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2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从金属矿床年龄精测得到启示 被引量:370
1
作者 毛景文 张作衡 +2 位作者 余金杰 王义天 牛宝贵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基于对华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数据,云母、钾长石和石英^(40)Ar-^(39)Ar年龄数据,个别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质岩石的SHRIMP锆石U-Pb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的收... 基于对华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数据,云母、钾长石和石英^(40)Ar-^(39)Ar年龄数据,个别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质岩石的SHRIMP锆石U-Pb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的收集、可行性分析和总结,提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30~110Ma 3个时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3大成矿期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和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中生代 大规模成矿 地球动力学 金属矿床 辉钼矿 3期成矿事件 矿床年龄测定
原文传递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326
2
作者 何登发 贾承造 +3 位作者 德生 张朝军 孟庆任 石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77,共14页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晚泥盆世到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阶段),塔西南边缘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侏罗纪到第四纪(新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出现了3个次级旋回。伸展期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大。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方式决定了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制约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体制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浅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 被引量:288
3
作者 毛景文 华仁民 李晓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1-299,共9页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或大爆发成矿作用现象、特点和出现的某些规律。阐述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必须具有特殊的构造环境, 巨量的成矿物质供给, 持续的能量系统, 优越的输运通道和适宜的堆积空间。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或大爆发成矿作用现象、特点和出现的某些规律。阐述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必须具有特殊的构造环境, 巨量的成矿物质供给, 持续的能量系统, 优越的输运通道和适宜的堆积空间。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一性, 在成矿区带中绝大多数矿床基本上仅出现于几个空间比较小的大型矿集区内。本文提出研究大型矿集区必须着眼于大尺度( 成矿大环境) , 切入中尺度( 大型矿集区) , 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多学科交叉, 理清成矿过程, 建立成矿模型, 进而有效地提取找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 大型矿集区 地球动力学 矿床成矿
下载PDF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被引量:284
4
作者 翟明国 朱日祥 +6 位作者 刘建明 孟庆任 侯泉林 胡圣标 李忠 张宏福 刘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13-920,共8页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发生了以挤压为主到以伸展为主的转变,形成北北东向的盆岭格局,岩石圈快速减薄,岩浆作用活跃,引发了爆发式成矿.确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时限是理解构造转折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报道了多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发生了以挤压为主到以伸展为主的转变,形成北北东向的盆岭格局,岩石圈快速减薄,岩浆作用活跃,引发了爆发式成矿.确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时限是理解构造转折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报道了多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对包括华北陆块南北缘、燕山、胶东等典型地区的构造分析确定了由挤压构造到伸展构造的峰期;东部沉积盆地热史恢复结果判明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的变化和热体制的变更转换的时代;盆地分析揭示了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华北东部盆地由挤压挠曲型到伸展断陷型的转变期;通过火山岩喷发、与伸展构造有关的花岗岩类的形成,克拉通内部和边缘的金矿爆发成矿期,以及通过火山岩中的下地壳包体研究等限定了岩石圈减薄和壳幔置换的峰期.以上研究结论一致,即华北东部构造体制转折的峰期时限起于约150~140 Ma,结束于约 110~100 Ma,峰值是 1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部 中生代 构造体制转折 挤压构造 伸展构造 时限 构造转折机制 地球动力学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中部二叠纪碱性花岗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64
5
作者 洪大卫 黄怀曾 +2 位作者 肖宜君 徐海明 靳满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9-230,共12页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的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276—286Ma)生成于张性的构造环境,较西伯利亚板块同中朝板块之间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事件晚约60Ma,属于造山后的A型花岗岩,可作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但在中朝板...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的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276—286Ma)生成于张性的构造环境,较西伯利亚板块同中朝板块之间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事件晚约60Ma,属于造山后的A型花岗岩,可作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但在中朝板块北缘晚石炭世-二叠纪只发育钙碱性的晚造山花岗岩,直到三叠纪才出现碱性正长岩。相邻两大板块边缘之间岩浆活动的非对称性可能是受板块间面积和质量差别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花岗岩 碱性 二叠纪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段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49
6
作者 葛文春 吴福元 +1 位作者 周长勇 张吉衡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407-2417,共11页
兴蒙造山带东段是中国斑岩型铜-钼矿床发育的重要地区,但对这些矿床形成的具体时代及其动力学意义一直缺乏应有的研究.选择多宝山地区铜矿和大黑山钼矿的花岗闪长质岩石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多宝山地区铜矿的形成... 兴蒙造山带东段是中国斑岩型铜-钼矿床发育的重要地区,但对这些矿床形成的具体时代及其动力学意义一直缺乏应有的研究.选择多宝山地区铜矿和大黑山钼矿的花岗闪长质岩石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多宝山地区铜矿的形成有两期,与多宝山斑岩Cu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485±8)Ma),而与三矿沟矽卡岩型Cu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侏罗纪((176±3)和(177±3)Ma);吉林大黑山地区与斑岩钼矿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为(170±3)Ma,而与成矿无关的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78±3)Ma.因此,兴蒙造山带东段存在两期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根据东北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以及东北地区花岗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则认为多宝山铜矿的形成与兴安地块和额尔古纳地块间的拼合造山事件有关,而中生代三矿沟铜矿和大黑山钼矿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结合近年来发表的与铜钼矿有关的年代学资料,对中国东部侏罗纪-早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的时空分布及其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斑岩型Cu Mo矿 锆石U-Pb年龄 地球动力学
原文传递
论燕山运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本质 被引量:207
7
作者 吴福元 孙德有 +1 位作者 张广良 任向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包体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总结发现 ,中国东部在燕山期主要表现为岩石圈的减薄 ,并在其东部出现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独特地质现象。早先应该存在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大多由于拆沉作用而不复...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包体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总结发现 ,中国东部在燕山期主要表现为岩石圈的减薄 ,并在其东部出现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独特地质现象。早先应该存在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大多由于拆沉作用而不复存在 ,现今岩石圈地幔主体是在燕山晚期及其以后形成的。因此 ,中国东部燕山运动的本质就是岩石圈的减薄乃至岩石圈地幔的消失。研究认为 ,这种岩石圈减薄的触发因素可能与当时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有关。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动力学效应是产生强烈的岩浆板底垫托作用及相伴随的深部地壳的高温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 ,形成巨量岩浆的侵位与喷发 ,并造成新生地壳的显著增生和原有地壳的重新调整。同时 ,这种地球动力学过程将携带大量地幔物质 (包括成矿物质 )进入地壳 ,并形成地壳尺度的大规模流体循环 ,从而产生大面积、突发性的巨量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岩石圈拆沉 燕山活动 中国东部
下载PDF
中国大陆的活动断裂、地震灾害及其动力过程 被引量:238
8
作者 张培震 邓起东 +1 位作者 张竹琪 李海兵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07-1620,共14页
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强震主要发生在天山、青藏高原和华北地区,其他地区的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相对较弱.天山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山体两侧的前陆逆冲推覆带上,山体内部也发生构造变形并控制着一系列中强地震的发生.华北西部鄂尔多... 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强震主要发生在天山、青藏高原和华北地区,其他地区的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相对较弱.天山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山体两侧的前陆逆冲推覆带上,山体内部也发生构造变形并控制着一系列中强地震的发生.华北西部鄂尔多斯内部构造活动性微弱,周边的地震活动却十分强烈.华北平原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内部的北北东走向隐伏断裂上,特别是这些北北东走向隐伏断裂与燕山南缘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是巨大地震的发生场所.青藏高原的活动断裂和强震发生均与海拔高度相关:逆冲断裂和逆冲型强震主要发生在高原周边的低海拔区,高海拔的高原内部则以拉张性质的南北向正断裂和共轭走滑断裂为主,走滑断裂发育在高原的不同海拔不同部位,但北部是左旋走滑运动,南部是右旋走滑运动.中国大陆的强震总体上具有分布广泛、西强东弱、动静交替和分块成带的特征,形成这种地震活动图像的原因是中国大陆的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至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的地质单元,其内部相对稳定,具有相对统一的运动方式,主要构造变形和强震都发生在边界带上,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全部8级强震和80%以上的7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在板块挤压、板内地幔对流等动力作用下,大陆活动地块发生相对运动和变形,上地壳的刚性地块运动和非刚性连续变形都是深部黏塑性流动的地表响应,中国大陆的现今构造变形可以用耦合的地块运动和连续变形模式来描述,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是"陆内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大陆强震 地球动力学
原文传递
南岭燕山早期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学制约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09
9
作者 陈培荣 华仁民 +2 位作者 章邦桐 陆建军 范春方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9-289,共11页
在南岭花岗岩带中燕山早期的岩浆岩套花岗岩类占绝对优势,以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主.在岩带的东段赣南和闽西南地区,存在燕山早期的A型花岗岩类(176~178 Ma)和双峰式火山岩(158~179 Ma)组合,在岩带中部湘南地区存在燕山早期... 在南岭花岗岩带中燕山早期的岩浆岩套花岗岩类占绝对优势,以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主.在岩带的东段赣南和闽西南地区,存在燕山早期的A型花岗岩类(176~178 Ma)和双峰式火山岩(158~179 Ma)组合,在岩带中部湘南地区存在燕山早期的玄武岩类(177~178Ma).赣南地区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中酸性端员流纹岩和A型花岗岩类同具有板内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性端员玄武岩为板内拉斑玄武岩,湘南地区的玄武质岩石不仅为板内拉斑玄武岩而且发育有板内碱性玄武岩.鉴此,南岭地区燕山早期的岩浆岩套无疑是一种典型的后造山(Post-orogenic)岩石组合.后造山岩套是后碰撞(Post-collision or Late orogenic)事件结束和泛大陆开始裂解的标志,预示着一个新的造山的威尔逊旋回即将来临.因此可以认为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应是继印支造山运动以后的一种后造山的大陆裂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并非自白圣纪以来才开始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早期 后造山 花岗岩类 岩石学 地球动力学
原文传递
新疆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71
10
作者 毛景文 杨建民 +3 位作者 屈文俊 杜安道 王志良 韩春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30,共8页
通过对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_Os同位素测年 ,获得等时线年龄数据为 (2 82± 2 0 )Ma。该数据表明产于东天山的这套铜镍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关的镁铁质_超镁铁质岩并非泥盆纪_早石炭世洋底的蛇绿岩建造和相关成矿系统 ,它晚于岛弧... 通过对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_Os同位素测年 ,获得等时线年龄数据为 (2 82± 2 0 )Ma。该数据表明产于东天山的这套铜镍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关的镁铁质_超镁铁质岩并非泥盆纪_早石炭世洋底的蛇绿岩建造和相关成矿系统 ,它晚于岛弧演化阶段 ,出现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与区内广泛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同一时期形成。其等时线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 0 .2 4± 0 .0 4 ,γOs值平均为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地球化学 同位素测年 二叠纪 铜镍硫化物矿床 新疆
下载PDF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69
11
作者 叶天竺 肖克炎 严光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9,共9页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对陆地近地表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的区位、数量和质量的评价工作已经成...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对陆地近地表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的区位、数量和质量的评价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文章对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体系进行了详细、系统的介绍。该体系以地球动力学、成矿动力学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最大限度地分析地质构造的成矿信息,以各级成矿区带为单元,划分主要矿产的矿床预测类型,建立矿床模型,总结区域成矿系列。全面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所显示的地质找矿信息,运用体现地质成矿规律内涵的预测技术,全面、全过程应用空间数据库及GIS技术,在圈定成矿预测区的基础上估计潜在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成矿系列 综合信息 矿产预测 地球动力学 成矿动力学
下载PDF
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球动力学问题 被引量:158
12
作者 张培震 邓起东 +3 位作者 杨晓平 彭斯震 徐锡伟 冯先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7-140,共14页
天山是大陆内部典型的新生代复活造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方式、变形量、速度及过程等对于认识大陆内部造山带的变形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南北天山主要活动构造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 天山是大陆内部典型的新生代复活造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方式、变形量、速度及过程等对于认识大陆内部造山带的变形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南北天山主要活动构造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问题。早更新世以来,特别是早、中更新世之间,天山的构造活动由内部向南北两侧扩展,使得两侧的新生代凹陷逐渐褶皱成山,形成数排新生代褶皱带,整个天山的现代构造活动是一种扇形的向南和向北的双向逆冲缩短作用。这些新生代褶皱和断裂是控制天山地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主要构造。南北天山褶皱-逆断裂带都只发育在山前凹陷之内。凹陷以外的地方,山体沿高角度逆断裂直接逆冲于山前戈壁之上,变形集中发生在山体与戈壁的交界部位,戈壁内部不发生大规模变形,不形成山前褶皱-逆断裂带。显然,这种变形区所能吸收的地壳缩短量远小于发育多排褶皱-逆断裂带的凹陷区。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幅度的定量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的变形幅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西部帕米尔高原对天山的直接推挤作用。帕米尔高原向北的强烈推挤可能是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震活动的主要地球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晚新生代 构造变形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年代学、构造背景及其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65
13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4 位作者 张达玉 范裕 刘帅 彭明兴 张建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8-502,共25页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岩浆岩非常发育,以花岗岩类分布最为广泛,对其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对觉罗塔格地区主要的花岗岩类岩体系统开展了地质特征研究并进行了同位素精确测年,报道了区内16个主要花岗岩类岩体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镜儿泉...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岩浆岩非常发育,以花岗岩类分布最为广泛,对其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对觉罗塔格地区主要的花岗岩类岩体系统开展了地质特征研究并进行了同位素精确测年,报道了区内16个主要花岗岩类岩体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镜儿泉岩体376.9±3.1Ma、西凤山岩体349.0±3.4Ma、石英滩岩体342±11Ma、长条山岩体337.4±2.8Ma、天目岩体320.2±3.1Ma、百灵山岩体317.7±3.7Ma、白石泉岩体303±18Ma、迪坎岩体288.0±2.5Ma、黄山岩体288±17Ma、白山东岩体284.5±4.5Ma、管道岩体284.1±5.8Ma、红石岩体282.7±4.2Ma、陇东岩体276.2±2.5Ma、多头山岩体271.7±5.5Ma、双岔沟岩体252.4±2.9Ma、土墩岩体246.2±2.6Ma,上述定年结果为研究区岩浆活动与区域构造演化及深部过程的关系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支持。结合前人已有的部分年代学成果认为,觉罗塔格地区花岗岩类的形成年龄分布在386~230Ma之间,岩浆活动可分为晚泥盆世(386.5~369.5Ma)、早石炭世(349~330Ma)、晚石炭世-晚二叠世(320~252Ma)、早中三叠世(246~230Ma)等4个阶段。前3个阶段岩浆活动具有持续时间逐渐变长、岩浆活动逐渐加剧的特点,并在第三阶段达到顶峰,而第四阶段岩浆活动则明显变弱。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在时空分布上表现为,自哈尔里克-大南湖岛弧带→阿奇山-雅满岛弧带→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岩体侵位由早到晚;自研究区东部→中西部→沿韧性剪切带,岩体侵位由老到新。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成果认为,觉罗塔格地区花岗质岩浆活动与区域构造演化具有很强的耦合关系,花岗岩类在前碰撞阶段、主碰撞阶段、后碰撞阶段、板内阶段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均有发育,与花岗岩类在时间分布上的4个阶段完全对应,其中尤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花岗岩类的分布最广泛、岩浆活动最强烈。觉罗塔格地区与4个阶段花岗岩类有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 花岗岩 后碰撞 地球动力学 觉罗塔格 东天山 新疆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 被引量:116
14
作者 刘和甫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99-724,共26页
沉积盆地分类和构造样式分析应从(1)几何学,(2)运动学,(3)动力学和(4)时间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从动力学系统可以将盆地分为;(1)裂陷盆地,(2)压陷盆地和(3)走滑盆地3大类;随着时间进展从板块运动学系统可以划分出盆地的演化序列;在一定构... 沉积盆地分类和构造样式分析应从(1)几何学,(2)运动学,(3)动力学和(4)时间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从动力学系统可以将盆地分为;(1)裂陷盆地,(2)压陷盆地和(3)走滑盆地3大类;随着时间进展从板块运动学系统可以划分出盆地的演化序列;在一定构造阶段可以形成一定的盆地几何特征,各类盆地相应地产生伸展构造体系、压缩构造体系和走滑构造体系等各种构造样式,盆地构造分析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和技术路线,全球动力学系统和板块构造理论为盆地分类提供理论基础,构造样式对比为预测和外推盆地的构造圈闭类型及反射地震剖面解释提供各种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地球动力学 沉积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 被引量:141
15
作者 葛荣峰 张庆龙 +4 位作者 王良书 解国爱 徐士银 陈娟 王锡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95,共16页
本文综合应用盆地构造解析、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松辽盆地基底是前侏罗纪古亚洲洋构造域众多微板块、地体拼贴形成的复合陆块。中—晚侏罗世,盆地基底受到郯(城)—庐(江)... 本文综合应用盆地构造解析、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松辽盆地基底是前侏罗纪古亚洲洋构造域众多微板块、地体拼贴形成的复合陆块。中—晚侏罗世,盆地基底受到郯(城)—庐(江)断裂系北段大规模左旋走滑活动的强烈改造,派生NNE、NNW和近NS向次级断裂,控制了基底构造格局、断陷盆地分布及其构造。断陷期可划分为早、晚两个脉冲式伸展阶段,早期阶段受多方向平面式正断层控制发育堑—垒构造,具有双向纯剪伸展的特点,但NNE向拉伸更显著,可能是深部岩石圈拆沉引起热穹窿与基底断裂持续左旋走滑拉分的叠加;晚期阶段受低角度犁式正断层控制发育西断东超的复合半地堑,受控于近EW向单剪伸展机制,是区域性地壳伸展拆离与岩石圈减薄的结果。拗陷期大规模热沉降是对古太平洋构造域向东迁移的响应。白垩纪末期盆地受到NWW向脉冲式挤压而发生反转,可能与伊泽纳奇板块消亡、太平洋板块开始俯冲这一转换过程中的地体拼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构造演化 构造体制转换 郯庐断裂系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4
16
作者 张旗 王焰 +1 位作者 刘伟 王元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31-435,共5页
讨论了中国东部C型埃达克岩与环太平洋典型埃达克岩的异同点及其不同的产出背景,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具埃达克岩特征的中酸性火成岩是陆内岩浆作用的产物,推测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到加厚的具克拉通性质的陆壳(>50km)底... 讨论了中国东部C型埃达克岩与环太平洋典型埃达克岩的异同点及其不同的产出背景,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具埃达克岩特征的中酸性火成岩是陆内岩浆作用的产物,推测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到加厚的具克拉通性质的陆壳(>50km)底部导致古老的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论述了埃达克岩,尤其是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指出埃达克岩的发现开创了岛弧岩浆成因的新系列,是岩石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突破,开拓了花岗岩研究的新思路。探讨了埃达克岩可能的形成构造背景,指出利用埃达克岩可以追踪地质历史上的地壳增厚及其相关事件,反演下地壳组成。讨论了埃达克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下地壳 部分熔融 地球动力学 岩浆作用 中生代
下载PDF
东北亚地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 被引量:116
17
作者 吴福元 曹林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3,共13页
东北亚地区由南部的华北地块、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块和其间的造山带组成,古生代期间基本完成块体拼贴的造山作用过程,中新生代期间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通过对近1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作者对该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 东北亚地区由南部的华北地块、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块和其间的造山带组成,古生代期间基本完成块体拼贴的造山作用过程,中新生代期间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通过对近1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作者对该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古老地块的性质及与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的关系、古生代造山作用的特点及地球动力学模型、中新生代东亚大陆边缘的地质演化格局、深部地质与地壳演化等,并讨论了该区在全球地球科学理论研究上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东北亚地区 古亚洲洋 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一种新的火成岩——埃达克岩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11
18
作者 王强 许继锋 赵振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埃达克岩 (adakite)是一种中酸性富钠火成岩 (安山岩、英安岩、钠质流纹岩及相应的侵入岩 ) ,其突出的地球化学特征就是 Si O2 ≥ 56% ,Al2 O3≥ 1 5% ,亏损重稀土元素 (HREE)与 Y(如 Yb≤ 1 .9× 1 0 -6,Y≤ 1 8× 1 0 -6) ,高... 埃达克岩 (adakite)是一种中酸性富钠火成岩 (安山岩、英安岩、钠质流纹岩及相应的侵入岩 ) ,其突出的地球化学特征就是 Si O2 ≥ 56% ,Al2 O3≥ 1 5% ,亏损重稀土元素 (HREE)与 Y(如 Yb≤ 1 .9× 1 0 -6,Y≤ 1 8× 1 0 -6) ,高 Sr(大多数 >40 0× 1 0 -6、La/Yb(≥ 1 0 .0 )与 Sr/Y(>2 0 .0~ 40 .0 ) ,一般具有正铕异常 (少数具有极弱负铕异常 )。埃达克岩存在两种成因类型 :一种由俯冲的年轻 (≤2 5~ 30 Ma)大洋板片熔融形成 ( 类埃达克岩 ) ;另一种由增厚地壳环境中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 ( 类埃达克岩 )。对两类埃达克岩的特征、形成机制、成矿作用、动力学意义以及我国埃达克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并指出了埃达克岩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成因 板片俯冲 底侵作用 地球动力学 火成岩
下载PDF
Porphyry Cu-Mo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Mineralization ages and their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17
19
作者 GE WenChun WU FuYuan +1 位作者 ZHOU ChangYong ZHANG Ji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4期3416-3427,共12页
东方 Xing “一 -- 蒙古(Xing-Meng ) Orogenic 带(XMOB ) 是斑岩铜(Cu ) 的重要区域之一在中国的铝(瞬间) 存款。然而,在矿化作用和他们的 geodynamic 意义的准确年龄的研究是很有限的。在这研究,从 Duobaoshan Cu 的 granodioritic... 东方 Xing “一 -- 蒙古(Xing-Meng ) Orogenic 带(XMOB ) 是斑岩铜(Cu ) 的重要区域之一在中国的铝(瞬间) 存款。然而,在矿化作用和他们的 geodynamic 意义的准确年龄的研究是很有限的。在这研究,从 Duobaoshan Cu 的 granodioritic 岩石扔, Daheishan 瞬间沉积物被选择做锆石虾 U-Pb 分析以便抑制他们的矿化作用年龄。Geochronological 数据显示矿化作用的二个事件发生在 Duobaoshan Cu 存款。与 Duobaoshan 斑岩 Cu 存款有关的 granodiorite 被形成在与 485 ± 8 妈的锆石 U-Pb 年龄早古生代,而与 Sankuanggou skarn 类型 Cu 存款有关的 granodiorites 是 emplaced 在里面,有锆石 U-Pb 的侏罗记 176 ± 3 和 177 ± 3 妈变老。在吉林省的 Daheishan 区域,与斑岩瞬间存款有关的 granodiorite 斑岩的炮兵阵地年龄在 178 ± 3 妈在 170 ± 3 妈,和 unmineralized monzogranite 被标明日期。因此, Cu 瞬间矿化作用的二个事件分别地在东方 XMOB 被开发,在 -485 妈和 -175 妈。基于地质的历史和 granitoids 的空间时间的分发在东北( NE )中国, Duobaoshan Cu 存款与 Xing 的碰撞有关,这被建议“and Erguna 堵住在早古生代,并且 Sankuanggou Cu 和 Daheishan 瞬间存款在侏罗记期间与Paleo和平的板的 subduction 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铜-钼堆积物 矿化年龄 地球动力学 锆石
原文传递
Paleozoic structural and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eastern Tianshan (NW China): welding of the Tarim and Junggar plates 被引量:113
20
作者 by Jacques Charve Liangshu Shu Sebastien Laurent-Charvett 《Episodes》 SCIE 2007年第3期162-186,共25页
Chinese East Tianshan is a key area for understanding the Paleozoic accretion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 first accretion-collision stage, before the Visean, developed the Eo-Tianshan range, which e... Chinese East Tianshan is a key area for understanding the Paleozoic accretion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 first accretion-collision stage, before the Visean, developed the Eo-Tianshan range, which exhibits north-verging structures. The geodynamic evolution included: i) Ordovician-Early Devonian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a Central Tianshan ocean beneath a Central Tianshan arc; ii) Devonian oceanic closure and collision between Central Tianshan arc and Iqli-North Tianshan block, along the Central Tianshan Suture Zone; iii) Late Devonian-earliest Carboniferous closure of a South Tianshan back-arc basin, and subsequent Central Tianshan-Tarim active margin colli- sion along the South Tianshan Suture Zone. A second stage involved: i) Late Devonian-Carboniferous south- ward subduction of North Tianshan ocean beneath the Eo-Tianshan active margin (Yili-North Tianshan a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结构 地球动力学 进化 塔里木盆地 天山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