据及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了2000~2020年夏季(取5~9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机效率、青藏高原地面热源和大气热源.结果表明:2000~2020年5~9月青藏高原平均大气热机效率在1.2%~1.5%之间,小于1.6%;5月与9月热机效率高于夏季三个月份(6月、7月、8月);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大气热机效率较高的区域,其次是青藏高原西部地区. 2000~2020年5~9月青藏高原平均地面热源为96.0W m^(-2);平均大气热源为90.7W m^(-2);降水凝结潜热释放是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最重要的分量. 5~9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机效率与地面热源呈强而显著的正相关;降水凝结潜热作为5~9月大气热源最重要的分量,其反映的降水过程是大气热机内部的重要耗散过程之一,使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大气热机效率呈强大且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候变化 -系统 热机 青藏高原热源
原文传递
印度大地震的可预警信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建盛 康春丽 刘德富 《地震学刊》 CSCD 2001年第4期11-17,共7页
20 0 1 0 1 2 6印度西北部的普杰地区发生了 7 8级强烈地震。对这次强震事件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数值产品资料 ,分析了以普杰为中心整个西亚范围内 ,事件发生前后共计 6个月的月平均辐射场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 20 0 1 0 1 2 6印度西北部的普杰地区发生了 7 8级强烈地震。对这次强震事件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数值产品资料 ,分析了以普杰为中心整个西亚范围内 ,事件发生前后共计 6个月的月平均辐射场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发现自震前 2个月至震时当月 ,普杰地区始终是一个辐射 (热 )场的高值中心 ,震后明显消散。据此认为印度大地震有可识别的预警信息 ,提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及其产品 ,有可能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大 卫星遥感 长波辐射 预警信息 -系统 震预报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科学问题与实验计划概述 被引量:32
8
作者 吕达仁 陈佐忠 +5 位作者 王庚辰 陈家宜 季劲钧 李永宏 陈洪滨 乔劲松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12,共11页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nnerMongoliaSemi-AridGraslandSoil-Vegetation-AtmosphereSurfaceStudy,IMGRASS)”是国家自然科学基...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nnerMongoliaSemi-AridGraslandSoil-Vegetation-AtmosphereSurfaceStudy,IMGRASS)”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九五”期间支持的跨学部重大项目。该项目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着眼于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带半干旱草原区域中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参数化方案研究,理解在人类活动逐步增强背景下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的作用与反馈,定量了解中纬半干旱草原在温室气体排放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发展利用卫星定量遥感陆气相互作用的反演方法与集成。这一项目将由一项中尺度综合观测和几项研究课题构成,希望成为我国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的独特贡献,亦为温带半干旱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对策依据。本文简要介绍IMGRASS项目的科学问题与实验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全球变化 温带半干旱草原 陆面过程参数化 -系统遥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