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裂谷的地壳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佳杰 徐啸 +8 位作者 郭晓玉 卢占武 吴优 向波 于洋 李春森 余嘉豪 仝霄飞 罗旭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1-230,共10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由印度与欧亚大陆板块的陆陆碰撞而形成。为何在挤压造山的碰撞前缘形成代表垮塌的藏南裂谷系存在巨大的争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裂谷的地壳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各裂谷带的起始活动年代自西向东逐渐年轻。本研究选取... 喜马拉雅造山带由印度与欧亚大陆板块的陆陆碰撞而形成。为何在挤压造山的碰撞前缘形成代表垮塌的藏南裂谷系存在巨大的争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裂谷的地壳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各裂谷带的起始活动年代自西向东逐渐年轻。本研究选取喜马拉雅东部较为年轻的错那裂谷,利用密集台阵接收的远震数据,通过P波接收函数方法,揭示错那裂谷的精细地壳结构,进而通过地壳结构分析裂谷的形成。结果显示错那裂谷为全地壳尺度结构,裂谷下方莫霍面发生明显错断,且壳内结构侧向不连续发育显著。本研究表明裂谷的形成可能关联更大尺度的区域构造运动,单一的重力垮塌是否能形成地壳尺度的裂谷需要进一步研究。综合前人对藏南裂谷系区域的超钾岩和埃达克岩研究以及深部地球物理观测结果,推断因俯冲的印度板片撕裂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弱化了错那裂谷区域下地壳,并且结合研究区内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研究显示中上地壳也存在弱化现象。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推测全地壳尺度裂谷的形成需要不同深度的地壳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那裂谷 短周期密集台阵 接收函数 地壳弱化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一个新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2-557,共6页
指出已有对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不足 ,综合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的地震现象 .认为唐山及周围地区 1 973~ 1 975年 ML4地震密集 ,而同一时空范围内 3级和 2级地震并不活跃是最为显著的地震活动特征 ,并认为这一特征应与区域高应力及地壳介... 指出已有对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不足 ,综合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的地震现象 .认为唐山及周围地区 1 973~ 1 975年 ML4地震密集 ,而同一时空范围内 3级和 2级地震并不活跃是最为显著的地震活动特征 ,并认为这一特征应与区域高应力及地壳介质相对较为完整这一物理实质相对应 .假定中国大陆周边的强震活动大体上反映着相应板块对中国大陆作用的强弱 ,推论 2 0世纪 70年代华北地区存在多个动力过程 ,为唐山地震提供了最基本的力源 .进而提出多动力过程和地壳局部弱化模式 ,以解释唐山地震的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地震活动 地壳局部弱化 1976年 地震成因 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