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些思考——地下云图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颙 徐逸鹤 +1 位作者 蔡辉腾 李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由中国地震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地质调查局合作建立的地震预报研究实验场为中国早期地震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多数预想目标未能达成,发展受到了阻碍。最近几年,实验场重新受到重视,... 由中国地震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地质调查局合作建立的地震预报研究实验场为中国早期地震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多数预想目标未能达成,发展受到了阻碍。最近几年,实验场重新受到重视,并更名为"地震科学实验场"。结合目前地震学发展的前沿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增加"地下云图"作为实验场的新方向。利用高重复性、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的气枪震源,持续激发地震信号,实现对地下介质速度变化的连续监测;结合背景噪声成像获得的高分辨率3维地壳结构,构建4维(三维空间+一维时间)地下结构成像。"地下云图"可以反映地下速度和应力变化,为全国范围的地震监测预测提供新的业务手段,推动地震预测从经验预测到物理预测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科学实验 地下云图 4D地震 气枪
下载PDF
高精度钻孔温度仪及井下集成技术研究
2
作者 张兵 朱小毅 +5 位作者 张晓峰 李江 陈全胜 薛兵 黄诗 吴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3,共11页
为了克服连接导线的热电偶效应和测量电路零点漂移的影响,本文基于DFT变换的信号提取技术,在铂电阻测温电桥中应用交流驱动,设计了高精度钻孔温度仪,以及钻孔温度观测的集成方案和实验方案.实验室测试表明,≥0.5 mHz频带的温度测量噪声... 为了克服连接导线的热电偶效应和测量电路零点漂移的影响,本文基于DFT变换的信号提取技术,在铂电阻测温电桥中应用交流驱动,设计了高精度钻孔温度仪,以及钻孔温度观测的集成方案和实验方案.实验室测试表明,≥0.5 mHz频带的温度测量噪声水平优于0.03 mK/Hz^(1/2).应用于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该高精度钻孔温度仪运行稳定,数据完整,为实验场地震模型的检验和地震前兆异常的判断提供了观测手段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钻孔温度仪 井下集成观测 地震科学实验
下载PDF
关于地震科学实验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杨军 王宝善 陈颙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5-309,I0001,共6页
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建设在我国地震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回顾我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中美地震科技合作的成果以及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地震科学实验场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认为地震科学... 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建设在我国地震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回顾我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中美地震科技合作的成果以及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地震科学实验场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认为地震科学发展要集中攻克关键性科学问题;可以开辟流动实验场,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长期性的科学问题及短期性的科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科学实验 科学问题导向 研究地区导向 流动实验
下载PDF
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史翔宇 王晓青 +1 位作者 邱玉荣 袁小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83-3697,共15页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现代仪器观测记录的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 C,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分析,对正确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震级—序号方法、最大曲率法(MAXC,Maximum Curvature)和拟合度检测法(GFT,Goodness-of-Fit Test)分析了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1970—2018年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 C值,得到了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 C值的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 C值变化趋势大致为1970—1986年M L2.0~2.6,1987—1999年M L2.5~2.6,2000—2008年后M L1.4~2.1,2009—2018年M L1.2~1.9;实验场地区M C值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低、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的特征,其中云南最南端的澜沧—耿马区和思普区、四川西北部的理塘—木里区以及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带M C值普遍较高,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的松潘—龙门山带、安宁河带、元谋区、楚雄—建水带和大理—丽江—盐源区M C值普遍较低;强震会使M C值出现突然升高、之后逐渐恢复的现象,其中M C值升高程度与震级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强震导致的M C值升高是M C值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 川滇地震科学实验
下载PDF
云南场区宽频带地震监测台站勘选方法探讨——以文山和曲靖地区为例
5
作者 毕树伟 张光顺 +5 位作者 高洋 台梓含 黎朕灵 邓存华 李圣 字承柱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420,共11页
地震监测台站勘选的合理性是决定地震观测数据质量、台站功能及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程项目云南场区宽频带地震监测意向台站的勘选要求,对云南文山、曲靖地区24个意向台站进行实地勘选,梳理总结了宽频... 地震监测台站勘选的合理性是决定地震观测数据质量、台站功能及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程项目云南场区宽频带地震监测意向台站的勘选要求,对云南文山、曲靖地区24个意向台站进行实地勘选,梳理总结了宽频带地震监测意向台站勘选的重要环节,可划分为室内资料收集、台址图勘、野外踏勘确定意向台址、场地协商及租地意向书签订、室内勘选资料整理5个阶段,其中台址图勘对野外踏勘确定意向台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意向台站勘选的工作效率。以CD151意向台站勘选为例,详细论述了5个阶段的工作方法;同时以4个意向台站噪声水平测试分析验证勘选方法的可行性,勘选的意向台站均符合Ⅰ级台基背景噪声水平,满足按照Ⅲ级地噪声台站勘选的观测环境技术要求,本研究对宽频带地震监测台站勘选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 宽频带地震监测 意向台站勘选 工作方法 台址图勘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BDS-3定位精度和地壳运动初步分析
6
作者 贺添 孟国杰 +4 位作者 吴伟伟 苏小宁 赵国强 魏聪敏 董志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3-665,共13页
我国BDS-3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7月建成,并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自此开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简称“实验场”)的GNSS测站相继接收BDS-3卫星数据,目前已经积累了2年多的观测数据,为BDS-3应用于川滇地区地壳运动监测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数据... 我国BDS-3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7月建成,并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自此开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简称“实验场”)的GNSS测站相继接收BDS-3卫星数据,目前已经积累了2年多的观测数据,为BDS-3应用于川滇地区地壳运动监测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数据保障。为评估实验场BDS-3观测数据的精度及其应用于地壳监测的可行性,本文首先根据各测站所记录的BDS-3的B1I和B3I两个频点的多路径效应和信噪比与卫星高度角之间的关系,对BDS-3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基于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 (10.7版)对各测站同期记录的BDS-3和GPS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得到BDS-3和GPS坐标时间序列。基于包括线性项、年周期项和半年周期项等分量的函数模型,利用极大似然法分别对BDS-3和GPS时间序列进行拟合估计,得到各测站的线性速度、年周期和半年周期信号,并对拟合结果对比分析,评定BDS-3和GPS的定位精度。最后,讨论BDS-3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和BDS-3水平速度场的区域性特征。研究表明:实验场BDS-3与GPS原始数据质量相当,BDS-3坐标时间序列的均方根残差(RMS)的平均值在N、E、U方向上分别为4.42、4.25和8.34 mm,稍大于GPS的结果。BDS-3与GPS速度场在E方向存在约2.0 mm/a系统性差异。在区域分布特征方面,BDS-3和GPS的速度场、周年期和半年信号没有明显差别。认为目前影响BDS-3定位精度的因素主要为卫星轨道产品不够完善,经验型太阳光压模型和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等欠缺。造成BDS-3和GPS速度场差异的原因主要为两者的定位基准不一致。随着实验场BDS-3观测数据的积累和数据解算模型的改进,BDS-3可望达到GPS的定位精度,并形成独立于GPS的监测系统,为该区地壳运动监测和地震预测提供优质的大地测量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3 GNSS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 地壳形变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三维断层模型Web展示原型系统
7
作者 吴熙彦 鲁人齐 +3 位作者 张金玉 孙晓 徐芳 陈桂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活动断层的三维结构和模型是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基础参数和重要数据。随着对接近真实形态的活动断层三维模型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对这类模型数据的共享及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数据共享课题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构建基于Web的三维断层模... 活动断层的三维结构和模型是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基础参数和重要数据。随着对接近真实形态的活动断层三维模型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对这类模型数据的共享及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数据共享课题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构建基于Web的三维断层模型展示平台,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和用户体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川滇地区)三维断层模型Web展示原型系统①是基于Arc GIS 10.6企业版的Web App Builder工具构建的一个实验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基于Web GIS的三维展示系统的基本功能,并成功测试了更适用于地震行业标准的用户交互方式、基本功能、场景数据迁移方案和三维场景设计方案。场景数据从三维断层建模平台到GIS平台的迁移,是实现基于Web GIS三维展示系统的基础。场景中展示的三维数据采用与二维数据标准一致且视觉上融合度高的可视化方案。实践结果表明,三维数据从建模平台迁出后,应结合数据可视化方案,在属性层面上与二维数据相融合,以保证二维和三维数据在视觉上较好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 三维断层模型 WEB 原型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中国大陆的强震与火山相互作用
8
作者 姜金钟 王新 +2 位作者 范兴利 李永华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05-4013,共9页
强震活动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圈层能量交换的显著表现.新近观测研究表明:强震与火山活动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但人类对强震与火山的孕育环境和发生过程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山内部岩浆系统的认识还远远达不到预测强震触发火山喷发或岩... 强震活动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圈层能量交换的显著表现.新近观测研究表明:强震与火山活动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但人类对强震与火山的孕育环境和发生过程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山内部岩浆系统的认识还远远达不到预测强震触发火山喷发或岩浆扰动及火山流体引发强震活动的需求.中国大陆的长白山和腾冲火山区存在强震-火山相互作用的迹象,腾冲这一潜在的强震和火山活动危险区是开展强震-火山相互作用研究的理想场所.立足于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跨学科基础观测设施和相关科研项目,有望在腾冲火山区取得强震-火山关联性研究的新突破,为有效预防强震和火山灾害及热能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触发火山活动 火山流体引发强震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四川区野外实验观测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学芬 胡德军 +4 位作者 赵晶 吴微微 赵航 梁宏 黄雪影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主要介绍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成都基地)5种新型野外地震观测手段:高精度氢实验观测、电磁监测实验卫星三频信标系统地面接收站、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高精度光纤应变场检测仪实验观测和冷原子绝对重力仪实验观测。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 野外实验 高精度氢 实验观测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短临预报专群结合模式探索
10
作者 张永仙 琚长辉 +1 位作者 刘静 张盛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164-166,共3页
1研究背景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特色的地震预报工作,大规模群测群防工作始于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大关M_(S) 7.1地震后。1974年8月,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大关地震现场会议,局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局属研究所和各省市区地震局办的主要领... 1研究背景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特色的地震预报工作,大规模群测群防工作始于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大关M_(S) 7.1地震后。1974年8月,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大关地震现场会议,局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局属研究所和各省市区地震局办的主要领导专家、震区灾区县市区公社领导和测报点人员等近200人,在交通闭塞且尚有余震的震灾区现场开展震害灾情考察,统一了群测群防和专群结合地震预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现场会后各省地震管理部门均召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国务院[1974]69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地震局云南昭通地震现场会议精神,总结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开展情况及安排部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群结合 地震短临预报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
下载PDF
关于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作者 张琰 蒋长胜 韩立波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8期345-354,共10页
“实验”和“试验”之间,“实验场”和“试验场”之间,“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与其他“地震科学实验场”,以及“科研项目部署在实验场”和“实验场的科研项目”之间,字面意思上的不同可能会直接导致背后指代的含义也不同,这一点通常不... “实验”和“试验”之间,“实验场”和“试验场”之间,“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与其他“地震科学实验场”,以及“科研项目部署在实验场”和“实验场的科研项目”之间,字面意思上的不同可能会直接导致背后指代的含义也不同,这一点通常不会被注意到。本文通过对以上几组词(组)的讨论与对比,期望能够加深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些基本但重要问题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试验 试验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标准化研究
12
作者 席继楼 薛兵 +3 位作者 孙汉荣 高尚华 武建华 刘超 《中国标准化》 2021年第2期44-49,共6页
201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会议上,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建设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为了规范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建设、运维和管理,促进实验场区域科学研究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本着继承、融合、补充及扩... 201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会议上,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建设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为了规范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建设、运维和管理,促进实验场区域科学研究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本着继承、融合、补充及扩展等原则,开展了地震科学实验场标准化研究暨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写工作。本文通过综合调研和分析国内外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基本概况、最新发展动态及研究进展,分析和总结相关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最新科学设计方案,研究内容基本涵盖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般要求、基础监测、科学数据以及科技成果等几个重要方面。本研究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及要求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和纲要性,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地震行业标准化研究现状,以及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的具体要求,开展系列标准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 标准化研究 通用技术要求 标准编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