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原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胡文稳 王震宇 +4 位作者 刘居东 许颖 李锋民 Baoshan Xing 高冬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研究从原油污染土壤中驯化分离出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系,以海藻酸钠和硅藻土复合载体将其制备成固定化菌,比较了固定化降解菌与游离菌对土壤中原油的降解率以及它们在土壤中活性与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降解菌经驯化后显示了较高的耐... 研究从原油污染土壤中驯化分离出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系,以海藻酸钠和硅藻土复合载体将其制备成固定化菌,比较了固定化降解菌与游离菌对土壤中原油的降解率以及它们在土壤中活性与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降解菌经驯化后显示了较高的耐受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固定化降解菌产生了较同等菌量的游离菌明显高的降解优势,特别是在实验初期(20天时),低(IL)、中(IM)、高(IH)三个固定化菌接种处理比同等接种量的游离菌分别高出12.4%、10.1%和6.4%,并且低接种量的固定化菌表现了比高接种量的游离菌更强的降解优势;30天后,各实验组降解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活性趋于稳定,相应的原油降解率也趋于缓慢。另外,所用载体均不会破坏土壤结构,适用于长期大面积石油污染土壤的现场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降解 载体 石油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曝气/微生物/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黑臭河水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捍东 朱健 +1 位作者 王平 栗永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24,共3页
针对河北省东部某黑臭河流治理项目,开展了曝气/微生物/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黑臭河水的中试研究。经过2个月的运行,在进水污染物浓度高且水质波动大的情况下,系统仍运行效果良好,COD、NH3-N、TP分别从519、11.5、6.5 mg/L左右下降到33... 针对河北省东部某黑臭河流治理项目,开展了曝气/微生物/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黑臭河水的中试研究。经过2个月的运行,在进水污染物浓度高且水质波动大的情况下,系统仍运行效果良好,COD、NH3-N、TP分别从519、11.5、6.5 mg/L左右下降到33、1.5、0.25 mg/L,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Ⅴ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河水 曝气 土著优势降解 人工湿地
下载PDF
黄土高原长庆油田高效石油降解菌群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春燕 王金成 +3 位作者 井明博 肖朝霞 刘灵霞 王凤琴 《陇东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从长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纯化、复筛后得到4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石油降解菌株分别为:CQA52、CQA87、CQA18、CQA42,对4株高效降解菌进行随即组合构建了11种混合菌群MIXCQA1~11,用以研究复合菌群对石油的降... 从长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纯化、复筛后得到4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石油降解菌株分别为:CQA52、CQA87、CQA18、CQA42,对4株高效降解菌进行随即组合构建了11种混合菌群MIXCQA1~11,用以研究复合菌群对石油的降解.结果表明:最优混合菌群为CQA52+CQA87+CQA18+CQA42,96h平均降解率为79.67%±2.31.说明由4株单菌株所构建的11株高效菌群对原油具有高效降解能力,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并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提供基础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著石油降解 群构建 降解
下载PDF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 治理黑臭河流的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涛 白伟 陈国兵 《江苏水利》 2014年第5期44-45,共2页
以高港区许陈河、府后河治理工程为实例,从微生物、水生植物净化与修复、生物-生态工程技术等方面,探讨了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黑臭河流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高效复合 土著高效降解
下载PDF
砂箱内土著柴油降解菌的生长条件优化及其降解性能初步研究
5
作者 杨金凤 陈鸿汉 +1 位作者 曹冠楠 杨正礼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55-58,共4页
生物修复技术对于柴油污染土壤的治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从模拟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砂箱装置中富集、分离、筛选出4株土著柴油降解菌,考察了环境因素(温度、pH值)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并初步评价了土著柴油降解菌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 生物修复技术对于柴油污染土壤的治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从模拟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砂箱装置中富集、分离、筛选出4株土著柴油降解菌,考察了环境因素(温度、pH值)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并初步评价了土著柴油降解菌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菌株B-1、B-2、B-3和B-4在10~35℃范围内均可生长,相应的最佳培养温度分别为30℃、30℃、25℃和25℃;最适pH值为7.0~7.5。不同初始体积分数柴油下,菌株B-3较菌株B-4在降解柴油方面更有优势,尤其在柴油初始体积分数为1.5%时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达到60.98%,比菌株B-4高出23.8%;菌株B-4的降解能力随柴油初始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深入研究这些土著柴油降解菌株,可为提高柴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污染 生物降解 土著柴油降解 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