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
63
1
作者
吴彦
刘庆
+1 位作者
何海
林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01-1306,共6页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 ,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总体上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在人工林恢复序列中群落乔木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为 4 1 88% ,灌木为5 0 6 1% ,草本为 37 2 2 % ,说明在 70年的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消亡和更新 ,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 .乔木层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生态学
过程
人工恢复
物种多样性
云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格局
被引量:
21
2
作者
朱守谦
陈正仁
魏鲁明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9-25,共7页
对 30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样地 ,用主分量分析 (PCA)进行群落类型划分 ,用连续带分析构建自然恢复系列。研究了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数量特征、生物量、更新层特征变化过程以及种群的格局和类型 。
关键词
自然恢复
生态学
过程
格局
喀斯特森林
森林群落
生态
恢复
植被恢复
退化
生态
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生物量和材积动态研究
被引量:
17
3
作者
何海
乔永康
+2 位作者
刘庆
吴彦
林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48-752,共5页
研究了近 70年不同林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材积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2 0年林龄前的云杉单株生物量增长缓慢 ,以小枝和叶生长为主 ,约占 5 0 % ;2 0年以后 ,单株生物量增长加快 ,以树干积累为主 ,大体上超过 6 0 % ;30...
研究了近 70年不同林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材积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2 0年林龄前的云杉单株生物量增长缓慢 ,以小枝和叶生长为主 ,约占 5 0 % ;2 0年以后 ,单株生物量增长加快 ,以树干积累为主 ,大体上超过 6 0 % ;30年后增长速度相对减慢 ,自 4 0年开始并保持快速增长 .云杉种群生物量表现出类似的增长 ,但林龄在 30至 5 0年间增长速度减慢 .群落生物量总体上持续增长 ,但灌木层生物量在初期快速增长 ,从 2 0年林龄后逐渐减少 ;草本层生物量则一直减少 ,到 70年时仅占不足 0 2 % .在近70年人工恢复过程中 ,云杉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都逐渐增大 ,越在后期生长越迅速 ;林分蓄积则在 30至 5 0年林龄之间有一段连年生长量相对减小的时期 .根据树干解析资料 ,建立了 70年人工云杉林的单株材积与胸径和树高的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生态学
过程
人工恢复
生物量
材积
云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4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1 位作者
黄兆祥
许荣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稻田水体、稻米品质、稻田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上述生态学效应的内在机理与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效应
研究进展
系统
生态
农业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
水稻病虫害
生态学
过程
亚洲国家
产量性状
水稻植株
群体结构
稻田杂草
稻田土壤
稻米品质
影响效应
环境质量
内在机理
环保型
鸭子
天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5
作者
吴福忠
王开运
+1 位作者
杨万勤
鲁叶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5年第3期79-84,共6页
大熊猫主食竹是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林下最为优势的层片,深刻影响着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目前,各专家学者围绕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生产、制约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大熊猫主食竹是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林下最为优势的层片,深刻影响着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目前,各专家学者围绕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生产、制约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的养分循环、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假说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结果还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对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的深入了解还非常不够,同时也很难满足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需要。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强不同环境条件下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以及养分循环的动态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互动过程的研究以及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的控制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主食竹
生态学
过程
进展
大熊猫栖息地
系统
生态学
群落更新
主食竹
过程
研究
生物量生产
非生物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林对土壤地力的影响过程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6
作者
刘超华
李凤巧
+1 位作者
廖杨文科
李孝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4-656,共13页
土壤是支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基础资源,是营养物质转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土壤地力衰退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林业生产可持续经营、增大生态安全屏障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人工林土...
土壤是支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基础资源,是营养物质转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土壤地力衰退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林业生产可持续经营、增大生态安全屏障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人工林土壤地力衰退的生物障碍形成及影响过程,同时开发保障人工林健康和初级生产力的关键调控技术。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环境、土壤生物群落特性及功能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人工林土壤地力的维持机制,重点探讨了林龄结构、林分密度、树种类型、抚育管理方式等影响人工林地力的地下生态学过程。未来需要关注环境变化下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耦合机制,并进一步量化林木健康、土壤生物以及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模型,形成从造林配置、过程经营、症状诊断及土壤地力调控等全方位的人工林健康定向调控体系,保障人工林可持续、多目标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地力衰退
生产力
生物障碍
地下
生态学
过程
定向调控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
2
7
作者
肖海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185-188,共4页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经过了约40亿年自然演化的结果,是人类共同的自然财富。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
系统多样性
遗传变异
植物多样性
生态
过程
生态学
过程
物种多样性保护
生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
4
8
作者
尹锴
赵千钧
赵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50,共7页
回顾了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指出当前国内外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旨在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解读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规划中的功能缺失,以期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关注...
回顾了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指出当前国内外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旨在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解读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规划中的功能缺失,以期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关注,并尝试将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景观规划领域,为景观规划的定量化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生态
服务
景观规划
景观格局
生态学
过程
原文传递
中国启动IAS1000计划
被引量:
4
9
作者
钱万强
万方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395-4396,共2页
IAS1000计划 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生物入侵的研究提供了新技术与新方法.为了更好地阐明生物入侵的生态学过程与分子机制,深度挖掘组学数据,颠覆性创新入侵生物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2018年11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植...
IAS1000计划 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生物入侵的研究提供了新技术与新方法.为了更好地阐明生物入侵的生态学过程与分子机制,深度挖掘组学数据,颠覆性创新入侵生物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2018年11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深圳启动了IAS1000计划(1000种入侵物种基因组计划),成立了IAS1000联盟(目前有40余家科研院所、大学与企业单位参与),组建了多学科参与的组学研究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
学
院
基因组计划
生物入侵
生态学
过程
新技术
分子机制
入侵生物
入侵物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十一世纪的理论生态学
被引量:
3
10
作者
张大勇
王少鹏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1-1303,共3页
生态学是关于自然模式的科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类型的生物在分布、多度和动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或模式(Mac Arthur,1972)。从大量的观察描述中识别模式,如遗传/物种多样性的纬度梯度等,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
生态学是关于自然模式的科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类型的生物在分布、多度和动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或模式(Mac Arthur,1972)。从大量的观察描述中识别模式,如遗传/物种多样性的纬度梯度等,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理解这些自然模式是怎样产生的,或者说是哪些生态学过程导致了人们所观察到的模式?这是摆在理论生态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张大勇, 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生态学
生态学
过程
识别模式
二十一世纪
纬度梯度
张大勇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城市景观格局分析与动态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齐杨
何立环
+2 位作者
董贵华
刘海江
于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979-8981,8984,共4页
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以及景观格局研究的尺度问题,并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重点,讨论了城市景观变化定量模拟,以期为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景观
生态学
研究方法
生态学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东山地影响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因子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张保刚
梁慧春
+1 位作者
吴祥云
任杰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19-23,共5页
以辽东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自身特性、气候因子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结果表明:在胡桃楸次生林凋落物组成中,凋落物叶干物质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
以辽东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自身特性、气候因子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结果表明:在胡桃楸次生林凋落物组成中,凋落物叶干物质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随着总凋落物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凋落叶中的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的越快;随着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增加,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林分郁闭度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通过影响凋落物分解各因子显著性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天然次生林
凋落物
分解速率
生态学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西区景观格局与生态学过程分析
被引量:
1
13
作者
韩淑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10期61-62,65,共3页
利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对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西区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初步分析了斑块、廊道和基质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从人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迁移中认识了景观内的生态学过程。
关键词
云南师范大
学
斑块
廊道
基质
生态学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
被引量:
1
14
作者
孙晓辉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5期9-11,15,共4页
采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对辽东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中叶的干物质量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得越快,C/...
采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对辽东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中叶的干物质量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得越快,C/N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5—9月凋落物干物质平均失重率为17.28%,其中5月失重率最低,为9.73%,随后的6—8月失重率逐月增加,8月失重率最高,为22.37%,9月失重率略有降低,为20.17%;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凋落物自然含水率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主要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天然次生林
凋落物
分解
C/N
失重率
生态学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组
15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4年第4期88-89,共2页
研究方向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过程中的生理机制 重点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生理生态功能,探讨全球变化与特殊生境下植物生态适应的机理过程;为合理利用植物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生理生态学基础。同时研究生态系统(例...
研究方向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过程中的生理机制 重点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生理生态功能,探讨全球变化与特殊生境下植物生态适应的机理过程;为合理利用植物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生理生态学基础。同时研究生态系统(例如退化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
生态
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
学
院
陆地
生态
系统
退化
生态
系统
生态学
过程
生态学
基础
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悠游柳州: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
16
作者
杨颖瑜
李丽珍
《生命世界》
2012年第5期36-37,共2页
古代的柳州原始荒芜、人迹罕至,生态学过程基本上顺应自然的节律而发生。但是自从有了人类的侵入及活动,这种原发性的自然生态过程就被加以改变或被修饰。因此。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柳州
民族
悠游
生态学
过程
生态
过程
原发性
自然
原文传递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
17
作者
吴开亚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2期49-54,共6页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在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上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并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在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上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并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
系统
热带季雨林
滇金丝猴
落叶阔叶林
野生生物
落叶阔叶混交林
温带森林
生态学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病毒在冰冻圈中的生态作用
18
作者
顾政权
《大自然》
2014年第4期46-47,共2页
我们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病毒,但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数量之巨更让人难以想象。不过,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通常只能伴随其他生物出现。作为寄生生物的病毒往往对宿主有重大影响,因而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日益引起生态学家的关...
我们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病毒,但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数量之巨更让人难以想象。不过,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通常只能伴随其他生物出现。作为寄生生物的病毒往往对宿主有重大影响,因而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日益引起生态学家的关注。目前,病毒在土壤微生物圈和水域微生物圈的生态学作用等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比较而言,病毒对冰冻圈微生物生态作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冰冻圈中的病毒通过哪些机制对当地生态系统发生作用?相关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病毒基因
寄生生物
全球
生态
系统
宿主细胞
土壤微生物
溶原性
生态学
过程
微生物
生态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19
作者
杨丽红
《新疆林业》
2021年第4期10-12,共3页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在...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态
综合体
地球生命
生态学
过程
生物多样性
国家湿地公园
保护对策
水生
生态
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与环境
20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2002年第4期61-73,共13页
关键词
生态
与环境
生态
环境
全球变化
生态
系统
生态学
过程
黑河下游
环境经济
生态
脆弱带
非点源污染
综合治理对策
原文传递
题名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
63
1
作者
吴彦
刘庆
何海
林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01-130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4680 2 0 5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 0 7 0 2 )
+1 种基金
国家"十五"科学技术攻关项目 ( 2 0 0 1BA60 6A 0 5 0 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 ,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总体上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在人工林恢复序列中群落乔木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为 4 1 88% ,灌木为5 0 6 1% ,草本为 37 2 2 % ,说明在 70年的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消亡和更新 ,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 .乔木层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 .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生态学
过程
人工恢复
物种多样性
云杉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Ecological process, Artificial restoration, Species diversity, Picea asperata.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格局
被引量:
21
2
作者
朱守谦
陈正仁
魏鲁明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林学系
茂兰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处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9-2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95 6 0 0 2 1)
文摘
对 30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样地 ,用主分量分析 (PCA)进行群落类型划分 ,用连续带分析构建自然恢复系列。研究了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数量特征、生物量、更新层特征变化过程以及种群的格局和类型 。
关键词
自然恢复
生态学
过程
格局
喀斯特森林
森林群落
生态
恢复
植被恢复
退化
生态
系统
Keywords
natural restoration
process of ecology
pattern
Karst forests
forest collection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S718.5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生物量和材积动态研究
被引量:
17
3
作者
何海
乔永康
刘庆
吴彦
林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重庆师范大学生物系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48-752,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4680 2 0 5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 0 7 0 2 )
+1 种基金
"十五"国家科学技术攻关项目 ( 2 0 0 1BA60 6A 0 5 0 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研究了近 70年不同林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材积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2 0年林龄前的云杉单株生物量增长缓慢 ,以小枝和叶生长为主 ,约占 5 0 % ;2 0年以后 ,单株生物量增长加快 ,以树干积累为主 ,大体上超过 6 0 % ;30年后增长速度相对减慢 ,自 4 0年开始并保持快速增长 .云杉种群生物量表现出类似的增长 ,但林龄在 30至 5 0年间增长速度减慢 .群落生物量总体上持续增长 ,但灌木层生物量在初期快速增长 ,从 2 0年林龄后逐渐减少 ;草本层生物量则一直减少 ,到 70年时仅占不足 0 2 % .在近70年人工恢复过程中 ,云杉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都逐渐增大 ,越在后期生长越迅速 ;林分蓄积则在 30至 5 0年林龄之间有一段连年生长量相对减小的时期 .根据树干解析资料 ,建立了 70年人工云杉林的单株材积与胸径和树高的数学模型 .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生态学
过程
人工恢复
生物量
材积
云杉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Ecological process, Artificial restoration, Biomass, Stem volume, Picea asperata.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4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黄兆祥
许荣宝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广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农业技术系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360-365,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1BA512B07)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B20101017)
+1 种基金
广州市科技星火计划项目(2002C12E0021)
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项目资助.
文摘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稻田水体、稻米品质、稻田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上述生态学效应的内在机理与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关键词
生态学
效应
研究进展
系统
生态
农业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
水稻病虫害
生态学
过程
亚洲国家
产量性状
水稻植株
群体结构
稻田杂草
稻田土壤
稻米品质
影响效应
环境质量
内在机理
环保型
鸭子
天敌
Keywords
Integrated rice-duck farming system, Integrated planting and breeding, Ecological effect, Biodiversity, Green food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TV6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5
作者
吴福忠
王开运
杨万勤
鲁叶江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5年第3期79-84,共6页
基金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No.90202010)
中芬国际合作项目(No.30211130504)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No.01200108B)共同资助
文摘
大熊猫主食竹是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林下最为优势的层片,深刻影响着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目前,各专家学者围绕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生产、制约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的养分循环、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假说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结果还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对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的深入了解还非常不够,同时也很难满足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需要。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强不同环境条件下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以及养分循环的动态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互动过程的研究以及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的控制实验研究。
关键词
大熊猫主食竹
生态学
过程
进展
大熊猫栖息地
系统
生态学
群落更新
主食竹
过程
研究
生物量生产
非生物因素
Keywords
staple food bamboo for the giant panda , ecological process, advances
分类号
Q958.15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林对土壤地力的影响过程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6
作者
刘超华
李凤巧
廖杨文科
李孝刚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4-656,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201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22056,42077045)资助。
文摘
土壤是支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基础资源,是营养物质转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土壤地力衰退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林业生产可持续经营、增大生态安全屏障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人工林土壤地力衰退的生物障碍形成及影响过程,同时开发保障人工林健康和初级生产力的关键调控技术。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环境、土壤生物群落特性及功能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人工林土壤地力的维持机制,重点探讨了林龄结构、林分密度、树种类型、抚育管理方式等影响人工林地力的地下生态学过程。未来需要关注环境变化下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耦合机制,并进一步量化林木健康、土壤生物以及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模型,形成从造林配置、过程经营、症状诊断及土壤地力调控等全方位的人工林健康定向调控体系,保障人工林可持续、多目标经营。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地力衰退
生产力
生物障碍
地下
生态学
过程
定向调控体系
Keywords
Plantation
Soil fertility decline
Productivity
Biological barriers
Underground ecological processes
Directional system of regulating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
2
7
作者
肖海龙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185-188,共4页
文摘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经过了约40亿年自然演化的结果,是人类共同的自然财富。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
系统多样性
遗传变异
植物多样性
生态
过程
生态学
过程
物种多样性保护
生境
分类号
Q16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
4
8
作者
尹锴
赵千钧
赵煜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50,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城市住区形态变迁对城市代谢过程及效率的影响研究"(编号:KZCX2-YW-450)
"城市生态系统过程
胁迫效应和生态整合方法研究"(编号:KZCX2-YW-422)资助
文摘
回顾了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指出当前国内外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旨在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解读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规划中的功能缺失,以期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关注,并尝试将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景观规划领域,为景观规划的定量化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生态
服务
景观规划
景观格局
生态学
过程
Keywords
Urban forest
Ecological service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pattern
Ecological process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启动IAS1000计划
被引量:
4
9
作者
钱万强
万方浩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395-4396,共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200600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2018LM22
文摘
IAS1000计划 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生物入侵的研究提供了新技术与新方法.为了更好地阐明生物入侵的生态学过程与分子机制,深度挖掘组学数据,颠覆性创新入侵生物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2018年11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深圳启动了IAS1000计划(1000种入侵物种基因组计划),成立了IAS1000联盟(目前有40余家科研院所、大学与企业单位参与),组建了多学科参与的组学研究团队.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
学
院
基因组计划
生物入侵
生态学
过程
新技术
分子机制
入侵生物
入侵物种
分类号
Q16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十一世纪的理论生态学
被引量:
3
10
作者
张大勇
王少鹏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1-1303,共3页
文摘
生态学是关于自然模式的科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类型的生物在分布、多度和动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或模式(Mac Arthur,1972)。从大量的观察描述中识别模式,如遗传/物种多样性的纬度梯度等,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理解这些自然模式是怎样产生的,或者说是哪些生态学过程导致了人们所观察到的模式?这是摆在理论生态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张大勇, 2000)。
关键词
理论
生态学
生态学
过程
识别模式
二十一世纪
纬度梯度
张大勇
物种多样性
分类号
Q14 [生物学—生态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城市景观格局分析与动态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齐杨
何立环
董贵华
刘海江
于洋
机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979-8981,8984,共4页
基金
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2002403707)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39)
文摘
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以及景观格局研究的尺度问题,并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重点,讨论了城市景观变化定量模拟,以期为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景观
生态学
研究方法
生态学
过程
Keywords
Urbanization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approach
Ecological process
分类号
S181.3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东山地影响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因子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张保刚
梁慧春
吴祥云
任杰
机构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19-23,共5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2008-001)
文摘
以辽东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自身特性、气候因子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结果表明:在胡桃楸次生林凋落物组成中,凋落物叶干物质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随着总凋落物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凋落叶中的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的越快;随着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增加,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林分郁闭度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通过影响凋落物分解各因子显著性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关键词
胡桃楸天然次生林
凋落物
分解速率
生态学
过程
Keywords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of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The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Ecological process
分类号
Q148 [生物学—生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西区景观格局与生态学过程分析
被引量:
1
13
作者
韩淑婷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10期61-62,65,共3页
文摘
利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对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西区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初步分析了斑块、廊道和基质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从人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迁移中认识了景观内的生态学过程。
关键词
云南师范大
学
斑块
廊道
基质
生态学
过程
分类号
TU986.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
被引量:
1
14
作者
孙晓辉
机构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5期9-11,15,共4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2008-001)
文摘
采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对辽东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中叶的干物质量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得越快,C/N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5—9月凋落物干物质平均失重率为17.28%,其中5月失重率最低,为9.73%,随后的6—8月失重率逐月增加,8月失重率最高,为22.37%,9月失重率略有降低,为20.17%;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凋落物自然含水率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主要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关键词
胡桃楸
天然次生林
凋落物
分解
C/N
失重率
生态学
过程
Keywords
Juglans mandshurica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litter
decomposition
C/N
weight loss rate
ecological process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组
15
出处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4年第4期88-89,共2页
文摘
研究方向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过程中的生理机制 重点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生理生态功能,探讨全球变化与特殊生境下植物生态适应的机理过程;为合理利用植物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生理生态学基础。同时研究生态系统(例如退化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植物生理
生态
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
学
院
陆地
生态
系统
退化
生态
系统
生态学
过程
生态学
基础
自然保护区
分类号
Q94-2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悠游柳州: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
16
作者
杨颖瑜
李丽珍
机构
柳州洞穴科学博物馆
柳州市文化局局长
出处
《生命世界》
2012年第5期36-37,共2页
文摘
古代的柳州原始荒芜、人迹罕至,生态学过程基本上顺应自然的节律而发生。但是自从有了人类的侵入及活动,这种原发性的自然生态过程就被加以改变或被修饰。因此。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柳州
民族
悠游
生态学
过程
生态
过程
原发性
自然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
17
作者
吴开亚
机构
华东师大环境科学系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2期49-54,共6页
文摘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在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上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并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
系统
热带季雨林
滇金丝猴
落叶阔叶林
野生生物
落叶阔叶混交林
温带森林
生态学
过程
分类号
N55 [自然科学总论]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病毒在冰冻圈中的生态作用
18
作者
顾政权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出处
《大自然》
2014年第4期46-47,共2页
文摘
我们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病毒,但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数量之巨更让人难以想象。不过,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通常只能伴随其他生物出现。作为寄生生物的病毒往往对宿主有重大影响,因而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日益引起生态学家的关注。目前,病毒在土壤微生物圈和水域微生物圈的生态学作用等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比较而言,病毒对冰冻圈微生物生态作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冰冻圈中的病毒通过哪些机制对当地生态系统发生作用?相关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冰冻圈
病毒基因
寄生生物
全球
生态
系统
宿主细胞
土壤微生物
溶原性
生态学
过程
微生物
生态
微生物多样性
分类号
Q939.4 [生物学—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19
作者
杨丽红
机构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出处
《新疆林业》
2021年第4期10-12,共3页
文摘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态
综合体
地球生命
生态学
过程
生物多样性
国家湿地公园
保护对策
水生
生态
系统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与环境
20
出处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2002年第4期61-73,共13页
关键词
生态
与环境
生态
环境
全球变化
生态
系统
生态学
过程
黑河下游
环境经济
生态
脆弱带
非点源污染
综合治理对策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吴彦
刘庆
何海
林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
6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格局
朱守谦
陈正仁
魏鲁明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生物量和材积动态研究
何海
乔永康
刘庆
吴彦
林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全国明
章家恩
黄兆祥
许荣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吴福忠
王开运
杨万勤
鲁叶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5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人工林对土壤地力的影响过程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刘超华
李凤巧
廖杨文科
李孝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现状
肖海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思考
尹锴
赵千钧
赵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原文传递
9
中国启动IAS1000计划
钱万强
万方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二十一世纪的理论生态学
张大勇
王少鹏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11
城市景观格局分析与动态模拟方法研究
齐杨
何立环
董贵华
刘海江
于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辽东山地影响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因子研究
张保刚
梁慧春
吴祥云
任杰
《辽宁农业科学》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西区景观格局与生态学过程分析
韩淑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
孙晓辉
《防护林科技》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组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4
0
原文传递
16
悠游柳州: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
杨颖瑜
李丽珍
《生命世界》
2012
0
原文传递
17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
吴开亚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病毒在冰冻圈中的生态作用
顾政权
《大自然》
2014
0
原文传递
19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杨丽红
《新疆林业》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生态与环境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200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