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开发技术进展 被引量:141
1
作者 许天福 张延军 +1 位作者 曾昭发 鲍新华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42-45,共4页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又称干热岩,是一种从低渗透率和低孔隙度的岩层(干热岩)中提取热量从而获取大量热能的一种工程。有关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以往只局限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又称干热岩,是一种从低渗透率和低孔隙度的岩层(干热岩)中提取热量从而获取大量热能的一种工程。有关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以往只局限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研究起步较晚,仅少数科研单位在这方面做了理论探讨和国际合作。本文主要讨论了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基本理念、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 人工压裂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湖南深部构造 被引量:128
2
作者 饶家荣 王纪恒 曹一中 《湖南地质》 1993年第A08期1-101,1-101,共101页
根据爆破地震、大地电磁测深、地热流、区域重磁、卫星重磁等资料,在湖南首次运用板块构造理论,针对深部地质构造与成矿规律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较系统而广泛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观点与新见解。用大量资料论证了扬子、华南... 根据爆破地震、大地电磁测深、地热流、区域重磁、卫星重磁等资料,在湖南首次运用板块构造理论,针对深部地质构造与成矿规律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较系统而广泛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观点与新见解。用大量资料论证了扬子、华南微板块的存在及深部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差异;首次建立了扬子、华南古板块链式俯冲-碰撞模型,确定了岩石圈-壳下碰撞缝合带位置;划出了岩石圈、莫霍面和基底三个层次的断裂带;探讨了深部构造与岩浆岩、地震、地热的关系;研究了大型-超大型内生金属矿床(田)深部地球物理背景和分布规律,提出了有色、贵金属和金刚石原生矿等矿种成矿区、带新的划分方案,指出了找矿方向。根据30余个地层古地磁资料,首次在湖南用图表生动地描述了扬子、华南古陆块动力演化规律;讨论了板决运动和地壳形变的力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构造 地球物理 岩石圈 深断裂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深部构造物理作用——以“格尔木-唐古拉山”地质及地球物理综合剖面为例 被引量:89
3
作者 许志琴 姜枚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5-206,共12页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山-唐古拉山)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动,可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产生强大板内变形扩展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上隆,在σ_1垂直作用下的水平伸展与挤压作用的交替,盆-山体系的形成,裂谷型火山活动及大规模纵向...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山-唐古拉山)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动,可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产生强大板内变形扩展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上隆,在σ_1垂直作用下的水平伸展与挤压作用的交替,盆-山体系的形成,裂谷型火山活动及大规模纵向走滑作用造成的块体逐一向东挤出。利用天然地震对岩石圈进行探测,发现岩石圈下部(下地壳及岩石圈地幔,60-120 km)存在高、低速层紧密相间的水平分带及具左行走滑的岩石圈断裂。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本文提出了高原深部地幔底辟作用,建立了高原北部隆升的深部构造物理作用动力源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物理 隆升 地幔底辟 深部构造
下载PDF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被引量:99
4
作者 杨宝俊 穆石敏 +1 位作者 金旭 刘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72-782,共11页
叙述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成果.断面全长1300km,穿越了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和张广才岭岩浆岩带,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以及郯庐断裂北延部分的敦化-密山断裂、佳木斯-伊通断裂.结合地质资料,解释了断... 叙述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成果.断面全长1300km,穿越了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和张广才岭岩浆岩带,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以及郯庐断裂北延部分的敦化-密山断裂、佳木斯-伊通断裂.结合地质资料,解释了断面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资料,包括重力、磁力、大地电磁(MT)、地震(广角地震测深、垂直反射地震与天然地震)、地热、古地磁以及综合解释,给出了断面岩石层构造的地球物理解释模型.讨论了松辽盆地基底的性质、莫霍界面的性质、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特征与成因,以及断面域地块拼合过程.研究结果认为,东北亚大地是一个拼合的增生大陆,是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小地块碰撞拼合时受大洋板块俯冲的应力场作用形成的盆、山相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断面 岩石层构造 断裂构造 满洲里 地球物理
下载PDF
地球物理资料所揭示的南海东北部中生代俯冲增生带 被引量:97
5
作者 周蒂 王万银 +3 位作者 庞雄 王家林 蔡东升 孙珍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根据新处理的重、磁和广角地震图件的解释,推测在南海北部从台西南盆地到深海盆北缘存在一条大致NE45°走向的中生代俯冲增生带.主要依据包括:台西南-中沙东布格重力异常总梯度峰值带在强度和规模上都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增生带引起的... 根据新处理的重、磁和广角地震图件的解释,推测在南海北部从台西南盆地到深海盆北缘存在一条大致NE45°走向的中生代俯冲增生带.主要依据包括:台西南-中沙东布格重力异常总梯度峰值带在强度和规模上都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增生带引起的总梯度峰值带相近;该峰值带与海底地形和新生代构造都斜交,指示前新生代构造;该峰值带被NW向断层左行错断成雁列状,符合中生代区域应力场特征;其西北方在陆架区有与之大致平行的高磁异常带,指示中生代火山弧.此外,海底地震仪资料显示在俯冲增生带位置上出现北倾陡坎、海底地震仪和长电缆反射地震剖面都显示相应部位出现双莫霍面叠置,也可作为佐证.这段中生代俯冲增生带的发现正好填补了欧亚大陆东南缘晚中生代俯冲增生带在南海东北部的一段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俯冲带 东南亚陆缘 南海东北部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干热岩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6
6
作者 陆川 王贵玲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3-21,共9页
干热岩蕴藏着巨大的热能,是世界发达国家积极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干热岩技术基础上提出的增强型地热系统,已经历40余年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总结世界干热岩的研究发展历程、示范工程中... 干热岩蕴藏着巨大的热能,是世界发达国家积极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干热岩技术基础上提出的增强型地热系统,已经历40余年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总结世界干热岩的研究发展历程、示范工程中失败和成功的经验,论述开发过程中关键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和不足之处,阐明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对包括干热岩在内的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 人工储层 水力压裂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地球物理调查(1)─—深反射地震 被引量:93
7
作者 杨文采 程振炎 +2 位作者 陈国九 胡振远 白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52,共12页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研究陆一陆碰撞俯冲和壳幔作用的最佳地质场所之一.为了解超高压变质带岩石的形成、折返和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必须了解该区的地壳和浅地幔构造.本文介绍了该区北部的地质情况和进行深反射地震调查取得的成果...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研究陆一陆碰撞俯冲和壳幔作用的最佳地质场所之一.为了解超高压变质带岩石的形成、折返和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必须了解该区的地壳和浅地幔构造.本文介绍了该区北部的地质情况和进行深反射地震调查取得的成果,包括(1)在五莲─青岛断裂南侧超高压变质岩片向北倾斜,呈现叠复组构,反映岩片的折返;(2)根据地震资料推测在146Ma前后胶南地块的隆升一伸展构造内幕;(3)超高压变质岩片厚约12km,由于含有大量相辉岩透镜体,地震波速高达6.8─7.3km/s;(4)莫霍面附近有许多楔形反射体,反映陆一陆碰撞;(5)石门地区7km深处存在高波速的强反射体,可作为在该区进行大陆科学钻探的候选场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深反射地震 地壳构造 地球物理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主要断裂特征和动力背景分析 被引量:90
8
作者 陈汉宗 吴湘杰 +2 位作者 周蒂 王万银 郝沪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61,共10页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盆地各级构造发育的关系等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形成演化...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盆地各级构造发育的关系等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珠江口盆地断裂主要由NEE向和NW向断裂组组成,其次为NWW向断裂组和NE向断裂组。中生代西太平洋俯冲带呈NE SW向穿过南海东北部,相伴的有NE向火山弧、弧前盆地等压性构造和NW向左行走滑断裂,构成左行压扭体系。晚白垩纪至新生代NEE及NWW向断裂带控制了大规模张裂和沉积盆地的形成,又被NW向断裂带错切,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显示了右行张扭应力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 珠江口盆地 南海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83
9
作者 吴功建 高锐 +7 位作者 余钦范 程庆云 孟令顺 董学斌 崔作舟 尹周勋 沈显杰 周烑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52-562,共11页
本文概述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沿断面补做了多方法地球物理调查,对原有资料重新解释,综合新、老资料,给出了断面岩石层构造的地球物理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是一个拼合的增生大陆,是世界... 本文概述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沿断面补做了多方法地球物理调查,对原有资料重新解释,综合新、老资料,给出了断面岩石层构造的地球物理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是一个拼合的增生大陆,是世界上一种新型的俯冲加逆冲叠覆的复杂类型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断面 地球物理 岩石层 构造
下载PDF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燕山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88
10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4 位作者 侯明金 杜建国 范裕 朱光 岳书仓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71,共7页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南(赣东北地区)、北(皖南地区)两侧发育花岗岩类,且与成矿关系密切。对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造山过程动力学及低Nd模式年龄分析表明,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规模较大的侵入岩浆活动,赣东北地...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南(赣东北地区)、北(皖南地区)两侧发育花岗岩类,且与成矿关系密切。对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造山过程动力学及低Nd模式年龄分析表明,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规模较大的侵入岩浆活动,赣东北地区以燕山早—中期为主,皖南—浙西地区以燕山中—晚期为主。燕山早期两大动力学体系的转换(160Ma~170Ma),NE向赣东北深大断裂的线性拉张减薄作用,引起幔源岩浆上升并与地壳相互作用形成赣东北斑岩体;燕山中晚期(<145Ma),皖南与赣东北的动力学背景趋于一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挤压作用使上溪群或成分类似于上溪群的基底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皖南—浙西地区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和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 造山过程动力学 ND模式年龄
下载PDF
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4
11
作者 杨文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2期255-261,共7页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已走向成熟 ,这些方法包括线性化迭代法 ,仿真淬火法 ,遗传算法及联合反演方法等 .线性化迭代反演基于开放物理系统状态发生相变的原理 ,要进一步改善模型参数化的技术和迭代过程的自组...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已走向成熟 ,这些方法包括线性化迭代法 ,仿真淬火法 ,遗传算法及联合反演方法等 .线性化迭代反演基于开放物理系统状态发生相变的原理 ,要进一步改善模型参数化的技术和迭代过程的自组织 ;仿真淬火法与遗传算法基于自然过程的指数率或生物演化的优生率 ,可以相互结合以提高解估计的分辨率与置信度 ;联合反演要结合岩石物理性质的统计规律 ,才能取得兼容地质与综合方法的应用效果 .地球动力学中的反问题不仅涉及偏微分方程系数项的求解 ,而且涉及初始条件或初始边界的求解 ,对地球动力学作用过程研究特别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反演 非线性 地球结构 演化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地球物理探测应用综述 被引量:88
12
作者 薛国强 潘冬明 于景邨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87-2192,共6页
地下煤层开采后会形成大面积采空区,煤矿采空区的沉降或塌陷对地面各种大型工程建设和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许多地区煤层开采背景不清和地质环境复杂,对煤矿采空区有效探测被认为是一个世界难题.本文分析了采空区及上覆岩层的地球物理... 地下煤层开采后会形成大面积采空区,煤矿采空区的沉降或塌陷对地面各种大型工程建设和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许多地区煤层开采背景不清和地质环境复杂,对煤矿采空区有效探测被认为是一个世界难题.本文分析了采空区及上覆岩层的地球物理特征,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煤矿采空区探测的地震法、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微动法、放射性法和探地雷达法等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概况.弹性波类方法可以探测采空区及围岩破碎带分布范围,电磁类方法可以探测采空区含水性.针对特定的地质环境,一方面需要确定不同地球物理方法的有效性,一方面需要采取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测,以提高识别采空区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采空区 地球物理 探测
原文传递
地球物理非线性反演模拟退火法的改进 被引量:70
13
作者 姚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43-650,共8页
在地球物理非线性反演方法中,模拟退火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启发式蒙特卡洛(MonteCarlo)方法.但是,在处理实际资料时,该方法存在着计算效率不够高的缺点,有时还会失效.为此,从模拟退少法的关键问题──最低温度的选择入... 在地球物理非线性反演方法中,模拟退火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启发式蒙特卡洛(MonteCarlo)方法.但是,在处理实际资料时,该方法存在着计算效率不够高的缺点,有时还会失效.为此,从模拟退少法的关键问题──最低温度的选择入手,根据模拟退火法与统计力学的吉布斯-马尔柯夫(Gibbs-Markov)模型之间的关系导出临界温度的近似表达式;用此式分析目标函数超曲面形状对模拟退火法计算的影响;提出利用模糊先验信息确定最低温度、改造目标函数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退火法 非线性反演 地球物理 地震勘探
下载PDF
西藏高原西部综合地球物理与岩石圈结构研究 被引量:74
14
作者 孔祥儒 王谦身 熊绍柏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4期308-315,共8页
通过对西藏高原西部吉隆-鲁谷-三个湖地球物理剖面综合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岩石圈结构综合研究、分析与解释,提出了该地区的岩石圈结构的构造单元划分的地球物理方法和划分的标志。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岩石圈 结构 西藏高原
原文传递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被引量:69
15
作者 杨文采 余长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6-359,共14页
中国中央造山带东部的大别—苏鲁是全球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 ,本文基于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和综合研究 ,进一步指出这一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复杂性 .在扬子与中朝克拉通碰撞后大别—苏鲁地体的俯冲产生超高压变质作用 .之后由于两个克拉通... 中国中央造山带东部的大别—苏鲁是全球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 ,本文基于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和综合研究 ,进一步指出这一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复杂性 .在扬子与中朝克拉通碰撞后大别—苏鲁地体的俯冲产生超高压变质作用 .之后由于两个克拉通之间的倾斜碰撞 ,产生旋转与局部的拉张为岩石折返造成了良好条件 .扬子的旋转也形成一对剪切力使俯冲海洋岩石圈断开和陆块反弹 .然而由于南北压挤力的继续作用与大别—苏鲁地体的折返 ,扬子克拉通继续向大别苏鲁地体下方俯冲 .这种陆 -陆俯冲携带了大量大陆物质进入上地幔 ,诱发部分熔融和后期的地幔上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别-苏鲁 造山带 地球物理 演化模型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火成岩油气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67
16
作者 赵海玲 刘振文 +4 位作者 李剑 狄永军 罗霞 刘清华 赵国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分布范围广、地质时代长、不具岩石类型的专属性。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晶间孔、收缩孔等原生孔隙不受压实作用的影响 ,与沉积岩储层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寻找深层油气藏具有巨大的优势。根据火成岩油气储层特...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分布范围广、地质时代长、不具岩石类型的专属性。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晶间孔、收缩孔等原生孔隙不受压实作用的影响 ,与沉积岩储层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寻找深层油气藏具有巨大的优势。根据火成岩油气储层特征 ,形成演化机制、火成岩的时空展布及储层预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火成岩油气储层需要加强火成岩岩石学、火山地质、热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储层 火成岩岩石学 火山地质 热力学 流体动力学 地球物理
下载PDF
地震波CT技术探测煤层上覆岩层破坏规律 被引量:65
17
作者 张平松 刘盛东 吴荣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2510-2513,共4页
利用地震波CT技术进行煤层上覆岩层破坏规律探测,从测试原理、工作方法及资料解释等方面阐述了孔-巷间地震波CT探测技术,并通过煤矿上提工作面观测实例,进一步说明该方法进行上覆岩层破坏观测及判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与传统... 利用地震波CT技术进行煤层上覆岩层破坏规律探测,从测试原理、工作方法及资料解释等方面阐述了孔-巷间地震波CT探测技术,并通过煤矿上提工作面观测实例,进一步说明该方法进行上覆岩层破坏观测及判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地震波CT技术观测成果具动态性,且经济、直观,达到高精度和高分辨的精细要求,其结果实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震波CT 上覆岩层破坏 煤矿观测
下载PDF
地层不整合对油气运移和封堵的作用 被引量:53
18
作者 张建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在对断陷盆地不整合类型、地球物理特征和多种类型不整合油藏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不整合的组成及其对 油气运移和封堵的作用。研究认为不整合是由不整合面及上、下岩层三部分组成,不整合面对油气运聚的作用是 有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不... 在对断陷盆地不整合类型、地球物理特征和多种类型不整合油藏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不整合的组成及其对 油气运移和封堵的作用。研究认为不整合是由不整合面及上、下岩层三部分组成,不整合面对油气运聚的作用是 有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不整合面上、下物性条件好的高孔渗层或下部经风化改造后的优势通道层;不整合的封堵 性与不整合的岩层组合形式有关。提出了不整合对油气运移或封堵的机理,总结了六种不整合岩层组合类型对油 气运移或封堵作用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地层不整合 不整合面 断陷盆地 油藏分析 地球物理 油气运聚 优势通道 组合形式 组合类型 特征和 岩层 封堵性 组成 物性
下载PDF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在隐伏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1
19
作者 申萍 沈远超 +3 位作者 刘铁兵 李光明 秦克章 曾庆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8,共9页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是近几年美国生产的快速高效的数字化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其基本配置(10~100kHz)的装置能测量地表以下1000m深度范围内地质体的连续视电导率值,作者对25个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床进行了隐伏矿定位预测,取得了显著的...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是近几年美国生产的快速高效的数字化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其基本配置(10~100kHz)的装置能测量地表以下1000m深度范围内地质体的连续视电导率值,作者对25个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床进行了隐伏矿定位预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钻孔验证后显示:①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很好地反映了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形态和规模,并识别了岩体的不同岩相,得出矿化异常岩相呈盆状,电阻率为130~300Ω·m的结论;②斑岩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区分了隐伏斑岩和矿化蚀变带,确认矿化异常在隐伏斑岩外围呈面状分布,矿化异常体的电阻率小于100Ω·m;③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明显区分了矿化蚀变构造带和围岩,矿化异常形态呈脉状,电阻率小于200Ω·m。这3个矿床实例研究表明,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测量所得的二维视电阻率-深度剖面图能清晰地反映地下不同地质体的精细电阻率结构,判读含矿构造带以及矿化异常在空间上的展布,因此,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在隐伏矿定位预测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 矿化异常 隐伏矿体 铜镍矿床 斑岩铜矿 金矿床
下载PDF
青海门源─福建宁德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56
20
作者 王椿镛 林中洋 陈学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90-598,共9页
概述了青海门源─福建宁德地学断面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结果.综合研究以贯穿断面的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为基础.综合地球物理模型表明了各大地构造单元的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断面显示了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 概述了青海门源─福建宁德地学断面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结果.综合研究以贯穿断面的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为基础.综合地球物理模型表明了各大地构造单元的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断面显示了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断面西段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急剧的岩石圈缩短使地壳增厚;断面东段则处于西太平洋裂陷引张状态,形成一系列张性断裂和断陷盆地,导致岩石圈变薄,地壳亦随之减薄.本文还讨论了断面中几个重要构造单元的动力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断面 深部构造 岩石圈 门源-宁德 地球物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