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9a锡林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及地表干湿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璐 朱仲元 +3 位作者 张圣微 王慧敏 王飞 席小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7-1003,共7页
利用1960—2018年锡林河流域周边1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气象站多年潜在蒸散发量及相对湿润度指数。通过利用主成... 利用1960—2018年锡林河流域周边1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气象站多年潜在蒸散发量及相对湿润度指数。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了锡林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地表干湿状况多年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潜在蒸散发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各气象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着重讨论了锡林河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周期变化及其与相对湿润度指数、各气象要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流域近59a潜在蒸散发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且上升趋势显著,存在显著增加一减小交替的多尺度时频变化特征和多主周期变化规律;各气象要素中潜在蒸散发对温度的响应较大,平均风速次之;平均相对湿度受到潜在蒸散发的影响较大,降水次之。整个流域环境有不显著的变湿润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潜在蒸散发 地表干湿状况
下载PDF
茂名地区近30年地表干湿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2
2
作者 谢韶 庞晓宇 《广东气象》 2010年第5期21-22,共2页
利用适合广东气候的干湿气候指数公式,计算茂名地区各测站历年、各季、月的干湿气候指数,并分别分析干湿气候指数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茂名地区全年各地绝大多数年份处于湿润状态,但在月份、季节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干湿气候... 利用适合广东气候的干湿气候指数公式,计算茂名地区各测站历年、各季、月的干湿气候指数,并分别分析干湿气候指数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茂名地区全年各地绝大多数年份处于湿润状态,但在月份、季节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干湿气候指数年变化趋于减少,即干旱状况有可能发展,这可能与降水量的减少及温度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干湿气候指数 地表干湿状况 茂名地区
下载PDF
近46 a汉江流域地表干湿状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俊杰 周悦 +1 位作者 周月华 高正旭 《暴雨灾害》 201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利用1971—2016年汉江流域17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研究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量(ET0),并由此计算出各站的相对湿润度指数(MI),研究M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 利用1971—2016年汉江流域17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研究区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量(ET0),并由此计算出各站的相对湿润度指数(MI),研究M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46 a来汉江流域呈微弱的变湿趋势,ET0减少趋势最为明显;MI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低值中心主要位于流域北部的镇安、商州和西峡等地,且其范围从1970年代到2000年以后存在逐渐扩大的变化趋势;ET0的高值中心从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流域东南部向1990年代和2000年以后的流域中部移动。流域地表MI在年内呈单峰型变化,其最高值出现在7月,从汉江流域上游到下游,其MI月均值变化峰值月份有所提前,存在着由典型的单峰型曲线向双峰型曲线转换的趋势,地表湿润状况显著转好;汉江流域地表干湿事件的变化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ET_0、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干湿状况 相对湿润度指数 潜在蒸散发量 汉江流域
下载PDF
1980—2009年合肥地区地表干湿变化及作物灾损评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鹏 刘瑞娜 雍定冰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9期163-167,共5页
利用基于作物潜在蒸散建立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和作物灾损率指标,分析1980—2009年合肥地区6个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和作物产量数据,研究合肥地区地表干湿状况变化和典型作物受旱的灾损情况,通过分析作物灾损率以及其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 利用基于作物潜在蒸散建立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和作物灾损率指标,分析1980—2009年合肥地区6个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和作物产量数据,研究合肥地区地表干湿状况变化和典型作物受旱的灾损情况,通过分析作物灾损率以及其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关系,建立合肥地区两种典型作物(小麦和水稻)关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旱灾风险等级标准。结果表明:30年间合肥地区相对湿润度指数均属正常偏湿状态,南部地区较北部偏湿,同时地表湿润状况存在0.048/10年的变干趋势。冬小麦关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累计值的不同干旱等级(轻、中、重旱)指数界限值为-2.0983和-3.4281,水稻为-0.9371和-2.5660。合肥地区水稻对土壤水分胁迫的耐受力较冬小麦弱,因受旱导致减产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地区 地表干湿状况 作物灾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