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土拱效应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75
1
作者 贾海莉 王成华 李江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8-402,共5页
提出了岩土工程领域土拱理论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拱脚的存在形式、拱形、拱体几何参数及微观特性等 .根据土拱的不同形成机制 ,指出拱脚的存在形式有直接拱脚、摩擦拱脚、土体拱脚及二异拱脚 4种 .在此基础上 ,通过工程实例对拱形... 提出了岩土工程领域土拱理论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拱脚的存在形式、拱形、拱体几何参数及微观特性等 .根据土拱的不同形成机制 ,指出拱脚的存在形式有直接拱脚、摩擦拱脚、土体拱脚及二异拱脚 4种 .在此基础上 ,通过工程实例对拱形及拱体几何参数提出了初步见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效应 微观特性
下载PDF
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31
2
作者 张建勋 陈福全 简洪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78,184,共6页
被动桩对侧向位移的土层起到遮拦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土拱效应。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8.1,详细地研究了被动桩中土拱效应的产生机理,分析了导致侧向位移的荷载大小、土体性质、群桩以及桩土接触面性质等影响因素对土拱效应性态和桩土应力... 被动桩对侧向位移的土层起到遮拦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土拱效应。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8.1,详细地研究了被动桩中土拱效应的产生机理,分析了导致侧向位移的荷载大小、土体性质、群桩以及桩土接触面性质等影响因素对土拱效应性态和桩土应力分担比的影响,分析表明,桩间距是影响土拱效应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 被动桩 有限元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黏性土桩间土拱效应计算与桩间距分析 被引量:113
3
作者 蒋良潍 黄润秋 蒋忠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450,共6页
土拱效应是安全经济地发挥抗滑桩等非连续支挡结构的支护功能的重要前提,桩间距与成拱作用密切相关。利用合理拱轴线几何特征与受压破裂角方位,通过力学概念分析,将黏性土土拱计算的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综合简化为以拱脚处拱圈轴向压应... 土拱效应是安全经济地发挥抗滑桩等非连续支挡结构的支护功能的重要前提,桩间距与成拱作用密切相关。利用合理拱轴线几何特征与受压破裂角方位,通过力学概念分析,将黏性土土拱计算的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综合简化为以拱脚处拱圈轴向压应力表达的形式。继而从最少且最易获得的土工材料参数(内聚力c、内摩擦角φ)出发,根据轴向压应力与矢跨比函数关系,利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推导了拱曲线与桩间距上下限的简便计算式,再以此进一步探讨了考虑土拱效应三维稳定的桩间距校核,并以工程实例验证,以对土拱效应的估算提供简便清晰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 效应 桩间距 矢跨比
下载PDF
软土地基上刚性桩—路堤共同作用分析 被引量:76
4
作者 陈仁朋 许峰 +1 位作者 陈云敏 贾宁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比较复杂、对路堤—桩—土之间共同工作机理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建立了考虑土—桩—路堤变形和应力协调的平衡方程,分析了三者协调工作时路堤、桩、土的荷载传递特性,获得了路堤的土拱效应、桩土荷载分... 针对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比较复杂、对路堤—桩—土之间共同工作机理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建立了考虑土—桩—路堤变形和应力协调的平衡方程,分析了三者协调工作时路堤、桩、土的荷载传递特性,获得了路堤的土拱效应、桩土荷载分担、桩和土的沉降等结果。将本文的方法与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对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地基 理论分析 路堤 效应
下载PDF
桩间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0
5
作者 杨明 姚令侃 王广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7-822,共6页
抗滑桩的设计理念是采用非连续结构,利用土体自身强度形成的拱效应来达到支挡的目的。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抗滑桩加固滑坡形成土拱效应的现象进行研究,再现了桩间土拱形成的现象及其破坏模式。根据试验现象提出两种典型的土拱破坏模式,... 抗滑桩的设计理念是采用非连续结构,利用土体自身强度形成的拱效应来达到支挡的目的。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抗滑桩加固滑坡形成土拱效应的现象进行研究,再现了桩间土拱形成的现象及其破坏模式。根据试验现象提出两种典型的土拱破坏模式,即拱顶发生破坏和拱脚发生破坏,并提出改善拱脚受力,防止土拱拱脚发生破坏的工程措施。基于离心模型试验,采用二维颗粒流方法对桩间水平土拱的应力分布和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土拱破坏的判别标准为抗滑桩所承担的荷载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土拱传递荷载的功能部分失效,并研究了桩间土拱承载力与桩间净距的关系。随着桩间净距的增大,土拱承载力变化的趋势并非线性的减小,当桩间净距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土拱承载力会急剧减小,由此可合理确定桩间距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离心模型试验 效应 颗粒流 数值模拟 合理桩间距
下载PDF
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84
6
作者 曹卫平 陈仁朋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6-441,共6页
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存在土拱效应,它影响着路堤的荷载传递和沉降变形性状,桩土应力比是反应土拱效应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桩土相对位移、路堤高度、桩梁净间距、桩梁宽度及水平加筋体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及路堤沉降的影响... 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存在土拱效应,它影响着路堤的荷载传递和沉降变形性状,桩土应力比是反应土拱效应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桩土相对位移、路堤高度、桩梁净间距、桩梁宽度及水平加筋体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及路堤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桩土应力比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发展而变化,存在上限值和下限值;②路堤高度与桩梁净间距之比越大,桩土应力比越大;桩梁宽度与桩梁净间距之比越大,桩土应力比也越大;③使用水平加筋体能提高桩土应力比,提高的幅度与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有关;④当路堤高度与桩梁净间距之比小于1.4时,无论是否使用水平加筋体,路堤顶面均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沉降;当路堤高度与桩梁净间距之比大于1.6时,路堤顶面不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沉降。该研究成果可为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加筋路堤 模型试验 效应 应力比 沉降
下载PDF
基于拱效应的边坡抗滑桩桩间距计算 被引量:77
7
作者 赵明华 廖彬彬 刘思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1-1216,共6页
基于桩间土的斜拱效应,考虑边坡的倾角对抗滑桩桩间距的影响,并以此建立计算模型。首先在假定土拱的轴线为抛物线的基础上,根据水平面、竖直面内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推导出桩间距的计算公式,分别得到了相应的合理桩间距计算方法... 基于桩间土的斜拱效应,考虑边坡的倾角对抗滑桩桩间距的影响,并以此建立计算模型。首先在假定土拱的轴线为抛物线的基础上,根据水平面、竖直面内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推导出桩间距的计算公式,分别得到了相应的合理桩间距计算方法。其次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阐述考虑边坡倾角情况下抗滑桩桩间距的计算过程,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计算结果,并分析了桩间距与土体内摩擦角以及桩间距与坡面倾角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桩间距随桩后土体的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大,随边坡倾角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抗滑桩 效应 边坡倾角 桩间距
下载PDF
抗滑桩间距的下限解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士川 陈立新 《工业建筑》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2-36,共5页
在抗滑桩间距上限解的基础上,考虑了土拱效应与桩间土的摩擦力、粘着力等因素的影响,首次推导出抗滑桩桩间距的下限解计算式。其结果较符合工程实际,对实际工程抗滑桩的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抗滑桩 效应 桩间距 预制桩
下载PDF
干砂盾构开挖面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7
9
作者 陈仁朋 李君 +1 位作者 陈云敏 孔令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盾构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保持开挖面稳定性是盾构施工的关键,但这方面的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一直很少。利用直径1 m的盾构模型,研究了干砂地层中不同埋深比(C/D=0.5,1.0,2.0)下盾构开挖面稳定性问题。试验中分析了埋深比... 盾构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保持开挖面稳定性是盾构施工的关键,但这方面的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一直很少。利用直径1 m的盾构模型,研究了干砂地层中不同埋深比(C/D=0.5,1.0,2.0)下盾构开挖面稳定性问题。试验中分析了埋深比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力及地表沉降的影响,揭示了开挖面稳定性与极限支护力及地表沉降的关系,提出同时监测控制开挖面土舱压力及地表沉降的重要性,并给出关键控制键参数。对确定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盾构 开挖面稳定性 极限支护力 效应
下载PDF
抗滑桩宽度与桩间距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1
10
作者 杨明 姚令侃 王广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77-1482,共6页
抗滑桩宽度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桩截面尺寸及桩间距设计的合理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观察到抗滑桩宽度越大,桩间土拱稳定性越高。基于离心试验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桩... 抗滑桩宽度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桩截面尺寸及桩间距设计的合理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观察到抗滑桩宽度越大,桩间土拱稳定性越高。基于离心试验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桩间净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增长斜率逐渐变缓,说明随着桩宽度的变大,桩宽度的增加对桩间土拱承载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在桩间净距与桩宽度比值不变的情况下,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和桩间净距的增加反而降低,且下降斜率逐渐增大,说明桩间净距对桩间土拱承载能力起着控制作用,增加桩宽度对土拱承载能力的贡献远不及增加桩间净距对土拱承载能力的削弱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桩间土拱承载能力与桩宽度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在建立抗滑桩合理桩间距计算模型时应对此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宽度 离心模型试验 效应 数值模拟 合理桩间距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黏性填土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57
11
作者 涂兵雄 贾金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64-1070,共7页
以墙后填土为黏性土的刚性挡土墙为研究对象,考虑挡土墙后的土拱效应,以及墙土摩擦角、墙土黏结力、墙后填土黏聚力的影响,推导挡土墙在平动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和主动土压力解析解。结果表明,考虑土拱效应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和主动土... 以墙后填土为黏性土的刚性挡土墙为研究对象,考虑挡土墙后的土拱效应,以及墙土摩擦角、墙土黏结力、墙后填土黏聚力的影响,推导挡土墙在平动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和主动土压力解析解。结果表明,考虑土拱效应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和主动土压力均与墙土摩擦角、计算点深度以及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黏聚力及重度有关。通过将求解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和主动土压力与现有经典理论解及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对比,发现结果完全吻合,验证该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主动压力 效应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刚性挡墙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彭述权 周健 +1 位作者 樊玲 刘爱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01-2707,共7页
基于库仑土压力理论,假定刚性挡墙后主应力拱迹线为抛物线,推导了主、被侧土压力系数和水平微分单元间摩擦系数的理论公式,得到改进的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考虑土拱效应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比较好。主动极限状态下... 基于库仑土压力理论,假定刚性挡墙后主应力拱迹线为抛物线,推导了主、被侧土压力系数和水平微分单元间摩擦系数的理论公式,得到改进的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考虑土拱效应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比较好。主动极限状态下,土体内摩擦角越小,墙土接触面上外摩擦角越大,土拱效应越明显,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越上移;被动极限状态下,土体内摩擦角和墙土接触面上外摩擦角越大,土拱效应越明显,被动土压力合力点越往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 刚性挡墙 压力 主应力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合理桩间距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赵明华 陈炳初 刘建华 《中南公路工程》 2006年第2期1-3,28,共4页
桩间距是抗滑桩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现行的工程设计计算中尚未考虑土拱效应的影响。在分析了土拱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引入了拱轴线成抛物线的假定,依据抗滑桩被动受力的特点,假设拱轴线起点切线的倾角β=π/4+/2,综合考虑土拱静力... 桩间距是抗滑桩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现行的工程设计计算中尚未考虑土拱效应的影响。在分析了土拱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引入了拱轴线成抛物线的假定,依据抗滑桩被动受力的特点,假设拱轴线起点切线的倾角β=π/4+/2,综合考虑土拱静力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建立出合理的桩间距计算方法,得出了一个符合工程实际的半经验公式,使设计计算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效应 主应力迹线 抛物线型 合理桩间距
下载PDF
基于主应力轴旋转理论的修正Terzaghi松动土压力 被引量:55
14
作者 陈若曦 朱斌 +1 位作者 陈云敏 陈仁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02-1406,共5页
基于土体主应力轴旋转理论,提出了Trapdoor上方土体侧向土压力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从而修正了传统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对于无黏性土,该系数是一个只与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相关的参数,其值介于1.0和被动土压力系数Kp之间,且随着有... 基于土体主应力轴旋转理论,提出了Trapdoor上方土体侧向土压力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从而修正了传统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对于无黏性土,该系数是一个只与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相关的参数,其值介于1.0和被动土压力系数Kp之间,且随着有效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黏性土的侧向土压力系数则与Trapdoor上覆土体厚度、重度、有效黏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及Trapdoor宽度等参数有关。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修正后的Terzaghi松动土压力计算结果与国内外Trapdoor模型试验结果及FLAC数值分析结果更为吻合,可广泛应用于地下管道、地基局部沉陷及隧道工程的土拱应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轴 旋转 效应 松动压力
下载PDF
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陈仁朋 徐正中 陈云敏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2,共6页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桩承式路堤的沉降组成和分布规律、适用条件、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因素等。具体研究了未打穿软土层情况下不同路堤高度时的路堤沉降规律,在打穿和未打穿2种情况下荷载...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桩承式路堤的沉降组成和分布规律、适用条件、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因素等。具体研究了未打穿软土层情况下不同路堤高度时的路堤沉降规律,在打穿和未打穿2种情况下荷载分担比随桩托板尺寸、桩间距、路堤高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土工格栅的作用。结果表明:路堤沉降主要取决于桩端以下软土层的压缩;荷载分担比随桩托板尺寸和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桩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土工格栅对荷载分担比和路堤沉降影响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桩承式加筋路堤 有限元方法 沉降 荷载分担比 效应
下载PDF
路桥过渡段桩承式加筋路堤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郑俊杰 张军 +1 位作者 马强 董友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5-362,共8页
桩承式加筋路堤与路堤填土加筋技术联合应用于黄土地区路桥过渡段,减小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现象。通过现场试验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心轴和路肩对应位置处格栅上、下表面桩顶和桩间土土压力、桩间格栅变形以及加筋路堤各断面格... 桩承式加筋路堤与路堤填土加筋技术联合应用于黄土地区路桥过渡段,减小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现象。通过现场试验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心轴和路肩对应位置处格栅上、下表面桩顶和桩间土土压力、桩间格栅变形以及加筋路堤各断面格栅上、下表面土压力和格栅变形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桩承式加筋路堤通过土拱效应和张拉膜效应将路堤荷载向桩顶转移,从而可有效减小桩间土荷载;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心轴处路堤荷载转移主要以土拱效应为主,以张拉膜效应为辅,而路肩处格栅张拉膜效应较显著,路堤荷载传递由土拱效应和张拉膜效应共同完成,格栅在路肩处发挥作用效果大于路堤中心轴处;路堤加筋技术在桥台附近减载作用明显,随着距桥台距离的增加,减载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加筋路堤 路桥过渡段 现场试验 效应 张拉膜效应
下载PDF
桩板墙土拱效应及土压力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黄治云 张永兴 董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87-1892,共6页
为更深入地研究桩板墙背侧的土拱效应,分析其土压力荷载的作用规律及传递特性,进一步揭示桩板墙土拱效应与荷载分配之间的联系,采用现场大型试验及室内模型试验开展相关的监测研究工作。基于对土拱结构承载机制的认识,将作用于桩背侧与... 为更深入地研究桩板墙背侧的土拱效应,分析其土压力荷载的作用规律及传递特性,进一步揭示桩板墙土拱效应与荷载分配之间的联系,采用现场大型试验及室内模型试验开展相关的监测研究工作。基于对土拱结构承载机制的认识,将作用于桩背侧与桩间挡板中部土压力的比值作为衡量土拱效应作用效果的直观标准。在某一自然边坡上,设计施工桩板墙堆载试验的模型槽,在挡土板与抗滑桩背侧分别安装土压力计,并开展持续21 d的现场试验监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该土压力的比值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特点,时间效应相对较显著。还设计多工况室内模型推桩试验,为深入分析桩板墙背侧土拱效应与土压力传递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重点对挡板刚度、桩间距、填料性质和挡板布置方式对桩板墙土拱效应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并揭示被动状态下桩板墙背侧的土压力传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墙 效应 压力 时间效应 传递特性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的抗滑桩土拱效应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向先超 张华 +1 位作者 蒋国盛 涂鹏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6-391,共6页
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建立在连续介质理论基础上,难以考虑土体颗粒粒度组成等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揭示土体这种非连续、非均匀散粒体的成拱机理。利用颗粒流方法,研究了抗滑桩截面大小、间距、桩土相对变形速... 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建立在连续介质理论基础上,难以考虑土体颗粒粒度组成等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揭示土体这种非连续、非均匀散粒体的成拱机理。利用颗粒流方法,研究了抗滑桩截面大小、间距、桩土相对变形速度和土体颗粒粒度组成对土拱效应的形成、发展、破坏和再形成过程的影响,并揭示了这些因素对土拱的极限承载能力、残余承载能力和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对抗滑桩土拱效应影响显著。土拱的极限承载能力随桩间距与桩宽的相对比例增大而减小,随桩土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土颗粒的分布宽度增大而增大;残余承载能力和桩体荷载分担比随桩间距与桩宽的相对比例和土颗粒的分布宽度增大而减小,随桩土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在抗滑桩设计及布桩位置选择时,应尽可能考虑相关影响因素,以优化设计,节省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效应 颗粒流 粒粒度
下载PDF
桩承式加筋路堤的现场试验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46
19
作者 费康 刘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4-1012,共9页
对一桩体面积置换率为8.7%的低置换率桩承式加筋路堤进行了现场试验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现场主要进行了桩、土荷载分担,孔压、沉降及侧向水平变形等内容的观测。将观测数据与常规设计方法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 对一桩体面积置换率为8.7%的低置换率桩承式加筋路堤进行了现场试验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现场主要进行了桩、土荷载分担,孔压、沉降及侧向水平变形等内容的观测。将观测数据与常规设计方法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堤填土的土拱效应造成荷载向桩体转移,这种荷载转移大幅度减小了在软土层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当填土高度大于2.5m时,土拱效应的应力折减系数可用Russell和Pierpoint或Hewlett和Randolph提出的土拱效应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其结果与三维有限元分析也较相符,但在路堤高度较小时,只有Russell和Pierpoint方法与实测结果相接近。路堤施工过程中,实测的水平变形与沉降之比仅为0.2左右,这表明采用桩承式加筋路堤不仅可减小沉降,而且可减小水平向的变形,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加筋路堤 效应 现场试验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被动桩中土拱效应特征与影响参数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韩爱民 肖军华 梅国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采用平面有限元方法,对被动桩在粘性、无粘性土体条件下的土拱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土拱效应的4个主要方面:土拱形状、桩周土体塑性(拉裂)区的分布、竖向位移等值线及桩后土体残余荷载分担比,探讨了改变桩、土参数,如粘聚力、内摩擦... 采用平面有限元方法,对被动桩在粘性、无粘性土体条件下的土拱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土拱效应的4个主要方面:土拱形状、桩周土体塑性(拉裂)区的分布、竖向位移等值线及桩后土体残余荷载分担比,探讨了改变桩、土参数,如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泊松比、剪胀角、桩土接触面特性时,土拱效应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土性不同时,土拱形成过程中土体的受力和破坏形式不同;泊松比、剪胀角、桩土接触特征对土拱效应的影响最明显;强度高、剪胀角大、桩土接触面粗糙或泊松比小的土体,易形成土拱。根据研究结果,指出Tom io Ito排桩塑性绕流土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尚存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桩 效应 平面有限元 接触特征 绕流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