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测的现状及其震兆异常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小其 陈华静 +11 位作者 魏若平 王海涛 刘耀炜 陆明勇 高国英 郭伟英 鲁娜 朱成英 杨晓芳 李志海 史杰 许秋龙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40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历经初期建网、系统清理、政策调整和优化提高4个阶段,目前已形成与中国北京地区流体监测网相当的规模。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流体监测台网的地位、台站分布、观测项目、仪器配置及地震分析预测情... 40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历经初期建网、系统清理、政策调整和优化提高4个阶段,目前已形成与中国北京地区流体监测网相当的规模。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流体监测台网的地位、台站分布、观测项目、仪器配置及地震分析预测情况。最后,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的特点,并就哈萨克斯坦流体交换资料的震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 异常特征 国际合作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的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小其 魏若平 鲁娜 《国际地震动态》 2006年第3期19-23,共5页
首先回顾了在过去的近40年中,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经历了“初期建设、系统清理、政策调整和优化提高”4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目前与中国地震局北京地区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相当的规模;其次,简述了哈方流体监测台网的分布情况,并就其... 首先回顾了在过去的近40年中,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经历了“初期建设、系统清理、政策调整和优化提高”4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目前与中国地震局北京地区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相当的规模;其次,简述了哈方流体监测台网的分布情况,并就其观测项目、使用仪器及台站布设密度等现状问题和中国新疆地震局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国际合作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
下载PDF
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分析
3
作者 李柳英 史水平 +2 位作者 陆丽娟 龙政强 黄树生 《华南地震》 2011年第3期112-124,共13页
简要回顾了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质量,包括稳定性与连续性、动态特征、影响因素和信息反映能力,并对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广西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 资料质量
下载PDF
福建仙游郊尾井水位、水温异常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莹 张清秀 +4 位作者 李毅伟 秦双龙 喻志廉 刘水莲 宋超 《内陆地震》 2018年第3期261-269,共9页
介绍了福建仙游郊尾观测井2017年7月出现的水位和水温异常及核实情况,排除了地震前兆异常可能性,确定此次异常是由于周边新打民用机井所致。本文中对该干扰井与仙游郊尾观测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后续解决仙游郊尾井观测问题的方案进行... 介绍了福建仙游郊尾观测井2017年7月出现的水位和水温异常及核实情况,排除了地震前兆异常可能性,确定此次异常是由于周边新打民用机井所致。本文中对该干扰井与仙游郊尾观测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后续解决仙游郊尾井观测问题的方案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 异常核实 环境干扰 水位 水温
下载PDF
基于氢氧同位素分析南昌地震台流体观测井水补给来源
5
作者 余思 唐婷婷 +1 位作者 许志山 陈江贻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在地震地下流体研究中,地下水补给及循环过程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目前研究该过程的常用手段。南昌地震台流体观测井自2013年8月22日投入观测以来,其基础数据未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南昌井水样数据进行氢氧同位素... 在地震地下流体研究中,地下水补给及循环过程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目前研究该过程的常用手段。南昌地震台流体观测井自2013年8月22日投入观测以来,其基础数据未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南昌井水样数据进行氢氧同位素及水化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井水主要补给源为直接大气降雨,补给前经历了一定蒸发作用;水—岩反应不充分,属于未成熟水;水样中无明显优势阳离子,Ca^(2+)、Na^(+)占主体,优势阴离子为HCO_(3)^(-),表明井水属重碳酸型水;水源补给高程约582 m。南昌地震台流体观测井总体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地震流体观测 氢氧同位素 水—岩作用离子组分 地下 降水 补给来源
下载PDF
2017年9月3日朝鲜核试引起中国东北地区的承压井水位变化初步报道
6
作者 黄辅琼 陈宏峰 +1 位作者 马鸣宇 马玉川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4期25-30,共6页
北京时间2017年9月3日11:30发生在朝鲜的核试以其大当量而震惊全球。以William Walter和Douglas Dreger为首的科学家立即在12月即将于新奥尔良举办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学术年会上召集了一个特别的专题进行研讨。中国科学家也针对... 北京时间2017年9月3日11:30发生在朝鲜的核试以其大当量而震惊全球。以William Walter和Douglas Dreger为首的科学家立即在12月即将于新奥尔良举办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学术年会上召集了一个特别的专题进行研讨。中国科学家也针对该次核试的影响范围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位移场模拟结果认为,本次核试的影响范围在110 km以外的其他地区对地壳运动测量资料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本文作者于核试后第2天,从中国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中距离分别为335 km和420 km处发现了2口承压井水位出现幅度分别为50 mm和7 mm的显著阶跃变化,两井均位于鸭绿江断裂西侧。如此明显的大幅度的核试诱发井水位变化尚属首次监测到。本文仅报道对该观测现象的客观性所做的初步分析,其物理机制及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井水位 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 2017年9月3日朝鲜核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