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九二○—一九四○年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土地占有——兼谈地主、农民与土地革命 被引量:59
1
作者 黄道炫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53,共20页
江西、福建是1930年代中国南方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从当时各种调查材料提供的数据综合看,这一地区地主、富农占地约30%,贫雇农占地约20%。就更大规模的东南地区而言,该数据也有相当的代表性。上述数据显示东南地区土地占有不如许多历... 江西、福建是1930年代中国南方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从当时各种调查材料提供的数据综合看,这一地区地主、富农占地约30%,贫雇农占地约20%。就更大规模的东南地区而言,该数据也有相当的代表性。上述数据显示东南地区土地占有不如许多历史著作描绘的那样畸形。从东南农村农民生存状况看,普遍的贫困意味着农村确已酝酿着爆发革命的条件,但在什么情况下发生革命,在什么地方形成革命中心,并不一定必然和当地的土地占有状况相联系,也不能单纯用贫困加以解说。苏维埃革命形成的关键在于中共对农村的历史性介入,是特殊社会政治态势下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有 革命 中共 普遍 苏维埃运动 民生 地方 地主 年代 东南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自秦汉时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 被引量:58
2
作者 范文澜 《历史研究》 1954年第3期15-25,共11页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国从此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东汉末年由军阀混战而分为三国,唐时由藩镇之乱而扩大为五代十国,两次封建割据在秦汉以后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可以说是短期的、变态的(十六国割据,汉族地主不是主要发动者;北朝与金是外...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国从此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东汉末年由军阀混战而分为三国,唐时由藩镇之乱而扩大为五代十国,两次封建割据在秦汉以后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可以说是短期的、变态的(十六国割据,汉族地主不是主要发动者;北朝与金是外族侵入,当别论),而统一则是长期的、正常的。中国为什么能够保持长期的正常的统一状态呢?因为自秦汉起,汉族已经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自北宋起,由于全国范围内经济联系性的加强,这个共同体更趨于稳定。封建统治者因而有可能加强中央集权,压制地方割据势力,使不能公然活动,政治上统一又前进一步。秦汉以后的统一,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不过程度上宋前后确有些不同之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本主 地主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制度 封建主 秦汉 工商 原因 共同心理
原文传递
旧中国土地占有状况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7
3
作者 郭德宏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9-212,共14页
建国以来,在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中,对于旧中国各阶级土地占有状况及发展趋势,一般都沿用1950年《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的说法,即认为占人口总数10%左右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总数的70—80%,而占人口总数70—800/的劳动人... 建国以来,在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中,对于旧中国各阶级土地占有状况及发展趋势,一般都沿用1950年《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的说法,即认为占人口总数10%左右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总数的70—80%,而占人口总数70—800/的劳动人民只占有土地总数的20—30%。在解放前几十年间,地权越来越集中,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本文作者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具体、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作者认为,中国地域广阔,情况复杂,但就多数地区看,约占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总数的50%至52%左右,约占人口总数90%的劳动人民,占有土地总数的48%至50%左右,在解放前几十年间,各地区地权变化的情况很复杂,但总的来说,地权是越来越分散,并非越来越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占有 发展趋势 土地关系 土地改革 劳动人民 富农 地主 旧中国 贫农 中农
原文传递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 被引量:29
4
作者 黄正林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34,共20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边区的人口流动、社会意识和习俗的变迁、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的研究表明 :1 边区人口流动频繁 ,主要是移民和难民人口 ,占边区总人口的 1 8.7% ;还有军事人口和文化人口...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边区的人口流动、社会意识和习俗的变迁、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的研究表明 :1 边区人口流动频繁 ,主要是移民和难民人口 ,占边区总人口的 1 8.7% ;还有军事人口和文化人口的流动。人口流动对边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2 边区民众的民族意识比抗战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妇女缠足等陋习废除了 ;妇女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人身自由、婚姻自由和参政的权利。 3 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 ,工商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工商贸相结合的产业结构在边区已经形成。 4 边区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地主受到了极大削弱 ,贫雇农逐渐减少 ,富农和中农成为边区的主要阶级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结构 人身自由 中农 占有 难民 人口流动 参政 陕甘宁边区 地主 抗战前
原文传递
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考证——兼与(日)西嶋定生先生商榷 被引量:35
5
作者 卫斯 《中国农史》 1988年第4期22-30,共9页
我国何时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先生认为:我国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碨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并把“城市的发展”、“庄园经... 我国何时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先生认为:我国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碨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并把“城市的发展”、“庄园经营的发展”作为唐代小麦种植与碾碨经营之间经济结构的两个显著特点。西嶋先生的“碾碨经营论”是指“水磨经营”而言。笔者认为:我国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与其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以石磨的普遍推广使用为标志。其次是与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精耕细作的水平以及防旱保墒技术的提高有关。与社会经济相联系,则反映在人口的增长,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诸多方面。有关石磨在汉代的普遍推广使用情况,已被大量考古发现所证实。汉代的水利工程规模都很大,考古学在此方面的主要发现有:陕西西汉白渠渠首遗址和安徽安丰东汉塘(芍坡)灌溉工程水堰遗址。此外,水井模型在西汉中期以后的墓葬中是习见之物。汉代耕作技术上的进步,从考古学角度来看,主要反映在铁犁铧的大量出土和牛耕、耧播资料以及大量的小型铁农具的发现等方面。大面积的种植小麦,为人口的增殖创造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的地主庄园已经初具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园经济 水利灌溉 日本学者 西汉中期 社会经济 铁农具 耕作技术 地主 牛耕 水磨
下载PDF
論乡族势力对于中国封建經济的干涉——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的一个探索 被引量:31
6
作者 傅衣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3期83-97,共15页
解放以前,我为着探索中國封建經济問題,曾搜集一些有关史料,發現中國封建經济的發展規律,內容極其丰富,与歐洲歷史相比較,有其相同之处,而又具有濃厚的中國特点。其中,如鄉族势力在中國封建社会經济里所引起的作用,便是一个耐人尋味而... 解放以前,我为着探索中國封建經济問題,曾搜集一些有关史料,發現中國封建經济的發展規律,內容極其丰富,与歐洲歷史相比較,有其相同之处,而又具有濃厚的中國特点。其中,如鄉族势力在中國封建社会經济里所引起的作用,便是一个耐人尋味而值得研究的問題。1946年我曾就上述題目,撰寫乙文,略抒已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 干涉 迟滞 乡族势力 地主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政权 政治权力 主义
下载PDF
祠堂族长族权的形成及其作用试说 被引量:25
7
作者 左云鹏 《历史研究》 1964年第5期97-116,共20页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曾经指出:族权和政权、神权、夫权一样,是束缚我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一条大绳索。这一英明指示对探讨和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有着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关键词 族长族权 祠堂 形成过程 封建秩序 家族 族产 宗子法 封建制度 表现形式 地主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忠培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共23页
公元前三千二、三百年,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和燕山南北及西辽河流域的诸考古学文化,已从父权制社会中脱胎出来,进入了文明时代。其时单偶制家庭已在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父权家族中增强了地位,父权家族的权力、财富及身份诸方面,均已... 公元前三千二、三百年,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和燕山南北及西辽河流域的诸考古学文化,已从父权制社会中脱胎出来,进入了文明时代。其时单偶制家庭已在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父权家族中增强了地位,父权家族的权力、财富及身份诸方面,均已存在明显分化,在一考古学文化中,出现了以某一聚落为中心而受权贵家族统治的若干割据争雄的地域政权。这不是封藩建国的宗法封建社会,也非奴隶制社会,更不是地主封建社会而是由处于同等地位的王权和神权这两根柱子支撑的社会,控制王权和神权的人物,成了掌握了政权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研究 王权 割据 神权 地主 宗法 政权 封建社会 文明时代
原文传递
地域社会变革与租佃关系——以16—18世纪赣南山区为中心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志繁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9-199,共11页
本文从长时期的地域社会变革来解释明清时期闽赣毗邻地区的抗租风潮。 1 6世纪以来 ,赣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流民与土著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频繁激烈的租佃斗争实际上是地域社会变迁的表现和结果。 1 8世纪以后 ,流民最终获得... 本文从长时期的地域社会变革来解释明清时期闽赣毗邻地区的抗租风潮。 1 6世纪以来 ,赣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流民与土著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频繁激烈的租佃斗争实际上是地域社会变迁的表现和结果。 1 8世纪以后 ,流民最终获得“永佃权” ,赣南抗租风潮渐趋平息 ,则意味着流民开始定居和“土著”化 ,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清初紧张的人地关系通过把土地所有权分割为“田皮”、“田根”而得以缓和。闽西的抗租风潮虽没有出现流民与土著的冲突 ,但仍可从地域社会变革和人地关系方面得到解释。明清时期南方地区普遍出现的一田二主 ,甚至一田三主、四主的现象 ,更根本的原因乃是人地关系紧张导致的对土地所有权的必然分割 ,抗租风潮则是实现这种分割的具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地区 租佃关系 社会变革 流民 “永佃权” 抗租风潮 地主
原文传递
长三角苏、浙、沪三地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被引量:21
10
作者 朱海就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比较了位于长三角浙江、上海、江苏三地主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从总体上看,浙江制造业的竞争力最强,江苏次之。研究还发现浙江、上海、江苏制造业同构的现象明显,但三地制造业也各有特色和优势,此外,制造业竞争力的不同反映了三地不同的... 比较了位于长三角浙江、上海、江苏三地主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从总体上看,浙江制造业的竞争力最强,江苏次之。研究还发现浙江、上海、江苏制造业同构的现象明显,但三地制造业也各有特色和优势,此外,制造业竞争力的不同反映了三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竞争力 长三角 经济发展模式 制造行业 发展战略 浙江 江苏 上海 地主
下载PDF
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一 被引量:20
11
作者 史建云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8-184,共16页
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一史建云租佃制度贯穿于传统中国社会,是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的重要生产关系之一。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于这一背景中的租佃制度是否有变化,有什么特点,对... 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一史建云租佃制度贯穿于传统中国社会,是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的重要生产关系之一。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于这一背景中的租佃制度是否有变化,有什么特点,对研究近代农村经济,特别是近代农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华北 地租形态 永佃权 货币地租 租佃关系 劳役地租 地主 实物定额 定额租制 租佃制度
原文传递
30年代前后的中国农村调查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陶诚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92-98,共7页
本世纪30年代前后,尤其是在1925至1935年的十年间,中国掀起一股农村调查热,调查之多不少于九千次。不仅有民间自动发起,还有外国学者,以至学术研究机构、高等学府、政府机关、以及各个党派之间,都进行大量的农村调查,蔚为壮观。 为什么... 本世纪30年代前后,尤其是在1925至1935年的十年间,中国掀起一股农村调查热,调查之多不少于九千次。不仅有民间自动发起,还有外国学者,以至学术研究机构、高等学府、政府机关、以及各个党派之间,都进行大量的农村调查,蔚为壮观。 为什么会在这个期间,出现农村调查热呢?究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仅占5%的地主,却占全国土地的一半,而占70%的贫农,仅占20%的土地。北方60%的土地集中在中农手里。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占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第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平均地权的思想,引起广大知识分子对农村调查的兴趣,他们力图把富国强民的理想与平均地权联系起来,以实现土地平均分配的幻想。第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调查 30年代 中国农村 定县农村 地主 卜凯 进行调查 农村复兴委员会 平均地权 解放前
下载PDF
明代徽州庄仆文约辑存——明代徽州庄仆制度之侧面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傅衣凌 《文物》 1960年第2期11-20,共10页
关于明代奴仆的的社会性质,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明清时代的佃农和奴仆虽有所不同,但他们同受严重的封建压迫,在实质上,都可说是属于最野蛮的中古式的农奴制的范畴之内,并且这里所称的奴仆和古代的奴隶是不同的,他们是有自己的... 关于明代奴仆的的社会性质,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明清时代的佃农和奴仆虽有所不同,但他们同受严重的封建压迫,在实质上,都可说是属于最野蛮的中古式的农奴制的范畴之内,并且这里所称的奴仆和古代的奴隶是不同的,他们是有自己的财产的,地主对于他们也还不像古代奴隶那样得以任意的自由的处理".就明代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徽州 社会性质 地主 文书 十三年 农奴制 制度 封建 明清时代
原文传递
湖北荆门包山卜筮楚简所见神祗系统与享祭制度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陈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59,共9页
关键词 后土 司命 左传 郑玄注 楚简 卜筮 地主 制度 子音 湖北荆门
原文传递
从迅猛兴起到跌入低谷——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前前后后 被引量:18
15
作者 金冲及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55,共36页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从蓬勃发展到跌入低谷 ,并不偶然。北伐前 ,中共在农村中做了一些工作 ,基础仍相当薄弱 ;北伐军进入湖南后 ,在合法条件下 ,通过各级农民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 ,迅速开展起如火如荼的斗争 ,但还存在两个严重弱点。...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从蓬勃发展到跌入低谷 ,并不偶然。北伐前 ,中共在农村中做了一些工作 ,基础仍相当薄弱 ;北伐军进入湖南后 ,在合法条件下 ,通过各级农民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 ,迅速开展起如火如荼的斗争 ,但还存在两个严重弱点。湖南的军阀和地主武装势力根深蒂固。中共却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一旦旧势力猛烈反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农民运动 北伐 大革命时期 地主 军阀 军事 斗争 中共 法条 民众
原文传递
清代宗族制的特点 被引量:19
16
作者 冯尔康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5-181,189,共8页
1987年,我和常建华同志合撰《清人社会生括》一书,其中由我撰写的《清人的宗族社会生活》一章,将清代宗族制的特点归纳为三条,即(1)宗族制度的规制的不断完善与其不能彻底实行的矛盾;(2)一般地主拥有了对宗族的控制权;(3)政府注意调节... 1987年,我和常建华同志合撰《清人社会生括》一书,其中由我撰写的《清人的宗族社会生活》一章,将清代宗族制的特点归纳为三条,即(1)宗族制度的规制的不断完善与其不能彻底实行的矛盾;(2)一般地主拥有了对宗族的控制权;(3)政府注意调节政权与族权的矛盾关系,并握有绝对的主动权,迫使宗族处于被动地位。近两年,我对古代宗族史作了初步探讨,同时陆续读到李文治先生的《明代宗族制的体现形式及其基层政权作用——论封建所有制是宗法家族制发展变化的最终根源》等三篇宏文,受到很多启发,今因从我国古代宗族发展史的角度,从宗法宗族制度的变化过程,进一步考察清代宗族史,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故不厌其繁,草此小文。其有史料重复利用之处,当乞读者谅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宗族制度 清代 祠堂 宗祠 地主 宗族活动 宗族组织 义庄 公共经济 明代宗族
原文传递
新中国土改背景下的地主问题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奎松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共19页
新中国的土改运动给贫苦的无地少地农民带来了实惠,使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将地主及其家属子女,当作一个阶级,在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和基本政治权利后,整个打入了另册。但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 新中国的土改运动给贫苦的无地少地农民带来了实惠,使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将地主及其家属子女,当作一个阶级,在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和基本政治权利后,整个打入了另册。但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与欧洲国家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就其规模、形式、作用和延续方式而言,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别。在中国占地主阶层绝大多数的地主,多半都是些从小农中间逐渐生长起来的小地主。其土地资本之小,使其很容易因分家、灾祸而成为小农;无数小农也常常因勤劳、经商或跻身士林而成为地主。简单地把所有地主,不分大小、善恶及其财产从何而来,一概打入另册,不仅在土改过程中容易造成过火斗争的倾向,对整个农村生产及经营的发展,也难免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 地主 剥削 成份 “一刀切”
下载PDF
地主港模式初探 被引量:11
18
作者 侯贤超 陈亨福 《水运管理》 2004年第12期34-37,共4页
通过对纽约、鹿特丹、汉堡等港口管理模式的描述,分析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港口管理模式——地主港模式,列出一些地主港模式的优缺点及数种不同地主港模式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 模式 港口管理 汉堡 鹿特丹 初探 纽约 国际 地主
下载PDF
作家是政治化了的人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丁玲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3期22-23,共2页
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三个口号难道不是一样的吗?这有什么根本区别呢?只要是生活着的人,就脱离不了政治。我是湖南常德人,懂得世事的时候就不满现状,总想奋斗。
关键词 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政治化 根本区别 为人民服务 作家 将军 地主 湖南常德 二十年 娘子军
下载PDF
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政府、地主与农民——以晋察冀边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祖文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6,159,共14页
抗战时期,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构成了华北抗日根据地新的社会经济背景。晋察冀边区政府正是通过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两个政策来汲取资源,以争取地主和农民的支持而进行持久抗战。统一累进税的负担面达到了80%左右,原来不承担赋税的贫... 抗战时期,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构成了华北抗日根据地新的社会经济背景。晋察冀边区政府正是通过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两个政策来汲取资源,以争取地主和农民的支持而进行持久抗战。统一累进税的负担面达到了80%左右,原来不承担赋税的贫苦农民也承担了统一累进税。就其实际效果来说,减租减息在统一累进税之后被赋予新使命,可以视为是对缴纳统一累进税的农民的一种补偿。地主处于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的双重夹击之下,游走于去地与收地之间。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的实施过程中充斥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政府努力平衡地主与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增加农业产出这一点上,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达到了融合,既扩大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晋察冀乃至华北敌后的持久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累进税 减租减息 晋察冀边区 地主 农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