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6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上海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41
1
作者 汤庆园 徐伟 艾福利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8,共7页
利用上海市外环以内2010年12月1014个小区的平均房价数据,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上海小区房价的空间分异和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各影响因子对房价的影响大... 利用上海市外环以内2010年12月1014个小区的平均房价数据,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上海小区房价的空间分异和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各影响因子对房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建成时间,到CBD距离,绿化率,到公园距离,距地铁站距离,距超市距离和距学校距离。同时,地理加权回归分解成局部参数估计优于OLS提供的全局参数估计,它可以深刻的揭示出房价和空间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且可视化的工具可以用地图的形式更详细的呈现出城市房价的整体景观,这些都是传统OLS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空间分异 地理加权回归 上海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1
2
作者 李江苏 王晓蕊 李小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分析。发现:①在地理格局上,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从行政区划来看,部分省份、地级市的交界地带为传统村落的密度核心。②GWR结果显示,对于地形因素,第二阶梯海拔越低、第三阶梯海拔越高传统村落越集中;对于生态因素,在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环境保护区,既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密集特征,也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分散特征;对于人口因素,“胡焕庸线”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越密集传统村落越集中,而该线以东区域则相反;对于经济因素,中西部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传统村落趋于聚集,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总体较高传统村落趋于分散;交通和城市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亦存在两面性特征。总体看,各地理要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值、正负值比重差异以及高低值空间差异,反映各要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向、程度和范围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要素回归系数空间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胡焕庸线 格网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县域农村贫困化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陕西山阳县为例 被引量:91
3
作者 武鹏 李同昇 李卫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3-606,共14页
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阳县为研究区,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分组分析方法探究山阳县农村贫困化的空间格局和类型;利用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山阳县农村贫困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影响因素效应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及... 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阳县为研究区,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分组分析方法探究山阳县农村贫困化的空间格局和类型;利用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山阳县农村贫困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影响因素效应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表明:(1)山阳县农村贫困发生率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形成6个热点集聚区和4个冷点集聚区;综合考虑农村贫困程度和空间连接性,将山阳县划分为低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和高度贫困区。(2)水网密度、到最近公路的距离、危房比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出务工人数比例、农户入社比例6个因素是山阳县农村贫困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3)两因素交互作用要比单因素作用于贫困发生率时影响力更显著,各主要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类型有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型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化 影响因素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 地理探测器 陕西山阳县
原文传递
1982-2013年中国植被NDVI空间异质性的气候影响分析 被引量:88
4
作者 高江波 焦珂伟 吴绍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4-543,共10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与植被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1982-2013年GIMMS NDVI与气象站点温度与水分的监测资料,应用基于像元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了中国植被NDVI及其动态特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格局。中国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呈空间非平稳... 为研究气候变化与植被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1982-2013年GIMMS NDVI与气象站点温度与水分的监测资料,应用基于像元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了中国植被NDVI及其动态特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格局。中国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呈空间非平稳关系,在空间上的负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及东南部分地区,空间正相关则更为集中和连片;针对不同气候指标的标准化系数对比可知,植被NDVI受水分控制作用较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温度的主导作用区域则分布在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其中年均最高气温对NDVI的主导区域范围最广;植被NDVI动态与气候变率的回归结果表明,增温速率的升高会通过加剧干旱等机制对植被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水分变率对植被活动的强弱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候变化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
原文传递
贵州省乡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84
5
作者 王永明 王美霞 +2 位作者 吴殿廷 赵林 丁建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以贫困态势严峻、区域内部贫困差异大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分析了贵州省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格局,定量测度了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因素效应的空间差异性,进而归纳了贵州省乡村贫困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贵州... 以贫困态势严峻、区域内部贫困差异大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分析了贵州省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格局,定量测度了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因素效应的空间差异性,进而归纳了贵州省乡村贫困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贵州省区县乡村贫困具有时空稳定性,呈现出东、南、西部高而中、北部低的"马蹄"形空间异质性格局。区县贫困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高-高"型贫困地域即空间贫困陷阱区域,集聚分布在贵州省的东南部、南部。定量模型发现,坡度、到所在市中心的距离、青少年人口占比、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是导致贵州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且这些因素的效应水平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产业发展受限、劳动力流动性差、金融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贵州贫困空间形成的主导机制。最后建议扶贫政策层面应将基于地方和基于人的政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贫困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贵州
下载PDF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量:73
6
作者 张广海 赵金金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6-126,共11页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铁路设施、高速公路设施、一级公路设施、二级公路设施、内河航道设施、民航航线对区域旅游经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域和局域角度,对其进行了空间计...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铁路设施、高速公路设施、一级公路设施、二级公路设施、内河航道设施、民航航线对区域旅游经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域和局域角度,对其进行了空间计量回归。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全域范围内,铁路设施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二级公路、民航航线、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设施均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系数依次为0.7010、0.4992、0.4532、0.0695、0.0212;(3)局域范围内,对于铁路设施,仅西藏和青海的作用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余五种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变异性: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除内河航道以外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反应均比较敏感;东北地区的一级公路对其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长三角地区的民航航线条数对其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强,一级公路和内河航道设施的促进作用为中等水平;除北京市的高速公路设施对其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处于中等水平外,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反应均较弱;对华中地区而言,除一级公路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外,其余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不同区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旅游经济 空间计量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1990年来广东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72
7
作者 王少剑 王洋 赵亚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5-979,共15页
采用尺度方差、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对1990-2010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1尺度方差研究表明,在3个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县级尺度对整个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因此... 采用尺度方差、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对1990-2010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1尺度方差研究表明,在3个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县级尺度对整个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因此是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的核心尺度;2核密度估计研究表明,1990-2010年间县域人均GDP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2000-2010年相比于1990-2000年人均GDP差距幅度更大,使得空间溢出更为明显;3空间马尔科夫链研究表明,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若以较富裕地区为邻,受到的溢出效应是正向的,县域经济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向下转移的概率减小,反之亦然。4空间滞后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研究表明,全球化、简政放权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广东省空间溢出效应的三个核心驱动因素;市场化、城镇化水平和储蓄水平是辅助理解其空间溢出效应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方差 核密度估计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马尔科夫链 地理加权回归 广东省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0
8
作者 薛明月 王成新 +1 位作者 赵金丽 李梦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7,共9页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以黄河流域91个地市(州、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5、2009、2013、2017年截面数据,采用ESDA、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格局,并结合最小二乘法(OLS)和地...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以黄河流域91个地市(州、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5、2009、2013、2017年截面数据,采用ESDA、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格局,并结合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分析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呈现H-H和L-L集聚分布的空间态势,其中L-L集聚区范围不断缩小,H-H集聚区从黄河下游地区向黄河中游地区逐渐延伸;②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缩小,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不断增强,东-西向成为其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方向;③交通区位条件、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是影响黄河流域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差函数 地理加权回归 旅游经济 黄河流域 旅游资源 旅游服务设施 交通条件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山区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 被引量:70
9
作者 张耀军 任正委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63,共11页
山区人口分布受多种经济、社会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以乡镇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方法,兼与全局普通二乘法(OLS)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口密度和经济、... 山区人口分布受多种经济、社会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以乡镇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方法,兼与全局普通二乘法(OLS)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口密度和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拔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如坡度的影响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反相关,而医疗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加强城镇建设、鼓励人口聚集,加强生态移民工作、保护资源环境"是未来毕节地区相关政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人口 人口空间分布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 被引量:68
10
作者 周婷 陈万旭 +1 位作者 李江风 梁加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34-6145,共12页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的加剧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科学测度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可为制定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的加剧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科学测度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可为制定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借助InVEST模型测度神农架林区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且结合多源数据测度其人类足迹指数的时空分布,综合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对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生境质量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无剧烈变化,超过60%的区域处于较高生境质量和高生境质量类;(2)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人类足迹指数呈现“西部低,东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两极化”的发展趋势;(3)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二者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林区中部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负面效应为主且愈加显著,人类活动会导致生境质量的恶化。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的人类活动管理以及生态系统保护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空间依赖效应,科学合理划定保护范围,提高生态保护规划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人类足迹指数 InVEST模型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神农架林区
下载PDF
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66
11
作者 曹小曙 徐建斌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5-1075,共11页
通过构建省际边界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省际边界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边... 通过构建省际边界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省际边界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边界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蒙甘边界,蒙宁边界和陕蒙边界地区。政府宏观调控因子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呈负相关趋势,教育发展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呈现出贫困与发达地区二元分异,边界的紧凑度、地形起伏度、交通优势度与产业结构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数呈现出正相关趋势。本文具体分析了在不同省际边界县域内,各影响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数的影响程度差异和作用方向差异,为合理调控不同地区发展要素、缩小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制定不同省际边界县域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 经济发展差异 影响因素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以浙江省县域为例 被引量:64
12
作者 化祥雨 金祥荣 +2 位作者 吕海萍 叶娅芬 邵元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空间关联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高质量发...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空间关联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高质量发展耦合空间格局以良好耦合为主,高质量发展协调水平以中级协调为主。②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空间结构呈现出向环杭州湾高度集聚态势,空间耦合冷热点区变化显著,空间演化路径以递次转移为主、跨级转移为辅,空间协调冷热点区分布格局比较稳定。③高质量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其作用强度自经济实力、集聚能力、政府财政支持和基础设施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演化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中国沿海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协调关系 被引量:61
13
作者 段佩利 刘曙光 +1 位作者 尹鹏 张海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7,共8页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厘清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沿海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沿海城市开发强度加速上升,均值由1995年的2.5254%增至2015年的5.1568%,...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厘清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沿海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沿海城市开发强度加速上升,均值由1995年的2.5254%增至2015年的5.1568%,高值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冲积平原,深圳(35.6402%)和上海(35.0359%)始终处于最高一级,资源环境承载力稳步上升且处可载状态,均值由1995年的0.3126增至2015年的0.3825,呈现以长江口为界,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2)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多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非同步性特征明显,深圳耦合度最高,宁德耦合度最低,两者协调度整体不高,以中度失调为主,深圳协调度最高,汕尾协调度最低。(3)各参数对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地理空间非平稳性特征,5个自变量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程度>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强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 耦合协调 地理加权回归 沿海城市
原文传递
乡村转型发展格局与驱动机制的区域性分析 被引量:59
14
作者 王艳飞 刘彦随 李玉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142,共8页
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统计和地理加权回归对2000年以来中国各地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区域性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空间分异明显,高值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区域,低值区集中在西南部地区。2000—2010年,区域间乡... 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统计和地理加权回归对2000年以来中国各地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区域性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空间分异明显,高值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区域,低值区集中在西南部地区。2000—2010年,区域间乡村转型发展相对差异减小,但空间差异格局固化。2乡村转型发展受自然因素、区位条件、经济及社会变化的综合影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投资带动是主要驱动力,耕地资源对乡村转型发展的制约性不显著。3经济社会因素对乡村转型发展的作用强度存在区域差异,工业化、城镇化对东部地区乡村转型发展推动作用高于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对平原地区和西北部畜牧区乡村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明显。4应根据乡村发展基础和转型态势,制定区域差别化的措施和政策,改善区际协同环境及完善城乡互动机制,尤其提升中西部乡村地区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区域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驱动机制 地理加权回归 区域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北京城市住宅土地市场空间异质性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58
15
作者 董冠鹏 张文忠 +1 位作者 武文杰 郭腾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0-760,共11页
土地制度转型和空间重构背景下,价格信号在土地区位配置及空间结构塑造方面发挥出有效性。基于北京市2004-2009年居住用地出让地块微观数据,利用空间扩展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特征价格模型对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进... 土地制度转型和空间重构背景下,价格信号在土地区位配置及空间结构塑造方面发挥出有效性。基于北京市2004-2009年居住用地出让地块微观数据,利用空间扩展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特征价格模型对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有效检验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重点小学、轨道交通和公园等设施便利性因素在不同区域对地价的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②相比于特征价格模型和空间扩展模型,GWR模型能够有效刻画土地市场空间异质性的离散性、突变性和跳跃性,因而其对居住用地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刻画和居住用地价格的预测最为准确。③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表明居住用地子市场存在的可能性,利用GWR模型对地价影响因素的估计可以为土地子市场的划分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价格模型 空间扩展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异质性 居住用地价格
原文传递
南京市住宅价格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9
16
作者 尹上岗 宋伟轩 +2 位作者 马志飞 李在军 吴启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7,共10页
以2009—2017年南京市"一主三副"商品房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GIS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和估计,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区属性、商业区位、交通区位... 以2009—2017年南京市"一主三副"商品房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GIS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和估计,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区属性、商业区位、交通区位、服务区位和景观区位等类型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市房价总体上呈现主城向副城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结构呈现出同心圆和扇形融合的混合模型。(2)中心位势对主城住宅价格影响相对下降,对副城影响相对提升,交通位势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住宅房龄、绿化环境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由主城向副城递减,山水景观的影响由长江沿岸向外围递减。(3)主副城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主城受距CBD距离、住宅建筑年代和绿化率的影响较大,而副城主要受距地铁站距离、距景观资源距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价格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基于GWR模型中国碳排放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57
17
作者 王雅楠 赵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4,共8页
本文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研究全国30个省份分别在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城镇化、工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揭示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省份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城镇化在各省市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断增大... 本文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研究全国30个省份分别在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城镇化、工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揭示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省份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城镇化在各省市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断增大,其中东部省市的影响较大。工业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并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在总体上有正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在2007年有负影响,说明存在能源回弹效应。因此,在总体上制定减排政策时,要分区域、分省域制定合理的碳减排目标,对相邻的省份制定协同减排计划,同时要兼顾到欠发达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让经济发达的区域和省市适当承担较多的碳减排任务。具体来看,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公共的城市资源,分别从建筑、交通、工业和能源等方面制定低碳城市建设计划,同时,鼓励大家使用公共交通或者低碳出行方式,从而减少能源需求以及环境污染,进而能更好地保证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从工业结构方面来看,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以提供生产原料为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林业,不断提升自然因素对碳的吸收能力;从能源强度来看,一方面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不断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制定碳减排政策时应考虑回弹效应,尽量减少能源回弹效应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差异 地理加权回归 碳排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5
18
作者 宫宁 牛振国 +1 位作者 齐伟 张海英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83,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解中国湿地分布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以4期(1978年、1990年、2000年、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和3期(1990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对湿地变化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解中国湿地分布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以4期(1978年、1990年、2000年、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和3期(1990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对湿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12个影响因子(平均温度、平均湿度、累计降水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产值、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除涝面积、治碱面积)研究1978年—2008年这30年间中国湿地变化的驱动机制。考虑到地理现象的空间非平稳性,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分析驱动因子对湿地变化的影响作用。地理加权回归作为一种局部线性回归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湿地驱动因子对湿地作用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内陆湿地与温度、降水以及农业耕作灌溉等密切相关;人工湿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设施兴建密切相关;滨海湿地与农林牧渔产业和人口等密切相关。同一类型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也有所变化,并且影响程度在地域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南北和东西差异。本次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1978年—2008年中国湿地变化的特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驱动力 中国 地理加权回归 遥感
原文传递
PM2.5浓度空间分异模拟模型对比: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54
19
作者 吴健生 王茜 +1 位作者 李嘉诚 涂媛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91-2201,共11页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大气污染不断增加,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如PM2.5污染越来越严重,PM2.5污染相关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议题.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我国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大气灰霾的...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大气污染不断增加,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如PM2.5污染越来越严重,PM2.5污染相关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议题.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我国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大气灰霾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期暴露在PM2.5大气污染中,会对人类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可以实现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模拟,明晰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104个监测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AOD(aerosol optical depth)、土地覆被、气象因子、道路分布、人口密度、污染源分布等信息,分别利用最小二乘和地理加权回归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对PM2.5浓度时空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其中包括含VIIRS AOD数据的最小二乘土地利用模型和地理加权土地利用模型,以及不包含VIIRS AOD数据的最小二乘土地利用模型和地理加权土地利用模型,这4个模型的修正R2值分别为82.13%、84.87%、80.45%和81.99%.研究表明,相比最小二乘回归,使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PM2.5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分异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中国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53
20
作者 曾晓莹 邱荣祖 +3 位作者 林丹婷 侯秀英 张兰怡 胡喜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04-4313,共10页
选取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考虑空间单元的差异性,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交通碳排放量... 选取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考虑空间单元的差异性,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交通碳排放量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特征,聚类趋势逐年加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165~0.274,显著性水平介于0.016~0.045,表明交通碳排放同机动车保有量、GDP、货运周转量及客运周转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GWR模型的R^2在0.783~0.865之间,而OLS模型的R^2在0.675~0.844之间,且GWR模型的AICc值均低于OLS模型的,说明GWR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OLS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GWR的回归结果表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其中GDP是主要的推动因素,部分地区回归系数高达0.91,2000年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而2005、2010和2015年由北向南递减.客运周转量起到关键的抑制作用,影响程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因此建议应当充分考虑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交通碳排放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