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1
-
-
作者
陈友明
郭晏汝
马行空
田间
董元华
-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山东省烟台市城市管理局
-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58-65,共8页
-
基金
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河蟹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JBGS[2021]126)
江苏省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河蟹规模化绿色养殖与质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BE2019393)
江苏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种质创制与苗种繁育创新团队(JATS[2022]409)。
-
文摘
为探究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水泥池模拟稻田环境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稻蟹共作与水稻单作模式7个土壤理化指标和4个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田单作相比,稻蟹共作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稻蟹组的总有机碳略高于稻田组,但总氮略低于稻田组;稻蟹组与稻田组的Eh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之间差异达20.95%;稻蟹组和稻田组土壤粒径机械组成均为粉粒>粘粒>粗细砂粒,粉粒占比均超过80%,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稻田组的四种酶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稻蟹组的脲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与稻田组一致,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其酸性磷酸酶没有变化。可见,稻蟹共作系统由于河蟹的引入,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改良了土壤,其水稻根系分布较多的10~15 cm底层土壤显示了较强的土壤酶活性,促进了水稻对稻蟹共作系统中碳、氮等元素的高效利用。因此,稻蟹共作系统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有利于河蟹养殖,可以作为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在江苏地区推广应用。
-
关键词
稻蟹共作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率
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
土壤粒径
土壤酶活性
-
Keywords
rice-crab coculture
soil bulk density
soil water content
total reducing substances
soil particle diameter
soil enzyme activity
-
分类号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