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形地貌学及地貌发育的分形模型 被引量:76
1
作者 李后强 艾南山 《自然杂志》 1992年第7期516-519,共4页
分形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地貌学的烙印,并在与地貌学相关的肥沃土壤中成长壮大。
关键词 分形地貌 地貌发育 流域地貌 流水地貌 河网密度 肥沃土壤 分形模型 地表形态 流水侵蚀 分数布朗运动
下载PDF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 被引量:38
2
作者 朱诚 彭华 +15 位作者 李中轩 张广胜 李兰 俞锦标 朱光耀 欧阳杰 钟宜顺 朱青 周书勤 郑朝贵 周日良 李东 朱雨鸣 吕文 武弘麟 徐龙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32,共12页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发生强烈挤压活动,峡口盆地逐渐隆升。新生代以来,峡口盆地在构造抬升中,产生大量张断裂和节理,加速了对岩体的切割,以及岩体被切割后的崩塌,导致了丹霞地貌的发育。江郎山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依据是其特有的壮观而独特的老年期孤峰—巷谷以及生动而逼真的象形石丹霞地貌特征、独特的地台活化现象与重要的岩石学科学研究意义以及该区特有的重要事件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对江郎山亚峰垂直贯穿于丹霞地貌岩层永康群中辉绿岩脉标本K-Ar法的测年,揭示了当地峡口红层盆地抬升的时代为晚白垩世77.89±2.6MaBP(K2),这也是我国目前丹霞地貌研究中所测得的可靠年代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江郎山 丹霞地貌 地貌发育 地貌成因
下载PDF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 被引量:35
3
作者 朱诚 彭华 +9 位作者 李世成 黄林燕 郑朝贵 项伏生 孙毓飞 唐云松 胡济源 朱光辉 吕健君 程光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5-455,共11页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层堆积。在新构造运动中,该区经历了隆升过程,巨厚的白垩系沉积物变成了海拔500 ̄600m的山体。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在经历了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破坏阶段及剥蚀搬运阶段后,同时受岩性本身砂岩与砾岩在组分和结构上的影响,差异性风化剥蚀显著,因此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方山、城堡及天生桥景观。该区585m、400m和150m处的三级裂点,大致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中三次主要的抬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成因 新构造运动 山丹 安徽 白垩系 砂砾岩层 丹霞地貌 地貌发育 断陷湖盆 破坏阶段 风化剥蚀 抬升过程 断裂带 白垩统 齐云山 景德镇 破裂带 白垩世 500 沉积物 差异性 天生桥 红色 岩组 地块 陆上 堆积 红层 山体
下载PDF
黄土高原面积-高程分析及其侵蚀地貌学意义 被引量:37
4
作者 信忠保 许炯心 马元旭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6-363,共8页
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著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此。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HI)分析常被用于侵蚀地貌区的地貌发育阶段判定。通过探讨HI与DEM分辨率、分析窗口之间的尺度效应,分析了黄土高原HI空... 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著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此。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HI)分析常被用于侵蚀地貌区的地貌发育阶段判定。通过探讨HI与DEM分辨率、分析窗口之间的尺度效应,分析了黄土高原HI空间格局和发育阶段性,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侵蚀产沙和地貌发育关系。研究表明:利用不同分辨率DEM计算的HI具有很好的稳定性,HI对DEM分辨率不具有依赖性;然而,利用不同分辨率的分析窗口所计算的黄土高原HI值,表现出随着分析窗口的增大,HI表现出按照乘幂函数关系下降的趋势。黄土高原HI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即汾渭谷地、宁夏内蒙沿黄冲积平原等地堑凹陷区是HI低值区,而黄土丘陵沟壑区是HI的高值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发育处于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9%、83.4%和8.7%,整体来看处于地貌发育壮年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侵蚀产沙强度和地貌发育过程关系密切,HI与输沙模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当前,黄土高原强烈的侵蚀产沙是其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的自然表现,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自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侵蚀产沙 面积-高程积分 地貌发育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貌发育差异性及其与西秦岭构造带关系初探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会平 张培震 +2 位作者 袁道阳 郑文俊 郑德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3-811,共9页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发育一系列与西秦岭构造带走向近似平行的断裂系统,历史上沿上述断裂系统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甚至大地震,预示着断裂系统的最新活动特征,同时也表征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文章选取南北地震带中段西秦...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发育一系列与西秦岭构造带走向近似平行的断裂系统,历史上沿上述断裂系统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甚至大地震,预示着断裂系统的最新活动特征,同时也表征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文章选取南北地震带中段西秦岭构造带交接区长江水系嘉陵江一级支流白龙江和西汉水,黄河水系一级支流洮河以及渭河等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宏观地貌发育、水系平面展布和河流纵剖面陡峭程度等特征为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貌发育总体特征及其与西秦岭构造带的关系。研究发现,地貌特征指示南北地震带中段明显存在构造活动性差异特征:南侧白龙江流域表现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河流陡峭指数高等特征,主要受控于迭部-白龙江断裂带的持续活动;北侧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发育部位,武山以西断裂迹象明显,渭河流域上游与洮河岷县-临洮南段等地区的地貌参数也指示了该段断裂较强的活动性。渭河及嘉陵江上游西汉水地区水系分布不对称特征指示了晚新生代以来西秦岭造山带与渭河地堑系活动的共同控制。白龙江水系主要支流所表现出的平行展布的线性水系特征表明迭部-白龙江断裂带等一系列平行断裂带对水系发育的控制作用。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历史强震和大震以及微震分布资料,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南北地震带中段存在一条地震密集带,该带沿岷山-龙门山构造带向北,至舟曲-迭部附近跨过白龙江,向北沿礼县、宕昌及岷县至天水-甘谷-武山一带再向北经通渭、西吉等地区与六盘山构造带相接。这一认识支持南北向构造特征晚于东西向构造体系,并且很大程度上是深部地幔动力学和岩石圈圈层关系调整变动的产物的认识,同时也揭示了南北地震带与西秦岭构造带复杂的叠加复合构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中段 地貌发育 西秦岭 构造关系
下载PDF
基于DEM的数字河网生成方法的浅议 被引量:23
6
作者 孙友波 宫辉力 +1 位作者 赵文吉 赵宝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回顾了自DEM出现以来它在流域特征提取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论述和比较了提取河网特征的各种方法.包括确定流向的单流向法(D8法、Rho8法、Lea方法、DEMON法以及D∞法)利多流向法;提取河网的识别谷点法和基于流向提取河网的方法;提取河网过... 回顾了自DEM出现以来它在流域特征提取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论述和比较了提取河网特征的各种方法.包括确定流向的单流向法(D8法、Rho8法、Lea方法、DEMON法以及D∞法)利多流向法;提取河网的识别谷点法和基于流向提取河网的方法;提取河网过程中洼地和平原区的流向确定、河网提取的方法.同时,提出了各种算法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分析临界支撑面积(CSA)的取值对所提取的数字水系总长度以及平均坡降的影响,确定反映该流域河流地貌发育的临界支撑面积.并选择北京雁栖河92km2 的流域进行了河网水系提取的实例分析,所得结果和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 生成方法 数字 DEMON 特征提取 地貌发育 实例分析 流向 流域 平原区 水系 面积 支撑 临界
下载PDF
鲁中南山地流域地貌的高程—面积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姜鲁光 张祖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与ArcView的支持下 ,计算了鲁中南山地及其各流域的高程积分 ,提出了针对鲁中南山地的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判别指标 .根据高程分析结果 ,初步判定了鲁中南山地及其各流域的地貌发育阶段 ,并对鲁中南山地的地貌发...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与ArcView的支持下 ,计算了鲁中南山地及其各流域的高程积分 ,提出了针对鲁中南山地的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判别指标 .根据高程分析结果 ,初步判定了鲁中南山地及其各流域的地貌发育阶段 ,并对鲁中南山地的地貌发育过程、不同流域临城期地面的分布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山地 流域地貌 高程-面积分析 地貌发育 平均侵蚀量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国内外红层分布及其地貌发育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潘志新 彭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75-1584,共10页
为了解全球红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貌发育的差异,对国内外红层的分布、形成年代、地质构造背景、古地理环境、岩性和地貌特征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红层主要分布于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形成年代主要为中生代,尤以白垩纪... 为了解全球红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貌发育的差异,对国内外红层的分布、形成年代、地质构造背景、古地理环境、岩性和地貌特征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红层主要分布于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形成年代主要为中生代,尤以白垩纪为主,构造环境主要为古陆块活化时形成的断陷/拗陷盆地;沉积环境几乎全部为陆相,形成于干旱或半干旱古气候条件;岩性复杂,兼具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发育了丹霞地貌、红层高原、红层山地和红层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国外红层的形成年代跨度很大,从前寒武纪到新近纪均有发育,呈现出从老陆块向新陆块扩展的趋势;构造环境分为山前/山间拗陷堆积、地台拗陷堆积、裂谷盆地堆积和弧后盆地堆积;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兼具滨-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也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岩性以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砾岩较少;发育的地貌类型相对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时空分布 地貌发育 国际对比
下载PDF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Ⅰ.水下三角洲形成的环境因子与地貌发育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峰 王海鹏 +2 位作者 郑志凤 张培辉 叶燕贻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 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形成的环境因子与地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口 水下三角洲 环境因子 福建 地貌发育
下载PDF
沙鲁里山第四纪地貌发育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尚哲 许刘兵 +2 位作者 崔建新 张小伟 赵井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480-2484,共5页
沙鲁里山地质地貌显示,第三纪晚期形成的夷平面在上新世末第四纪初解体,在夷平面的一些部位出现裂谷盆地,接纳河湖相沉积,这是本区对青藏运动A幕的响应.此后高原持续脉动上升,由于构造断陷作用,兼之金沙江和雅砻江一些大的支流的伸入切... 沙鲁里山地质地貌显示,第三纪晚期形成的夷平面在上新世末第四纪初解体,在夷平面的一些部位出现裂谷盆地,接纳河湖相沉积,这是本区对青藏运动A幕的响应.此后高原持续脉动上升,由于构造断陷作用,兼之金沙江和雅砻江一些大的支流的伸入切割,形成若干断陷-河流谷地以及最早的阶地.至少在昆黄运动后的600-550 kaBP,本区夷平面一般达到约3500-3700 m的高度,与全球冰期气候相迎合,发生横断山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冰川作用.与此同时,本区北部甘孜一带,出现与冰川作用相伴随的黄土沉积.末次冰期时,沙鲁里山已接近现在高度,发生了诸如稻城冰帽、新龙冰帽以及一些巨大的山谷冰川,留下了青藏高原最壮观的冰川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第四纪 冰川作用 环境演变 湖相沉积 黄土沉积 地貌发育 冰帽 巨大 运动后
原文传递
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空代时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骁力 丁浒 +1 位作者 那嘉明 汤国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地貌的发育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呈现空间分布上由"新"至"老"的过渡,据此,对地貌类型与特征在空间上的序列采样,即可为研究某种地貌的个体发育提供基本依据。该方法即为地貌学研究中的空代时。本文首先介绍了空代时... 地貌的发育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呈现空间分布上由"新"至"老"的过渡,据此,对地貌类型与特征在空间上的序列采样,即可为研究某种地貌的个体发育提供基本依据。该方法即为地貌学研究中的空代时。本文首先介绍了空代时方法产生的背景与基本概念。分析了近年来空代时方法应用于河流地貌、构造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不同地貌类型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代时方法在地貌学研究中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及分类体系,并提出了地貌学空代时的研究范式。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运用空代时方法研究多种空间尺度下的地貌演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结合现有的物理机制和统计规律,构建集形、数、理一体化的地貌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地貌发育 空代时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Gully Head of Loess Plateau in China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被引量:17
12
作者 ZHU Hongchun TANG Guoan +1 位作者 QIAN Kejian LIU Haiy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328-338,共11页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area, gully head is the most active zone of a drainage system in gully area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oess gully head follows geospatial patterns and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the loess landfor...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area, gully head is the most active zone of a drainage system in gully area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oess gully head follows geospatial patterns and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the loess landform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ts drainage system to some extent. In this study, the geomorphic meaning, basic characteristic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basic types of loess gully head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sed. Then, the loess gully head′s conceptu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an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for loess gully head features and elements was proposed. Through analysing the achieved statistics of loess gully head features, loess gully heads have apparently similar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loess landforms where they are found. The loess head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ir growth period and evolution tendency to a certain degree, and they indirectly represent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In addition, the loess gully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es can be deduced by using loess gully head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for describing loess gully land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loess gully hea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loess landform evolution feature extraction STATISTICALANALYSIS
下载PDF
海坛岛的地貌及其发育演变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方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0-66,共7页
海坛岛濒临太平洋边缘活动带,晚三叠纪以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奠定了其地貌发育的基础.以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和以流水、风以及海洋动力为主的外力的相互作用,塑造了海坛岛的现代地貌景观.第四纪以来气候... 海坛岛濒临太平洋边缘活动带,晚三叠纪以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奠定了其地貌发育的基础.以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和以流水、风以及海洋动力为主的外力的相互作用,塑造了海坛岛的现代地貌景观.第四纪以来气候一海面的频繁变动对其地貌的发育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海坛岛的地貌可划分为流水、风成和海成地貌三大类共10种地貌基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坛岛 地貌特征 地貌类型 地貌发育
下载PDF
广东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耀丽 储茂东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5年第2期85-89,共5页
本文从大地构造运动、各构造旋回中形成的地层岩石特征、新构造运动与外力作用结合等与广东地貌发育的关系,阐述了构造运动控制了地貌发育过程,构造形迹构成了地貌的骨架,沉积建造是地貌形成的本底,新构造运动及外力地质作用最终塑... 本文从大地构造运动、各构造旋回中形成的地层岩石特征、新构造运动与外力作用结合等与广东地貌发育的关系,阐述了构造运动控制了地貌发育过程,构造形迹构成了地貌的骨架,沉积建造是地貌形成的本底,新构造运动及外力地质作用最终塑造了现代地貌等地貌成因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构造旋回 构造变形 地貌发育 广东
下载PDF
烟台附近海岸风沙地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振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0-215,共6页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烟台附近海岸风沙分布、风沙地貌类型及地貌发育过程进行了探讨。指出全新世海岸变迁是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基础,6000aB.P.以来有5个风沙堆积期,前4个风沙堆积期与4个海平面下降期一致,第5风沙堆积...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烟台附近海岸风沙分布、风沙地貌类型及地貌发育过程进行了探讨。指出全新世海岸变迁是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基础,6000aB.P.以来有5个风沙堆积期,前4个风沙堆积期与4个海平面下降期一致,第5风沙堆积期与小冰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风沙 地貌发育 烟台 风沙地貌
下载PDF
新疆阜康-吉木萨尔断裂带的几何特征与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尤惠川 任利生 张玉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5-384,T001-T002,共12页
根据详实的野外资料对新疆阜康 -吉木萨尔断裂带的构造几何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断裂带由东、西两大段组成 ,西段由 4条次级S倾逆断裂左行斜列组成 ,东段由 3条次级S倾逆断裂右行斜列组成 ,总体上呈向北微凸的近EW... 根据详实的野外资料对新疆阜康 -吉木萨尔断裂带的构造几何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断裂带由东、西两大段组成 ,西段由 4条次级S倾逆断裂左行斜列组成 ,东段由 3条次级S倾逆断裂右行斜列组成 ,总体上呈向北微凸的近EW向展布 ,长达 14 0km ,控制着东天山北缘的第四纪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 ;组成断裂往往是低角度的逆断层 ,与褶皱共生 ,切割深度 5~ 6km ,第四纪晚期多期 (次 )活动 ,以间歇性稳定滑动为特征 ;断裂带端部段落倾角较大 ,活动量较小 ,全新世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 0 .10~ 0 4 0mm/a ,中部段落以低倾角的推覆为特征 ,活动强烈 ,全新世平均垂直滑动速率达 0 80~ 1 0 0mm/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几何特征 活动性 新疆 构造演化 地貌发育 褶皱:
下载PDF
贵州龙宫喀斯特地貌发育与洞穴成因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才华 熊康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1-7,共7页
龙宫水系主要由东、西两支组成,两支流之间在一年中又根据季节不同而通过地表溢流或地下伏流相串通。挽近以来由于新构造强烈抬升、河流强烈下切,喀斯特地貌回春发育,由北而南呈现峰林溶原→峰林谷地(盆地)→峰丛谷地(洼地)的系... 龙宫水系主要由东、西两支组成,两支流之间在一年中又根据季节不同而通过地表溢流或地下伏流相串通。挽近以来由于新构造强烈抬升、河流强烈下切,喀斯特地貌回春发育,由北而南呈现峰林溶原→峰林谷地(盆地)→峰丛谷地(洼地)的系列更替。龙宫地区洞穴成因及发育与地下河系变迁密切相关,上层洞呈潜流型水平穿洞的特点;中下层洞往往相连,洞顶钟乳石发育、底部为现代地下河床,追踪构造薄弱带垂向下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喀斯特地貌 地貌发育
下载PDF
东海大陆架地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伟建 《海洋石油》 CAS 2005年第1期89-98,共10页
文章通过多年来的调查成果展现了东海大陆架地貌的基本轮廓。作者详细论述了东海大陆架13种地貌类型和2种地貌形态和分布位置,总结了中新世以来东海大陆架的地貌成因和演化,其地貌发育与大陆地貌的形成有过渡性和继承性,尤其是海进海退... 文章通过多年来的调查成果展现了东海大陆架地貌的基本轮廓。作者详细论述了东海大陆架13种地貌类型和2种地貌形态和分布位置,总结了中新世以来东海大陆架的地貌成因和演化,其地貌发育与大陆地貌的形成有过渡性和继承性,尤其是海进海退过程中,大陆架地貌与大陆地貌的发育是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类型 东海 大陆架 陆地 地貌成因 地貌发育 分布位置 展现 一体 过程
下载PDF
从新构造应力场论公路水毁问题——兼论地貌发育的对抗性原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艾南山 陈洪凯 李后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8-304,共7页
根据沙依德格尔的对抗性原理,研究了新构造应力场对公路水毁的影响问题,发现在高应力区,如果公路走向平行于新构造应力场的剪切面或垂直于这个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公路的稳定性即将变坏.
关键词 对抗性原理 新构造应力场 公路 水灾 地貌发育
下载PDF
衡山土壤加速侵蚀与花岗岩地貌发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学军 夏卫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4-627,共4页
关键词 衡山 土壤加速侵蚀 花岗岩 地貌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