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型稀土闭矿区土壤铵态氮富集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哲 杨金玲 +2 位作者 张甘霖 赵越 周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离子型稀土开采使用的浸矿剂(硫酸铵)造成土壤铵态氮(NH_(4)^(+)-N)残留,带来严重的氮污染,危及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导致稀土矿开采受限。为明确已开采矿区土壤中NH_(4)^(+)-N的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一个已闭矿... 离子型稀土开采使用的浸矿剂(硫酸铵)造成土壤铵态氮(NH_(4)^(+)-N)残留,带来严重的氮污染,危及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导致稀土矿开采受限。为明确已开采矿区土壤中NH_(4)^(+)-N的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一个已闭矿4年的原地浸矿离子型稀土矿山,在山体不同坡位布点,自土表至矿体底板(土体与基岩交界处,深度为5.5~9.7 m)分层采样,并测定了土体中的NH_(4)^(+)-N及其相关的土壤性质。结果表明,矿区土壤NH_(4)^(+)-N含量范围为2.32~1056.44 mg·kg^(-1)(263.12±301.59 mg·kg^(-1)),是自然和农田土壤的数倍甚至上百倍。从土体分布来看,矿体部分土壤NH_(4)^(+)-N含量高于其上部土壤,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从不同地形部位来看,NH_(4)^(+)-N的平均含量坡顶>坡底>坡中。由于土体中铵过饱和,不同于自然土壤,NH_(4)^(+)-N的分布不受常规土壤理化性质的直接影响,主要受控于浸矿液直接输入的深度、输入量和土体结构带来的渗透性能变化。在降雨的淋洗作用下,开采矿区土体中大量的NH_(4)^(+)-N会不断向周边土壤和水体迁移,对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危害。本研究结果对完善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氮化物的迁移过程、指导氨氮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区 残留浸矿剂 土壤 态氮富集 态氮迁移
下载PDF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vailable Fixed Ammoniumin Soils
2
作者 CHENGLI-LI WENQI-XIAO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11-319,共9页
Dynamics of fixed NH in NH-treated soils incubated with glucose at 37±2℃ during the course ofincubation and factors affecting it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content of fixed NH in soil reached aminimun on ... Dynamics of fixed NH in NH-treated soils incubated with glucose at 37±2℃ during the course ofincubation and factors affecting it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content of fixed NH in soil reached aminimun on day 7 after incubation and then increased gradually regardless of the amount of glucose addedand the kind of soil tested. However, the amount of fixed NH released from the soil at the given time variedwith both the amount of glucose added and the kind of soil examined. In cases glucose was added at a rateof 10.0g C/kg soil, the amount of fixed NH retained in soil after 7 days of incubation was almost identicalto that found by Neubauer test. Addition of K ̄+ depressed the release of fixed NH significantly. Based onthe results obtaine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fixed NH in soils was proposed andthe amount of N as available fixed NH in two soils measured by this method on an area profile-depth basiswa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ilable fixed ammonium defixation INCUBATION nitrogen immobilization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后土壤各氮库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2-94,共3页
盆栽试验研究不同N肥施用后土壤各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等N量均匀混施下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和硝酸钙 4种N肥处理小麦生物量和吸N量均无显著差异。NH4+ N肥和酰胺态氮肥的硝化作用在 14d内完成。尿素、碳酸氢铵和硫酸铵处理土壤微生... 盆栽试验研究不同N肥施用后土壤各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等N量均匀混施下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和硝酸钙 4种N肥处理小麦生物量和吸N量均无显著差异。NH4+ N肥和酰胺态氮肥的硝化作用在 14d内完成。尿素、碳酸氢铵和硫酸铵处理土壤微生物N含量均随作物生长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是作物对微生物N库的消耗所致。作物对“老固定态”铵的利用能力很弱。施入NH4+ N肥或酰胺态氮肥前期显著增加土壤固定态铵含量 ,并被作物生长后期吸收利用。 4种N肥表观回收率、表现损失和固定率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库 微生物氮库 土壤固定态 氮肥 尿素 碳酸氢 硫酸 盆栽试验
下载PDF
土壤颗粒组成与固定态铵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崇玉 李生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9-654,共6页
关键词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固定态 土壤质地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5
作者 廖继佩 林先贵 +1 位作者 曹志洪 张杨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有机质、全氮、有机氮、粘粒、CEC、溶液中铵浓度、水分、温度等影响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固定态铵与<0.01lmm的粘粒呈显著正相关,但与<0.00lmm的粘粒、有机质、全氮、有机氮、CEC相关性很差。通过拟合Lan... 本文研究了有机质、全氮、有机氮、粘粒、CEC、溶液中铵浓度、水分、温度等影响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固定态铵与<0.01lmm的粘粒呈显著正相关,但与<0.00lmm的粘粒、有机质、全氮、有机氮、CEC相关性很差。通过拟合Langmuir方程可知河沙泥的最大固铵量为357.2mgN/kg,这与359mgN/kg相近。无论是潮沙泥还是紫泥田,固定态铵含量均有:30oC>20oC,30oC>40oC。除了黄泥田外,紫泥田,河沙泥和潮沙泥三种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均有:长期淹水>干湿交替8次>长期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定态 影响因素 粘粒 有机质 温度 水分
下载PDF
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协调土壤固定态铵与可溶性氮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段鹏鹏 张玉玲 +3 位作者 丛耀辉 徐文静 虞娜 张玉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8-1585,共8页
【目的】土壤固定态铵是肥料氮的一个"临时贮藏库",可逐渐释放以供作物利用,土壤可溶氮则是土壤固定态铵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设施条件下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影响,对于设施... 【目的】土壤固定态铵是肥料氮的一个"临时贮藏库",可逐渐释放以供作物利用,土壤可溶氮则是土壤固定态铵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设施条件下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影响,对于设施生产中安全高效的施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番茄为试材,温室内连续两年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CK)、施N量0、187.5、375.562.5 kg/hm^2(N0、N1、N2、N3)、单施有机肥(M,75000 kg/hm^2)以及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处理(MN0、MN1、MN2、MN3)。分析了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土壤矿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施肥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层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的含量(P<0.01);各施肥处理均以第1穗果膨大期时含量最高。总体来看,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固定态铵和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均以施N 375.0 kg/hm^2处理为最高,而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以施N375.0 kg/hm^2与有机肥75000 kg/hm^2配施处理和施N 562.5 kg/hm^2与有机肥75000 kg/hm^2配施处理的土壤固定态铵和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为最高,但未发现氮肥施用量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产生显著影响;除收获期20—30 cm土层外,整个生长季内土壤固定态铵和矿质氮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部分土层土壤固定态铵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设施番茄栽培条件下,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在土壤氮素的固持与释放方面极显著相关,施无机N 375.0 kg/hm^2配合有机肥75000kg/hm^2,可较好地提高土壤中的氮的有效性,更好地协调土壤供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定态 土壤矿质氮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氮肥与有机肥配施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明宇 韩晓日 郭鹏程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1,共3页
对棕壤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耕层土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固定态铵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基本原因是由于大豆各生育期对土壤氮素吸收存在差异以及各施肥处理土壤供氮情况不同。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与固定态铵含... 对棕壤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耕层土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固定态铵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基本原因是由于大豆各生育期对土壤氮素吸收存在差异以及各施肥处理土壤供氮情况不同。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与固定态铵含量均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4和0.7449。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大豆氮素营养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定态 动态变化 大豆 施肥
原文传递
湖南省主要旱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万大娟 张杨珠 +1 位作者 冯跃华 黄运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0-483,共4页
关键词 湖南 旱耕地 土壤固定态 含量 剖面分布 土壤氮素内循环
下载PDF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固定态铵与微生物氮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0-91,共2页
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生长期土壤固定态铵和微生物N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施入基肥后土壤固定态铵显著上升 ,春季后固定态铵显著下降 ,至扬花期降至最低点。作物生长后期随吸N量的降低 ,各施肥处理固定态铵含量约升至播前水平。冬小麦全生育... 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生长期土壤固定态铵和微生物N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施入基肥后土壤固定态铵显著上升 ,春季后固定态铵显著下降 ,至扬花期降至最低点。作物生长后期随吸N量的降低 ,各施肥处理固定态铵含量约升至播前水平。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微生物N呈明显季节变化 ,施基肥后短期内有所升高 ,且春季施肥后出现第 2次升高 ,至扬花期土壤微生物N降至最低点 ,至生长后期重新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期 土壤固定态 微生物氮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土壤固定态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玉焕 张杨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综述了土壤固定态铵测定方法 ,土壤固定态铵的来源、含量及其在剖面中的分布 ,影响铵的矿物固定与释放的因素 。
关键词 土壤固定 固定 释放 测定方法 来源 含量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顺红 张杨珠 +2 位作者 吴明宇 彭杰 周卫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0-505,共6页
应用Silva-Bremner法,研究了湖南省7种主要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和最大固铵容量.研究结果表明:①供试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变动在69.2~457.5 mg/kg之间,平均为304.7 mg/kg±96.7mg/kg,占土壤全N的2.6%~25.7%,平均为14... 应用Silva-Bremner法,研究了湖南省7种主要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和最大固铵容量.研究结果表明:①供试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变动在69.2~457.5 mg/kg之间,平均为304.7 mg/kg±96.7mg/kg,占土壤全N的2.6%~25.7%,平均为14.0%±5.1%,是该地区一项重要的土壤N素资源.7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湖潮泥>黄泥田>河沙泥>紫泥田>灰泥田>红黄泥>麻沙泥.②在土壤剖面中,土壤固定态铵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变化因土壤类型不同而不同,但其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恒增大:表层平均为15.1%±6.6%,亚表层为25.9%±11.7%,表下第3层平均为34.6%±16.3%.③供试耕层土壤的最大固铵容量以湖潮泥最高,达658.7 mg/kg,以麻沙泥最低,为97.6 mg/kg.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耕层固定态铵含量与0.01~0.001 mm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8**,n=28),与有机质、全N、碱解N、CEC、缓效K和<0.001 mm黏粒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耕层土壤最大固铵容量与固定态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1**,n=32),与0.01~0.001mm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59**,n=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稻田土壤 土壤固定态 最大固容量
下载PDF
湖南旱地土壤对铵离子的矿物固定与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万大娟 张杨珠 +3 位作者 唐国勇 黄运湘 冯跃华 贾晓珊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3-517,共5页
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学固定和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固定速度很快,反应12小时后基本上达到了最大固定量;而土壤固定态铵的释... 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学固定和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固定速度很快,反应12小时后基本上达到了最大固定量;而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则非常缓慢,反应42天后仍未达到最大释放量。这一动力学特征有利于土壤对溶液中NH4+的保持,防止NH4+的环境污染,有效地为作物供氮和提高氮肥利用率。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对铵离子的矿物学固定的动力学资料,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扩散率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资料,表现为相关系数r值较高,标准误SE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离子的矿物固定 土壤固定态的释放 动力学 动力学方程 旱地土壤
原文传递
氮肥管理对秸秆全量还田双季晚稻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顾敏京 左文刚 +5 位作者 严漪云 臧彩云 薛伟杰 柏彦超 单玉华 封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4,81,共7页
以南方双季稻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管理策略对晚稻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固定态铵固定和释放与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情况下,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但秸... 以南方双季稻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管理策略对晚稻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固定态铵固定和释放与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情况下,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但秸秆还田同时配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氮肥减施处理中,SRN2(基、追肥比为6∶4)处理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在晚稻生长期间始终最高;使用秸秆促腐菌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壤固定态铵含量降低。在晚稻生长期内,土壤固定态铵呈先下降后上升,至成熟期后再次下降的趋势,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返青期至烤田期以及灌浆期至成熟期,土壤固定态铵变化量和变化率均与晚稻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晚稻全生育期土壤固定态铵变化量与氮肥利用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该试验条件下,SRN1(基、追肥比为4∶6)处理的氮肥管理策略更符合晚稻养分需求规律,在稳定产量的同时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固定态 秸秆全量还田 氮肥管理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原文传递
土壤碱解氮测定中固定态铵的释放 被引量:4
14
作者 荆国芳 钱晓晴 +2 位作者 程传敏 郁志华 胡方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2-334,共3页
对采自江苏省镇江市的下蜀黄土母质发育的土样进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碱解氮的测定比较、土壤固定态校的测定,以及玉米幼苗盆栽试验,得到如下结果:碱解氮不仅包括水溶性氮、交换性氮和易水解性有机氮,还应包括部分固定态铵;作物生... 对采自江苏省镇江市的下蜀黄土母质发育的土样进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碱解氮的测定比较、土壤固定态校的测定,以及玉米幼苗盆栽试验,得到如下结果:碱解氮不仅包括水溶性氮、交换性氮和易水解性有机氮,还应包括部分固定态铵;作物生长过程中氮素营养包括碱解中来自固定态铵的部分,尤其在土壤碱解氮被大量耗蝎后这部分固定态铵的释放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解氮 固定态 土壤固定态 测定
下载PDF
施氮对高肥力稻田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水体铵氮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彬 丁能飞 +4 位作者 林义成 刘琛 李华 李凝玉 傅庆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0-183,190,共5页
研究稻田不同施氮量下的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对水稻高效优质环境保护型生产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湖稻区研究了不同施氮下水稻边际利润、最佳经济施肥量以及不同时期氮素利用率、土壤固定态铵、碱解氮及田面水铵氮浓度的动态变... 研究稻田不同施氮量下的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对水稻高效优质环境保护型生产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湖稻区研究了不同施氮下水稻边际利润、最佳经济施肥量以及不同时期氮素利用率、土壤固定态铵、碱解氮及田面水铵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地水稻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35kg N/hm2;施氮225kg/hm2时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1.2%。土壤固定态铵以及碱解氮含量均在水稻生长时期内逐渐下降,但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氮处理促使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有较大增幅,而高氮处理则使土壤碱解氮含量有较大增幅。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施肥后一个星期内,高于225kg N/hm2处理田面水NH4+-N急剧上升而后急剧下降;而75,150kg N/hm2处理田面水NH4+-N一直低于2mg/L。可见,浙北地区氮肥施用量保持在225kg/hm2为宜,过量施氮(超过225kg/hm2)将超过水稻的正常生长需求,造成土壤固铵量饱和,引起土壤碱解氮含量急剧上升,并导致田面水NH4+-N含量急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土壤固定态 土壤碱解氮 田面水
下载PDF
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杨珠 黄顺红 邹应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7-810,共4页
为了定量评价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在土壤对肥料氮的保持作用中的相对贡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及其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土壤对外源铵的矿物固定是... 为了定量评价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在土壤对肥料氮的保持作用中的相对贡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及其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土壤对外源铵的矿物固定是土壤重要的保氮机制之一,但不同土壤对保氮作用的相对贡献大小不一,以河沙泥的固铵作用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最大,固铵量占总保氮量的51.5%,红黄泥最低,固铵量仅占总保氮量的17.1%,其余五种土壤的固铵作用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是黄泥田(43.7%)、湖潮泥(35.5%)、紫泥田(35.4%)、灰泥田(25.0%)、麻沙泥(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对添加的矿物固定 土壤的保氮作用
下载PDF
凯氏全氮与固定态铵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崇玉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879-1885,共7页
从中国各地采集了40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凯氏法、包括粘土矿物固定态铵的HF-凯氏法和凯氏法测定全氮后再用HF处理测定固定态铵的两步法分别测定了这些土壤全氮含量,并用Silva-Bremner法测定了其粘土矿物固定态铵含量,确定凯氏法测定的... 从中国各地采集了40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凯氏法、包括粘土矿物固定态铵的HF-凯氏法和凯氏法测定全氮后再用HF处理测定固定态铵的两步法分别测定了这些土壤全氮含量,并用Silva-Bremner法测定了其粘土矿物固定态铵含量,确定凯氏法测定的全氮是否包括固定态铵在内。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凯氏法测定的为1.622 gkg-1,HF-凯氏法为1.633 gkg-1,而两步法为1.656 gkg-1;两步法测定的全氮量明显高于凯氏法和HF-凯氏法。由此可见,凯氏法无法释放2∶1粘土矿物中的固定态铵,在2∶1型粘土矿物含量高的土壤上测定值也不是真正的全氮。供试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平均为166 mgkg-1,占凯氏全氮10.1%;而用两步法测定的残余固定态铵含量平均为30.4 mgkg-1,占凯氏全氮的1.9%,固定态铵的18.3%。相关分析表明,固定态铵与残余固定态铵之间显著相关(r =0.598)。残余固定态铵高的土壤正是固定态铵含量高的土壤,而固定态铵含量高的土壤正是2∶1型粘土矿物含量高的土壤,因而凯氏法测定的全氮不能反映这些土壤全氮的真实情况。但对于2∶1型粘土矿物含量低的或无此类粘土矿物的土壤,凯氏法与其它方法的测定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定态 土壤全氮 土壤 氮含量 两步法 相关分析 采集 测定值 HF 不同类型
下载PDF
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及固定态铵释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顺红 张杨珠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与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包括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机制、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及其释放的动力学与其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固定态 的矿物固定 土壤固定态的释放 动力学
下载PDF
采用低温加热法测定土壤固定态铵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崇玉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4-628,共5页
以 Silva-Bremner 法为对照,在不同加酸量、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测定了土娄土中的固定态铵含量,确定了低温加热法释放土壤固定态铵的最佳条件。该条件是在敞口的情况下,加入 5 mol·L-1 HF-1mol·L-1 HCl 溶液,在 100℃条件下加热... 以 Silva-Bremner 法为对照,在不同加酸量、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测定了土娄土中的固定态铵含量,确定了低温加热法释放土壤固定态铵的最佳条件。该条件是在敞口的情况下,加入 5 mol·L-1 HF-1mol·L-1 HCl 溶液,在 100℃条件下加热 1.5~2 h。以确定的方法测定了全国 38 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固定态铵。结果表明,低温加热法适合于土壤固定态铵的测定。与 Silva-Bremner 法相比,低温加热法测定的 38 种土壤固定态铵误差在 5%左右;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测定结果显著相关(r = 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定态 温度 测定结果 HCL溶液 释放 含量 最佳条件 热法 对照 不同类型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32卷)总目次
2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I0001-I0004,共4页
关键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土壤固定态 黄璜 甘蓝型油菜 杂交水稻 自然科学版 官春云 封二 湘民 结实率 朱旭东 目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