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抗旱等级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陶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10,共4页
对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的21个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了实验测定,根据这些指标值,应用系统聚类的方法进行分级聚类,使其归属于5个抗旱等级。不同抗旱等级分类的结果为:强抗旱性:民勤苜蓿、环县苜蓿、会宁苜蓿、榆中苜蓿、甘谷苜... 对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的21个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了实验测定,根据这些指标值,应用系统聚类的方法进行分级聚类,使其归属于5个抗旱等级。不同抗旱等级分类的结果为:强抗旱性:民勤苜蓿、环县苜蓿、会宁苜蓿、榆中苜蓿、甘谷苜蓿;抗旱性:定西苜蓿;中抗旱性:通渭苜蓿、镇原苜蓿、秦安苜蓿、临洮苜蓿、庆阳苜蓿,宁县苜蓿;弱抗旱性:礼县苜蓿;最弱抗旱性:天水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地方类型 抗旱等级 分级聚类 苜蓿
下载PDF
论东汉至隋唐时期东南地区出土的陶瓷鐎斗
2
作者 吴小平 周兴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120,共15页
长江以南至五岭以北的东南地区是我国古代陶瓷鐎斗的重要分布区域^([1])。这一地区所出陶瓷鐎斗数量占全国出土同类器的一半左右,所属时代跨越东汉、六朝和隋唐,之后消失。在长时段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陶瓷鐎斗的形态、组合和分布重心均... 长江以南至五岭以北的东南地区是我国古代陶瓷鐎斗的重要分布区域^([1])。这一地区所出陶瓷鐎斗数量占全国出土同类器的一半左右,所属时代跨越东汉、六朝和隋唐,之后消失。在长时段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陶瓷鐎斗的形态、组合和分布重心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过程及背景如何,尚无专文论述。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陶瓷鐎斗 地方类型 发展阶段 东汉中晚期至隋唐时期
原文传递
后李文化的分期年代与地方类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卢瑞宇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6,97-103,共13页
后李文化是一支以形态多样的圜底釜为典型陶器的考古学文化,可分为三期四段,绝对年代约为距今8500-7000年。目前可划分出三个地方类型,即月庄类型、小荆山类型和前埠下类型,分别位于泰沂山系北侧的西部、中部和东部。鲁中南地区可能存... 后李文化是一支以形态多样的圜底釜为典型陶器的考古学文化,可分为三期四段,绝对年代约为距今8500-7000年。目前可划分出三个地方类型,即月庄类型、小荆山类型和前埠下类型,分别位于泰沂山系北侧的西部、中部和东部。鲁中南地区可能存在后李文化的另一个地方类型,其与月庄类型和前埠下类型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在距今约7000年前,以后李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区已经初具雏形,文化面貌整体统一,但也存在相对鲜明的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李文化 分期 年代 地方类型
原文传递
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抗旱性的综合评判 被引量:35
4
作者 宋淑明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74-80,共7页
对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的21个抗旱性指标进行了测定,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4个苜蓿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判。根据综合评判值的大小,确定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民勤苜蓿、环县苜蓿、会宁苜蓿、榆中苜蓿、... 对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的21个抗旱性指标进行了测定,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4个苜蓿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判。根据综合评判值的大小,确定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民勤苜蓿、环县苜蓿、会宁苜蓿、榆中苜蓿、甘谷苜蓿、定西苜蓿、通渭苜蓿、镇原苜蓿、秦安苜蓿、临洮苜蓿、庆阳苜蓿、宁县苜蓿、礼县苜蓿、天水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地方类型 隶属函数法 抗旱性 综合评判
下载PDF
简析作为宣传片的新疆电影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选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几部新疆电影作为案例,从影片叙事角度简要地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作为宣传片实现社会功效的成败得失,并以此为据得出如下结论:在影像作品日渐成为人们接受各类意识形态的主导方式和新疆具有突出... 本文选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几部新疆电影作为案例,从影片叙事角度简要地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作为宣传片实现社会功效的成败得失,并以此为据得出如下结论:在影像作品日渐成为人们接受各类意识形态的主导方式和新疆具有突出的政治地缘意义的双重前提下,相较而言,地方化类型片更易于在娱乐化的总体情境中完成一种主流意识的传达与接受,不失为目前仍负宣传之职的新疆电影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片 新疆电影 地方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