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地貌单元复合场地非线性地震效应特征二维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金丹丹 陈国兴 董菲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8-1824,共7页
针对由河漫滩、阶地、波状起伏的丘陵地带和残丘等组成的典型复合地形场地,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考虑土体的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切除的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了大尺度复合地形真实场地... 针对由河漫滩、阶地、波状起伏的丘陵地带和残丘等组成的典型复合地形场地,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考虑土体的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切除的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了大尺度复合地形真实场地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并将基岩地震动视为SH波,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复合场地地震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差异引起地表各测点峰值加速度(PGA)及峰值位移(PGD)不同;在相同地震波入射下,河漫滩区地表PGA大于I级阶地区域,但其PGD明显小于I级阶地区域,且河漫滩区的峰值位移差动较小;场地地表水平加速度反应谱呈双峰及多峰现象,加速度在0.4~1.2 Hz频段放大较多,且加速度反应谱特性与输入地震动相关;特定频段(0.5~1.75 Hz)地震动放大效应与聚集效应比较明显,频率小于0.2 Hz及大于2 Hz时,场地地震动放大特征不显著。低丘区的敏感频率段宽于河漫滩区;观测点的位置影响相应的水平加速度持时大小,局部地形变化将引起地震动持时差异,且持时和输入地震动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形场地 不同地貌单元 土体非线性 地震效应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