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0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 被引量:54
1
作者 张培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7-583,共7页
2008年6月26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讲专题讲座,题目是"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主讲人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经征... 2008年6月26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讲专题讲座,题目是"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主讲人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经征得本人同意,现将讲稿发表,作为汶川MS8.0地震科考研究专辑的序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局 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 北京人民大会堂 全国人大常委会 地质研究所 专家委员会 专题讲座
下载PDF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与中国西部科学院 被引量:7
2
作者 侯德础 赵国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6-83,共8页
30 年代初,深受“五四”民主与科学精神影响和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野心刺激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创办民生轮船公司、经营北碚峡区等事业初成之际,不惜斥巨资、耗精力、费心血,首创民营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将管理民生公司的成功... 30 年代初,深受“五四”民主与科学精神影响和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野心刺激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创办民生轮船公司、经营北碚峡区等事业初成之际,不惜斥巨资、耗精力、费心血,首创民营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将管理民生公司的成功经验运用于科研机构,使该院于艰苦条件下仍在理化、地质、农林、生物等领域和科普方面成果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作孚 中国西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农林研究所
下载PDF
金沙江断裂带构造地貌与断裂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常玉巧 陈立春 张琦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142-143,共2页
金沙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川滇菱形块体的西部边界断裂,是一条近南北向的复杂构造带。然而,由于地处高山峡谷地区,地质地理环境极其恶劣,给该区活动构造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于金沙江断裂带活动性的研究程度仍然比较低。特别... 金沙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川滇菱形块体的西部边界断裂,是一条近南北向的复杂构造带。然而,由于地处高山峡谷地区,地质地理环境极其恶劣,给该区活动构造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于金沙江断裂带活动性的研究程度仍然比较低。特别地,对金沙江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对金沙江断裂带的组成和展布范围进行了较系统的框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金沙江 活动特征 构造地貌 第四纪活动性 地质研究所 川滇菱形块体 中国地震局
下载PDF
溧水神仙洞一万年前陶片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葛治功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5期302-303,共2页
1977年4月发现的溧水县神仙洞是江苏省第一座有文化堆积的洞穴.同年5—8月在南京地质陈列馆主持下对它进行了科学发掘,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所、华东地质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系、南京博物院及溧水县文化馆派员参加,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 1977年4月发现的溧水县神仙洞是江苏省第一座有文化堆积的洞穴.同年5—8月在南京地质陈列馆主持下对它进行了科学发掘,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所、华东地质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系、南京博物院及溧水县文化馆派员参加,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写出颇具特色的《溧水神仙洞综合考察报告》.其主要成果是在地质学上为更新世和全新世的分界提供了一个绝对年代,即洞内出土的碳屑经北京考古所实验室C14测定为距今11200±1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片 溧水 地质研究所 综合考察 文化堆积 队长 动物化石 古文化 溧水县 南京博物院
下载PDF
抗战时期迁都重庆之中央研究院 被引量:6
5
作者 钱建明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8,共6页
中央研究院致重庆市政府电 (1947年2月27日) 重庆市政府张市长勋鉴:子篠市秘编代电奉悉。本院随同国民政府西迁,在渝市约历八年又十月之久,抗战时期仰承贵府及渝市公私机关团体之协助与指导,还都之后,追念往事,弥增感纫。承属撰本院... 中央研究院致重庆市政府电 (1947年2月27日) 重庆市政府张市长勋鉴:子篠市秘编代电奉悉。本院随同国民政府西迁,在渝市约历八年又十月之久,抗战时期仰承贵府及渝市公私机关团体之协助与指导,还都之后,追念往事,弥增感纫。承属撰本院留渝史实,俾刊人市志,当应遵办。兹依规定格式,撰拟抗战时期迁都重庆之中央研究院一稿,随电附奉,即希查照汇编为荷。国立中央研究院。[卅六]院总丑()。印。 附件如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历史语言研究所 国民政府 气象研究所 地质研究所 重庆市 总办事处 科学研究 抗战期间 傅斯年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大型地震断裂带的变形机制
6
作者 李海兵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4年第5期58-60,共3页
近年来,大地震活动频发,地震发生机制和地震断裂作用的研究已成为涉及国家自然资源安全与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型地震断裂带的变形机制是认识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发生机制的关键,因此,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尤其是大型地震断裂带的变形机... 近年来,大地震活动频发,地震发生机制和地震断裂作用的研究已成为涉及国家自然资源安全与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型地震断裂带的变形机制是认识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发生机制的关键,因此,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尤其是大型地震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国家地质调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支持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对青藏高原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等大型地震断裂带开展了详细调查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断裂带 地质力学研究所 鲜水河断裂带 地质研究所 龙门山断裂带 中国地质科学院 变形机制 断裂活动性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爬地松 地震调查急先锋——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
7
作者 张蕾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他,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构造地质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大型断裂带的活动和变形机制,精准支撑和服务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足迹踏遍整个青藏高原;他,总是在大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灾区,通过一次次精准的地震灾区考... 他,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构造地质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大型断裂带的活动和变形机制,精准支撑和服务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足迹踏遍整个青藏高原;他,总是在大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灾区,通过一次次精准的地震灾区考察,解决地震破裂与断裂变形过程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学研究 地质研究所 地震调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震破裂 地震灾区 变形机制 川藏铁路
下载PDF
愿我们的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杰出科学家——“火山爷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访谈录
8
作者 李虔(整理) 《中小学校长》 2024年第6期3-4,共2页
刘嘉麒院士主要从事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在火山学、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和玄武岩纤维材料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创新工作。198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层古生物专业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英国开... 刘嘉麒院士主要从事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在火山学、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和玄武岩纤维材料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创新工作。198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层古生物专业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英国开放大学地质系客座教授,亚洲湖泊钻探科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地层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主任、理事长,中国火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获“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开放大学 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第四纪研究 中国地质学会 学会副理事长 专业博士学位
下载PDF
2021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0-354,共5页
一、2021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1.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试采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成果由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与试采科技攻坚战指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牵头,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 一、2021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1.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试采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成果由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与试采科技攻坚战指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牵头,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完成。牵头完成人为文冬光、张二勇、王贵玲,叶成明、王稳石、李旭峰、金显鹏、吴海东、唐显春、张重远、翁炜、梁明星、李宽、张炜、周策等参加完成。其主要进展及创新:(1)突破循环连通采热、储层监测评价、高效发电等关键技术,完成青海共和干热岩试采井组三井连通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调查 地质研究所 水文地质环境 连通试验 地质科技 深部探测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特征与2015年尼泊尔M_w7.8级大地震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华建 尹九洵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2656-2658,共3页
2015年4月25日,位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上的尼泊尔境内发生了震级(M w)7.8级的低角度逆冲推覆型强震,发震断层为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在其后的半个月内又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强余震,造成了超过8000人的死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引起了国际... 2015年4月25日,位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上的尼泊尔境内发生了震级(M w)7.8级的低角度逆冲推覆型强震,发震断层为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在其后的半个月内又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强余震,造成了超过8000人的死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引起了国际社会及国内外地震学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7.8 拉雅 地震矩 造山带 构造特征 逆冲推覆 地质研究所 地震破裂 逆冲断裂 强余震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地区36.7亿年来的沧海桑田与生命演化
11
作者 赵国兴 马俊 彭国庆 《化石》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生命起源之初的鄂尔多斯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在这漫长历史过程中,地史的发展尤为复杂,由于地球在内力和外力作用下,使古老地球原始的地形地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地球一角的鄂尔多斯地区,其古老的地形地貌也是如此。那么鄂尔多斯最... 生命起源之初的鄂尔多斯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在这漫长历史过程中,地史的发展尤为复杂,由于地球在内力和外力作用下,使古老地球原始的地形地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地球一角的鄂尔多斯地区,其古老的地形地貌也是如此。那么鄂尔多斯最初是什么样子的?是陆地还是海洋?便成为科学家研究的课题。科学家在长期的辛勤工作下,在鄂尔多斯西部发现了古老的岩层,并对岩石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它们是地球诞生初期太古代早期古大陆地壳遗留的残迹,后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采用铷-锶同位素测定,确定这些岩石的绝对年代为36.7亿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岩层之一,这一研究成果告诉我们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被科学界称之为“鄂尔多斯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生命演化 生命起源 鄂尔多斯地区 大陆地壳 研究成果 地形地貌
下载PDF
念好“三字” 激发内动力
12
作者 高源 《党课》 2024年第12期75-78,共4页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党委(以下简称“研究所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念好同、聚、力“三字决”,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将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领研究所在高...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党委(以下简称“研究所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念好同、聚、力“三字决”,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将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领研究所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大庆油田加速上扬成长“第二曲线”作出了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人精神 地质研究所 优势转化 大庆油田 砥砺前行 党组织政治优势 第二曲线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强震破裂与传播机制
13
作者 李海兵 潘家伟 +2 位作者 王焕 马晓丽 孙知明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3年第6期66-67,共2页
由断裂活动引发的大地震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灾害中破坏性最大、影响范围最广且最难以预测和掌握的灾害.大地震发生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界一个长期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 由断裂活动引发的大地震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灾害中破坏性最大、影响范围最广且最难以预测和掌握的灾害.大地震发生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界一个长期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开展了青藏高原周缘及腹地研究并取得系列重要创新成果.首次发现在浅部富流体的条件下断层泥发生摩擦熔融形成假玄武玻璃,颠覆了假玄武玻璃产生于4 km深度以下"干"的环境的传统观念;提出新生地震断裂在裁弯取直作用下形成宽泛的块体边界带的发震模式;确定了青海省门源6.9级强震浅表为缓倾角走滑逆冲断裂,提出浅表重力负荷变化可造成断裂结构面急剧变化的全新认识;准确评估了鲜水河断裂带未来强震危险区并得到验证.成果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22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研究所 鲜水河断裂带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 假玄武玻璃 强震危险区 断层泥
原文传递
地质研究所的创立者和先行者
14
作者 耿元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1-312,共2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4月。当时名为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1957年更名为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由于隶属部门职责和名称的变更,研究所的名称几经变更,2000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成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4月。当时名为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1957年更名为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由于隶属部门职责和名称的变更,研究所的名称几经变更,2000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成立后即上报了地质矿产研究所领导班子组成的建议,1956年5月23日国务院第29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命宋应为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 部门职责 地质矿产研究所 先行者 变更 领导班子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先生逝世
15
作者 宋会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5-315,338,共2页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32-33届理事、第37届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沈其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27日不幸逝世,享年100岁。中共中央委员...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32-33届理事、第37届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沈其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27日不幸逝世,享年100岁。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侯建国同志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委托,向家属致电口头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沈其韩院士逝世的悼念和对家属的慰问!同时,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党组,对沈其韩院士的去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吴官正,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对沈其韩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和慰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科学院学部 地质研究所 中共中央委员 著名地质学家 中共中央办公厅
下载PDF
加强成矿年代学研究,深化成矿规律认识,指导地质找矿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区域成矿规律 成矿年代学 地质找矿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矿产资源 资源潜力评价
下载PDF
中国地质事业奠基史与奠基人
17
作者 曹希平 《地球》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第一次设置了地质机构--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这个地质科尽管只有科长一人学过地质,是个空架子,但它标志着中国地质事业奠基的第一锹土。1916年,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培养的一批地质学专业学生毕业,进人刚刚具备专属办...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第一次设置了地质机构--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这个地质科尽管只有科长一人学过地质,是个空架子,但它标志着中国地质事业奠基的第一锹土。1916年,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培养的一批地质学专业学生毕业,进人刚刚具备专属办公场所、独立政府预算和图书室、标本陈列室等重要科研基础设施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工作,从而结束了中国人单枪匹马搞地质调查的短暂历史,开启了中国有组织、成规模的全国性地质调查与系统性地质学研究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基础设施 地质事业 地质研究所 地质调查 地质研究 办公场 农商部 图书室
下载PDF
关于城市垃圾堆放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学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4年第4期79-89,共11页
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达和物质文明的进步,城市地区已成为环境地质研究的重点地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如城市用水管理,土地规划利用,天然和人为工程设施所引起的灾害地质的防治,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处理和排放等等... 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达和物质文明的进步,城市地区已成为环境地质研究的重点地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如城市用水管理,土地规划利用,天然和人为工程设施所引起的灾害地质的防治,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处理和排放等等,均属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堆放 环境水文地质 城市垃圾 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水流 氧化还原 工程设施 灾害地质 用水管理 地质研究所
下载PDF
探索地球未知密码 守护人类生命安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
19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22期44-48,共5页
在广袤的地球上,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和挑战.在地质学领域有这样一位深入研究地震的杰出专家,他将科学的眼光投向地球的怒吼,倾听大地的呼唤.他对地球的脉络和地壳的韵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用冷静与坚定驱动着他的探索,揭示着地震背后隐... 在广袤的地球上,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和挑战.在地质学领域有这样一位深入研究地震的杰出专家,他将科学的眼光投向地球的怒吼,倾听大地的呼唤.他对地球的脉络和地壳的韵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用冷静与坚定驱动着他的探索,揭示着地震背后隐藏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人类生命安全 地质 李海兵 地球 倾听 洞察力
原文传递
“井位设计师”和他们“挤”出来的结婚证
20
作者 屈子越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13期13-14,共2页
5月24日20时,中国石油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地质研究所职工黄一鹏、孟奕杉终于在领取结婚证一周后吃上了“烛光晚餐”。提到结婚证,两人无奈地相视一笑:“这张挤时间领的结婚证,着实来之不易。”孟奕杉是西南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 5月24日20时,中国石油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地质研究所职工黄一鹏、孟奕杉终于在领取结婚证一周后吃上了“烛光晚餐”。提到结婚证,两人无奈地相视一笑:“这张挤时间领的结婚证,着实来之不易。”孟奕杉是西南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黄一鹏是长江大学地质工程硕士,2019年、2020年先后分配到采油四厂地质研究所工作。由于同在油气藏产能评价室,两人接触渐渐多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研究所 工程硕士 西南石油大学 华北油田 挤时间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结婚证 产能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