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28
1
作者 周龙泉 刘桂萍 +1 位作者 马宏生 华卫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其精度主要受地震定位精度、重复地震位置不一致以及震相读取误差等影响,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并且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消除...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其精度主要受地震定位精度、重复地震位置不一致以及震相读取误差等影响,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并且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消除震相读取误差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根据上述方法原理,利用大姚地区重复地震观测该地区地壳介质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的精度,并且显示在2003年大姚6.2级、6.1级地震前出现了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波形互相关 地壳介质变化 大姚地震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广东阳江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叶秀薇 闻则刚 +2 位作者 刘锦 杨马陵 胡秀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11,共9页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广东阳江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文中计算了阳江地区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M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在2004年阳江4.9级地...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广东阳江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文中计算了阳江地区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M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在2004年阳江4.9级地震前信宜台、湛江台、肇庆台的记录观察到该地区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阳江4.9级地震
下载PDF
波形相关意义“重复地震”研究综述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宇彤 蒋长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5-347,共13页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数量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近年来由于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关"重复地震"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重复地震"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地...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数量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近年来由于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关"重复地震"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重复地震"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地壳介质性质变化、评估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地震"复发"和断层深部滑动速率的估算等方面,在提高定位和震相识别精度、断层结构、震源物理及地震预测研究等方面也都显示出值得关注的应用潜力。本文对有关"重复地震"的最新研究及应用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波形相关 地壳介质变化 评估定位精度 断层深部滑动速率
下载PDF
尾波干涉技术在2017年重庆武隆M_(S) 5.0地震后震源区地壳介质变化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汪建 向涯 +1 位作者 杨亚运 李翠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3期64-73,共10页
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发生M_(S)5.0地震,震后1个月内发生107次M_(L)≥1.0地震,双差定位结果显示,主震震源深度约10 km,破裂面呈近SW向单侧破裂。选取震中附近布设的3个流动台地震波形及观测资料记录,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挑选武隆M_(S... 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发生M_(S)5.0地震,震后1个月内发生107次M_(L)≥1.0地震,双差定位结果显示,主震震源深度约10 km,破裂面呈近SW向单侧破裂。选取震中附近布设的3个流动台地震波形及观测资料记录,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挑选武隆M_(S)5.0地震后符合条件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震源区震后地壳介质变化。结果显示:①S波早期尾波部分呈明显的线性变化,可能由震源区附近地壳介质的波速变化所引起;②由震中距最小的重复地震计算的相对波速变化最大;③在P波尾波发现走时延迟和不相关系数均存在1个短周期“尖峰”变化,可能与震后地下介质中散射体的运移有关;④震后局部地区的地震波速度存在上升—下降的恢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隆M_(S)5.0地震 重复地震 尾波干涉 地壳介质变化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重庆巫山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汪建 王同军 +2 位作者 杨亚运 李光科 李翠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6期16-22,共7页
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对重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巫山地区90次地震波形资料进行相关计算,识别出24对同时被2个地震台站记录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重复地震对;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巫山地区重复地震位置做归一化处理,得到所选台... 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对重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巫山地区90次地震波形资料进行相关计算,识别出24对同时被2个地震台站记录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重复地震对;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巫山地区重复地震位置做归一化处理,得到所选台站记录地震P波走时差变化,结果显示,在2013年重庆巫山M_L 3.7地震前,建坪、双龙、荆竹地震台记录到该地区短期地壳介质速度有明显升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巫山地区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山东乳山地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鹏 郑建常 谭毅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8-738,814,共11页
利用2013年10月—2015年6月山东乳山震群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距离乳山震群最近的3个台站所记录的地震波形互相关系数c≥0.9的地震即为重复地震的原则,识别了乳山震群的重复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时延法,计算分析了文登台和招远台这两个固... 利用2013年10月—2015年6月山东乳山震群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距离乳山震群最近的3个台站所记录的地震波形互相关系数c≥0.9的地震即为重复地震的原则,识别了乳山震群的重复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时延法,计算分析了文登台和招远台这两个固定台站的走时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乳山震群的地震相似性很好,且震中位置较为集中,重复地震的时间跨度较大,有利于提高观测结果的时间分辨率;乳山震群中3次MS>4.0地震前均出现了短期的走时差低值异常现象,反映了乳山震群震源区在中强震前会出现短期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过程,可以为该区域的中强震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互相关 重复地震 乳山震群 地壳介质变化
下载PDF
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寻乌及邻区的地壳介质变化
7
作者 汤兰荣 曾新福 +3 位作者 郭雨帆 余思 唐婷婷 王甘娇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3期67-73,共7页
基于波形互相关方法,挑选寻乌及邻区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重复地震事件发生期间的地壳介质变化。结果显示:多数重复地震对的S波早期尾波部分呈现明显线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的波速变化,其中寻乌台南部的2个重复地震对... 基于波形互相关方法,挑选寻乌及邻区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重复地震事件发生期间的地壳介质变化。结果显示:多数重复地震对的S波早期尾波部分呈现明显线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的波速变化,其中寻乌台南部的2个重复地震对波速变化最为显著,而距离台站相对较远的地震对,波速变化较小;波速变化明显的地区与低b值区一致,也与地震活跃区域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及邻区 重复地震 尾波干涉 B值 地壳介质变化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滦县地区的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武敏捷 徐平 +3 位作者 马士振 林向东 武安绪 韩孔燕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年第5期20-24,共5页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滦县地区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M_L≥2.0地震进行精定位,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滦县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计算滦县地区重复地震序列经过射线追踪方法校正后得到的P波走时差变化。研究发现,2010年3月6日滦县M_L...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滦县地区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M_L≥2.0地震进行精定位,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滦县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计算滦县地区重复地震序列经过射线追踪方法校正后得到的P波走时差变化。研究发现,2010年3月6日滦县M_L 4.7地震前糙甸地震台、兴隆东地震台、蓟县地震台和遵化地震台记录到P波走时差的低值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滦县地区的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武敏捷 徐平 +2 位作者 林向东 武安绪 韩孔燕 《华北地震科学》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滦县地区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ML≥2.0级地震进行精定位,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滦县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计算了滦县地区重复地震序列经过射线追踪方法校正后得到的P波走时差变化。研究发现,2004年1月20日滦县M...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滦县地区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ML≥2.0级地震进行精定位,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滦县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计算了滦县地区重复地震序列经过射线追踪方法校正后得到的P波走时差变化。研究发现,2004年1月20日滦县ML5.0级和2010年3月6日滦县ML4.7级2次中等地震前所选取的测震台站均记录到P波走时差的低值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滦县地区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探究重庆荣昌地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10
作者 汪建 李光科 +1 位作者 杨亚运 张巡 《四川地震》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荣昌地区92次M_(L)≥2.5地震观测资料,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荣昌地区重复地震震源位置做归一化处理,分别计算4个方位上所选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研究区域NE、SE和SW方位台站记... 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荣昌地区92次M_(L)≥2.5地震观测资料,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荣昌地区重复地震震源位置做归一化处理,分别计算4个方位上所选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研究区域NE、SE和SW方位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差负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其绝对值较大),表明地壳介质波速有明显升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P波走时差 地壳介质变化 荣昌地区
下载PDF
三峡水库巴东地区的介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学林 陈俊华 +1 位作者 魏贵春 戴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94,共3页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水库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三峡巴东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化处理提高观测精度。计算了巴东地区2004年5月至2009年10月ML≥2.0重复地震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表明,巴东地区...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水库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三峡巴东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化处理提高观测精度。计算了巴东地区2004年5月至2009年10月ML≥2.0重复地震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表明,巴东地区的介质速度变化主要受三峡库水位的载荷变化以及库水渗透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三峡水库 巴东
下载PDF
运用尾波干涉技术监测瑞昌—阳新M_(S)4.6地震后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雨帆 董非非 +3 位作者 查小惠 陈浩 王甘娇 董俊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6期271-278,共8页
基于2011年瑞昌—阳新M_(S)4.6地震序列事件波形及其观测报告,采用双差重定位法、波形互相关法和尾波干涉法,筛选出了同时被黄梅台和九江台记录且波形互相关系数≥0.920的两组重复地震对:D_(1)(2011-09-1105:44 M_(L)2.3和2011-10-2408:... 基于2011年瑞昌—阳新M_(S)4.6地震序列事件波形及其观测报告,采用双差重定位法、波形互相关法和尾波干涉法,筛选出了同时被黄梅台和九江台记录且波形互相关系数≥0.920的两组重复地震对:D_(1)(2011-09-1105:44 M_(L)2.3和2011-10-2408:06 M_(L)2.2)和D2(2011-09-1807:06 M_(L)2.8和2011-10-2408:06 M_(L)2.2),发现瑞昌—阳新M_(S)4.6地震后1.5个月内(2011-09-11—10-24)震源区S波早期尾波波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昌—阳新M_(S)4.6地震 重复地震 尾波干涉法 地壳介质变化
下载PDF
运用尾波干涉技术监测2005年江西九江-瑞昌M_(S)5.7地震后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雨帆 罗丽 +3 位作者 查小惠 董非非 吕坚 汤兰荣 《华南地震》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2005年江西九江—瑞昌M_(S)5.7地震序列事件波形及其观测报告,采用双差重定位法、波形互相关法和尾波干涉法,筛选出了同时被范镇台和九江台记录且波形互相关系数≥0.940的两组重复地震对:D1(2005-11-2909:13M_(L)2.0和2005-12-0204:... 基于2005年江西九江—瑞昌M_(S)5.7地震序列事件波形及其观测报告,采用双差重定位法、波形互相关法和尾波干涉法,筛选出了同时被范镇台和九江台记录且波形互相关系数≥0.940的两组重复地震对:D1(2005-11-2909:13M_(L)2.0和2005-12-0204:54M_(L)1.9)和D2(2005-12-0223:49M_(L)2.2、2005-12-0616:58M_(L)1.7和2006-03-2406:24M_(L)2.4)。发现M_(S)5.7地震后短期内(2005-11-29—2005-12-02)S波早期尾波波速增加;而M_(S)5.7地震后几个月时间内(2005-12-02—2006-03-24)S波早期尾波波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瑞昌5.7级地震 重复地震 尾波干涉法 地壳介质变化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盖州震群地区介质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彤霞 钱蕊 +2 位作者 付聪 孔祥瑞 李梦莹 《防灾减灾学报》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盖州震群自2012年2月2日开始活动,截至2016年12月已活动了近5年的时间,其中持续活动的青石岭序列精定位后的空间展布在5km以内,深度也较为集中,可作为重复地震进行研究。通过计算盖州地区2012年2月—2016年12月M_L≥2.0重复地震序列经... 盖州震群自2012年2月2日开始活动,截至2016年12月已活动了近5年的时间,其中持续活动的青石岭序列精定位后的空间展布在5km以内,深度也较为集中,可作为重复地震进行研究。通过计算盖州地区2012年2月—2016年12月M_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得到了盖州震群区域至岫岩台、辽阳台、高升台、瓦房店台四象限的介质变化情况,结果介质短期的变化受震群本身显著事件活动影响较为明显。中强地震前后周边地区介质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盖州震群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粤闽交界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秀薇 胡秀敏 +1 位作者 刘锦 黄元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利用粤闽两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7年6月~2010年5月的走时及波形记录对南澳地区ML≥1地震用双差法重新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挑选重复地震丛,并研究地震丛的P波走时经伪弯曲射线追踪技术及波形互相关校正后的走时差变化。经上述处理后,... 利用粤闽两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7年6月~2010年5月的走时及波形记录对南澳地区ML≥1地震用双差法重新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挑选重复地震丛,并研究地震丛的P波走时经伪弯曲射线追踪技术及波形互相关校正后的走时差变化。经上述处理后,汕头台、潮州台记录的南澳地区地震的P波走时差在2008年6~8月间出现负异常,经与地震活动性及形变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认为该时段的负异常反映了区域地壳介质速度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粤闽交界 双差定位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新疆阿合奇—伽师—乌恰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春燕 李志海 《内陆地震》 2012年第1期62-66,共5页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新疆伽师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伽师—乌恰和伽师—阿合奇地区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计算了伽师地区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ML≥2.5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和波形互相关方法校正后的P...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新疆伽师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伽师—乌恰和伽师—阿合奇地区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计算了伽师地区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ML≥2.5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和波形互相关方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在2009年2月20日柯坪5.4级地震前阿合奇台的记录观察到该地区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现象,2010年6月10日乌恰5.2级地震前乌恰台也同样记录观察到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新疆
下载PDF
福建地区重复地震识别与应用
17
作者 李强 李军 +1 位作者 袁丽文 邱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18期67-69,74,共4页
基于波形互相关原理,利用2008-2014年福建及临近地区的天然地震,识别出92组重复地震,主要分布于福建中部地区。其中3重以上41组,单组最大重数150重。基于重复地震识别的结果,在金钟水库库区开展了地壳介质变化检测。结果显示,金钟水库... 基于波形互相关原理,利用2008-2014年福建及临近地区的天然地震,识别出92组重复地震,主要分布于福建中部地区。其中3重以上41组,单组最大重数150重。基于重复地震识别的结果,在金钟水库库区开展了地壳介质变化检测。结果显示,金钟水库水位变化与P波走时差变化呈负相关,该特征在2013年期间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波形互相关 地壳介质变化 福建地区
下载PDF
运用尾波干涉技术监测2014年盈江双震期间地壳介质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肖卓 高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1-2428,共8页
2014云南盈江区域5月下旬接连发生了M_S5.6和M_S6.1级两个地震(双震),双差定位结果显示这次的盈江双震及其余震序列呈明显的时空聚集分布特征.本文基于波形互相关计算方法,挑选了盈江双震期间研究区内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 2014云南盈江区域5月下旬接连发生了M_S5.6和M_S6.1级两个地震(双震),双差定位结果显示这次的盈江双震及其余震序列呈明显的时空聚集分布特征.本文基于波形互相关计算方法,挑选了盈江双震期间研究区内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地震序列持续期间地壳介质的物性变化.结果显示,在距离震源区较近的台站发现了盈江地震期间走时延迟的变化特征,随着流逝时间的不同,走时延迟变化复杂不一,这种变化可能源于不同路径上散射体的不同变化.其中,S波早期的尾波部分呈现明显的线性变化,可能是震源区附近地壳介质的波速变化所引起.研究发现,在两个主震之间和第二个主震之后走时延迟变化的特点不同,可能表示因不同地壳应力变化导致的介质性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双震 地震重新定位 重复地震 尾波干涉 地壳介质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2012年新源-和静M_S6.6地震前后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明帅 王海涛 +5 位作者 魏芸芸 李艳永 葛粲 王琼 苏金波 魏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3-1135,共13页
文中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联合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和时间窗滑动方法,分析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MS6. 6地震震中距200km内11个固定地震台2009年1月-2012年12月(石场台为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的变化特征,分析... 文中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联合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和时间窗滑动方法,分析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MS6. 6地震震中距200km内11个固定地震台2009年1月-2012年12月(石场台为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乌苏、石场和新源3个台站准重复接收函数的莫霍面Ps转换波到时(tPs)变化,获得了以下认识:1)在新源-和静MS6. 6地震前2~3a的不同时段,5个震中距<130km的台站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相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持续下降过程,与台站平均地壳泊松比相比,下降幅度为0. 003~0. 014,4个台站的下降幅度大于均值误差,乌苏台(震中距最小,为77km)的下降起始时间(2009年7月)最早;6个震中距>150km的台站的地壳介质泊松比在均值上下波动,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和持续低值现象;2)出现泊松比低值异常的台站,其接收函数tPs在震前变小(Ps转换波在地壳内的走时变小),在震后变大(Ps转换波在地壳内的走时变大);3)综合分析泊松比下降的幅度、持续时间、后续变化过程及接收函数tPs的变化,推测这种异常变化的原因是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地壳介质物性变化,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在高密度台网的支撑下,接收函数方法可能成为探测强地震前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的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 Ps转换波到时变化 新源和静MS6.6地震前后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后远震PS转换波与P波到时差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春燕 邵学钟 马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6-742,共17页
利用远震初至波穿越地壳、上地幔等速度界面时产生的一系列PS型透射转换波,测定远震PS转换波与初至P波的到时差Δ t PS = t PS - t P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有可能监测孕震区转换界面以上有限的地层空间内介质物性的变化。选取2001—2012年... 利用远震初至波穿越地壳、上地幔等速度界面时产生的一系列PS型透射转换波,测定远震PS转换波与初至P波的到时差Δ t PS = t PS - t P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有可能监测孕震区转换界面以上有限的地层空间内介质物性的变化。选取2001—2012年作为研究时段,通过四川地震台网的YZP和JJS 2个台站记录到的兴都库什、苏门答腊南部地区2组震中距变化<3°的远震数据,得到2个台站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后记录的PS转换波与初至P波到时差Δ t PS 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006年以前Δ t PS 有一个缓慢增大的过程;汶川地震前约2a内Δ t PS 出现明显的降低过程,最大降幅达0.2~0.3s,超过测量误差4~5倍;震前2~3个月低值有一定程度的回返。文中讨论了可能引起Δ t PS 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远震转换波法在地震监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行进一步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转换波与P波到时差 汶川MS8.0地震 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