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东南地形对“碧利斯”台风暴雨增幅作用的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叶成志 李昀英 《暴雨灾害》 2011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200604)登陆后其低压环流较长时间地维持,并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造成了湖南省东南部历史罕见的特大致洪暴雨。针对该暴雨天气过程,采用天气学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等方法,对湘东南特殊地形对该台风暴雨的影...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200604)登陆后其低压环流较长时间地维持,并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造成了湖南省东南部历史罕见的特大致洪暴雨。针对该暴雨天气过程,采用天气学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等方法,对湘东南特殊地形对该台风暴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东南多山体分布且向北开口的喇叭口特殊地形通过与"碧利斯"低压环流北侧增强的东北风相配合,有利于水汽输送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对湘东南暴雨有明显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地形增幅作用
下载PDF
贵州西南部一次由MCC造成的区域性暴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玉龙 杜正静 宋丹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7期149-156,共8页
为了研究MCC对暴雨过程的作用,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等对2008年5月27日的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加强和中层干冷空气叠加加强了对流不稳定,低层暖切变使对流云团发展成MCC,冷切变使MCC减弱消亡;在MCC形成发展阶... 为了研究MCC对暴雨过程的作用,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等对2008年5月27日的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加强和中层干冷空气叠加加强了对流不稳定,低层暖切变使对流云团发展成MCC,冷切变使MCC减弱消亡;在MCC形成发展阶段,雨团呈西北—东南走向且稳定少动,MCC的轴向与准东西向的850 h Pa暖切变一致,面积在暖切变两侧同时扩大;在MCC减弱阶段,雨团南压并在高压带冷区中传播并减弱。强降水出现在MCC轴线TBB≤-92℃的地方而非TBB梯度密集区;当偏东风达6 m/s时,形成了明显的地形性垂直上升运动,对位于喇叭口地形两侧的望谟、贞丰大暴雨的形成有明显的地形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MCC 切变 地形增幅作用
下载PDF
1956—2020年泰宁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尾兰 嵇夏兰 +1 位作者 郑世文 杨锋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利用泰宁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56—2020年逐日降雨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近65年来泰宁暴雨日数年、季、月分布、极端强降雨极值和日数等气候特征;利用泰宁9个乡镇区域气象站和泰宁县国家... 利用泰宁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56—2020年逐日降雨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近65年来泰宁暴雨日数年、季、月分布、极端强降雨极值和日数等气候特征;利用泰宁9个乡镇区域气象站和泰宁县国家气象观测站2009—2020年逐日降雨资料,分析研究泰宁县强降雨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泰宁暴雨月际变化呈单锋型,峰点在6月(占32.4%),年均暴雨日数5.2 d;1989年以后各月暴雨发生频次均为增多趋势。(2)近65年泰宁暴雨发生概率和强度呈增多趋势,特别是1997年后,暴雨日数、大暴雨和连续性暴雨次数均有明显增加趋势,年际间震荡变化幅度增大。(3)泰宁南、北各有一个暴雨中心,与泰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对水汽的抬升和喇叭口地形对水汽的汇聚增幅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日数 暴雨极值 气候变化特征 地形增幅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