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退火混合算法的弹性地基上框架结构参数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云 易伟建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101,共8页
对传统的简单遗传算法(GA)进行了改进,融合模拟退火技术(SA)的思想,建立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ASA)的串行结构。GA采用群体并行搜索,通过概率意义下基于"优胜劣汰"思想的群体遗传操作来实现优化。SA采用串行优化结构,赋予搜索... 对传统的简单遗传算法(GA)进行了改进,融合模拟退火技术(SA)的思想,建立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ASA)的串行结构。GA采用群体并行搜索,通过概率意义下基于"优胜劣汰"思想的群体遗传操作来实现优化。SA采用串行优化结构,赋予搜索过程一种时变最终趋于零的概率突跳性,避免局部极小并最终趋于全局最优,两者的结合提高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本文对一实验室中弹性地基上框架结构进行了逐层模态实验研究,得到了四种工况下的模态频率和振型。首先对利用GASA算法对退火参数进行了优选,SA部分中的退温参数g和扰动幅度参数η对搜索效率及全局搜索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然后对四种工况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地基的动剪模量进行了识别,并与灵敏方法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结构物理参数随着结构浇注层数的增加而上升的规律,识别得到的弹性模量比回弹法结果偏大,与结构的静模量和动模量的区别有关。以上方法及其应用对于结构的健康监控具有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框架结构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物理参数识别
下载PDF
SSDI体系非线性耦合阻尼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夏栋舟 何益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4-701,共8页
通过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体系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改进的考虑基础质量与转动效应的简化计算模型,推导SSDI体系非线性耦合阻尼比计算公式,并通过对公式中每个参数的选取与修正,充分考虑土体与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基础形式与... 通过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体系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改进的考虑基础质量与转动效应的简化计算模型,推导SSDI体系非线性耦合阻尼比计算公式,并通过对公式中每个参数的选取与修正,充分考虑土体与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基础形式与基础埋置深度以及基础平动与转动的耦合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运用SSDI体系非线性耦合阻尼比公式,对1个实例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SSDI体系频率和阻尼比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加接近试验实测结果,且误差为10%-20%,证明了计算公式的有效性,这有助于完善现有抗震设计规范、提出新的抗震设计反应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简化计算模型 非线性 耦合阻尼比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基于人工边界子结构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晶波 谭辉 +2 位作者 宝鑫 王东洋 李述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3,共12页
数值模拟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合理地实现地震波动输入直接影响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的精度.波动法是目前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之一,该方法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载荷,相较... 数值模拟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合理地实现地震波动输入直接影响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的精度.波动法是目前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之一,该方法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载荷,相较于其他地震动输入方法,波动法模拟精度高,但实施上相对复杂.从有限元模型入手,推导了采用波动法确定等效输入地震载荷的另一种形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人工边界上实现地震动输入的新方法.新方法通过对土–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由包含人工边界节点的单元组成的子结构施加自由场位移时程并进行动力分析,直接获得可实现地震波动有效输入的等效载荷,然后将等效输入地震载荷施加在土–结构模型的人工边界节点上,从而完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中地震动输入和地震反应计算.与原有波动法相比,新方法避免了需分别计算人工边界上自由场应力和由引入人工边界条件带来的附加力,以及需要根据不同人工边界面确定载荷的作用方向等较为复杂的处理过程,具有等效地震载荷计算简便、地震动输入过程更易于实施的特点.采用竖直入射和斜入射地震波动作用下的弹性半空间和成层半空间地震反应算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波动输入 波动法 等效输入地震载荷 人工边界子结构
下载PDF
粒子测速技术和透明土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红华 葛玉宁 李鹏飞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148-154,共7页
为了观测和研究土体内部的变形,人工合成透明土和图像光学技术作为新兴的试验技术成为岩土力学研究的有力手段。根据一系列共振柱/扭剪仪试验测得的人工合成透明土的基本动力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天然土类似的变化规律,可以在动... 为了观测和研究土体内部的变形,人工合成透明土和图像光学技术作为新兴的试验技术成为岩土力学研究的有力手段。根据一系列共振柱/扭剪仪试验测得的人工合成透明土的基本动力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天然土类似的变化规律,可以在动力试验中用来作为天然土的代替品。并介绍了用于土体变形测量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基于神经元网络的像机校正方法。利用两个小型振动台试验,采用透明土和粒子测速技术研究了刚性块体和透明土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表明粒子测速技术和透明土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中是一个有力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测速技术(PIV) 透明 振动台试验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下载PDF
地下爆炸波冲击下隔震连续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力 李忠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2-610,共9页
针对地下隧道内意外爆炸所引起的地下爆炸波的冲击作用,对带有摩擦摆支座的隔震连续梁桥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同时考虑土与桥墩基础以及桥台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采用有限元、无穷元和梁元等多种数值模型相耦... 针对地下隧道内意外爆炸所引起的地下爆炸波的冲击作用,对带有摩擦摆支座的隔震连续梁桥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同时考虑土与桥墩基础以及桥台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采用有限元、无穷元和梁元等多种数值模型相耦合的方法建立了由地下隧道及其周围包含河道的有限土区、远场半无限土区以及跨越河道的摩擦摆支座连续梁桥等3部分构成的整体计算模型;在摩擦摆支座隔震分析中,提出了连续摩擦力模型以取代库仑摩擦力模型,从而避免跟踪啮合滑移的过渡边界并可减小计算误差.通过数值仿真以及与Lysmer透射边界法和修正阻尼透射边界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耦合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与板式橡胶支座和刚性球铰支座的隔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摩擦摆支座连续梁桥的顺桥向隔震效果以及不同参数对隔震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为城市地下隧道及桥梁的抗爆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地下爆炸波 隔震 动力响应分析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摩擦摆支座 连续摩擦力模型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结构自振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尚守平 鲁华伟 +2 位作者 邹新平 李双 陈婉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称SSI)存在于大多数的建筑物,在普通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SSI,这和缺少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有关。通过调整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很好地考虑SSI,实际情况是,一般的计算方法都偏于保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称SSI)存在于大多数的建筑物,在普通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SSI,这和缺少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有关。通过调整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很好地考虑SSI,实际情况是,一般的计算方法都偏于保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离散性比较大。土是非线性很强的材料,结构振动过大,土容易进入非线性状态,使得计算变得复杂。找出由于土的非线性导致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大的规律,对于实际工程很有意义。本文通过对刚性基础与土槽中柔性地基上的钢框架模型进行激振,分别测得上部结构在不同刚度以及不同激振加速度时的结构自振周期。并根据实验结果,拟合结构自振周期与激振加速度、上部结构与地基相对刚度比的关系。通过拟合后的公式对两个文献中的试验模型的自振周期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拟合的公式能很好的考虑土的非线性,有效地减少简化模型计算与实测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激振试验 钢框架 结构自振周期 刚度
下载PDF
地基阻抗力时域递归参数的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建锋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基于笔者提出的考虑基础动力阻抗函数频率相关特性的地基阻抗力时域计算方法,对时域递归参数的拟合方法和所选系统稳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编制了阻抗力时域递归参数的计算程序。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和地基阻抗力时域差分形式,完成了考虑土... 基于笔者提出的考虑基础动力阻抗函数频率相关特性的地基阻抗力时域计算方法,对时域递归参数的拟合方法和所选系统稳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编制了阻抗力时域递归参数的计算程序。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和地基阻抗力时域差分形式,完成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构时程分析程序二次开发。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初步讨论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系统动力响应分析中基础动力阻抗函数频率相关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阻抗函数 频率相关 稳定性 时域差分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基底地震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志华 刘汉龙 +1 位作者 陈国兴 高玉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7,共6页
利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通过各种试验工况下土层表面与基础表面加速度反应的比较,深入探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高层建筑结构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输入地震动强度水平和上部结构动力... 利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通过各种试验工况下土层表面与基础表面加速度反应的比较,深入探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高层建筑结构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输入地震动强度水平和上部结构动力特性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与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震动影响程度有关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与输入地震波的动力特性有很大关系。在地震动的频谱成分方面,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土层表面和基础表面在与输入地震动卓越频率相近处的频谱成分有较大差异;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程度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水平的增加而减小;在某一特定地震波作用下,当上部结构的振动频率与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频率相近时,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较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模型试验 高层建筑 基底地震动
下载PDF
基于能力谱法的SSI体系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凤霞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4,共7页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度考虑SSI效应的结构体系在5条地震动作用下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将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本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相结合,对9层考虑SSI效应的钢结构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根据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方法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 能力谱法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非线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水下隧道附属竖井的横向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向红 陶连金 陈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73-278,共6页
受隧道和围岩的约束影响,水下隧道竖井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特征与一般井筒式基础存在明显不同。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考虑土水介质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软土... 受隧道和围岩的约束影响,水下隧道竖井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特征与一般井筒式基础存在明显不同。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考虑土水介质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软土和岩质地基中竖井结构的横向地震响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土质条件下的竖井结构内力和变形规律基本一致,但受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反映在与隧道接头位置。上述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水下隧道竖井结构振动理论及竖井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竖井 黏弹性人工边界 水-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守平 鲁华伟 +2 位作者 邹新平 李双 陈婉若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1-46,共6页
通过对土槽中的1/4比例的钢框架模型进行激振,测得柔性地基的结构在不同上部结构-地基相对刚度比条件下的加速度反应。把结构吊至刚性地面,输入相同的地震波,测得结构在相应工况条件下的加速度响应。根据上部结构动力平衡方程,求出结构... 通过对土槽中的1/4比例的钢框架模型进行激振,测得柔性地基的结构在不同上部结构-地基相对刚度比条件下的加速度反应。把结构吊至刚性地面,输入相同的地震波,测得结构在相应工况条件下的加速度响应。根据上部结构动力平衡方程,求出结构底部的剪力。对比同一工况下柔性地基条件下和刚性地基条件下结构底部的剪力,可得结构的底部剪力折减系数。结果显示,上部结构-地基相对刚度比是影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随着上部结构刚度的变化,结构的底部剪力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上部结构 地基相对刚度比 柔性地基 刚性地基 钢框架 低频激振
原文传递
SSI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凤霞 荆玉龙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刚性假定的结构体系的Pushover分析方法已日趋成熟,但对于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体系的研究和应用还很少。由于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使得其非线性动力分析难于应用于工程实践,尚处于科学研究阶段。寻求一种相对简单的... 刚性假定的结构体系的Pushover分析方法已日趋成熟,但对于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体系的研究和应用还很少。由于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使得其非线性动力分析难于应用于工程实践,尚处于科学研究阶段。寻求一种相对简单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基于能力谱法的Pushover分析方法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根据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经典模型,推导了一种等价的单自由度体系,基于这种等价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能力谱法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Pushover分析方法,并与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方法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能力谱法
原文传递
地震作用下某明挖地铁站三维动力时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閤东东 苗启松 金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49-153,共5页
基于ABAQUS对某明挖地铁站进行了三维动力时程分析。该明挖站空间较复杂,横断面为变截面,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验算,并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分别采用ANSYS和ABAQUS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自行编制的接口程序将模型从ANSYS导... 基于ABAQUS对某明挖地铁站进行了三维动力时程分析。该明挖站空间较复杂,横断面为变截面,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验算,并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分别采用ANSYS和ABAQUS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自行编制的接口程序将模型从ANSYS导入ABAQUS。土体采用了三维黏弹性动力本构,边界采用黏弹性动力边界条件,基岩波以加速度从基底输入。计算结果表明,该明挖地铁站中柱底部边缘混凝土纤维进入塑性状态,局部混凝土开裂,没有出现倒塌破坏。该计算方法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 地铁站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时程分析 罕遇地震
下载PDF
地基土模型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国波 于艳丽 +1 位作者 蒋沧如 何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4264-4270,共7页
在目前常用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中,通常将地基土简化为弹性半空间模型,通过弹簧–阻尼器单元考虑土体对结构的影响,而弹簧–阻尼器单元的计算参数则通过阻抗函数确定。但实际工程中地基土并不是弹性半空间模型,将地基土简化... 在目前常用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中,通常将地基土简化为弹性半空间模型,通过弹簧–阻尼器单元考虑土体对结构的影响,而弹簧–阻尼器单元的计算参数则通过阻抗函数确定。但实际工程中地基土并不是弹性半空间模型,将地基土简化为弹性半空间模型将会给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带来多大的误差,针对该问题,本文主要考虑3种地基土模型:理想弹性半空间模型、置于刚性地基表面的分层地基土模型和置于弹性半空间上的分层地基土模型。先从不同地基土模型阻抗函数经验公式表达式入手,定性分析不同公式对地基土阻抗函数的影响;然后基于2个具体的算例,分析不同地基土模型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自振频率、加速度响应及其反应谱等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虽然由不同经验公式得到的静阻抗值有一定差异,但在综合考虑刚度系数后,动阻抗值相差并不大。因而,不同地基土模型对体系频率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不大。研究成果可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初步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地基模型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阻抗函数 地震响应
原文传递
北京地铁8号线盾构施工引起周围古旧平房振动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鑫 韩煊 +1 位作者 周宏磊 雷崇红 《隧道建设》 2013年第12期1004-1009,共6页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盾构施工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典型工况,首先利用盾构作业面现场测试,得到盾构施工振动振源的时程曲线,并分析其频幅特性;其次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Z_soil有限元分析软件,...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盾构施工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典型工况,首先利用盾构作业面现场测试,得到盾构施工振动振源的时程曲线,并分析其频幅特性;其次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Z_soil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隧道结构-周围土层-建筑物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实测振源时程作为荷载输入,建立盾构施工引起周围建筑物振动响应的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现场测试的成果,分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盾构施工引起的横断面上的建筑物振动响应,随距隧道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衰减的趋势,但又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振动对于作业面向前的建筑物的影响较其对于作业面向后的影响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 盾构施工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振动响应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简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树兵 《江苏建筑》 2005年第B12期15-16,共2页
通过对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并通过算例说明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特性(周期及阻尼比)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惯性相互作用 阻抗函数 等效周期 等效阻尼比
下载PDF
SH波激励下上覆粘弹性场地土的振动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刚 段林 +2 位作者 熊益农 尚守平 黄均田 《中南公路工程》 2007年第2期91-94,共4页
采用工程波动理论,考虑简谐SH波诱发的水平振动和场地土的材料阻尼,假定场地土体系处于反平面应变状态,研究半空间上SH波激励下上覆粘弹性场地土的自由场动力反应。利用正交函数法求解基岩运动输入下上覆土层的振动解,以此解来分析SH波... 采用工程波动理论,考虑简谐SH波诱发的水平振动和场地土的材料阻尼,假定场地土体系处于反平面应变状态,研究半空间上SH波激励下上覆粘弹性场地土的自由场动力反应。利用正交函数法求解基岩运动输入下上覆土层的振动解,以此解来分析SH波激励下粘弹性场地土的放大效应,并将探讨其影响因素。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土—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建筑抗震设计和震害分析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自由场 水平剪切波 放大系数 激励频率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昱彤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9期99-100,共2页
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介绍,简要阐述了当前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从而促进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研究方法 地震工程学 现状 趋势
下载PDF
NJUT在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宰金珉 陈国兴 王志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S1期13-22,共10页
本文回顾了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Unversity of Technology,NJUT)在岩土地震工程领域开展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液化、土动力特性、场地地震效应、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重大工程结构(桥隧、地铁车站、土石坝、... 本文回顾了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Unversity of Technology,NJUT)在岩土地震工程领域开展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液化、土动力特性、场地地震效应、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重大工程结构(桥隧、地铁车站、土石坝、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特性等。文中简要介绍了以上工作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以及工程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液化 动力特性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综述
下载PDF
某桩基承台质量对上部化工塔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凯 唐寿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12-215,共4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桩基承台的结构形式及其质量大小对上部高耸结构的影响,以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土体边界,建立了桩—土—承台—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二维模型。以某在建中的高耸化工塔为例...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桩基承台的结构形式及其质量大小对上部高耸结构的影响,以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土体边界,建立了桩—土—承台—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二维模型。以某在建中的高耸化工塔为例,对相互作用体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数值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在将承台由大质量块实心体改为质量更小的结构体时,体系的地震反应并不比原结构大,甚至还略有减小。另外,如果在原承台基础上使承台材料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那么随着密度的增大,体系的地震反应也随之有所增大,这表明桩基承台的大质量并未使上部化工塔结构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桩基承台 黏弹性人工边界 地震反应 化工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