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8.0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解朝娣 朱元清 +2 位作者 Xinglin LEI 于海英 虎雄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8-698,共11页
采用已公布的5个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Ms8.0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析了应力变化与后续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以震源模型引起的不确定性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汶川地震在周边断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并重点探讨了应力变化... 采用已公布的5个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Ms8.0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析了应力变化与后续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以震源模型引起的不确定性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汶川地震在周边断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并重点探讨了应力变化引起的地震活动性随时间的相对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Ji模型和王卫民模型计算出的应力变化空间分布较好地与后续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相对应.最大的应力减小区主要分布于震源断层的东西两侧,最大的应力增加区分布于震源断层面以及断层面南北两个端部的邻近区域,此外还有一个北西-南东向的显著增加区位于主震断层面南段附近的汶川-映秀一带,该区域已发生了较多的余震活动,且地震活动呈现继续扩散的趋势,是未来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汶川地震引起了周边多数断裂不同程度的地震活动性增强,活动性增强最显著的是彭县-灌县断裂和青川断裂,未来100年内都维持在震前的2倍以上,地震活动恢复至背景水平所需的时间基本都达到800~900年;西秦岭南缘断裂、龙泉山断裂、鲜水河断裂、玉龙希断裂、安宁河断裂、岷江断裂和阿坝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较小,震后地震活动率与震前相比不足2倍,并且扰动恢复时间较短.因抚边河断裂和虎牙断裂处于应力减小区域,未来地震活动性可能会减弱.受到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影响,青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的未来发震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最优取向断层面 库仑应力变化 地震活动
原文传递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W7.0地震源区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和地震活动率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立波 赵连锋 +2 位作者 谢小碧 曹俊兴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732-3743,共12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W7.0地震源区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与西昆仑块体的连接部位,东西向拉张构造发育,距离2008年3月21日于田MW7.1地震震中位置约100km.根据有限断层地震破裂过程模型,计算了2008年新疆于田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W7.0地震源区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与西昆仑块体的连接部位,东西向拉张构造发育,距离2008年3月21日于田MW7.1地震震中位置约100km.根据有限断层地震破裂过程模型,计算了2008年新疆于田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此次地震的断层面呈北偏东方向,在断层两端出现3个应力加载区,2014年于田主震位于破裂前端的库仑应力加载区.这一结果表明,2008年于田地震可能对2014年地震事件起到了触发作用.2008和2014年新疆于田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大多数余震位于应力加载区,发生在卸载区的余震较少.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序列吻合较好.2014年3月21日新疆于田地震之后40天,在北西方向发生MW5.2强余震,其震中位置的应力增量达到0.63×105Pa.通过比较,发现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和地震活动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地震活动率较高的区域与静态库仑应力加载区相对应,如康西瓦断裂东段、贡嘎错断裂中段和东北段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余震 地震活动
下载PDF
汶川地震对龙泉山断裂地震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钱琦 韩竹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9-497,共9页
通过构建汶川M_s8.0级地震震源断层模型和龙泉山断裂模型,计算龙泉山断裂在汶川地震后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使龙泉山断裂北部(A区)库仑应力增大0.46~0.58 bars,中部(B区)库仑应力增加0.12~0.17 bars,南部(C区)基本上无库... 通过构建汶川M_s8.0级地震震源断层模型和龙泉山断裂模型,计算龙泉山断裂在汶川地震后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使龙泉山断裂北部(A区)库仑应力增大0.46~0.58 bars,中部(B区)库仑应力增加0.12~0.17 bars,南部(C区)基本上无库仑应力变化.汶川地震后至2010年1月龙泉山断裂沿线的M_s≥1.6级小震活动频度变化与库仑应力变化量分布特征相一致,汶川地震对龙泉山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应用速率/状态摩擦定律,计算了汶川地震后龙泉山断裂未来10年的预期地震发生概率.其中,A区5.0≤M_s<6.0级地震发生概率为63~77%,汶川地震前为18~32%;B区未来10年5.0≤Ms<6.0级地震发生概率为33~50%,汶川地震前为18~32%;C区在汶川地震前后5.0≤M_s<6.0级地震发生概率基本无变化,为18~28%.龙泉山断裂沿线的库仑应力变化量明显地改变了该地区不同区段未来地震的发生概率.通过预期地震活动率与背景地震活动率的比值图像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后该区域94.2%的小震都发生在地震活动率增加区,这也部分地验证了未来10年地震发生概率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泉山断裂 库仑应力变化 /状态摩擦定律 地震活动 地震发生概
下载PDF
基于海口EGS场地的微震分析及震级预测
4
作者 钱永胜 张延军 孙少游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28-135,共8页
近年随着地热能和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诱发微震事件也由此产生。为探讨地震活动的机制及查明实际工程中潜在的诱发微地震风险,笔者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水力压裂场地作为研究区,通过收集相关地质和重磁勘探资料,... 近年随着地热能和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诱发微震事件也由此产生。为探讨地震活动的机制及查明实际工程中潜在的诱发微地震风险,笔者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水力压裂场地作为研究区,通过收集相关地质和重磁勘探资料,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并模拟分析了断层面孔隙压力和孔隙弹性效应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诱发地震风险性评估和震级预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的流体注入会导致附近断层的应力发生改变,致使可能引起微小的断层活化现象,但由此产生的地震震级较小,工程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地热系统 地震活动 震级预测 海口
下载PDF
1999年台湾岛集集M_w7.6级地震前的地震平静
5
作者 Yih-Min Wu Ling-Yun Chiao +2 位作者 燕小渝(译) 许键生(校) 朱传镇(审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06年第5期31-38,共8页
1999年9月20日台湾岛集集地震之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显著减少。从1994年到1999年9月20日的台湾地震目录可以看出,异常从1999年1月开始,持续了约9个月,直到主震发生。本结果表明:该地区2·0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活动率为每月435个,标... 1999年9月20日台湾岛集集地震之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显著减少。从1994年到1999年9月20日的台湾地震目录可以看出,异常从1999年1月开始,持续了约9个月,直到主震发生。本结果表明:该地区2·0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活动率为每月435个,标准偏差为78。异常期间,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减少为平均每月314个,标准偏差在1的范围内。通过z值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集集地震的震源区周围,在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大的同时,b值也有持续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平静 台湾岛 地震 地震活动 集集地震 标准偏差 地震活动 地震目录
下载PDF
意大利近期地震活动:地中海中部地区的活动构造以及MW6.3拉奎拉地震后地震活动率的变化
6
作者 C.Chiarabba P.De Gori +2 位作者 F.M.Mele 李万金(译) 吴何珍(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7年第5期426-447,共22页
给出了通过对2005~2012年期间发生的约10万个地震改进震源定位获得的意大利仪器记录的地震活动性的一幅新图像。改进的定位对地中海中部地区的活动构造产生了新的约束,该地区的嵌套板块和大陆碎片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阿尔卑斯和亚... 给出了通过对2005~2012年期间发生的约10万个地震改进震源定位获得的意大利仪器记录的地震活动性的一幅新图像。改进的定位对地中海中部地区的活动构造产生了新的约束,该地区的嵌套板块和大陆碎片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阿尔卑斯和亚平宁山系的发育。中源和深源地震确定了此山脉带下面分层的横向非均匀过程以及大陆岩石层下沉的活跃。浅源地震主要发生在抬升的地形下且与低速地幔异常有关,表明重力的叠加迫使欧亚—非洲板块汇聚。分层过程驱动使山脉拉长,同时导致山脉外边缘缩短的挤压和扩张结对体系。更新的地震目录使我们能解决近年来即2009年MW6.3拉奎拉地震后出现的地震活动率的突变。由于地壳内流体流动和孔隙压力变化引起应力场的区域尺度扰动,该扰动可能与山脉下方深部脱水过程的活跃有关,因此,地震活动率的增加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记录的地震活动 地震定位 意大利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
下载PDF
用非均匀地区地震活动率预报地震的偶然相关概率:VAN震例 被引量:1
7
作者 M.Wyss A.Allmann 林云芳 《世界地震译丛》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 M_s(面波的)和 M_L(地方的)震级表对 Varotsos 和 Lazaridou(1991)宣称成功的22个希腊地震预报作了评估。如果我们假定预报的震级为 M_s(预报的震级表在电报中未指明),用震中初步测定目录(PDE)估算地震活动性,我们发现有74%是虚报... 采用 M_s(面波的)和 M_L(地方的)震级表对 Varotsos 和 Lazaridou(1991)宣称成功的22个希腊地震预报作了评估。如果我们假定预报的震级为 M_s(预报的震级表在电报中未指明),用震中初步测定目录(PDE)估算地震活动性,我们发现有74%是虚报的(它们并不和某一指定的地震相关),9%偶然相关(任何一个或更多地震的随机概率 p>50%),以及17%是不确定的(0.15<p<0.40)。没有什么成功预报其置信水平超过85%。如果我们假定预报的震级表和地震活动性满足关系式M(VAN)=M_L(ATH)+0.5,采用雅典国家观象台地震研究所的目录(SI-NOA)来估算地震活动性,我们发现宣称的23个预报成功中有12个是虚报,其余的极可能都和地震偶然相关,只有一个例外。在我们采用的两类资料中,漏报的地震数分别为35和456。用预报成功的单次概率和 n 次预报中 m 次成功的全部排列的乘积之和估算所得出的预报和地震相关性(23次中分别为6和11次)出于偶然的概率,分别为69%和96%。偶然实现的单次预报概率是基于每个预测地区的减丛集的目录分别估算的,只有余震期内的预报除外。为此,采用了主震后一个月内的平均地震活动率的概念。我们的结论是 Varotsos 等(1981a,b,c,1982a,b,1983,1993a,b,1996)及 Varotsos 和 Lazaridou(1991)(这些参考文献将简称为 VAN)关于地震电信号(SES)与地震相关联是无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地震预报 偶然相关概 震例
下载PDF
Quantitative Seismicity Analysis for the Risk of Historical Large Earthquake Rupture Zone:Application to the Mid-North Segmen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8
作者 Long Feng Jiang Changsheng +1 位作者 Feng Jiangang Tang Lanl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3期331-343,共13页
Although seismic gap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d-and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the potential risk of the non-seismic gap in historical earthquake rupture areas will need to be simultaneously taken ... Although seismic gap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d-and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the potential risk of the non-seismic gap in historical earthquake rupture areas will need to be simultaneous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tudy of med-and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due to the temporally clustering or non-linear behavior of large earthquake recurrence.In order to explore technical methods which can be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and identify historical earthquake rupture zones( including the seismic gap in historical and prehistoric earthquake rupture zones),we select eight historical large earthquake rupture zones with different elapsed times on the mid-north segmen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to mak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eismicity of these zones and preliminarily explore the seismicit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urgency degree of potential earthquake hazards.The results mainly show that the pvalue,which reflects the attenuation of earthquake sequence,and the a-value,which reflects the seismicity rate,a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elapsed time of the latest earthquake in the rupture zone.However,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in some rupture areas are not clear perhaps due to the complex fault structure and faulting behavior.The b-value,which represents the state of tectonic stress accumulation,does not easily reflect the elapsed time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The b-value temporal scanning shows a steady evolution over time in most of the rupture zones,but in the rupture zone of the Wudu M8.0 earthquake of 1879,the b-value shows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with a decreasing trend for 20 years.By comparative analysis,we conclude that the rupture zones of the 1933 M7.5 Maoxian earthquake and the 1976 M7.2 Songpan-Pingwu earthquake are still in the decaying period of earthquake sequences,and thus do not have the background for recurrence of M7.0 earthquakes.The low b-value Maqu segment,which is located at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rupture zone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earthquake rupture zone Large earthquake risk SEISMICITY Mid-north segment of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下载PDF
应力影区的全球搜索
9
作者 Ellen P.Mallman Tom Parsons +1 位作者 李万金 邓存华 《世界地震译丛》 2015年第2期124-146,共23页
关于地震波通过时触发的地震数与主震引起的静态应力变化触发的地震数的相对比例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静态应力变化应该对地震发生概率有长期影响,而由地震波通过引起的动态应力变化则不会。两种机制都应该会提高某些地方的地震活动率... 关于地震波通过时触发的地震数与主震引起的静态应力变化触发的地震数的相对比例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静态应力变化应该对地震发生概率有长期影响,而由地震波通过引起的动态应力变化则不会。两种机制都应该会提高某些地方的地震活动率,但只有静态应力变化计算可预测地震活动率降低的影区。因此,鉴别出主震后受到抑制的地震活动就可判断静态应力变化过程。我们注意到原则上静态应力变化理论只能预测影区内特殊震源机制地震受到抑制,而非总体地震发生率的降低。因此,可用主震前、后因一定机制类型地震受到抑制而引起的平均震源机制的变化来表示应力影区的特征。我们考察了从哈佛矩张量(CMT)目录中抽取的119个MS≥7主震的±2°半径范围内、主震发生前后5年内的平均震源机制。仅在两例中发现由地震受到抑制引起的显著的平均震源机制变化。不过,通过数据叠加,我们能从统计上分辨出特定震源机制的主震后地震受到了显著抑制。这表明,虽然静态应力影区信号微弱,但它们的确出现在全球目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变化 地震活动 震源机制 静态应力 搜索 地震发生概 地震 数据叠加
下载PDF
按照数量、时间、空间和震级对地震预报的综合及分项评估
10
作者 Yosihiko Ogata Koichi Katsura +5 位作者 Giuseppe Falcone Kazuyoshi Nanjo Jiancang Zhuang 李晶 陈石 张天中 《世界地震译丛》 2015年第3期202-218,共17页
在确定概率预测性能所用的评分方法中,对数似然法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虽然对数似然得分评估了预报的综合效率,但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地震活动如总数量、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各因素的分项预测效率。为此,基于观测的地震事件,我们使用... 在确定概率预测性能所用的评分方法中,对数似然法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虽然对数似然得分评估了预报的综合效率,但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地震活动如总数量、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各因素的分项预测效率。为此,基于观测的地震事件,我们使用了条件或边际似然函数。这种分项评分揭示了预报模型的优缺点并说明了必要的改进。将这些得分应用于日本东北太平洋海岸近海MW9.0地震袭击的2011年3月灾难期间的概率预报。然而,该评估说明任何一个前瞻性预报模型都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进行了另外两种回顾性预报试验来调查原因,包括M9巨大地震后地震活动率模式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此外,实验显示了地震可预测性研究合作实验室(CSEP)采用的单日预报规程的技术难点。进一步实验的结果引导我们对可发展为实时预报的地震可预测性研究合作实验室方案及其评估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发生时间 评估 震级 地震活动 空间 评分方法 预报模型
下载PDF
对M.Wyss和A.Allmann“用非均匀地区地震活动率预报地震的偶然相关概率…
11
作者 Varot.,P 林云芳 《世界地震译丛》 1997年第2期7-12,共6页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活动 偶然相关概 震例
全文增补中
A Review on Research of Foreshocks
12
作者 Zhou Shaohui Jiang Haik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4期470-484,共15页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foreshocks,both in China and abroad,and contrast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chanisms of foreshocks of the sequence under the defi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foreshocks,both in China and abroad,and contrast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chanisms of foreshocks of the sequence under the definition of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foreshocks. The main recognition methods of foreshocks are briefly reviewed,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Foreshocks are small earthquakes that occur before the mainshock and adjacent to the main source location. A foreshock sequence is constituted of a series of foreshock activities that occur before the mainshock. The proportion of earthquake cases includes direct foreshocks ranging from 10% - 40% at different defined conditions of foreshocks. Theoretically,cascade model or pre-slid model can explain foreshocks. Foreshock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range of 10km -75 km of the mainshock,but their time distribution form is very complicated,mostly prior to the mainshock from 1 or 2 days,the seismicity rate of part of foreshock sequences shows significant acceleration features,but many foreshock sequences often show 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foreshocks is a focal consistent mechanism and low b-value of earthquakes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Foreshocks seems to have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the rupture form of the mainshock,in limited foreshocks earthquake cases,the dip-thrusting earthquakes seem to have relatively more foreshocks. The results of some of the earthquake cases show that the focal depth of foreshocks gradually moved downward with the mainshock approaching. So far,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earthquake or an earthquake sequence is a foreshock or foreshock sequence before the mainshock.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foreshocks mainly include a statistical method of analogy,focal consistent mechanism and related derivative method,the fine detection of the earthquake nucleation process. From a few e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HOCKS Foreshock definition Foreshock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of foreshocks
下载PDF
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综述
13
作者 贾若 蒋海昆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305,共13页
本文综述了近期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进展。从静态库仑应力触发角度对余震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集中于对主震触发余震机制的讨论;二是通过库仑应力变化分布区域与实际余震空间分布区域进行定性对比分析,并认为库仑... 本文综述了近期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进展。从静态库仑应力触发角度对余震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集中于对主震触发余震机制的讨论;二是通过库仑应力变化分布区域与实际余震空间分布区域进行定性对比分析,并认为库仑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有利于余震的发生,而这正是余震活动与应力变化高度相关的重要证据。基于应力变化的余震预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在速率-状态依从摩擦定律基础之上的余震活动率研究,即将余震活动作为一系列独立的成核事件,从断层滑动触发地震的角度出发,结合静态库仑应力计算得到余震活动率,进而得到余震数量。余震活动是与断层面上的剪切应力变化相关联的,余震活动率受应力扰动幅度、应力加载速率、断层基本物理特性及背景地震活动率等的影响。考虑到"余震激发余震"的特点,ETAS模型与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条统计学与物理学方法(应力变化)相结合、能更完整地刻画余震活动特征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 -状态依从摩擦定律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余震活动 背景地震活动
下载PDF
具有立交成因重复地震的有限元分析
14
作者 郭星全 秦保燕 王永霞 《山西地震》 2000年第1期16-21,共6页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分析计算了具有立交成因的原地重复地震的孕育机理 ,得出如下结论 :在第一个地震临震前 ,与发震断层平行立接的深部断层对发震断层有底劈作用 ,发震后深部断层会继续破裂传播 ,导致浅层的横向断层扭曲 ,从而使横向...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分析计算了具有立交成因的原地重复地震的孕育机理 ,得出如下结论 :在第一个地震临震前 ,与发震断层平行立接的深部断层对发震断层有底劈作用 ,发震后深部断层会继续破裂传播 ,导致浅层的横向断层扭曲 ,从而使横向断层闭锁而孕育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重复 震源孕育模式 数值模拟 有限元
下载PDF
油气开发活动中的废水处理对盆地地震活动造成影响
15
作者 赵纪东(编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2-1232,共1页
2019年6月,美国南方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SSA)发表文章称,2008—2018年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盆地(Fort Worth Basin)的综合地震序列目录分析显示,石油和... 2019年6月,美国南方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SSA)发表文章称,2008—2018年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盆地(Fort Worth Basin)的综合地震序列目录分析显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改变了该盆地的地震活动。自2014年以来,沃思堡盆地的地震活动率已经下降,这一趋势似乎与废水注入的减少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废水处理 盆地 油气开发 天然气勘探开发 研究型大学 德克萨斯州 地震学会
原文传递
许多地震 一种理论
16
作者 彼得森 尤惠川 《国际地震动态》 2003年第9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地震 台网 地震活动 地震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