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5.0GPa压力下冰-水平衡的超高压差热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有生 谢鸿森 +3 位作者 郑海飞 郭捷 张月明 徐惠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3期2175-2177,共3页
众所周知,微量水对矿物和熔体的物理性质会产生重大影响:强度和粘度降低,扩散速率和电导率增大,地震波衰减,固相线由于水的加入而降低等.这种广泛的影响无所不在,使得水成为所有地质体系中最活泼的成分,可用以解释整个地球的演化和动力... 众所周知,微量水对矿物和熔体的物理性质会产生重大影响:强度和粘度降低,扩散速率和电导率增大,地震波衰减,固相线由于水的加入而降低等.这种广泛的影响无所不在,使得水成为所有地质体系中最活泼的成分,可用以解释整个地球的演化和动力学.水的PVT关系是其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冰-水相平衡系统中,水的P-T稳定范围由熔化压力线范围限定,沿着这条曲线,水与冰的各种变体处于平衡.水和其它固体样品不同,必须就位测量其物理化学性质,这就增大了实验测量的难度.尽管水在地质上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水平衡 超高压差热 地质体系 矿物 熔体
原文传递
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多源多汇体系中地球化学行为的理论模拟
2
作者 张少兵 郑永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305,共9页
根据地质体系多源多汇的特点,引进了一种新的定量地球化学理论模型,适用于模拟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具有多个物质来源和多种分馏途径的地质体系中的变化规律。运用本文多源多汇模型研究岩浆同化-分异结晶过程中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 根据地质体系多源多汇的特点,引进了一种新的定量地球化学理论模型,适用于模拟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具有多个物质来源和多种分馏途径的地质体系中的变化规律。运用本文多源多汇模型研究岩浆同化-分异结晶过程中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行为,所得的结果与前人AFC模型结果一致。运用此多源多汇模型对岩浆水与大气水混合过程中结晶出的石英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其氧同位素组成随着结晶温度的降低而变大。大气中甲烷的产生和消耗有多种途径,是一种多源多汇体系,运用此模型研究它的碳同位素组成,发现其值随着甲烷总量的增多而变大。多源多汇模型不仅从更高的层次上包含了简单分馏模式、多元混合模式和AFC模式,而且可以研究这些模式不能解决的复杂地球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微量元素 多源 多汇 定量 地球化学 理论模型 岩浆 同化 分异 结晶 地质体系
下载PDF
地质体系中放射性核素的化学与迁移行为
3
作者 郑建 包伯荣 曹本红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385-391,共7页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与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有关的地质体系中放射性核素的化学与迁移行为。着重讨论了自然水体系中的锕系元素化学;放射性核素在地质体系中的迁移行为以及自然类比研究。
关键词 锕系 迁移 放射性核素 地质体系
下载PDF
地质体系中C1同位素的分布特征
4
作者 干国梁 《国外花岗岩类地质与矿产》 1994年第2期20-27,共8页
由于分析精度的提高,目前已有可能测定出天然作用过程中微小的Cl同位素分异。与现代海水相比,斑岩铜矿(PCD)中黑云母和热液流体、热泉及盐类矿床相对富^(37)Cl。地下水则显示出很宽的δ^(37)Cl范围。地层水的δ^(37)Cl范围较宽,并表现... 由于分析精度的提高,目前已有可能测定出天然作用过程中微小的Cl同位素分异。与现代海水相比,斑岩铜矿(PCD)中黑云母和热液流体、热泉及盐类矿床相对富^(37)Cl。地下水则显示出很宽的δ^(37)Cl范围。地层水的δ^(37)Cl范围较宽,并表现出双峰分布:一个峰值靠近—0.8‰,另一个峰值为0‰。流体包裹体萃取溶液的δ^(37)Cl值可用来区分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MVT)的不同成矿阶段。MVT中的矿石沉淀可能发生于两股卤水的交接部位,而且该交接部位可能发生过左右移动,使得卤水发生混合而引起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地质体系 氯同位素
下载PDF
开放地质体系中物质迁移质量平衡计算方法介绍 被引量:41
5
作者 郭顺 叶凯 +2 位作者 陈意 刘景波 张灵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86-1498,共13页
地质体系的开放过程,如交代、蚀变、熔融、风化、渗透、变形等,往往伴随着显著的物质组分(元素)的活动和迁移。研究这些地质过程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发生迁移组分的种类和程度。质量平衡计算作为定量限定地质体系开放过程中物质迁入或迁... 地质体系的开放过程,如交代、蚀变、熔融、风化、渗透、变形等,往往伴随着显著的物质组分(元素)的活动和迁移。研究这些地质过程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发生迁移组分的种类和程度。质量平衡计算作为定量限定地质体系开放过程中物质迁入或迁出情况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诸多的地质问题研究中。目前,已有许多的学者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质量平衡计算公式和相应的图解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因此,本文选取了目前国际上几个常用的质量平衡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这些方法包括成分-体积图解法(Gresens,1967)、Isocon图解法(Grant,1986)、标准化Isocon图解法(Guoetal.,2009)和定量计算法。同时,作者也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和实例,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做了相应地评述。通过这些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初学者对质量平衡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思想及应用过程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地质体系 交代作用 组分迁移 质量平衡计算 不活动组分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内涵与架构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平 《中国煤炭地质》 2018年第10期1-5,共5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地质勘查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地质找矿和资源勘查保障,另一方面要向生态地质勘查扩展,以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新需求。生态地质勘查工作作为今后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地位是地质勘查工作...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地质勘查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地质找矿和资源勘查保障,另一方面要向生态地质勘查扩展,以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新需求。生态地质勘查工作作为今后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地位是地质勘查工作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阶段。基于此提出了生态地质勘查的内涵,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地质修复与重塑体系建设三大工作领域,初步搭建了生态地质勘查技术架构,即生态地质评价技术、绿色协同勘查技术、生态地质监测技术、生态地质修复技术、废弃资源再利用技术五大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地质勘查 生态地质技术体系
下载PDF
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及其构建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瑞敏 鞠建华 +6 位作者 王轶 王祎萍 曹峰 覃小群 申建梅 孙自永 王红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38-1743,共6页
面对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急需建立面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针对中国地质环境工作现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对地质指标的定义、内涵进行了修订和拓展,创建了包括... 面对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急需建立面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针对中国地质环境工作现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对地质指标的定义、内涵进行了修订和拓展,创建了包括调查指标体系(影响指标、状态指标、后果指标)和监测指标体系(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并建立了从面向单一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实际范例,到面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为地质指标的创建、完善和应用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指标 地质指标体系 框架及构建方法 地质环境问题
下载PDF
新时代地质工作战略思考 被引量:16
8
作者 程光华 苏晶文 +2 位作者 杨洋 赵牧华 王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77-1185,共9页
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供需形势变化、地质环境加速恶化、资源极大浪费等资源环境问题,现有地质工作体系在理论方法技术、调查要素与精度、专业划分与人才队伍、成果评估与实际利用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亟需进行新时代地质... 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供需形势变化、地质环境加速恶化、资源极大浪费等资源环境问题,现有地质工作体系在理论方法技术、调查要素与精度、专业划分与人才队伍、成果评估与实际利用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亟需进行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战略定位,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地质工作新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围绕自然资源开发、保护、永续利用、永保绿色的长期目标,提出新时代地质工作新体系构想。建立以地球系统论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国土空间多尺度全要素基础调查体系、全空间资源环境评价体系、空中地面与地下三位一体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体系、基于大数据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等为一体的新时代地质工作新体系,并建立新时代地质工作法律保障和监管体系、地质调查成果认定与发布共享体系,以及中央省市三级地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需求,提供有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战略分析 地质工作体系
下载PDF
油田水驱开发指标系统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春林 肖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4-348,共5页
油田开发效果受两类指标影响:一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物质基础(表征油藏先天地质品质的地质状态指标体系);二是决定开发效果的人为控制因素(表征后天控制开发水平的动态指标体系)。通过复相关分析,定量筛选出表征油藏先天地质品质的8项... 油田开发效果受两类指标影响:一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物质基础(表征油藏先天地质品质的地质状态指标体系);二是决定开发效果的人为控制因素(表征后天控制开发水平的动态指标体系)。通过复相关分析,定量筛选出表征油藏先天地质品质的8项主要指标:有效孔隙度、空气渗透率、有效砂岩系数、原始含油饱和度、原始地饱压差、渗透率变异系数、流动系数、单储系数;表征后天控制开发水平的10项主要指标:采出程度、水驱指数、水井流压、油井流压、油水井数比、井网密度、累计存水率、累计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水驱控制程度、储量动用程度。因子分析表明:油藏先天地质品质包含了储集层结构因子、原油规模因子、原油渗流因子;后天控制开发水平包含了注水因子、采油因子、井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油藏地质指标体系 控制开发指标体系
下载PDF
油气储集层地质学研究体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光庆 孙永传 李思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4-77,共4页
油气储集层地质学处于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工程学学科的交叉点,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不仅服务于油田开发,也服务于油田勘探,尤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油气储集层地质学形成统一、完整的学科体系,探讨了其研究思... 油气储集层地质学处于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工程学学科的交叉点,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不仅服务于油田开发,也服务于油田勘探,尤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油气储集层地质学形成统一、完整的学科体系,探讨了其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体系。认为储集层地质学基本的研究思路应是储集层的层次性研究、时速性研究及综合性研究,即强调储集层是“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统一体。储集层地质学研究的3部分基本内容是储集层形成及演化的基本原理、非均质性评价及开发动态。储集层地质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强调综合性、先进性和定量化,地质、物探、计算机、地球化学、数学等手段的紧密结合是其研究特色。预测油气储集层地质学研究将向更加理论化、精细化、可视化、实用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地质体系 油气藏
下载PDF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鹰 陈炜涛 +1 位作者 张昆 赵小兵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论文在分析川藏公路的自然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规律。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在... 论文在分析川藏公路的自然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规律。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在公路基本建设各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在新构造运动频繁,河流下切强烈,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很高的地质背景下,川藏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川藏公路统一的多功能信息处理与传递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种趋势,只有达到信息快速传递,应急方案迅速启动,才能将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公路 地质灾害防御体系 地质环境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 新构造运动 管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矿井地质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实用探测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平松 刘盛东 程学丰 《江苏煤炭》 2003年第2期10-11,共2页
 结合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探讨了高产高效生产的井下实用探测技术及未来发展状况。
关键词 矿井安全生产 煤层厚度 地质保障体系 深测技术 采煤工作面 顶板 底板
下载PDF
深埋特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体系综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天元 张伟 陈友辉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5-37,51,共4页
为保证深埋特长隧道的施工安全,在施工阶段必须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建立一套适合于该隧道地质情况的超前预报体系。依托锦屏水电站辅助洞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通过不断总结、研究、对比,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深埋特长隧道的超前预报体系,即以... 为保证深埋特长隧道的施工安全,在施工阶段必须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建立一套适合于该隧道地质情况的超前预报体系。依托锦屏水电站辅助洞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通过不断总结、研究、对比,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深埋特长隧道的超前预报体系,即以地质分析为主线,物探方法为手段,多种方法相互印证和补充,宏观预报、中长距离预报、短距离预报、特殊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地质预报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预报体系 TSP203^plus 孔内雷达 隧道 锦屏水电站
下载PDF
TBM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及其在阳灵隧道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俊 韩立军 孟庆彬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60,共10页
超前地质预报对于实现隧道施工的信息数据化,灾害防治的有效化,施工支护的经济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比分析钻爆法中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在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特定的施工环境下使用的有效程度,提出综合"... 超前地质预报对于实现隧道施工的信息数据化,灾害防治的有效化,施工支护的经济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比分析钻爆法中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在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特定的施工环境下使用的有效程度,提出综合"长短距离、物探钻探、声波电磁、重点平时"的TBM隧道施工下的超前地质预报体系的构想,并基于水平声波剖面法(horizontal sonic profiling,HSP)声波反射法、钻孔过程监测系统(drilling process monitoring,DPM)超前钻探、瞬变电磁仪等方法,利用三维正演计算的理论研究,进而压制了单一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多解性和误差叠加性,从而提高预报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基于本研究的电磁响应规律以及去除电磁干扰研究,指导宜兴阳灵隧道瞬变电磁法的实际工程应用,并对预报结果进行总结对比,从而为今后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地质预报体系 TBM施工 HSP声波反射法 DPM超前钻探
原文传递
城市地质工作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萌 张雪 《城市地质》 2018年第2期13-17,共5页
全球发展的大浪潮之一就是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本文首先对城市地质的概念、分类、特点进行了论述,对城市地质工作体系的特点和其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 全球发展的大浪潮之一就是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本文首先对城市地质的概念、分类、特点进行了论述,对城市地质工作体系的特点和其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地质工作的目标、标准、内容、主要成果,进行分阶段总结,提出了可循环的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最后根据北京地区特点,着重分析了城市地质工作体系的作用及取得的成绩,结合实例对其因地制宜的特色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对全国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地质 城市地质工作体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构建及有利区评价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贺 吴财芳 +1 位作者 蒋秀明 王振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77-1790,共14页
为厘清影响煤炭地下气化的地质因素,构建科学的地质指标评价体系,对影响煤炭地下气化的七大类地质条件、41个次级地质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级量化,建立了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根据对选区的重要程度,将各地质指标分为基本地质指标(A)和关... 为厘清影响煤炭地下气化的地质因素,构建科学的地质指标评价体系,对影响煤炭地下气化的七大类地质条件、41个次级地质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级量化,建立了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根据对选区的重要程度,将各地质指标分为基本地质指标(A)和关键地质指标(B)两类,基于这两大类指标,提出了两种新的煤炭地下气化有利区定量评价方法,精细型(A+B)和通用型(B);利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这两种评价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地质指标权重;依据资源、开采技术、区域构造和环境四大类条件,厘定了评价结果的定性分级方案;综合定量评价和定性分级,提出了有利区优选的一般步骤,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煤炭地下气化有利区评价技术体系.该评价技术体系的有效应用,可为煤炭地下气化科学选址和产业化进程推进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地质指标体系 精细型评价方法 通用型评价方法 评价等级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石漠化的地质指标体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覃小群 蒋忠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69-1773,共5页
分析了岩溶石漠化地质指标的概念和特征,从影响石漠化环境的自然因子、人文因子,石漠化发育分布现状和所引发的后果或危害中提取相应的指标,依照影响(Cause)-状态(State)-后果(Result)框架构建了石漠化地质指标体系。探讨了石漠化地质... 分析了岩溶石漠化地质指标的概念和特征,从影响石漠化环境的自然因子、人文因子,石漠化发育分布现状和所引发的后果或危害中提取相应的指标,依照影响(Cause)-状态(State)-后果(Result)框架构建了石漠化地质指标体系。探讨了石漠化地质指标的研究内容,包括指标的研究意义、指标变化的原因和指标监测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 地质指标体系 CSR模型
下载PDF
中老铁路玉磨段地质构造体系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春弟 潘英英 《云南地质》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中国-老挝铁路玉溪至磨憨段纵向贯穿云南玉溪市和西双版纳州两个行政区,大地构造位于云南“山字型”构造前弧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东支中段复合部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剧烈,褶皱及深大活动断裂发育。
关键词 地质构造体系 特征分析 中老铁路玉磨段 云南
下载PDF
关于湖南省地质遗迹保护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和金 胡能勇 曾东泉 《湖南地质》 2002年第4期255-260,共6页
:湖南地处扬子和华南两大板块的拼接带,地质历史复杂而特殊,造就了种类繁多、意义重大的地质遗迹,并且已批建了包括张家界在内的3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近几年的地质遗迹调查及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实践表明,建立地质遗迹管理体系... :湖南地处扬子和华南两大板块的拼接带,地质历史复杂而特殊,造就了种类繁多、意义重大的地质遗迹,并且已批建了包括张家界在内的3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近几年的地质遗迹调查及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实践表明,建立地质遗迹管理体系和全省地质遗迹名录、做好地质公园规划、规范地质公园建设是地质遗迹保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地质遗迹保护 国家级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管理体系 地质遗迹名录
下载PDF
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建设及应用探讨
20
作者 李建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5期0017-0020,共4页
所谓“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主要指代“天基区域监测”、“地基点监测”以及“物联网传感器”所共同组成的不同种类、不同轨道、不同性能的卫星信息化网络,简言之就是“天基+空基+地基”的一体化综合网络。本文中简单探讨了... 所谓“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主要指代“天基区域监测”、“地基点监测”以及“物联网传感器”所共同组成的不同种类、不同轨道、不同性能的卫星信息化网络,简言之就是“天基+空基+地基”的一体化综合网络。本文中简单探讨了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基本构建内容,对体系预警技术要点展开全面分析,最后思考体系技术应用背景与思路,并简单分析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地一体化 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预警技术 实践应用 案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