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被引量:223
1
作者 李锦轶 王克卓 +4 位作者 李亚萍 孙桂华 褚春华 李丽群 朱志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5-909,共15页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冲断层为界,盆地的基底下插于天山山脉之下。天山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主要由前震旦纪古陆碎块、古生代陆缘岩系和洋岩石圈残片等组成。从构造方面看,该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可以划分为15个单元。大致以东经90°线为界,以西地区南侧的南天山碰撞带为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北侧的古陆碎块和其间的碰撞带呈北西走向斜列展布,构成巨型帚状构造;以东地区为相间排列的近东西走向的古活动陆缘或岛弧及其间的碰撞带。天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古洋盆关闭以后,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脉 地貌特征 地壳构造分区 地质演化
下载PDF
东北黑土漫岗区土壤侵蚀垂直分带性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范昊明 蔡强国 崔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1,共4页
东北黑土漫岗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特征表现出独特的侵蚀产沙特性。通过对典型黑土漫岗区土壤侵蚀宏观遥感调查、微地貌采样调查及对该区域的实地考察,总结出该区土壤侵蚀随宏观地貌及微地貌垂直分带变化的一般特点。从黑... 东北黑土漫岗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特征表现出独特的侵蚀产沙特性。通过对典型黑土漫岗区土壤侵蚀宏观遥感调查、微地貌采样调查及对该区域的实地考察,总结出该区土壤侵蚀随宏观地貌及微地貌垂直分带变化的一般特点。从黑土漫岗区土壤面蚀与沟蚀发展的一般过程出发,提出了该区土壤面蚀、沟蚀发展的一般模式。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黑土侵蚀过程的认识,进而为该区侵蚀泥沙来源与沉积位置的确定、坡沟治理的方针以及水保措施配置等重大理论与治理决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地貌特征 垂直分带 黑土区
下载PDF
太行山隆起南段新构造变形过程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岳桥 杨农 马寅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13-329,共17页
基于TM遥感影像解译和断裂滑动矢量资料的野外观测,结合年轻地质体热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分析,重点描述了太行山隆起南段构造地貌特征,划分了新构造变形阶段,确定了新构造应力场及其转换历史。研究表明,新近纪以来,太行... 基于TM遥感影像解译和断裂滑动矢量资料的野外观测,结合年轻地质体热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分析,重点描述了太行山隆起南段构造地貌特征,划分了新构造变形阶段,确定了新构造应力场及其转换历史。研究表明,新近纪以来,太行山南段经历了两期重要的引张变形时期。中新世中晚期,伴随华北地区广泛的基性火山喷溢活动,太行山南段受近NE SW向引张应力作用,构造变形集中在南段东缘和南缘断裂带上。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时期,强烈的NW SE向地壳引张导致太行山隆起南段夷平地貌的解体和地堑盆地的形成。自中晚更新世以来,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成为新构造变形的主要边界带。断面滑动矢量分析和山前年轻冲积扇体和小冲沟沿断裂错移特征分析,表明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是一条斜张左旋走滑边界断裂带,引张方向为NW SE至NNW SSE。从区域大地构造角度,中新世中国东部NE SW向拉伸作用与东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仲导致的弧后扩张动力过程有关;而上新世以来新构造变形是与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及其向东构造挤出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TM遥感影像解译 断裂滑动矢量 野外观测 体热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年代学测试 地貌特征 引张变形 新构造变形
下载PDF
最近1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1
4
作者 饶胜 方精云 +1 位作者 崔海亭 雷光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1-426,共6页
利用 198 8和 1998年 4月份的TM遥感数据 ,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机助分类。把研究区土地利用分成 7种类型 :林地、灌草坡、水体、湖滩洲地、耕地、城镇用地和裸地。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 利用 198 8和 1998年 4月份的TM遥感数据 ,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机助分类。把研究区土地利用分成 7种类型 :林地、灌草坡、水体、湖滩洲地、耕地、城镇用地和裸地。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结果显示 ,林地、水体、城镇的面积增加 ,灌草坡的面积减少。 1998年耕地面积比 1988年面积减少 11.3% ,湖滩洲地面积减少 42 .7%。对不同高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 ,耕地、灌草坡的面积都有所减少 ;城镇的面积增加 ,林地的面积增加明显 ,尤其在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受到自然和人文因子的双重影响。水体面积增加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的增大 ;林地、灌草坡的变化明显受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鄱阳湖区 地貌特征 遥感数据
下载PDF
上海洋山港区的自然条件及泥沙来源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阎新兴 《水道港口》 2000年第3期33-36,共4页
在现场水文测验、泥沙分析等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对该区水沙特性、沉积物质组成及盐度变化对泥沙沉速的影响及泥沙来源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貌特征 悬沙粒径 沉积物质 港口 泥沙来源
下载PDF
论盐沼-潮沟系统的地貌动力响应 被引量:26
6
作者 汪亚平 高抒 张忍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1期2315-2320,共6页
盐沼-潮沟系统是海岸带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海岸地貌系统。中国东部江苏海岸盐沼的研究表明,潮沟中水流的流速变化受盐沼表面和潮沟床底的坡度、高程及外海潮波性质的控制,而水流造成的泥沙输运引起盐沼、潮沟的淤积或侵蚀,改变着盐沼-潮... 盐沼-潮沟系统是海岸带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海岸地貌系统。中国东部江苏海岸盐沼的研究表明,潮沟中水流的流速变化受盐沼表面和潮沟床底的坡度、高程及外海潮波性质的控制,而水流造成的泥沙输运引起盐沼、潮沟的淤积或侵蚀,改变着盐沼-潮沟系统的地貌特征。盐沼、潮沟的地貌变化还与风暴潮及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关。盐沼-潮沟系统通过垂向淤积来响应海平面的上升。向盐沼面输送水、沙是潮沟的重要功能;盐沼-潮沟系统能够消减潮流、波浪能量,具有海岸保护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 潮沟 地貌特征 水动力 海岸地貌 动力响应
原文传递
钦州湾近海区沉积特征及航道淤积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阎新兴 刘国亭 《水道港口》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对钦州湾近海区的动力条件、沉积特征、泥沙来源及运移趋势,东航道开发的泥沙条件及其淤积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钦州外湾的泥沙来源有限、水体含沙量小、滩槽稳定、东航道轴线走向总体上与涨潮流向一致,航道开挖后不致出现大的泥沙问题。
关键词 钦州湾 地貌特征 沉积物 航道开挖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程维明 柴慧霞 +4 位作者 方月 周成虎 田长彦 吴世新 汤奇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09-1822,共14页
以新疆1995、2000、2005及2008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水资源分区、SRTM-DEM和数字地貌等数据,分析了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耕地空间分布稍有变化,但... 以新疆1995、2000、2005及2008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水资源分区、SRTM-DEM和数字地貌等数据,分析了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耕地空间分布稍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保持不变。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的耕地面积有增有减,但增加量远超过减少量,耕地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从1995年到2008年,共增加126.39×104hm2。②对比4个时期26个水资源分区的耕地数值、变化和升降形式差异,可将耕地变化形式归纳为上升、先降后升、先升后降和升降波动四大类。③新疆耕地空间变化存在分区差异。1995至2008年期间,耕地增加值最大者为叶尔羌河流域,为17.36×104hm2;而额敏河流域耕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减少3.15×104hm2。④新疆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2 000 m以下的低海拔和中海拔区域,其中以500~2 000 m区域分布最广;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地势相对低缓的平原和丘陵区,以开发流水地貌类型的山前平原地带为主。新疆耕地变化具有很强的空间差异性,与水资源量及利用状况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区 地貌特征 耕地变化 新疆
原文传递
流域水文与地貌特征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4
9
作者 芮孝芳 蒋成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49,共6页
揭示水文过程与地貌过程相互作用的定量关系是水文学家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新国际水文10年PUB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建立这两者定量关系的统计综合途径和具有物理基础途径的思路方法与主要特点,述评一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近30年来... 揭示水文过程与地貌过程相互作用的定量关系是水文学家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新国际水文10年PUB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建立这两者定量关系的统计综合途径和具有物理基础途径的思路方法与主要特点,述评一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近30年来国外学者在这方面所作的研究,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过程 地貌特征 流域汇流 洪水演算 统计综合 物理基础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类型的土地利用分形特征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洋 毕如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以山西省闻喜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基于DEM数据及地貌特征将闻喜县分为河谷、塬地、丘陵、山地4种地貌,计算各地貌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貌特征不仅... 以山西省闻喜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基于DEM数据及地貌特征将闻喜县分为河谷、塬地、丘陵、山地4种地貌,计算各地貌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貌特征不仅对土地利用结构有影响,对其分维指数和稳定性指数也有影响;相同地貌特征下不同的土地类型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存在着差异,分维数越高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越复杂,稳定性指数越高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越简单。通过对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研究可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地貌特征 土地利用结构 分维数 稳定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坡面复杂度因子提取与分析——以黄土高原为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晖 王晓峰 余正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326,共4页
通过黄土高原坡面复杂度因子提取与分析,得到其地貌分区图,为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与评价、地质地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采用黄土高原地区90 m分辨率的SRTM Elevation Data的DEM数据,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坡面复杂度因子,包括地形起伏度... 通过黄土高原坡面复杂度因子提取与分析,得到其地貌分区图,为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与评价、地质地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采用黄土高原地区90 m分辨率的SRTM Elevation Data的DEM数据,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坡面复杂度因子,包括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和高程变异系数,并对这些因子进行逐个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黄土高原的地貌分区图。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区内宏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区、丘陵区、高原区占2/3以上;东南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西北部为风沙、干旱草原和高地草原区,中部三大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北部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和南部渭河平原地形相对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复杂度因子 地貌特征 DEM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夷平面研究评述 被引量:18
12
作者 冯金良 崔之久 +1 位作者 朱立平 刘耕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共13页
全球构造与地球大尺度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重新成为一个地学研究热点。在国内,夷平面研究的"回春"是其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在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问题有待明确、探讨和解决。在夷平面理论的研究中,地貌演化的历史... 全球构造与地球大尺度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重新成为一个地学研究热点。在国内,夷平面研究的"回春"是其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在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问题有待明确、探讨和解决。在夷平面理论的研究中,地貌演化的历史研究和演化的机制研究仍是最基本的问题。"夷平面"定义的混乱严重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不同气候和构造环境下,夷平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仍需科学地概括和抽象。在研究实践中,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精确解释成为关键的问题。一方面,不同类型夷平面的地貌特征(海拔高度、地面坡度、相对高度和面积)仍待明确或半定量、定量表示;而另一方面,夷平面的定年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夷平面的确认过程中,一些地貌学原则和规律应当遵循,如齐一山顶面地貌学成因的不确定性;以及同一地貌单元内,准平原型夷平面的出露具有唯一性等。夷平面的相关堆积是夷平面定年和古地貌重建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相关堆积与夷平面的关系,如夷平面的原地相关堆积———风化壳的年龄只能够对夷平面的形成时代给予约束,而不能指示其确切的形成时间。更为困难的是,在古地貌的重建过程中,起始时刻某一区域的地貌特征参数仍然无法精确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概念 地貌特征 演化模式 相关堆积 定年 地貌重建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丁巍伟 李家彪 +2 位作者 韩喜球 黎明碧 ERWIN Suess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在南海东北部广泛发育沉积物波。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束数据、地震剖面以及重力柱状样,对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粒度特征、物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为界,北侧为近北东向展布,南侧为近南北向展布。对... 在南海东北部广泛发育沉积物波。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束数据、地震剖面以及重力柱状样,对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粒度特征、物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为界,北侧为近北东向展布,南侧为近南北向展布。对其分布规律、地貌和形态特征及重力柱状样粒度分析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沉积物波的发育与新生代晚期研究区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自距今6.5 Ma以来台湾造山运动使台湾岛强烈抬升剥蚀,这些剥蚀物为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物质,而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大量发育的峡谷-冲沟系统为陆缘物质向下陆坡的输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研究区西侧的东沙隆起长期处于抬升剥蚀状态,这种抬升剥蚀也为研究区沉积物波的发育提供了部分物源。随着坡度的减缓,浊流沉积物开始堆积,在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的北侧形成了展布方向与冲沟垂直的沉积物波,而在南侧由于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发生转向,浊流从水道中漫溢出来,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了与原先水道近于垂直的近南北向的沉积物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沉积物波 地貌特征 物源 成因机制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地势曲线图谱及地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甘淑 何大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34-540,共7页
地貌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地貌特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 ,图谱作为地理时空分析方法在地学相关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针对纵向岭谷区典型南北走向山系河谷特点 ,收集该地区栅格数字高程模型... 地貌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地貌特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 ,图谱作为地理时空分析方法在地学相关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针对纵向岭谷区典型南北走向山系河谷特点 ,收集该地区栅格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与遥感数据 ,通过综合运用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获得系列地貌信息图谱 ,基此对纵向岭谷区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 .初步结果表明 :纵向岭谷区不同纬度断面的地貌剖面均表现出地表形态起伏变化大、地表切割强烈、坡度陡、地貌形态结构复杂的总体特点 ,但由于所处纬向地带不同 ,各断面也存在明显地貌特征差异 ;另外 ,由北向南 ,纵向岭谷区总体地势具有显著急剧下降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态 地貌特征 空间信息处理 地貌形态 数字高程模型 纵向 地理信息 地势 图谱 区域自然环境
原文传递
罗布泊现代盐壳地貌特征与成因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元杰 夏训诚 +2 位作者 王富葆 曹琼英 吕昭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5-799,共5页
罗布泊在最后的干涸过程中形成了现代盐壳地貌,其基本类型包括:平坦状盐壳、龟裂状盐壳、微丘状盐壳,其中龟裂状盐壳又可分出多边形构造盐壳、复式多边形构造盐壳和蜂窝状盐壳等。不同的地貌类型是盐壳演变中的特殊阶段,在环境因子的综... 罗布泊在最后的干涸过程中形成了现代盐壳地貌,其基本类型包括:平坦状盐壳、龟裂状盐壳、微丘状盐壳,其中龟裂状盐壳又可分出多边形构造盐壳、复式多边形构造盐壳和蜂窝状盐壳等。不同的地貌类型是盐壳演变中的特殊阶段,在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下,沿着平坦状盐壳-龟裂状盐壳-微丘状盐壳-平坦状盐壳的顺序进行演化。现代盐壳在较短时间形成,不同类型盐壳的物质组成有极大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盐壳 类型 地貌特征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地风蚀沙漠化演变及其逆转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吕世海 卢欣石 金维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3,共5页
本文从地区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特点、利用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对呼伦贝尔草地风蚀沙漠化成因、演变趋势作了较客观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沙漠化逆转对策。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地 风蚀作用 沙漠化过程 土地退化 地貌特征 土壤
下载PDF
晚新生代元谋盆地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叶春 李吉均 +2 位作者 朱俊杰 况明生 陈晔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9-205,共7页
元谋盆地是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与云南高原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断陷盆地之一,流经元谋盆地的龙川江和金沙江,其河谷发育与盆地演化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元谋盆地及其邻区的层状地貌与相关沉积的分析研究,认为,始新世晚期~中新世晚... 元谋盆地是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与云南高原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断陷盆地之一,流经元谋盆地的龙川江和金沙江,其河谷发育与盆地演化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元谋盆地及其邻区的层状地貌与相关沉积的分析研究,认为,始新世晚期~中新世晚期是夷平面形成时期,中新世晚期~3.40MaBP前后是第一级剥蚀面形成时期;元谋盆地形成于3.40MaBP前后第一级剥蚀面解体过程中,其后盆地经历了3.40~1.78MaBP的古湖形成与1.78MaBP构造活动事件之后的沟谷发展两个阶段;古湖时期的古水系是以古湖为归宿的内流水系,现代的龙川江和金沙江是在盆地抬升、古湖消亡的过程中形成的,时代为(1.78~1.54)±0.178M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元谋盆地 河谷发育 盆地演化 地貌特征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地貌分形分维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嘉伟 赵云章 +2 位作者 闫振鹏 徐莉 田明中 《测绘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黄河下游河道地貌特征是影响河流水动力地质作用和悬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次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下游河道地貌进行了定量的分形分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度量尺度由0.1km增大至100km,河床的分形弯曲度随由1.54减... 黄河下游河道地貌特征是影响河流水动力地质作用和悬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次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下游河道地貌进行了定量的分形分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度量尺度由0.1km增大至100km,河床的分形弯曲度随由1.54减小为1.11,且不同河段的分形弯曲度不同;②河床浅滩数量与大小呈单对数线性相关关系,但是由1986年至2000年表现出规律性变化;③悬河的稳定性随不同河段河床分维值D值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悬河 河道地貌 分形分维 黄河下游河道 地貌特征 特征研究 动力地质作用 遥感与GIS 线性相关关系
下载PDF
胶州湾地貌特征及海床演变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阎新兴 吴明阳 刘国亭 《水道港口》 2000年第4期23-29,共7页
为判明胶州湾海床冲淤演变趋势 ,在地貌调查及有关资料整理的基础上 ,对胶州湾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分析 ,从沉积特征与泥沙来源上对海床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认为海床处于稳定状态 ,并将延续这种演变趋势。
关键词 海床演变 胶州湾 地貌特征 泥沙沉积 稳定性 演变趋势
下载PDF
黄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分布与演化模式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之久 陈艺鑫 杨晓燕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364-3373,共10页
黄山花岗岩地貌各种类型分布很有规律,呈同心状分布模式,中心区为平坦夷平面残留部分,向外围山峰依次为穹峰、堡峰、尖峰、岭脊等.显示流水切割,溯源侵蚀的裂点还停留在中心区边沿,放射状水系的共同分水岭即为中心区.推测中新世、上新... 黄山花岗岩地貌各种类型分布很有规律,呈同心状分布模式,中心区为平坦夷平面残留部分,向外围山峰依次为穹峰、堡峰、尖峰、岭脊等.显示流水切割,溯源侵蚀的裂点还停留在中心区边沿,放射状水系的共同分水岭即为中心区.推测中新世、上新世时为黄山花岗岩体升起后的剥蚀时期,并形成夷平面.后经历上新世末微弱抬升,形成浅切割地面,第四纪初开始强烈抬升、下切,形成深切割地面,造成中心区以外的高峰林立、峡谷幽深.此一过程仍在继续,但由于中心区集水面积有限,裂点溯源侵蚀并不强烈,黄山地貌现状当可长期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地貌 黄山 地貌特征 分布与演化规律 同心状分布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