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红外辐射背景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伟清 宣益民 韩玉阁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模拟生成地球红外辐射背景图像,研究其成像方法。首先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地表区域,考虑大气传输特性、地表类型、地表经纬度及地表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根据地表类型,建立地球表面区域温度模型和红外辐射亮度模型,然后运用数值计算... 为模拟生成地球红外辐射背景图像,研究其成像方法。首先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地表区域,考虑大气传输特性、地表类型、地表经纬度及地表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根据地表类型,建立地球表面区域温度模型和红外辐射亮度模型,然后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地球表面温度和红外辐射亮度分布。根据红外探测器视角与视点,利用OpenGL实现了红外探测器在太空中对地球背景红外辐射亮度的三维图像显示。结果表明,模拟生成的地球红外背景图像效果逼真,可用于红外目标识别和仿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背景 红外辐射 大气传输特性
下载PDF
空间碎片天基光电光学可见条件与预报 被引量:9
2
作者 桑思武 许尤楠 +1 位作者 刘艳华 叶小宝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随着航天活动的增加,产生的空间碎片也越来越多,空间环境日趋恶化,已经对人类的空间活动构成了威胁。监视测量这些空间碎片,天基光电比地基光电更为有利,而天基光电的光学可见条件与地基光电相比,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针对天基光电,给... 随着航天活动的增加,产生的空间碎片也越来越多,空间环境日趋恶化,已经对人类的空间活动构成了威胁。监视测量这些空间碎片,天基光电比地基光电更为有利,而天基光电的光学可见条件与地基光电相比,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针对天基光电,给出了空间碎片的光学可见条件,即日光条件、地影条件、地光条件、地球背景条件、月光条件。在天基光电轨道特征、光学可见条件及天基光电坐标系已知的情况下,建立起天基光电预报方法,既可用于空间碎片预报,也可以用于空间碎片的轨道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天基光电 地影 地光 地球背景 预报
下载PDF
基于遥感反演的地球红外背景建模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帆 宣益民 韩玉阁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2-736,共5页
模拟地球红外辐射背景的前提是要获取可靠的全球表面温度。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反演得到较精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采用了应用广泛的分裂窗算法,并将反演结果绘制成了全球表面温度分布图。同时,建立了完整的地球红外辐射亮度模型,考... 模拟地球红外辐射背景的前提是要获取可靠的全球表面温度。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反演得到较精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采用了应用广泛的分裂窗算法,并将反演结果绘制成了全球表面温度分布图。同时,建立了完整的地球红外辐射亮度模型,考虑不同地域、纬度和季节模式下的大气辐射亮度和大气衰减。通过遥感反演技术与红外辐射建模技术的结合,最终完成了任意波段全球红外辐射背景亮度的计算与图像生成。结果表明:模拟的地球红外辐射图像效果精细,真实反映了地球背景的红外辐射特征,在空间目标的热环境分析,以及空间红外探测与隐身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背景 红外辐射 遥感反演
下载PDF
地表背景条件下红外低温点目标探测距离研究
4
作者 范宏深 孙大成 张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497-500,共4页
点目标的探测距离受目标与背景温差、红外系统分辨率和系统噪声等效通量密度限制,基于此建立了地球背景条件下的点目标探测距离模型。分析了点目标和典型背景(冰盖、海水和植被)在2.6~2.8μm波段、3~5μm波段、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 点目标的探测距离受目标与背景温差、红外系统分辨率和系统噪声等效通量密度限制,基于此建立了地球背景条件下的点目标探测距离模型。分析了点目标和典型背景(冰盖、海水和植被)在2.6~2.8μm波段、3~5μm波段、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计算了不同背景和不同视场分辨率条件下点目标的探测距离,研究表明,以地球为背景探测点目标应当选择2.6~2.8μm波段,对某典型尺寸目标的理论探测距离可以达到700k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目标 地球背景 探测
下载PDF
星地激光通信中地球背景辐射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胥全春 俞建杰 +2 位作者 周彦平 马晶 谭立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00-2306,共7页
研究了星地激光通信中地球背景辐射及其抑制技术。推导出了不同轨道处星上终端的地球背景辐射入瞳功率理论公式,提出了固有杂散辐射的概念,并对其作了理论推导。针对一个典型的终端对其地球背景辐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并设计了不同形式的... 研究了星地激光通信中地球背景辐射及其抑制技术。推导出了不同轨道处星上终端的地球背景辐射入瞳功率理论公式,提出了固有杂散辐射的概念,并对其作了理论推导。针对一个典型的终端对其地球背景辐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并设计了不同形式的遮光系统。最后利用光学仿真软件LightTools对不同轨道高度、不同遮光系统形式的星上终端的杂散辐射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轨道高度以及遮光系统形式对杂散辐射的影响曲线,并对其作了分析。为星地激光通信中星上终端的地球背景辐射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星上终端的遮光系统设计提供了仿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背景辐射 星地激光通信 杂散辐射 遮光系统 LightTools
下载PDF
利用EEMD及超导重力数据探测超低频地球自由振荡模态分裂信号:探测实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曾诗瑜 申文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8-702,707,共6页
利用2004年苏门答腊9.0级地震后GGP台网中15台超导重力仪的18组观测数据,采用EEMD分解技术及叠积技术,检测了频率小于1mHz的低频地球自由振荡的简正模(3S1、0S4、0S5)及其频谱分裂现象。通过对原始分钟间隔的超导重力数据进行预处理得... 利用2004年苏门答腊9.0级地震后GGP台网中15台超导重力仪的18组观测数据,采用EEMD分解技术及叠积技术,检测了频率小于1mHz的低频地球自由振荡的简正模(3S1、0S4、0S5)及其频谱分裂现象。通过对原始分钟间隔的超导重力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重力残差,然后运用EEMD方法将其分解到处于不同频段上的IMF分量,提高了探测低频自由振荡信号的信噪比,使一些低频自由振荡信号的谱线分裂更清晰地显现出来。结果表明,经过EEMD分解过的重力残差能更有效地检测低频自由振荡信号,得到信噪比更高的低阶球型振荡分裂谱线。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EEMD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超导重力仪在低阶地球自由振荡检测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背景噪声 低频地球自由振荡 频率 振幅 品质因子
下载PDF
2011年日本MW9.0地震引发的海啸对地震背景噪声的影响
7
作者 陈斐 薛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37,I0001,共18页
基于北美沿岸和内陆地震台站的连续地震波形记录,并结合沿岸台站附近布设的DART系统记录的海底压力数据以及预测潮汐数据,利用时频分析和极化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M_(W)9.0大地震所激发的海啸对地震背景噪声所产生的... 基于北美沿岸和内陆地震台站的连续地震波形记录,并结合沿岸台站附近布设的DART系统记录的海底压力数据以及预测潮汐数据,利用时频分析和极化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M_(W)9.0大地震所激发的海啸对地震背景噪声所产生的影响予以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海啸对高频噪声(1.3—1.5 Hz)以及短周期双频微地动噪声(0.18—0.4 Hz)的影响较小,但海啸显著增强了长周期双频微地动(0.1—0.15 Hz)、单频微地动(0.05—0.08 Hz)以及地球背景自由振荡(0.004—0.007 Hz)的振幅,且随着噪声频率的降低,这种振幅增强的影响更明显,影响的持续时间也更长;海啸到达近岸时,对附近台站的各频段噪声均有影响,成为各频段噪声的主控能量来源,且其位置在后续过程中会随时间变化。这表明海啸对噪声特征的影响与海啸传播特性有关,即海啸在传播过程中因受水深、海底地形以及近岸地形的反射、衍射等的影响,能量聚集区域随时间而变化,并非均匀地传播到海岸,从而导致了不同频带噪声主极化方向随时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2011年日本M_(W)9.0地震 地震背景噪声 地球背景自由振荡 微地动
下载PDF
基于地球红外背景模拟的水云大气影响初步分析
8
作者 丛研 韩玉阁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9-137,共9页
为支持地球红外背景的模拟研究,以天基观测为前提,计算了2个大气窗口下,4个具有典型大气和地表特征的区域在水云大气下的路径透过率和各成分辐射亮度。通过相对变化比例,讨论了地球背景模拟中水云与地表的图像区分以及地域的影响。结果... 为支持地球红外背景的模拟研究,以天基观测为前提,计算了2个大气窗口下,4个具有典型大气和地表特征的区域在水云大气下的路径透过率和各成分辐射亮度。通过相对变化比例,讨论了地球背景模拟中水云与地表的图像区分以及地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云对地球背景辐射传输影响显著:云层下方辐射会被强烈衰减,同时观测路径中的散射辐射大幅增强。在同一选定区域下,积云大气的观测路径亮度相对无云大气下变化最大,在相同水云类型条件下,大气散射和太阳散射亮度在不同区域区别较大,说明在模拟水云地球背景时不能忽略地域的影响。计算和分析结果可为地球背景模拟中的水云红外图像生成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云大气 地球背景模拟 传输特性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42
9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4 位作者 张作衡 李晓峰 王义天 张长青 李永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9-188,共20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合和成矿期次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中国北方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20Ma左右三个峰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三大成矿事件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后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和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在200-160Ma时期主要表现为大厚度岩石圈局部伸展有关的岩浆-热成矿,在140Ma左右时期成矿表现为与深源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夕卡岩矿床,而120Ma左右时期的成矿是在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有大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作用 中生代 三大成矿期次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北方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65
10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2 位作者 胡华斌 郭保健 白凤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304,共13页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少量热液碳酸盐脉型。结合Re_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及其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特点和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黄龙铺钼矿床形成于(221.5±0.3)Ma外,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大规模成矿主要出现在(144.8±2.1)^(132.4±2.0)Ma时限之间,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局部伸展过程、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岩石圈拆沉及伸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东秦岭钼矿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综述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时限及其动力学背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23
11
作者 毛景文 王志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9-296,共8页
通过对以往金属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初步厘定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限为 1 60× 1 0 6~ 1 1 0× 1 0 6 a。提出西秦岭地区金矿床出现于中国两大古陆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钼矿床发... 通过对以往金属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初步厘定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限为 1 60× 1 0 6~ 1 1 0× 1 0 6 a。提出西秦岭地区金矿床出现于中国两大古陆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钼矿床发育于早中侏罗世由挤压向伸展环境过渡时期 ,钨锡铅锌银锑汞金铀出现于晚侏罗世—早中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拆沉或减薄期间。尽管不同类型矿床形成过程有所不同 ,都与大规模构造圈热侵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作用 成矿时限 地球动力背景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壤化学元素的背景值与基准值 被引量:218
12
作者 成杭新 李括 +3 位作者 李敏 杨柯 刘飞 成晓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5-306,共42页
通过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3 799件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和1 011件深层土壤样品(150-180 cm)中52种化学元素(Ag、As、Au、B、Ba、Be、Bi、Br、Cd、Ce、Cl、Co、Cr、Cu、F、Ga、Ge、Hg、I、La、Li、Mn、Mo、N、Nb、Ni、P、Pb、Rb、S... 通过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3 799件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和1 011件深层土壤样品(150-180 cm)中52种化学元素(Ag、As、Au、B、Ba、Be、Bi、Br、Cd、Ce、Cl、Co、Cr、Cu、F、Ga、Ge、Hg、I、La、Li、Mn、Mo、N、Nb、Ni、P、Pb、Rb、S、Sb、Sc、Se、Sn、Sr、Th、Ti、Tl、U、V、W、Y、Zn、Zr、SiO2、Al2O3、TFe2O3、MgO、CaO、Na2O和K2O)及pH和有机碳(Corg)数据分布结构的研究,采用中位数绝对中位差法、正态和对数正态法计算出中国及31个省会城市土壤52种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及它们的变化区间。数据显示,城市土壤中Corg、N、Ca、Hg、Ag、Au、Bi、Cd、Cu、Mo、Pb、S、Sb、Se、Sn、Zn元素的自然背景发生了显著变化,清晰显示出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这些元素在城市土壤中累积的重要贡献。这对全面认识中国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立法及执法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2种元素 地球化学背景 地球化学基准 城市土壤 中国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矿床类型、时空分布及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163
13
作者 丰成友 李东生 +5 位作者 吴正寿 李军红 张占玉 张爱奎 舒晓峰 苏生顺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17,共8页
基于笔者近几年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矿测试分析研究,综合论述了祁漫塔格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特点。该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床类型多样,矿种以F e、Cu、P... 基于笔者近几年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矿测试分析研究,综合论述了祁漫塔格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特点。该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床类型多样,矿种以F e、Cu、Pb、Zn、M o、W、Sn、A u为主,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斑岩型、沉积-改造型和高温热液型等。探讨了祁漫塔格地区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中—晚三叠世和早古生代晚期是本区重要的成矿时期;形成于中—晚三叠世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和含碳酸盐岩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两者系同一构造岩浆活动在不同阶段、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 地球动力学背景 祁漫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选择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 被引量:110
14
作者 滕彦国 庹先国 +1 位作者 倪师军 张成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9,共3页
地质累积指数是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常用参数。选择地球化学背景对地质累积指数的影响 ,在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时 ,应选择与该沉积物有直接联系的地球化学背景 ,由此而进行的污染状况分析才更真实。
关键词 地质累积指数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地球化学背景
下载PDF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9
15
作者 杨泽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5,共7页
为查明商城县汤家坪大型钼矿床形成的时代,建立钼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汤家坪等3个钼矿床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汤家坪钼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13.1±7.9)Ma,准确厘定其... 为查明商城县汤家坪大型钼矿床形成的时代,建立钼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汤家坪等3个钼矿床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汤家坪钼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13.1±7.9)Ma,准确厘定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测得天目沟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21.6±2.1)Ma,大银尖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22.1±2.4)Ma,初步确定大别山钼成矿带的成矿年龄大约在(122.1±2.4)~(113.1±7.9)M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大别山北麓钼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燕山晚期大别造山带在伸展机制下岩石圈减薄,中国中东部区域构造-动力体制由近EW向构造为主向近SN向构造为主的大转换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辉钼矿 铼-锇同位素年龄 地球动力学背景 汤家坪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的类型、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01
16
作者 毛景文 李晓峰 +3 位作者 张作衡 王义天 李厚民 胡华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20-637,共18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可以划分为与花岗岩和与碱性岩有关的两种类型;也可以分为高硫型和低硫型两大类,而且以后一种为主。这些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构造制约,具体地说是受破火山口、火山角砾岩筒以及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断裂控制...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可以划分为与花岗岩和与碱性岩有关的两种类型;也可以分为高硫型和低硫型两大类,而且以后一种为主。这些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构造制约,具体地说是受破火山口、火山角砾岩筒以及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断裂控制。成矿围岩为火山岩类及同源花岗质岩石和周围地层。主要的蚀变组合为冰长石-玉髓-绢云母或明矾石-高岭石-石英(玉髓)。成矿年龄分布在180~188Ma,135~144Ma,127~115Ma和94~105Ma四个区间,前三组年龄分别响应于中生代华北板块与扬子克拉通的造山碰撞后陆内造山的伸展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以及岩石圈大减薄,后一组为华南地区岩石圈再一次强烈伸展期间的产物。虽然这些矿床的形成时间有差异,但都是发育于大陆伸展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中国东部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Cu-Au-Mo-(W)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102
17
作者 谢桂青 毛景文 +5 位作者 李瑞玲 张祖送 赵维超 屈文俊 赵财胜 魏世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
鄂东南地区Cu-Au-Mo-(W)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地区5个典型矿床(丰山洞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床、阮家湾钨铜钼矿床、千家湾铜金矿床、铜绿山铜铁金钼多金属矿床和铜山口铜钼矿床)... 鄂东南地区Cu-Au-Mo-(W)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地区5个典型矿床(丰山洞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床、阮家湾钨铜钼矿床、千家湾铜金矿床、铜绿山铜铁金钼多金属矿床和铜山口铜钼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其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44.0±2.1)Ma、(143.6±1.7)Ma、(137.7±1.7)Ma、(137.8±1.7)^(138.1±1.8)Ma和(143.5±1.7)^(142.3±1.8)Ma,代表各矿床的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鄂东南矿集区内的Cu-Au-Mo-(W)矿床与铜陵、安庆、九瑞矿集区内的矿床几乎是同时形成的,成矿时代可能主要集中于(140±5)Ma,相当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综合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这一成矿事件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可能是处于中国东部南北向印支期构造域向北东向古太平洋构造域大转折的背景下,与软流圈上涌和玄武质岩浆底侵而导致壳幔同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Re-Os同位索年龄 辉钼矿 Cu—Au—Mo—(W)矿床 地球动力学背景 鄂东南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92
18
作者 白云来 王新民 +1 位作者 刘化清 李天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2-813,共2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特别是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具体边界的确定,是目前该盆地西缘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生产实践问题之一。作者们着重从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西缘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特点,紧...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特别是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具体边界的确定,是目前该盆地西缘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生产实践问题之一。作者们着重从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西缘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特点,紧密结合不同时期西缘盆-山转换的沉积响应,合理利用地震资料及其他第一手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属华北板块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具体受四周的古祁连洋、古秦岭洋、不同时期的特提斯洋、占亚洲洋(古西拉木伦洋)及古太平洋(伊佐奈岐板块)控制。在此构造背景条件下,盆地西界不同时期范围和形态是不同的。早古生代盆地西缘为主动陆缘性质的弧后盆地;晚古生代盆地西部属被动陆缘构造背景上的滨浅海盆地;文中明确提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西界向西越过六盆山,连接六盆山盆地,直逼河西走廊靖远、景泰莫亦山附近,甚至在祁连山区也能找到其踪迹;不仅如此,笔者还认为“银川古隆起”及“西缘古脊梁”在印支期是不存在的,更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南北走向的前陆盆地与沉降中心;燕山主期(J3)盆地西缘可能隆起,使得六盘山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具一定的分割性,但随后在早白垩世又被夷平,鄂尔多斯盆地又与包括六盘山盆地在内的西部白垩纪盆地连通,鄂尔多斯盆地现今西界最后形成的时间应在喜马拉雅晚期(8Ma以来),这也是盆地西缘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最后定型的大致时间,它们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远距离应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部边界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79
19
作者 李永峰 王春秋 +1 位作者 白凤军 宋艳玲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6期571-578,共8页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 -三道庄 -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钼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 -矽卡岩型 ,少量热液碳酸盐岩脉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 -三道庄 -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钼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 -矽卡岩型 ,少量热液碳酸盐岩脉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田、雷门沟钼矿床等 4个矿床 8件辉钼矿进行了 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南泥湖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1.8± 2 .1Ma;三道庄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4 .5± 2 .2~ 14 5 .0± 2 .2 Ma,平均为 14 5 .0± 2 .2 Ma;上房沟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3.8± 2 .1~ 14 5 .8± 2 .1Ma,平均为 14 4 .8± 2 .1Ma;6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 14 1.5±7.8Ma(2σ) ;雷门沟钼矿床的 2件辉钼矿样品的 Re- Os模式年龄为 131.6± 2 .0~ 133.1± 1.9Ma,平均为 132 .4± 2 .0 Ma。结合前人资料 ,认为东秦岭钼矿的形成时代局限于 2 2 1.5± 0 .3~ 132 .4± 2 .0 Ma之间 ,主要出现在 2 2 1.5± 0 .3Ma左右和 14 4 .8± 2 .1~ 132 .4± 2 .0 Ma时限之间 ,其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成矿年龄 RE-OS同位素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东秦岭
下载PDF
华南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78
20
作者 陈培荣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6-270,共5页
中国东南大陆在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强烈 ,形成了大批稀有和有色金属矿床。发生在早中生代 (T)的印支运动和晚中生代 (J K)的燕山运动是发动该区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动力条件。印支运动在区域挤压框架下导致华南大陆发生板内伸展作用 ,... 中国东南大陆在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强烈 ,形成了大批稀有和有色金属矿床。发生在早中生代 (T)的印支运动和晚中生代 (J K)的燕山运动是发动该区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动力条件。印支运动在区域挤压框架下导致华南大陆发生板内伸展作用 ,形成印支期花岗岩。燕山运动是相对于印支运动的后造山地质事件 ,以岩石圈发生强烈裂解为特征 ,诱发了大规模岩浆活动 ,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受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事件叠加的印支期花岗岩与铀成矿关系密切 ,可能是铀源体。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岩浆作用 地球动力学背景 印支期花岗岩 铀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