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学明 贺云翱 +10 位作者 方长源 尹增淮 刘其举 于海 王剑 祁小东 胡兵 裴安年 沈士清 严安荣 汪大鹏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0-32,共13页
妙通塔位于涟水县城西门,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塔身为砖砌实体,高30余米,1948年毁于战争。1998年5月,因计划重建妙通塔,在原址勘探时发现地宫。地宫遗物主要出土于供台之上的石函内,有金棺、银椁、玻璃瓶、瓷瓶、云母瓶、... 妙通塔位于涟水县城西门,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塔身为砖砌实体,高30余米,1948年毁于战争。1998年5月,因计划重建妙通塔,在原址勘探时发现地宫。地宫遗物主要出土于供台之上的石函内,有金棺、银椁、玻璃瓶、瓷瓶、云母瓶、麻胎小罐、金钗等,还有1千余枚铜钱。在金棺内又发现银盒、佛牙、舍利子,石函和银椁上均刻有精美的佛教图案。根据地宫出土的石碑可知,此塔是为瘗藏证因大师的舍利而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水 地宫 宋代 江苏 解放战争后期 宋仁宗 淮安市 县志
原文传递
兖州兴隆塔北宋地宫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2
作者 肖贵田 卫松涛 +9 位作者 史建强 顾承银 王登伦 董涛 宋波 刘善沂 朱华 于秋伟 刘连华 李梦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2-62,共21页
2008年8~9月,山东省考古工作者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兖州兴隆塔地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1座地宫、1座八边形建筑基址和8座灰坑。出土石碑、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玻璃瓶、佛牙、舍利、佛像、瓷器、铜钱等。其中的北宋嘉祐八年(1... 2008年8~9月,山东省考古工作者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兖州兴隆塔地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1座地宫、1座八边形建筑基址和8座灰坑。出土石碑、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玻璃瓶、佛牙、舍利、佛像、瓷器、铜钱等。其中的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纪事石碑记录了造塔与地宫的起因、经过以及修塔僧众及施主姓名等,为研究兴隆寺、兴隆塔的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兖州市 发掘简报 地宫 北宋 东北部 山东省 博物馆 市政府
原文传递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探测秦始皇帝陵地宫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士毅 袁炳强 +2 位作者 吕国印 段清波 苑守成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4年第3期213-219,共7页
应用高精度重力、磁法测量 ,高密度电法测量 ,放射性氡气、地震、地温、测汞、核磁共振等测量探测秦始皇帝陵地宫 ,经过精心施工、综合对比分析 ,探测出秦始皇帝陵地宫的范围 ,封土堆中的细夯土墙 ,墓室的具体位置和西向墓道等 ,是近期... 应用高精度重力、磁法测量 ,高密度电法测量 ,放射性氡气、地震、地温、测汞、核磁共振等测量探测秦始皇帝陵地宫 ,经过精心施工、综合对比分析 ,探测出秦始皇帝陵地宫的范围 ,封土堆中的细夯土墙 ,墓室的具体位置和西向墓道等 ,是近期秦始皇帝陵考古的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 地宫 探测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下载PDF
古建筑结构研究的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俞茂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90-213,共24页
中国古建筑研究强调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三性原则,但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以往的研究一般着重于古建筑的历史性和艺术性研究,而对古建筑的科学性的研究很少.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以西安箭楼、城楼和宁波保国寺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 中国古建筑研究强调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三性原则,但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以往的研究一般着重于古建筑的历史性和艺术性研究,而对古建筑的科学性的研究很少.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以西安箭楼、城楼和宁波保国寺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古代中国城市的典型建筑钟楼、鼓楼为代表的木结构建筑,以大雁塔、小雁塔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为代表的古代高层建筑,和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西安古城墙为代表的砖-土混合结构等的结构力学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得到一些关于古建筑结构(如木结构、斗拱、地宫、古代夯土、古塔基础形状、古城墙稳定性等)力学特性的新认识。本文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的科学性 古建筑结构力学 结构动力响应 结构模型试验 木结构 斗拱 箭楼 城楼 钟楼、鼓楼 大雁塔 小雁塔 西安古城墙 地宫 宁波保国寺
下载PDF
仙游寺法王塔的天宫地宫与舍利子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呆运 《收藏家》 2000年第7期60-64,共5页
仙游寺位于西安市川至县正南15公里的黑水河畔。这里自然风光优美,群山环抱,碧水萦绕,是极好的建寺之地。据文献记载,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杨坚曾幸临于此,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便在这里建行宫作为避暑胜地,始称“仙游官... 仙游寺位于西安市川至县正南15公里的黑水河畔。这里自然风光优美,群山环抱,碧水萦绕,是极好的建寺之地。据文献记载,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杨坚曾幸临于此,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便在这里建行宫作为避暑胜地,始称“仙游官”。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为了在全国安置他早先获得的舍利子,特颁发诏书,住全国三十个州,选高爽清净之地,创立灵塔。仁寿元年十月十五日,大兴善寺的童真和尚奉敕送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仙游宫遂改称仙游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宫 隋文帝 行宫 杨坚 灵塔 自然风光 文献记载 舍利子 和尚 优美
原文传递
南京牛首山弘觉寺郑和德塔考证——兼考“三宝”和“三保”太监 被引量:12
6
作者 葛晓康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2008年第5期9-25,I0002-I0005,共21页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其葬所至今成为历史上的悬案。本文通过对明宣德八年(1433年)建造的南京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地宫出土文物与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地宫内有一组出土文物系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曾奉旨在明留都的旧郊坛南京牛首山祭天所用,...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其葬所至今成为历史上的悬案。本文通过对明宣德八年(1433年)建造的南京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地宫出土文物与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地宫内有一组出土文物系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曾奉旨在明留都的旧郊坛南京牛首山祭天所用,后用作赐葬和镇塔的象征放入地宫。尤其是通过解读这组出土文物上的铭文,发现郑和为了使祭天之物不被反对派毁灭并能将其留传后世,以及祈望在佛教圣地牛首山能够修成正果,而精心设计了此铭文。根据曾任第七次下西洋副使太监周满所撰《非幻庵香火圣像记》中有关赐葬郑和的记载,该地宫实为郑和部分遗骨的归葬处。同时,对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三宝"和"三保"太监等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 弘觉寺舍利塔 地宫 归葬处
原文传递
吴越国王造阿育王塔 被引量:11
7
作者 金申 《东南文化》 2002年第4期46-51,共6页
2001年4月,浙江省博物馆展出了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文物,内中的鎏金银质塔颇引人注目,塔通高35厘米,透过塔身镂空处,可看到内有金质容器,据认为可能就是金棺,棺内应供奉有钱弘俶的佛螺髻发。
关键词 地宫 出土文物 国王 吴越国 博物馆 杭州 浙江省 供奉
下载PDF
陕西白水北宋妙觉寺塔基及地宫的发掘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清波 孙伟刚 +9 位作者 黄同森 张振峰 方开祥 申张义 李忠民 孙大伦 程蕊萍 赵健 延斌 韩宜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30,共17页
1996年10月30日,位于白水县城西南部的白水中学在取土基建时偶然发现夯土建筑基础一处,并在距地表约4米的夯土层中发现残缺不整的造像碑五通、八棱石经幢一块,它们被整齐地置放在建筑基础的正中部位.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在距地表2米... 1996年10月30日,位于白水县城西南部的白水中学在取土基建时偶然发现夯土建筑基础一处,并在距地表约4米的夯土层中发现残缺不整的造像碑五通、八棱石经幢一块,它们被整齐地置放在建筑基础的正中部位.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在距地表2米处的夯层中央有一直径为6厘米的六棱形直孔,深约4米.11月4日,白水中学有关领导组织力量沿六棱直孔向下继续挖掘,并于当晚发现一方形砖室地宫,遂冒雨于当夜将地宫内文物悉数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地宫 塔基 北宋 陕西 1996年 偶然发现 施工过程 西南部 造像碑 石经幢 筑基 齐地
下载PDF
杭州雷峰塔遗址考古发掘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黎毓馨 《中国历史文物》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2,共9页
雷峰塔是五代末年吴越国王钱俶为安奉“佛螺髻发”动工兴建的佛塔,1924年9月25日倒塌成废墟。2000年2月-2001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两阶段对雷峰塔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搞清了塔身的形制、结构、大小、层数等相关问题,发掘... 雷峰塔是五代末年吴越国王钱俶为安奉“佛螺髻发”动工兴建的佛塔,1924年9月25日倒塌成废墟。2000年2月-2001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两阶段对雷峰塔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搞清了塔身的形制、结构、大小、层数等相关问题,发掘了地宫塔基及外围遗迹,出土了银质阿育王塔、鎏金铜佛像等大批珍贵文物。地宫的发掘弥补了五代十国时期佛塔地宫考古的空白,为研究南北方地宫形态结构的差异和唐宋时期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宫 考古发掘 遗址 文物考古 佛塔 铜佛像 遗迹 研究所 吴越国 大小
原文传递
高精度重力测量探测秦始皇帝陵地宫 被引量:9
10
作者 袁炳强 杨明生 +5 位作者 刘士毅 段清波 苑守成 何贤明 徐国忠 于国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秦始皇帝陵考古已经取得许多重大发现,但至今秦始皇帝陵地宫是否位于现存封土堆之下等问题尚不清楚,因此,利用先进技术探测秦始皇帝陵地宫对于科学保护这一重要文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高精度重...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秦始皇帝陵考古已经取得许多重大发现,但至今秦始皇帝陵地宫是否位于现存封土堆之下等问题尚不清楚,因此,利用先进技术探测秦始皇帝陵地宫对于科学保护这一重要文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高精度重力测量,确定了秦始皇帝陵地宫的东西、南北开挖范围约170m×145m,发现了地宫的西向墓道.通过对重力异常的定量拟合计算,推测了秦始皇帝陵地宫可能存在墓室,墓室东西长约50m,南北宽约40m,埋深约43m,高约10m;地宫四周可能存在石质宫墙,宫墙的中心线范围为145m×125m,墙体宽8m,高约14m;宫墙上部有一细夯土墙,墙宽约15m,高约30m.认为秦始皇帝陵封土堆之下经过大规模开挖存在墓室、宫墙、墓道等配套的地下古墓建筑群,从一个侧面为证实秦始皇帝陵地宫位于现存封土堆之下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宫 秦始皇帝陵 探测 高精度重力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陪葬坑综述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学华 王育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0-75,69,共7页
秦始皇帝陵陪葬坑综述程学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育龙(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秦始皇帝陵的考古研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目前学术界已取得共识的有陵园范围宏阔,封土高大,堪称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最;现封土以下确... 秦始皇帝陵陪葬坑综述程学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育龙(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秦始皇帝陵的考古研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目前学术界已取得共识的有陵园范围宏阔,封土高大,堪称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最;现封土以下确为陵寝地宫,同时在地宫范围内约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葬坑 秦始皇帝陵 兵马俑坑 甬道 斜坡道 车马坑 地宫 地面建筑 红烧土 建筑形制
下载PDF
兖州兴隆寺沿革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贵田 杨波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5-83,共9页
关键词 兖州 地宫 小规模 工作者 发掘 考古 石碑 北宋
原文传递
论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永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4-65,共22页
中国古代玻璃器除墓葬外主要出土于魏晋至宋元时期的佛教塔基地宫中,往往与金银、玛瑙、水晶、钱币等贵重物品一同封存,显然有着特定的功能和涵义。此外,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新疆库木吐拉石窟等佛教壁画中也出现了大量玻璃器的... 中国古代玻璃器除墓葬外主要出土于魏晋至宋元时期的佛教塔基地宫中,往往与金银、玛瑙、水晶、钱币等贵重物品一同封存,显然有着特定的功能和涵义。此外,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新疆库木吐拉石窟等佛教壁画中也出现了大量玻璃器的图画形象,显示出玻璃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寻常的一面。这些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并常常有文献、石刻文字为依据,年代准确、性质清楚,是研究中国古代玻璃器的重要材料。本文通过对这些玻璃器资料的对比,分析了佛教壁画中出现玻璃器的原因,探讨了佛教遗存中玻璃器的功能,认为其主要承担香水瓶、供养器和舍利容器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浅析了玻璃器在佛教中所扮演的角色,认为佛教中玻璃器的使用和其功能符合经典的要求及人们对神圣器物的需要,更与人们对佛教义理精神的理解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器 佛教 地宫 壁画
原文传递
河南登封市法王寺二号塔地宫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志文 郭木森 +1 位作者 宫嵩涛 朱汝生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2期28-37,共10页
2000年3月至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登封法王寺二号塔地宫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地宫由踏道、宫门、甬道和宫室四部分组成,室内北部的砖砌长方形台基上有一泥质趺坐高僧真身像,出土有白釉盒、白釉细颈瓶、黑陶... 2000年3月至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登封法王寺二号塔地宫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地宫由踏道、宫门、甬道和宫室四部分组成,室内北部的砖砌长方形台基上有一泥质趺坐高僧真身像,出土有白釉盒、白釉细颈瓶、黑陶钵、鎏全镂空铜炉、铜净瓶及迦陵频伽盒等20余件珍贵文物。该地宫的发掘,为唐代佛教考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登封市 法王寺 二号塔 地宫 建筑结构 遗物 唐代 佛教考古
原文传递
秦始皇陵墓向与布局结构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嘉春 《文博》 1994年第6期15-20,35,共7页
秦始皇陵园是集中国先秦科学技术成就之大成的一项工程杰作,同时也是中国秦文化的一个历史的缩影.八十年代初期以来。
关键词 秦始皇陵园 布局结构 秦陵 昭穆制度 陪葬墓 中轴线 墓向 墓道 地宫 《独断》
下载PDF
秦始皇陵所见帝国文明宇宙观 被引量:7
16
作者 段清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5,共6页
秦始皇陵地宫结构独一无二,"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将秦帝国时代天圆地方理念下的阴阳、五行、水德宇宙观完整地模拟在地下,是对秦帝国体制和皇帝执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体现了秦帝国时期及秦始皇本人的宇宙观。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地宫 阴阳五行 宇宙观
下载PDF
《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考释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龚巨平 祁海宁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5,共8页
《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碑铭2008年出土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宋代塔基地宫中。碑铭刻写俱佳,保存完好,对于研究长干寺的历史沿革和宋初修造长干寺真身塔的详细情况,皆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出土的佛顶骨舍利为北宋译经僧施护所献... 《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碑铭2008年出土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宋代塔基地宫中。碑铭刻写俱佳,保存完好,对于研究长干寺的历史沿革和宋初修造长干寺真身塔的详细情况,皆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出土的佛顶骨舍利为北宋译经僧施护所献,长干寺地宫独特的形制受六朝时期地宫形制的影响;用阿育王塔瘗藏舍利的形式,显受五代吴越国影响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干寺 真身塔 地宫 舍利 石函
原文传递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秘色瓷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仓西 《文博》 1995年第6期18-26,共9页
一、引 言 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有三大谜案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探求柴窑、邢窑、秘色瓷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陶瓷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迷案终于有了破解。八十年代初在河北临城县找到唐宋邢窑遗址。一九八七年四月,法门寺塔地宫... 一、引 言 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有三大谜案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探求柴窑、邢窑、秘色瓷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陶瓷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迷案终于有了破解。八十年代初在河北临城县找到唐宋邢窑遗址。一九八七年四月,法门寺塔地宫的发掘,出土十四件秘色瓷又揭开了一项千古之迷。我们相信,随着中国陶瓷考古的不断深入,柴窑之谜最终解决也为期不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瓷 地宫 上林湖 越窑瓷器 几个问题 “瓷秘色” 越窑青瓷 陶瓷考古 内凹底 器物
下载PDF
西夏陵陵园形制布局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凡人 《故宫学刊》 2012年第1期55-95,共41页
西夏是与宋对峙的西北地区地方民族割据政权,西夏王自称"皇帝",并将其死后墓地称"陵",凡此均不属于中国正统朝代和帝陵序列范畴。但是,从西夏陵来看,其形制布局不仅比拟于帝陵,而且还多有创制,并与唐宋帝陵形制布... 西夏是与宋对峙的西北地区地方民族割据政权,西夏王自称"皇帝",并将其死后墓地称"陵",凡此均不属于中国正统朝代和帝陵序列范畴。但是,从西夏陵来看,其形制布局不仅比拟于帝陵,而且还多有创制,并与唐宋帝陵形制布局有承袭演变关系,进而对后代帝陵形制布局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研究西夏陵独特的形制布局时,可将其纳入中国帝陵体系之中一并通盘考虑。本文主要是以正式全面发掘的西夏三号陵陵园的成果为样本,在整合、归纳和总结西夏陵此前已有的考古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西夏陵陵园的形制布局,分析西夏渚陵园间形制布局的异同,区分陵园形制布局的类型。然后据此又对西夏诸陵的陵号、年代和陵主问题,以及西夏陵陵园形制布局的渊源,形制布局变化的原因和形制布局的寓意等问题略作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项族 西夏陵 形制布局 陵城 地宫 陵主
原文传递
杭州雷峰塔遗址地下遥感考古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祝炜平 黄世强 李江林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雷峰塔位于杭州西子国宾馆内 ,始建于公元 972年 ,于 192 4年倒塌 ,曾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为了重现昔日的景观 ,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决定重建雷锋塔 ,为此需要对雷锋塔进行考古清理 ,包括地下部分的清理。为了确定塔... 雷峰塔位于杭州西子国宾馆内 ,始建于公元 972年 ,于 192 4年倒塌 ,曾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为了重现昔日的景观 ,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决定重建雷锋塔 ,为此需要对雷锋塔进行考古清理 ,包括地下部分的清理。为了确定塔基是否存在地宫 ,我们利用雷达设备对该塔基进行了探测 ,明确了地宫的存在。而且 ,地质雷达探测成果资料非常准确 :水平位置 1.0~ 2 .8m,纵向深度 1.3~ 2 .6 m处的雷达波异常反射 ,是由夯土层引起的。水平位置 1.5~ 2 .4 m,纵向深度 2 .6 m处的双曲线型拱起反射波同相轴是地宫顶板 (石板 )引起的。据此亦明确了地宫的大致位置。现场开挖发现地宫大小 (包括地宫周边砖墙 )为 0 .9× 0 .9m,高 0 .5 m,这与雷达图像资料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塔 地宫 雷达探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