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在场主义”散文探析——从兴盛到没落
1
作者
郑阿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在场主义"散文曾经走红文坛,本文深入分析了在场散文在"推倒"与"重建"方面的贡献和问题,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在场"的含义,提出"在场"就是寻求创作自由的过程,即散文创作者的自由精神...
"在场主义"散文曾经走红文坛,本文深入分析了在场散文在"推倒"与"重建"方面的贡献和问题,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在场"的含义,提出"在场"就是寻求创作自由的过程,即散文创作者的自由精神和对历史现实的积极介入姿态,凸显被各种权力话语遮蔽和垄断了的人生以及历史的真相这一观点。本文还指出在场散文流派的辨识性含混不清以及所面对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散文
散文
性
介入性
自由
辨识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虚构”与在场主义散文叙述——以十九部在场主义散文奖著作为话语中心
被引量:
5
2
作者
周红莉
《东吴学术》
CSSCI
2017年第4期13-25,共13页
新世纪文学生态中,"非虚构"不只是一种叙述策略,更是作为文学类型的集合、昭示着源于"现实元素"为背景的一种精神外化式存在。作为文学观念,在场主义强调介入现实、关照当下、抵达本真的"原现象",某种层...
新世纪文学生态中,"非虚构"不只是一种叙述策略,更是作为文学类型的集合、昭示着源于"现实元素"为背景的一种精神外化式存在。作为文学观念,在场主义强调介入现实、关照当下、抵达本真的"原现象",某种层面上,高度契合了"非虚构"的精神内核,成为新世纪写作者们对时代观察、精神守望、事件评述的典范式样本。集中考察十九部在场主义散文奖著作,思考在场主义散文"非虚构"叙述的道德准则、文本特质、在场精神、散文性等话语,是彰显"非虚构"文本现实价值的重要路径,也为深度透视经济主导、价值失衡、精神普遍萎顿的当下时代制造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在场
主义
散文
在场
叙述
散文
性
原文传递
在场主义散文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和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叶从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7期76-81,共6页
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是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主要借鉴吸收了现代西方现象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家们对西方传统"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构的"在场"思想,在场主义散...
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是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主要借鉴吸收了现代西方现象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家们对西方传统"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构的"在场"思想,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的"尚质"文艺观的回应。在继承以往有关"在场"的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在场主义散文理念代表人物也有所批判和发展,并赋予了"文学在场"以一定的新的内涵。在场主义散文的文学在场观主要体现在其核心概念"四非"说和"五性"说上。在场主义散文的文学在场观,既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僵化的散文观的消解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坚守文学的意义、真理和社会意义的主体性和现代性精神。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及其散文理念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树立起了一个标杆,对扭转当下文坛的一些浮泛风气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在场
形而上学
在场
主义
散文
文学
在场
观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乡土书写的美学实践——评江子长篇散文《回乡记》
被引量:
1
4
作者
苏勇
《长江文艺评论》
2022年第6期38-44,共7页
新世纪以来,散文在创作形态上日渐多元,而诸如文化散文、原生态散文、新感觉散文、在场主义散文等概念的轮番出场,本身意味深长地表征着文化领域对于当代中国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基本事实的雀跃回应。那么作为一种贴近日常、作...
新世纪以来,散文在创作形态上日渐多元,而诸如文化散文、原生态散文、新感觉散文、在场主义散文等概念的轮番出场,本身意味深长地表征着文化领域对于当代中国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基本事实的雀跃回应。那么作为一种贴近日常、作为一种我之所见、作为一种以真实记录为写作伦理的文体,又因其笔法的自由灵活,散文天然地、当仁不让地适合记录一个急速变化着的中国。同时作为一种炼金术,散文理应提供一种别样的风景、别样的真实、别样的逻辑,来为我们日渐贫瘠的想象、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为全球风雨飘摇的前景提供一种可能的参照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散文
乡土书写
创作形态
写作伦理
美学实践
在场
主义
散文
炼金术
长篇
散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故乡到异域:林贤治散文印象记
5
作者
桑农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林贤治先生的写作,涉及多种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传记、文学批评、思想随笔等等。各方面的成就,都十分突出。而近些年来,他的散文创作却受到特别的关注。十年前,获得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曾一度引起舆论的轰动;2019年,他的长篇...
林贤治先生的写作,涉及多种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传记、文学批评、思想随笔等等。各方面的成就,都十分突出。而近些年来,他的散文创作却受到特别的关注。十年前,获得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曾一度引起舆论的轰动;2019年,他的长篇散文《通往母亲的路》又获得“花城文学奖”。作为一位散文家,他的实绩和影响有目共睹。而从整个当代文坛来看,他的散文创作及其理论主张,又可谓旗帜鲜明,风标独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随笔
林贤治
文学批评
文学体裁
散文
创作
长篇
散文
印象记
在场
主义
散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旷代的忧伤》整本书阅读素养测评
6
作者
魏荣葆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25期116-119,共4页
一、作品导读2010年11月8日,林贤治以《旷代的忧伤》这本散文集获得中国文学界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文集收录了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写的文章39篇。作者通过对中外思想者的精神素描,探幽发微,表达对当下社会文化的深度思考,对...
一、作品导读2010年11月8日,林贤治以《旷代的忧伤》这本散文集获得中国文学界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文集收录了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写的文章39篇。作者通过对中外思想者的精神素描,探幽发微,表达对当下社会文化的深度思考,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激情呼告。文章不拘一格,笔锋沉雄有力,在悲剧性的叙事中充溢着理想的色彩。他的散文就像一棵生长在旷野的树,孤独而倔强地挺立着。火,流放,监狱,书报检查制度,周围的各种事物往往织成一张大网。林贤治认为:“没有已故的思想。已故的思想只是知识。”他的散文即使用古远的材料构成,仍然指向当下,又不为现实所羁押。在思想的光焰中,常常呈现未来世界的生动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界
林贤治
思想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场
主义
散文
忧伤
深度思考
不拘一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柴静纪实性散文的审美特质——以《看见》为例
7
作者
黄惠燕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61-65,109,共5页
柴静的散文始终以真诚的写作为原则,其笔下流露出的细腻、真实、流畅的叙述和自然无束缚的情感抒发,灌输着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理、人性思考,字里行间叙述话语里头营造着一种无形而紧张的在场感,是当之无愧的在场主义散文的典范。
关键词
柴静
看见
纪实性
在场
主义
散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其所是地接近真相:在场主义散文三论
8
作者
唐小林
程天悦
《东吴学术》
CSSCI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场主义散文运动,超出了散文和散文史的范围,已然成为一个文化先锋事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社群"和"公共空间",改变着中国的文化格局,具有文化史和思想史意义。在场主义散文的"散文性"和"在场精...
在场主义散文运动,超出了散文和散文史的范围,已然成为一个文化先锋事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社群"和"公共空间",改变着中国的文化格局,具有文化史和思想史意义。在场主义散文的"散文性"和"在场精神",其实质是如其所是地接近事物的真相,悬置历史和前见,以在场的姿态介入当下,与传统的"文以载道"判若两途。这决定了在场是困难的,在场是与灵魂搏斗,在场是关于语言的斗争,在场是在破碎中见真相。这一切也意味着在场主义散文是有难度的写作,是对散文可能性的又一次挑战和探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主义
散文
思想史意义
接近真相
困难的写作
原文传递
题名
“在场主义”散文探析——从兴盛到没落
1
作者
郑阿平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文摘
"在场主义"散文曾经走红文坛,本文深入分析了在场散文在"推倒"与"重建"方面的贡献和问题,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在场"的含义,提出"在场"就是寻求创作自由的过程,即散文创作者的自由精神和对历史现实的积极介入姿态,凸显被各种权力话语遮蔽和垄断了的人生以及历史的真相这一观点。本文还指出在场散文流派的辨识性含混不清以及所面对的危机。
关键词
在场
散文
散文
性
介入性
自由
辨识性
Keywords
Essays of Anwesenheit
nature of essay
intervention
freedom
recognition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虚构”与在场主义散文叙述——以十九部在场主义散文奖著作为话语中心
被引量:
5
2
作者
周红莉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
出处
《东吴学术》
CSSCI
2017年第4期13-25,共13页
基金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世纪文学生态中,"非虚构"不只是一种叙述策略,更是作为文学类型的集合、昭示着源于"现实元素"为背景的一种精神外化式存在。作为文学观念,在场主义强调介入现实、关照当下、抵达本真的"原现象",某种层面上,高度契合了"非虚构"的精神内核,成为新世纪写作者们对时代观察、精神守望、事件评述的典范式样本。集中考察十九部在场主义散文奖著作,思考在场主义散文"非虚构"叙述的道德准则、文本特质、在场精神、散文性等话语,是彰显"非虚构"文本现实价值的重要路径,也为深度透视经济主导、价值失衡、精神普遍萎顿的当下时代制造了可能。
关键词
非虚构
在场
主义
散文
在场
叙述
散文
性
分类号
I106.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在场主义散文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和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叶从容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7期76-81,共6页
文摘
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是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主要借鉴吸收了现代西方现象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家们对西方传统"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构的"在场"思想,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的"尚质"文艺观的回应。在继承以往有关"在场"的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在场主义散文理念代表人物也有所批判和发展,并赋予了"文学在场"以一定的新的内涵。在场主义散文的文学在场观主要体现在其核心概念"四非"说和"五性"说上。在场主义散文的文学在场观,既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僵化的散文观的消解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坚守文学的意义、真理和社会意义的主体性和现代性精神。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及其散文理念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树立起了一个标杆,对扭转当下文坛的一些浮泛风气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在场
在场
形而上学
在场
主义
散文
文学
在场
观
意义
Keywords
presence
metaphysics of presence
Anwesenheit Prose
literary scene concepts
meaning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乡土书写的美学实践——评江子长篇散文《回乡记》
被引量:
1
4
作者
苏勇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出处
《长江文艺评论》
2022年第6期38-4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文论对于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及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BZW017)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后现代主义文论对于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及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GW201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世纪以来,散文在创作形态上日渐多元,而诸如文化散文、原生态散文、新感觉散文、在场主义散文等概念的轮番出场,本身意味深长地表征着文化领域对于当代中国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基本事实的雀跃回应。那么作为一种贴近日常、作为一种我之所见、作为一种以真实记录为写作伦理的文体,又因其笔法的自由灵活,散文天然地、当仁不让地适合记录一个急速变化着的中国。同时作为一种炼金术,散文理应提供一种别样的风景、别样的真实、别样的逻辑,来为我们日渐贫瘠的想象、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为全球风雨飘摇的前景提供一种可能的参照或选择。
关键词
文化
散文
乡土书写
创作形态
写作伦理
美学实践
在场
主义
散文
炼金术
长篇
散文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故乡到异域:林贤治散文印象记
5
作者
桑农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文摘
林贤治先生的写作,涉及多种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传记、文学批评、思想随笔等等。各方面的成就,都十分突出。而近些年来,他的散文创作却受到特别的关注。十年前,获得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曾一度引起舆论的轰动;2019年,他的长篇散文《通往母亲的路》又获得“花城文学奖”。作为一位散文家,他的实绩和影响有目共睹。而从整个当代文坛来看,他的散文创作及其理论主张,又可谓旗帜鲜明,风标独具。
关键词
思想随笔
林贤治
文学批评
文学体裁
散文
创作
长篇
散文
印象记
在场
主义
散文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旷代的忧伤》整本书阅读素养测评
6
作者
魏荣葆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25期116-119,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区域性高中语文教师素养测评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编号:J-b/2020/08)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一、作品导读2010年11月8日,林贤治以《旷代的忧伤》这本散文集获得中国文学界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文集收录了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写的文章39篇。作者通过对中外思想者的精神素描,探幽发微,表达对当下社会文化的深度思考,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激情呼告。文章不拘一格,笔锋沉雄有力,在悲剧性的叙事中充溢着理想的色彩。他的散文就像一棵生长在旷野的树,孤独而倔强地挺立着。火,流放,监狱,书报检查制度,周围的各种事物往往织成一张大网。林贤治认为:“没有已故的思想。已故的思想只是知识。”他的散文即使用古远的材料构成,仍然指向当下,又不为现实所羁押。在思想的光焰中,常常呈现未来世界的生动影像。
关键词
中国文学界
林贤治
思想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场
主义
散文
忧伤
深度思考
不拘一格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柴静纪实性散文的审美特质——以《看见》为例
7
作者
黄惠燕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61-65,109,共5页
基金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场主义散文研究"(项目编号:1057413140)
文摘
柴静的散文始终以真诚的写作为原则,其笔下流露出的细腻、真实、流畅的叙述和自然无束缚的情感抒发,灌输着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理、人性思考,字里行间叙述话语里头营造着一种无形而紧张的在场感,是当之无愧的在场主义散文的典范。
关键词
柴静
看见
纪实性
在场
主义
散文
Keywords
Chai Jing
To See
documentary
Prose of Anwesenheit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其所是地接近真相:在场主义散文三论
8
作者
唐小林
程天悦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全国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
出处
《东吴学术》
CSSCI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项目号:13&ZD123)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场主义散文运动,超出了散文和散文史的范围,已然成为一个文化先锋事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社群"和"公共空间",改变着中国的文化格局,具有文化史和思想史意义。在场主义散文的"散文性"和"在场精神",其实质是如其所是地接近事物的真相,悬置历史和前见,以在场的姿态介入当下,与传统的"文以载道"判若两途。这决定了在场是困难的,在场是与灵魂搏斗,在场是关于语言的斗争,在场是在破碎中见真相。这一切也意味着在场主义散文是有难度的写作,是对散文可能性的又一次挑战和探险。
关键词
在场
主义
散文
思想史意义
接近真相
困难的写作
分类号
I05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在场主义”散文探析——从兴盛到没落
郑阿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虚构”与在场主义散文叙述——以十九部在场主义散文奖著作为话语中心
周红莉
《东吴学术》
CSSCI
2017
5
原文传递
3
在场主义散文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和影响
叶从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后乡土书写的美学实践——评江子长篇散文《回乡记》
苏勇
《长江文艺评论》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故乡到异域:林贤治散文印象记
桑农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旷代的忧伤》整本书阅读素养测评
魏荣葆
《语文教学通讯》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柴静纪实性散文的审美特质——以《看见》为例
黄惠燕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如其所是地接近真相:在场主义散文三论
唐小林
程天悦
《东吴学术》
CSSCI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