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沙物质粒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钱亦兵 周兴佳 吴兆宁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34-41,共8页
准噶尔盆地系统采集样品的机械组成分析揭示了该盆地中多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的沙物质粒度分布状况。该盆地沙漠沙物质组成主要为细沙和中沙 ,比塔里木盆地的要粗。对比盆地内部沙物质粒级发现 ,中部最粗 ,北部中等 ,南部偏细。分析结果表... 准噶尔盆地系统采集样品的机械组成分析揭示了该盆地中多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的沙物质粒度分布状况。该盆地沙漠沙物质组成主要为细沙和中沙 ,比塔里木盆地的要粗。对比盆地内部沙物质粒级发现 ,中部最粗 ,北部中等 ,南部偏细。分析结果表明 ,盆地沙物质粒度总体特征首先受物源这一大背景制约 ,其次在区域构造、沙漠地貌、植被气候条件影响下 ,不同小区和不同产状的沙物质间粒度特征存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物质 粒度特征 物源 地质地貌
原文传递
2010年“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地质地理环境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之贤 张强 +2 位作者 陶际春 孙芸 赵庆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8-905,共8页
利用舟曲气象和地质资料,分析了2010年8月8日发生的"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气候特征和地质地理环境.这次泥石流是在舟曲特殊的地质地貌和地理环境下,由于前期干旱,突遇强降水而发生的一次特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 利用舟曲气象和地质资料,分析了2010年8月8日发生的"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气候特征和地质地理环境.这次泥石流是在舟曲特殊的地质地貌和地理环境下,由于前期干旱,突遇强降水而发生的一次特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地震和人为因素,特别是"5.12"汶川地震,较大程度上破坏了舟曲地质,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前期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次灾害;超历史极值的强降水是触发泥石流的直接因素.通过对舟曲气候研究表明,7、8月降雨频繁,而且过程雨量大,尤其8月上旬大雨发生频率最高,应密切关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加强对地质地貌的保护,研究历史气候及月季气候特征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确定在不同地形和地质地貌背景下的泥石流降水量阈值,对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预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地质地貌 气候 强降水 多因素耦合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林俊清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3-46,共4页
论述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及其它地貌的确切分布面积 ;探讨分布特征 ;划分喀斯特地貌县与非喀斯特地貌县 ,并以湄潭和紫云二县为例 ,阐明喀斯特高原区和峡谷区两大地貌单元的基本特征与差异。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分布面积 喀斯特高原区 喀斯特峡谷区 贵州 地质地貌 非喀斯特地貌
下载PDF
北京环境考古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昆叔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84-94,共11页
人类居住场所和生活方式受环境的显著影响。30,000年以来北京环境演变可分作6个阶段。旧石器晚期在干寒的环境下,古人类依洞穴而居。到新石器时代之初,气候变暖,有人类活动于山间谷地。后来,直到商、周时期,气候暖湿,人类多在山前台地... 人类居住场所和生活方式受环境的显著影响。30,000年以来北京环境演变可分作6个阶段。旧石器晚期在干寒的环境下,古人类依洞穴而居。到新石器时代之初,气候变暖,有人类活动于山间谷地。后来,直到商、周时期,气候暖湿,人类多在山前台地上生活。到战国至西汉,气候明显变干变凉,人类向泛滥平原转移。北京的先民居住场所迁移的总趋势是,由山地而平原,由台地而低谷。农业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山前二级台地上,发达于历史时期的低谷地带。北京城的兴起,地利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貌 孢粉分析 环境考古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地质地貌特征的贵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梅芳 胡明扬 周德全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95,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开采技术的进步,贵州矿产资源进入了规模开发利用的时代,开采能力大大提升。与此同时,矿山地质灾害隐患随之增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贵州矿山特点及其地质灾害隐患,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状况,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开采技术的进步,贵州矿产资源进入了规模开发利用的时代,开采能力大大提升。与此同时,矿山地质灾害隐患随之增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贵州矿山特点及其地质灾害隐患,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状况,然后从矿山地质环境基础——地质地貌的角度分析了贵州四类地质地貌中易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形成机制,最后提出了在人力及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分区防治、高效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矿山 地质地貌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关于知识内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2
6
作者 谢淑玲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内化的范围较广,这里讨论知识的内化问题。内化是教育学、心理学的重要范围,对于直接的教育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知识内化的特征所谓内化,是教育或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形成人的内在素... 内化的范围较广,这里讨论知识的内化问题。内化是教育学、心理学的重要范围,对于直接的教育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知识内化的特征所谓内化,是教育或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形成人的内在素质的一部分的过程,包括形成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内化 知觉对象 地质地貌 操作者 生存能力 保持性 兴趣化 创造性思维 教育目的 想象对象
下载PDF
荆江近5000年来洪水位变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凤琴 《历史地理》 1986年第1期46-53,共8页
荆江是长江中游的重点防洪地段之一,为了科学地制定防洪规划、兴建防洪工程的需要,人们对荆江历史洪水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时段多在近200年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地貌、考古、历史地理等方法,对荆江地区近5000年来的... 荆江是长江中游的重点防洪地段之一,为了科学地制定防洪规划、兴建防洪工程的需要,人们对荆江历史洪水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时段多在近200年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地貌、考古、历史地理等方法,对荆江地区近5000年来的洪水位进行考证,并对洪水位的变化过程、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规划 防洪工程 长江中游 洪水位 地质地貌 荆江 初步探讨
下载PDF
马莲河苦咸水来源分析及治理方案 被引量:19
8
作者 解建仓 张建龙 +2 位作者 朱记伟 孙博 李树天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5,共9页
马莲河流域属于水资源极端贫乏的严重缺水区域,由于河流上游的苦咸水造成整个干流水质变差使其失去了利用价值,使该流域本就十分贫乏的水资源愈加紧缺。本文在分析和研究马莲河苦咸水来源和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苦咸水治理的合理方案... 马莲河流域属于水资源极端贫乏的严重缺水区域,由于河流上游的苦咸水造成整个干流水质变差使其失去了利用价值,使该流域本就十分贫乏的水资源愈加紧缺。本文在分析和研究马莲河苦咸水来源和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苦咸水治理的合理方案。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从中新元古代时期开始至晚新生代时期结束,详细研究了马莲河上游环县一带的地质、地貌的变化过程。根据地质、地貌的调查结果,结合马莲河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对马莲河苦咸水的来源机理进行研究。将马莲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思路由"充分利用"变为"保留利用",提出了苦咸水治理的合理方案,即在上游各个河川支流和干流的主要河段上修建像淤地坝一样的拦蓄工程,以消耗苦咸水而尽量不使其进入中下游。分析表明在马莲河上游区域修建拦蓄设施可达到以下效果:①改善气候,有利于改善流域局部小气候;②保水效益;③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④遏制流域水土流失,改善水土流失现状;⑤防洪保护效益。通过对苦咸水治理的潜在效果分析,该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莲河 苦咸水 地质地貌 机理 治理方案
原文传递
重庆四面山风景区森林植被调查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国花 谢吉容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0-92,共3页
对四面山风景区的自然条件 ,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以及森林植被做了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的植被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措施 。
关键词 四面山风景区 地质地貌 植被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洞穴环境与洞穴旅游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才华 王宗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46-50,共5页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营力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下形成。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及气候的复杂性,地表、地下洞穴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洞穴的地质地貌,大气圈、生物圈、水文方...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营力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下形成。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及气候的复杂性,地表、地下洞穴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洞穴的地质地貌,大气圈、生物圈、水文方面讨论,评价洞穴资源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旅游 大气圈 崩塌 喀斯特地貌 水文 地质地貌 地质构造 旅游资源 环境 价值
下载PDF
陕西气象灾害的孕育环境和应对措施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杜继稳 鲁渊平 袁君健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1期36-41,共6页
从陕西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水文、天气气候等不同角度分析了陕西各类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抵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陕西 气象灾害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水文 天气气候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主题式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被引量:14
12
作者 方晴雯 《地理教育》 2019年第2期55-59,共5页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各类中学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是行走的课堂,但边走边学不意味着什么都学,也不能变成走马观花式的课堂。主题式地理研学是将考察对象、内容有目的地筛选整理,只留下与主题相关的线索,以此为基础设...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各类中学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是行走的课堂,但边走边学不意味着什么都学,也不能变成走马观花式的课堂。主题式地理研学是将考察对象、内容有目的地筛选整理,只留下与主题相关的线索,以此为基础设计考察线路、考察点与实践内容,与其他类型的研学旅行相比,有着更清晰的主线任务、明确的学习重点、完整的逻辑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式研学旅行 雁荡山灵峰 地质地貌 地理实践力
下载PDF
陕北和陇中土壤侵蚀区域差异的地质地貌之剖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成基 甘枝茂 +2 位作者 孙虎 惠振德 刘护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5,共7页
对比了陕北和陇中土壤侵蚀在方式、强度、粗泥沙上的差异,分析了引起这种差异的岩性,地貌组合类型、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等因素的特征,据此就两地水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水保措施的布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陕北 陇中 土壤侵蚀区域 地质地貌
下载PDF
平凉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有元 王廷印 《甘肃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27-31,36,共6页
通过对平凉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实地考察,从大地构造背景、地质特征、地貌类型上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遗迹、地壳运动及造山作用遗迹、古生代化石遗迹。
关键词 平凉太统—崆峒山 地质地貌 保护遗迹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质地貌特征:来自SRTM数字高程模型和降水量数据的约束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猛 刘焰 +1 位作者 何延波 魏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3-622,共20页
利用GTOPO30和SRTM3数字高程(DEM)数据,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造山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的初步分析。从SRTM3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出坡度数据,初步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坡度和高程的特征。数字高程和坡度图清楚地展现了喜马拉... 利用GTOPO30和SRTM3数字高程(DEM)数据,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造山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的初步分析。从SRTM3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出坡度数据,初步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坡度和高程的特征。数字高程和坡度图清楚地展现了喜马拉雅大型断裂带(构造边界)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下属的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4省区气象观测台站55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观测数据、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喜马拉雅DEM和裂变径迹数据,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从东至西,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地形起伏逐渐变小,而高程渐次升高,与此同时剥蚀速率降低;从北至南,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地形起伏增大,高程快速降低,而剥蚀速率则急剧升高。这充分说明了喜马拉雅年平均降水量大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相对较强,年平均降水量小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则较弱,即:在喜马拉雅地区,长周期的地表剥蚀过程(可长达数个百万年时间尺度)和短周期(仅仅50年)的降水量观测是耦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DEM) 地质地貌 降水量 地表剥蚀 喜马拉雅山脉
下载PDF
清江流域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及成因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江风 汪华斌 吕贻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4-377,共4页
通过对清江流域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的概括,说明了该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根本原因.以该地区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地质过程、地貌演化是该地区其他自然旅游景观形成、演化... 通过对清江流域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的概括,说明了该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根本原因.以该地区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地质过程、地貌演化是该地区其他自然旅游景观形成、演化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素.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 资源调查 清江流域 资源分布
下载PDF
云南河口县自然旅游资源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陶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9-73,共5页
河口县区内地质成景作用较多 ,但以岩溶成景作用为主。区内主要河流红河、南溪河的旅游意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典型的热带气候及立体性气候是河口县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植被是区内旅游景观形成的最主要因子... 河口县区内地质成景作用较多 ,但以岩溶成景作用为主。区内主要河流红河、南溪河的旅游意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典型的热带气候及立体性气候是河口县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植被是区内旅游景观形成的最主要因子之一 ,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和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及丰富的珍稀动植物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县 自然旅游资源 形成条件 景观形态 云南 热带雨林植被 地质地貌
下载PDF
福建湄洲岛风沙的搬运与沙滩资源 被引量:9
18
作者 蔡爱智 蔡月娥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4期79-84,共6页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33个样品的粒度分析,并结合钻孔资料,研究了湄洲岛风沙的搬运与地貌动态和地层发育特征、海陆变迁与资源开发,提出了该岛发育的四个阶段。
关键词 风沙 海进 海侵 沙坝 河床地形 海陆变迁 地层特征 沙滩 中细砂 磨圆度 连岛 陆相 沉积相 湄洲岛 地质地貌 砂层 夹层 地层 海平面上升 粒级 层序 潮流速 福建 资源
下载PDF
云南点苍山—罗坪山地区地貌发育与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万晔 韩添丁 +1 位作者 朱静 丁丽勋 《热带地理》 2003年第4期304-308,共5页
通过野外考察及地质地貌剖面解析,对云南点苍山的地貌发育作了分析研究,并对罗坪山丽江期古冰川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点苍山的地貌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聚变式的多层地貌组合。其地貌发育系统自山顶到坡脚分为古夷平面解体过程... 通过野外考察及地质地貌剖面解析,对云南点苍山的地貌发育作了分析研究,并对罗坪山丽江期古冰川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点苍山的地貌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聚变式的多层地貌组合。其地貌发育系统自山顶到坡脚分为古夷平面解体过程,古冰川与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古冰川漂砾、洪积、冲积、泥石流、水石流等混杂堆积,山麓阶地与滨湖平原发育过程;点苍山发育了二次冰期,即未次冰期(大理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丽江冰期),是中国大陆发育古冰川的最南界;比苍山主峰海拔低800m的罗坪山发育了倒数第二次冰期,出现了复合型山岳冰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貌发育 第四纪 古冰川作用 云南点苍山-罗坪山地区 地质地貌
下载PDF
农村因削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减轻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倬君 《中国减灾》 2024年第5期56-57,共2页
削坡建房,会使得地质地貌状况发生改变,继而引发地质灾害。广东丘陵山地多,占土地总面积60%,地势起伏大,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多年来,农村地区削坡建房现象日益增多,如同一颗“不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针对... 削坡建房,会使得地质地貌状况发生改变,继而引发地质灾害。广东丘陵山地多,占土地总面积60%,地势起伏大,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多年来,农村地区削坡建房现象日益增多,如同一颗“不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针对农村削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指出需综合考虑地质、生态和技术等方面因素,并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包括改善地质环境、建设防护结构、重视植被恢复与保护以及建立监测与预警系统,为农村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地貌 土地总面积 地质环境条件 恢复与保护 丘陵山地 可持续发展 地势起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