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从文的土改书写与思想改造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63,共15页
1951年底,沈从文为了进一步改造思想,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学作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远赴内江参观了三个多月的土地改革。由于沈从文身体状况欠佳,他未能参与土改的核心工作。沈从文既希望发挥自己的所长,创作出并肩经典的抒情式"... 1951年底,沈从文为了进一步改造思想,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学作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远赴内江参观了三个多月的土地改革。由于沈从文身体状况欠佳,他未能参与土改的核心工作。沈从文既希望发挥自己的所长,创作出并肩经典的抒情式"现代小说",又想向当时盛行的着力于普及的"故事"靠拢。沈从文在土改中的相对边缘的位置,以及他在创作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他最终没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他虽决心改造自己,却在寂寞中面对川南山川风物,并在重读《史记》中找回自我,构建出动静对照,"有情"与"事功"的理论,重回"超阶级"立场。这表征着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艰难和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土改书写 思想改造
原文传递
沈从文建国初期的土改书写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谦芬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8年第2期60-70,共11页
沈从文建国后的文学创作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但他曾用'跛者不忘履'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眷恋之情。沈从文建国初期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其间有详细的创作计划,书写了大量的土改书信。本论文通过对沈从文丰富的土改书信的解读,揭示其文... 沈从文建国后的文学创作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但他曾用'跛者不忘履'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眷恋之情。沈从文建国初期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其间有详细的创作计划,书写了大量的土改书信。本论文通过对沈从文丰富的土改书信的解读,揭示其文学思索对当时文学的意义;从沈从文土改书信到土改创作的断裂,剖析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转折时期思想改造、文学转型中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土改书写 文学转型
下载PDF
试论1950年代两岸文学中土改题材书写
3
作者 陈思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14-225,共12页
本文为笔者200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六十年文学话土改》的续篇。着重解读1949年以后的有关土改题材的文学作品:陈学昭的长篇小说《土地》、萧乾的特写集《土地回老家》、秦兆阳的短篇小说《改造》以及沈从文在土改背景下的家书,构成一组... 本文为笔者200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六十年文学话土改》的续篇。着重解读1949年以后的有关土改题材的文学作品:陈学昭的长篇小说《土地》、萧乾的特写集《土地回老家》、秦兆阳的短篇小说《改造》以及沈从文在土改背景下的家书,构成一组相同主题下的不同书写文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以及私人通信,来探讨1950年代大陆文学中的土改题材书写。与此同时,也选了一组台湾1950年代有关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为题材的文学创作,针对海峡两岸文学对于土改题材的书写作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 土改文学 土改书写 1950年代 两岸文学 陈学昭 萧乾 秦兆阳
下载PDF
一种故事的两种讲法——丁玲与张爱玲小说对比性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鹿义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9-104,共6页
同为著名女作家,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在题材选择、审美格调与整体风格上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一个激越,一个苍凉;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紧跟时代,一个无比自我……但我们细读作品,会发现两位作家的作品呈现出很强的互文性。关... 同为著名女作家,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在题材选择、审美格调与整体风格上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一个激越,一个苍凉;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紧跟时代,一个无比自我……但我们细读作品,会发现两位作家的作品呈现出很强的互文性。关于"堕落的娜拉"、失身的"女体"、轰轰烈烈的土改以及女性的欲望之旗与情感之殇,她们在母题选择上有很多叠合。只是,因为讲故事者的立场和视角不同,讲法自然呈现分野。对于共同的叙事母题,她们表现出的同与异,或互相对比或互相补充,为增强大家对不同历史侧面的审视提供了互文性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女体 土改书写 欲望叙事 丁玲小说 张爱玲小说
下载PDF
陈纪滢、姜贵土地革命书写的真实性与艺术缺陷
5
作者 阎浩岗 《厦大中文学报》 2022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境外涉及中国内地土改的小说,除了张爱玲《秧歌》《赤地之恋》,以中国台湾陈纪滢《荻村传》和姜贵《旋风》最具代表性。陈纪滢和姜贵出生于农村,他们作品中以早年经历为素材的叙述显示出现实主义的艺术功力,但最后有关土改的部分因无生... 境外涉及中国内地土改的小说,除了张爱玲《秧歌》《赤地之恋》,以中国台湾陈纪滢《荻村传》和姜贵《旋风》最具代表性。陈纪滢和姜贵出生于农村,他们作品中以早年经历为素材的叙述显示出现实主义的艺术功力,但最后有关土改的部分因无生活基础和政治宣传动机主导,土改干部与积极分子形象均被流氓化,既违反了历史真实,也缺乏艺术真实性。优秀文学作品既要把握历史发展方向,又要揭示不同伦理力量之间冲突的悲剧性,关注不同类型个体生命的命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超越政治宣传动机,而对历史心存敬畏,对笔下不同类型人物心怀大悲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纪滢《荻村传》 姜贵《旋风》 土改书写 真实性 艺术缺陷
原文传递
论沈从文土改书写中的“动”与“静”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太云 阳惠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内江土改是沈从文的疗伤之旅,也是他的思想改造之旅。由此写作的川行土改书简是他个体生命的证词,是他文学生命的又一次律动与勃发,亦是他思想认识变动全过程的记载与见证。沈从文的土改书写有“动”有“静”,沈从文有“变”与“不变”... 内江土改是沈从文的疗伤之旅,也是他的思想改造之旅。由此写作的川行土改书简是他个体生命的证词,是他文学生命的又一次律动与勃发,亦是他思想认识变动全过程的记载与见证。沈从文的土改书写有“动”有“静”,沈从文有“变”与“不变”,体现了个人思想的多方性与深邃性。但土改之行带来的生命感动与思想教育,使他认识到知识分子的缺陷和“群”的“伟力”。正是这点认识或改变,有效缓解了精神危机,使他重获生存的信心,走上后期的“文物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书写 思想改造 “动”和“静” “变”与“不变”
下载PDF
王西彦《春回地暖》何以被当代文学史冷落 被引量:1
7
作者 阎浩岗 王海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2,共7页
王西彦的《春回地暖》是作者平生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的土改题材小说,创作时间历时12年。这样一部倾力之作却并未被当代文学史重视。除了题材原因,它的被冷落还与其写法有关:它虽然也写了尖锐激烈的阶级... 王西彦的《春回地暖》是作者平生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的土改题材小说,创作时间历时12年。这样一部倾力之作却并未被当代文学史重视。除了题材原因,它的被冷落还与其写法有关:它虽然也写了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却并未将故事传奇化,难以像'红色经典'那样以情节吸引读者;它没有塑造高大完美的人物形象,又难使当时的批评家满意。这两种因素导致该作没有产生'红色经典'那种广泛的影响。在新时期语境中,作者为'政治正确'而采取的保护性修辞又使其被新的研究者忽略。由于作者信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虽然作品竭力向'典范土地革命叙事'靠拢,却显示出诸多'非典范'特征,这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内涵复杂性和更多的艺术真实性,值得研究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西彦 《春回地暖》 土改书写 文学史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