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海西—印支期古构造应力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彭渊 马寅生 +4 位作者 刘成林 孙娇鹏 程海艳 代昆 郑策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9,共9页
为了更好认识柴北缘晚海西—印支期古构造应力特征与演化过程,在天峻快日玛乡、城墙沟、石灰沟等地区详细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地层恢复和古构造应力反演技术对柴北缘及邻区石炭系—新生界构造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晚二叠世—中... 为了更好认识柴北缘晚海西—印支期古构造应力特征与演化过程,在天峻快日玛乡、城墙沟、石灰沟等地区详细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地层恢复和古构造应力反演技术对柴北缘及邻区石炭系—新生界构造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柴北缘在南—北向挤压作用下向北俯冲碰撞,盆地内部上二叠—中三叠统缺失。晚三叠世开始,西秦岭斜向碰撞柴达木盆地,柴北缘进入造山阶段,所受挤压作用方向转变为北西—南东向,盆地内大范围缺失上三叠统。晚海西—印支期柴北缘内部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大面积剥蚀加之该期强烈挤压作用造成尕海南山石炭系与白垩系、旺尕秀煤矿石炭系与侏罗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意味着下伏石炭系可能遭受强烈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晚海西—印支期 构造形迹 地层恢复 古构造应力反演 挤压作用方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二叠系风城组沉积体系 被引量:5
2
作者 于洪洲 王越 +1 位作者 周健 薛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6-403,共8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风城组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变位,针对该区风城组沉积体系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系统分析哈山地区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资料,对哈山地区不同区域风城组进行构造演化分析,恢复其原始地层位置,开展...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风城组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变位,针对该区风城组沉积体系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系统分析哈山地区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资料,对哈山地区不同区域风城组进行构造演化分析,恢复其原始地层位置,开展沉积相类型分析与对比研究,恢复该区风城组原始沉积体系。结果表明,哈山地区由西向东构造挤压强度逐渐减弱,西部、中部和东部下二叠统从早二叠世至现今的挤压缩短距离分别为33.0~40.0 km、25.0~30.0 km和15.0~20.0 km;风城组发育扇三角洲、滩坝和湖泊3种沉积相,发育一定规模的火山岩。风一段沉积时期,哈山地区北部发育大规模扇三角洲和滨浅湖,中—西部发育小范围分布的半深湖—深湖与滩坝,中—东部有火山岩发育;风二段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沉积范围明显扩大,发育厚层白云质泥岩,扇三角洲砂砾岩和火山岩分布范围减小;风三段沉积时期,物源供给能力增强,北部和西部发育大规模连片分布的扇三角洲砂砾岩,局部发育半深湖—深湖和滩坝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哈山地区 二叠系 风城组 逆冲推覆带 沉积相 沉积体系 构造演化 地层恢复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及对油气成藏的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德浩 刘成林 +4 位作者 田继先 太万雪 李培 曾旭 孔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至一里坪地区面积大、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剥蚀厚度恢复的复杂性和恢复结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地层趋势延伸法、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Easy%R;最优化法等多种方法... 柴达木盆地西北至一里坪地区面积大、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剥蚀厚度恢复的复杂性和恢复结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地层趋势延伸法、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Easy%R;最优化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计算了研究区晚期构造运动地层剥蚀厚度,并定量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区第四系和上新统狮子沟组(N^(3)_(2))普遍遭受剥蚀,局部构造顶部剥蚀量可达1000m,上油砂山组(N^(2)_(2))在油泉子等部分构造顶部遭受剥蚀,下油砂山组(N^(1)_(2))仅在盆地周缘被剥蚀。英雄岭构造带、各构造顶部以及阿尔金山前是剥蚀严重的区域,剥蚀量普遍超过500m;洼陷地带以及研究区东部剥蚀量较小,剥蚀厚度小于500m,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油气藏和地面油气显示分布与地层剥蚀密切相关,适宜强度的地层剥蚀(300m<剥蚀量<1500m)有利于形成油气藏,而剥蚀厚度超过1500 m则易造成油气藏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剥蚀厚度 地层恢复 晚期构造运动 油气成藏 一里坪地区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
下载PDF
复杂伸展盆地区平衡剖面的恢复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心月 李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0-1222,共13页
编制构造演化剖面可以对构造变形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对构造活动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受伸展叠加走滑多期变形影响,复杂伸展盆地区断层、褶皱发育,为平衡剖面的恢复过程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盆地演化分析的准确性.本文根据... 编制构造演化剖面可以对构造变形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对构造活动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受伸展叠加走滑多期变形影响,复杂伸展盆地区断层、褶皱发育,为平衡剖面的恢复过程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盆地演化分析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Cdr(CorelDRAW)软件对复杂伸展盆地区变形进行恢复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变形、剥蚀和压实作用对恢复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地层恢复.如果浅部构造变形对深部影响不大,在恢复时采用层厚不变原则逐层进行回剥;若后期存在区域挤压作用,盆地整体发生构造反转形成褶皱,浅部每剥去一层,深部地层即相应消除该时期产生的应力叠加效应,此时需要对弯曲地层进行拉平处理.2)断层恢复.对生长断层而言,断层恢复就是消除上覆岩层产生的重力效应.对于深部早期生长断层而言,浅部地层对其只有压实作用而不影响其产状,此时应遵循深、浅部断层分开、独立恢复的原则.这种平衡剖面恢复的方法是基于地层及断层发育的构造部位、活动期次及其成因关系提出的,更加符合地质逻辑,能够更好地反演复杂伸展盆地区构造变形过程.运用该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青西地区进行了平衡剖面反演,得出该区构造演化受控于伸展、构造反转和走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地层恢复 断层恢复 复杂伸展盆地区
下载PDF
渤海地区电缆地层测压资料确定地层流体密度的应用条件分析
5
作者 李义 张聪慧 刘树巩 《国外测井技术》 2012年第5期50-53,4,共4页
电缆式地层测试资料在计算流体密度、确定油、气、水界面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低孔渗地层测压点经常出现超压、致密点等现象,造成地层恢复压力偏高或偏低,使流体密度难于求取。本文通过对渤海地区多口井地层测试压力点进行分析,将测... 电缆式地层测试资料在计算流体密度、确定油、气、水界面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低孔渗地层测压点经常出现超压、致密点等现象,造成地层恢复压力偏高或偏低,使流体密度难于求取。本文通过对渤海地区多口井地层测试压力点进行分析,将测压点分为可用点、不可用点、一般点三类,找出测压点用于流体密度计算的流度范围,为渤海地区疑难层地层流体性质评价工作提供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式地层测试 低孔渗 流体密度 地层恢复压力
下载PDF
地震资料用于地层古厚度恢复与剥蚀量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33
6
作者 庞雄奇 付广 +1 位作者 陈章明 陈发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8,共8页
基于地震速度谱资料提出一种有别于前人古厚度恢复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恢复连续沉积地层和不连续沉积地层的古厚度,也可以用于恢复计算被剥蚀厚度大于现今上覆地层厚度和被剥蚀厚度小于现今上覆地层厚度的剥蚀量。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地层古厚度恢复 剥蚀量计算
下载PDF
地层剥蚀恢复方法适用性概述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利用工区实际资料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根据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所须基础资料及优缺点,选出可靠适用的方法进行剥蚀量计算,最终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等地质综合分析,恢复剥蚀厚度,对服务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地层剥蚀恢复 方法 剥蚀量计算
下载PDF
碳酸岩低潜山储集层地层产状恢复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国会 曹维福 +1 位作者 包丽 李奕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39,共4页
碳酸岩潜山地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明显受其内幕地层产状控制,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低潜山储集体,地震资料通常难以较准确的刻画其内幕地层的结构特征。以辽河油田曙103区块低潜山为例,提出了在地震勘探落实潜山形... 碳酸岩潜山地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明显受其内幕地层产状控制,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低潜山储集体,地震资料通常难以较准确的刻画其内幕地层的结构特征。以辽河油田曙103区块低潜山为例,提出了在地震勘探落实潜山形态的前提下,应用岩石地层学、测井地质和构造地质学原理恢复潜山内幕地层产状的分析方法,为深入研究潜山油气藏特征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低潜山 地层对比 地层产状恢复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原型盆地特征分析
9
作者 张红星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8年第6期101-104,106,共5页
近几年的勘探实践表明,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早白垩纪原型盆地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油气勘探工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以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录井、测井为基础,通过层序地层对比研究和构造趋势法,对乌尔逊凹陷主要沉积末期的剥... 近几年的勘探实践表明,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早白垩纪原型盆地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油气勘探工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以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录井、测井为基础,通过层序地层对比研究和构造趋势法,对乌尔逊凹陷主要沉积末期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对盆地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乌尔逊凹陷受多期构造作用强烈影响,存在伊敏组末期、南屯组末期和铜钵庙组末期3期主要剥蚀;铜钵庙—南屯组沉积时期,乌尔逊凹陷受北东—北东东向断层控制;受断坳期走滑作用影响,形成现今近南北向断裂控制的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地层剥蚀恢复 构造演化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