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地下封存的地质学问题及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59
1
作者 孙枢 《中国基础科学》 2006年第3期17-22,共6页
本文论述了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尤其是CO2浓度的显著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展CO2地质封存的重要性;介绍了CO2捕获与封存的技术手段;并着重阐述了CO2地质封存的原理、原则、基本地质问题及动态监测;提出了当... 本文论述了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尤其是CO2浓度的显著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展CO2地质封存的重要性;介绍了CO2捕获与封存的技术手段;并着重阐述了CO2地质封存的原理、原则、基本地质问题及动态监测;提出了当前我国应妥善安排科研和试验工作,运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的理论,研究CO2分离、富集、输送、封存过程的科技问题,阐明碳隔离的机制,确定封存CO2及可能利用的方案,同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隔离技术体系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全球气候变化 地下封存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地下封存与页岩气开采联合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丽新 李忠慧 +3 位作者 韩旭波 王晋 赵毅 廖石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43,共5页
在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特性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scCO_(2)-ESGR工艺的核心技术,剖析了scCO_(2)强化开采页岩气的技术优越性,并指出了目前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最后提出了从室内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效果评价2方面出发,双... 在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特性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scCO_(2)-ESGR工艺的核心技术,剖析了scCO_(2)强化开采页岩气的技术优越性,并指出了目前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最后提出了从室内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效果评价2方面出发,双管齐下,全面实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和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压裂 驱替 地下封存 scCO_(2)-ESGR
下载PDF
scCO_(2)强化页岩气开采与地下封存一体化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芦升彦 范鹏鹏 《化学工程师》 CAS 2021年第8期63-66,共4页
利用超临界CO_(2)开发页岩气是当前国际研究的前沿,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对页岩气增产、CO_(2)减排、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scCO_(2)-ESGR技术可以显著提升页岩气的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同时可对CO_(2)实施就地埋存,减少碳的排放。在... 利用超临界CO_(2)开发页岩气是当前国际研究的前沿,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对页岩气增产、CO_(2)减排、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scCO_(2)-ESGR技术可以显著提升页岩气的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同时可对CO_(2)实施就地埋存,减少碳的排放。在介绍超临界CO_(2)特性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scCO_(2)-ESGR工艺的核心技术,剖析了scCO_(2)强化开采页岩气的技术优越性,并指出了其目前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最后提出了从室内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效果评价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全面实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和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压裂 驱替 地下封存 scCO_(2)-ESGR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研究
4
作者 曾荣树 田兴有 许志刚 《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39,共4页
2007年,我国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成立“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正式出版《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系统阐述我国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的原则立场。报告指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2007年,我国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成立“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正式出版《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系统阐述我国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的原则立场。报告指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仍是中国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不可能承诺任何与自身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义务,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前.中国不可能承担强制性的绝对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但是,中国政府将根据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过去20多年以来中国已经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地下封存 驱油 采收率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炭开采扰动空间CO_(2)地下封存途径与技术难题探索 被引量:49
5
作者 王双明 申艳军 +5 位作者 孙强 刘浪 师庆民 朱梦博 张波 崔世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60,共16页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但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挑战,积极推动煤炭资源绿色开采与低碳利用,充分发挥煤炭安全供给的兜底作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现实需求。而CO_(2)排放是煤炭工业可持...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但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挑战,积极推动煤炭资源绿色开采与低碳利用,充分发挥煤炭安全供给的兜底作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现实需求。而CO_(2)排放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探索大规模、低成本CO_(2)封存技术是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必须面对及破解的难题。在对煤层自然封存CO_(2)和CO_(2)气藏赋存地质条件研究基础上,探讨和展望利用煤炭开采、地下气化及原位热解等形成的扰动空间进行CO_(2)地下封存的技术途径,并明确了实现CO_(2)地下高效封存的必备条件:①煤层上部存在不受开采扰动影响的地质密闭层是实现煤矿扰动空间CO_(2)封存的先决要求;②构建功能性充填空间是实现CO_(2)地下封存的核心工作;③由功能性充填体围限的碎裂岩体、气化煤灰及热解半焦等封存载体物性特征是影响CO_(2)封存量及封存效果的重要因素。据此,剖析了进行CO_(2)地下封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①实现CO_(2)地下封存的地质条件及评价方法;②构建CO_(2)封存空间的材料与工程技术;③煤炭开采、气化及热解扰动范围探测与CO_(2)封存潜力评价;④CO_(2)充注与封存效果监测及评估。在此基础上,针对煤炭开采、地下气化及原位热解过程中形成的扰动空间特点,分别提出了煤层采空区碎裂岩体、煤地下气化灰渣及碎裂岩体、煤原位热解半焦进行CO_(2)地下封存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炭开采扰动空间 CO_(2)地下封存 地质盖层 扰动空间 封存途径
下载PDF
CO_2捕集和地下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被引量:9
6
作者 全浩 温雪峰 郭琳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5-79,共5页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治全球变暖,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社会正在采取各种手段控制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而造成的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论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新兴发展起来并得以商业应用的CO2捕集和地下封存技术,并对CO2捕集和...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治全球变暖,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社会正在采取各种手段控制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而造成的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论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新兴发展起来并得以商业应用的CO2捕集和地下封存技术,并对CO2捕集和地下封存技术的发展现状、商业应用、操作流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CO2捕集和地下封存技术 零排放
下载PDF
“以废治废”的CO_(2)封存新思路——碱性固废固化于地下废弃空间
7
作者 钟秀平 陈晨 +2 位作者 郭威 刘昆岩 刘祥 《钻探工程》 2023年第S01期492-497,共6页
我国目前的CO_(2)封存能力距“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多元化的CO_(2)地下封存方式并举对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总结我国目前CO_(2)地下封存现状、碳源碳汇分布的空间格局... 我国目前的CO_(2)封存能力距“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多元化的CO_(2)地下封存方式并举对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总结我国目前CO_(2)地下封存现状、碳源碳汇分布的空间格局、碱性固废处理现状、碱性固废矿化CO_(2)能力和地下废弃空间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碱性固废对CO_(2)进行矿化捕集,再将其以固态的形式输送到地下废弃空间的封存方式,实现“以废治废”。依据现有地下废弃空间总量、距离地级城市周边50 km以内的地下废弃空间量以及省域级地下废弃空间量分布,分别计算了相应的碱性固废包括粉煤灰、钢渣、电石渣封存量及CO_(2)封存量,从封存总量和空间分布格局两方面证明了上述CO_(2)封存方式的封存潜力,同时指出了该封存方式尚待开展的研究内容以及地质工程专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CO_(2)矿化 CO_(2)地下封存 碱性工业固废 地下废弃空间 地质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