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共白区省委选址与建制转变路径(1927—1934)
1
作者 李里 《近代史学刊》 2024年第1期1-16,289,共17页
1927年中共设立省委建制时,各地组织建制转变路径的差异,影响了各省省委选址的确立与变动。在原本设有区委的省份,省委通常延续了原区委的选址,较为顺利地确立了全省的工作中心与组织关系。此类省委遭到破坏后,党内往往倾向于在原址重... 1927年中共设立省委建制时,各地组织建制转变路径的差异,影响了各省省委选址的确立与变动。在原本设有区委的省份,省委通常延续了原区委的选址,较为顺利地确立了全省的工作中心与组织关系。此类省委遭到破坏后,党内往往倾向于在原址重建省委,呈现环绕省委原址恢复省委机关的中心环绕模式。但在原区委被破坏或原本没有设置区委的省份,省委在建立与变更时往往面对多个工作中心的选择,容易引发省内地方党组织关于省委选址的竞争,呈现省委机关在各地之间反复迁移的模式。而党内对省委选址的标准具有多样性、模糊性与两面性,也为争议各方维持与变更省委选址提供了理由。可见,地方建制转变的路径差异是影响各省省委选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区 省委选址 地方建制
下载PDF
省直管县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蔡路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25-28,40,共5页
"市管县"体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旧体制交替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体制已逐渐成为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 "市管县"体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旧体制交替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体制已逐渐成为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紧箍咒"。"省直管县"成为地方呼唤权力获得更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一种美好愿望。少数省份的先行实践已经取得较大成就,"省直管县"逐渐被认为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地方建制 制度改革
下载PDF
省直管县——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方向
3
作者 张如杰 周俊华 +1 位作者 曲鲁伟 尹富强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第9期129-129,136,共2页
"市管县"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确发挥了指导、命令的上传下达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市管县"已逐渐成为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q... "市管县"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确发挥了指导、命令的上传下达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市管县"已逐渐成为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紧箍咒","省直管县"成为地方呼唤权力获得更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一种美好愿望。个别省份的试验已经取得较大成就,"省直管县"逐渐被认为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地方建制 制度改革
下载PDF
清代云南的道
4
作者 刘永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自秦朝开始,道就是地方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大一统时期,清楚了解道在我国西南边疆设置情况、运行效果,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国家以及省级行政区的政策、措施如何传布、下达到地方府、州、县,可以明白道... 自秦朝开始,道就是地方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大一统时期,清楚了解道在我国西南边疆设置情况、运行效果,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国家以及省级行政区的政策、措施如何传布、下达到地方府、州、县,可以明白道在联系省级行政区与府、州、县的过程中发挥的中间桥梁作用。文章力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地方建制
下载PDF
清代前期对贵州的治理与开发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葆惠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9-25,共7页
1658年,清政府扫灭南明势力后,为开发贵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扫除割据势力,建立和完善省内各级地方行政建制。2.实施改土归流,开辟苗疆六厅。3.垦荒辟田、兴修水利、开矿、开路浚河、发展交通促进城镇工商业发展。以上一系列措施对稳... 1658年,清政府扫灭南明势力后,为开发贵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扫除割据势力,建立和完善省内各级地方行政建制。2.实施改土归流,开辟苗疆六厅。3.垦荒辟田、兴修水利、开矿、开路浚河、发展交通促进城镇工商业发展。以上一系列措施对稳定西南边疆,发展贵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开发 清代前期 贵州 民族经济 地方行政建制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两晋宗室封爵与地方行政体系变迁略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兴成 《阅江学刊》 2013年第5期83-88,共6页
两晋宗室封爵,尤其王爵封授过差,由此引起郡县析置并合、郡名改易、郡县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化及管理幅度盈缩等变化。总体而言,西晋太康十年以前,宗王分封对地方行政体系影响较大,尤以郡王分封为最,其后消极影响弱化。两晋宗室政策不同,... 两晋宗室封爵,尤其王爵封授过差,由此引起郡县析置并合、郡名改易、郡县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化及管理幅度盈缩等变化。总体而言,西晋太康十年以前,宗王分封对地方行政体系影响较大,尤以郡王分封为最,其后消极影响弱化。两晋宗室政策不同,皇权政治与门阀政治体制相异,这些都关乎宗室封爵对地方行政体系变迁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代 封爵 地方行政建制 封国
下载PDF
第六讲 县级市政府的行政管理
7
作者 刁田丁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45-46,共2页
一、县级市的概念 县级市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行政建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它发展迅速、数量骤增,巳从1985年的l59个上升到1990年的279个,古市建制总数的59%以上。从字面上看,县级市就是相当于县制行政地位的建制市,但从... 一、县级市的概念 县级市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行政建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它发展迅速、数量骤增,巳从1985年的l59个上升到1990年的279个,古市建制总数的59%以上。从字面上看,县级市就是相当于县制行政地位的建制市,但从实际内容上来看,它又不同于传统的市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市 行政管理 市政府 地方行政建制 经济社会发展 新生事物 行政地位 建制
原文传递
再论闽南文化形成于初唐
8
作者 张嘉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3-28,共6页
关于闽南文化形成于何时,学术界存在着"魏晋说"和"初唐说"两种主张。笔者支持初唐说观点,理由有三:第一,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一个经由滥觞、孕育渐成、发展壮大的长期过程,因而不得以起源期、酝酿期来混淆并代替形... 关于闽南文化形成于何时,学术界存在着"魏晋说"和"初唐说"两种主张。笔者支持初唐说观点,理由有三:第一,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一个经由滥觞、孕育渐成、发展壮大的长期过程,因而不得以起源期、酝酿期来混淆并代替形成期;第二,这些发展阶段可以根据闽南地区人口之族源变化所推动的地方行政建制及其增减等标志性事物的出现,来确定其各个分期的时间节点;第三,唐代中原南迁新居民"陈家军"的定居点在当时的"泉潮间",即现在的福州与潮州之间。开漳立州的历史大事件,促进并稳固了新泉州行政机构的建立;"陈家军"在福州所属的福清县、长乐县,两者都旁证了闽南语言文化的初步形成时间是初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民入闽 闽越化 闽南文化形成期 地方行政建制 陈元光 漳港显应宫
下载PDF
谈谈我国的省制发展与改革
9
作者 张玉枝 《地理教学》 1996年第4期8-10,共3页
关键词 地方行政建制 省制 改革 行政管理
下载PDF
流淌着的黄河文明
10
作者 李平 李雪海 张丽 《走向世界》 2009年第19期32-35,共4页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朝开始建县,从西汉至民国先后设有郡(国)、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制,五代时期置滨州。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经过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朝开始建县,从西汉至民国先后设有郡(国)、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制,五代时期置滨州。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经过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生长在黄河三角洲上的滨州大地,最富特色、最典型的文化无不烙印上鲜明的黄河文化特征。滨州由于其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曾在历史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尽管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河道飘忽不定,但滨州始终处在古今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区域,所以黄河文化可以看作是滨州历史文化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明 黄河三角洲 历史文化 地方行政建制 人文地理环境 新石器时代 文化源 五代时期
原文传递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省市县政府关系研究——以河南省邓州市为例
11
作者 周宇航 《学习月刊》 2012年第2期14-16,共3页
一、我国省市县关系中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我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现行的省数量比较少,幅员过大,省与省之间的规模悬殊,并且直辖市的数量偏少,分布也不均匀,这些都加剧了行政机构的膨胀,使行政管理体制呈现一种金字... 一、我国省市县关系中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我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现行的省数量比较少,幅员过大,省与省之间的规模悬殊,并且直辖市的数量偏少,分布也不均匀,这些都加剧了行政机构的膨胀,使行政管理体制呈现一种金字塔型的结构,在客观上造成了权力的过分集中,也导致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大大降低。作为基层地方行政建制单位的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改革 政府关系 省直管县 省市 邓州市 河南省 行政管理体制 地方行政建制
下载PDF
论五代特殊地方行政单位“军”的设置
12
作者 田雁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5-51,共7页
"军"作为一种武装建制单位名称,在唐宋时期经历了一个向地方行政建制单位名称的转变,而其转变的关键期即是唐末五代时期。五代时期的"军"作为地方行政建制单位,先后设立过17个,其主要是由行政建制单位或军事、经济... "军"作为一种武装建制单位名称,在唐宋时期经历了一个向地方行政建制单位名称的转变,而其转变的关键期即是唐末五代时期。五代时期的"军"作为地方行政建制单位,先后设立过17个,其主要是由行政建制单位或军事、经济建制单位改置而来,其设置原因大多是出于政治、军事或经济方面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军” 地方行政建制单位 军政区 军事性
下载PDF
从海南“省管县”谈起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逊 《决策咨询(安徽)》 2004年第1期11-11,共1页
海南可以这样做,不等于其他兄弟省份也可以这样做,因为海南毕竟是一个只有3.4万平方公里、820万人口的小省,即便是省级政府直接管理20个县市,也不存在什么管理幅度过宽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 海南 “省管县” 地区级政府 政府体制 改革 地方行政建制
下载PDF
副职超编——古代官场痼疾
14
《天津支部生活》 2010年第4期55-55,共1页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地方行政建制虽然历经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道(路)州(府)县三级制、省(司)府州县复合制等多种变化,但各级政权的“领导班子”设置,基本上都是正副职官员相辅模式,且大多为一正二副或一正三副,只有京...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地方行政建制虽然历经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道(路)州(府)县三级制、省(司)府州县复合制等多种变化,但各级政权的“领导班子”设置,基本上都是正副职官员相辅模式,且大多为一正二副或一正三副,只有京师、畿辅、陪都所在,因为政事繁杂而多设副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职 痼疾 官场 古代 地方行政建制 领导班子 复合制 郡县
原文传递
我国的行政区划
15
作者 张俊 《地理教育》 2012年第7期39-39,共1页
行政区划是将旧土按不同区域和层级进行划分,以便于治理的制度。对于疆域广大的中国来说,行政区划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大多数时期也颇为有效。我国的行政区域原则上划分为三级,即省、县、乡。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为促进城乡结合... 行政区划是将旧土按不同区域和层级进行划分,以便于治理的制度。对于疆域广大的中国来说,行政区划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大多数时期也颇为有效。我国的行政区域原则上划分为三级,即省、县、乡。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为促进城乡结合和工农结合,则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发挥城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实行市管县的地方,就是在省、县之间增加一级政区,即实行四级制。另外,在有些自治区下辖自治州,州以下有县,也是四级制。这就使得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建制层次形成了三级和四级并存的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地方行政建制 城乡结合 行政体制 区域原则 工农结合 条块分割 市管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