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作豆科作物对山药田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月萌 王倩姿 +4 位作者 孙志梅 牛劭斌 刘佳 马文奇 杨小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071-4079,共9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探讨了山药与苜蓿和三叶草两种豆科绿肥作物间作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山药单作相比,间作苜蓿和三叶草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探讨了山药与苜蓿和三叶草两种豆科绿肥作物间作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山药单作相比,间作苜蓿和三叶草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山药根茎膨大初期和膨大盛期土壤p H和电导率.间作有助于提高山药整个生育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但对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采用隶属函数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间作山药收获期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间作两种豆科作物均具有显著提高山药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综合肥力的效果.通过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增加山药田的生物多样性是培肥山药田土壤、改善山药田土壤生态环境、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间作 豆科作物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生物学性质 土壤综合肥力
原文传递
上海城市绿地土壤肥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想 张浪 +2 位作者 黄绍敏 张琪 韩继刚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和景观效应。以2002、2014和2018年3次大规模的上海绿地土壤调查为基础,研究不同城市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和景观效应。以2002、2014和2018年3次大规模的上海绿地土壤调查为基础,研究不同城市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呈碱性,2002、2014和2018年土壤pH平均值分别为8.36、8.20和7.79;土壤速效养分(N、P、K)充足,3次取样均达到绿化种植土标准;土壤通气孔隙度较小,3次取样均小于绿化种植土标准阈值(5%)。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值在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逐渐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也在逐渐提升;但土壤物理性质逐渐退化,容重逐渐增加,通气孔隙度逐渐变小。不同类型绿地间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受人为活动影响剧烈的附属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和通气孔隙度自2002年起严重退化,与2018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丽娜 马洁 +3 位作者 刘建康 王少杰 赵健宇 白建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封育草地、飞播林地和人工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以退化草地为对照,通过采集0-40 cm范围内...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封育草地、飞播林地和人工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以退化草地为对照,通过采集0-40 cm范围内3个土层的土壤,研究了其土壤理化指标和土壤综合肥力。[结果]①在不同措施下土壤表层(0-10 cm)含水量显著增加,而在深层(10-40 cm)土壤则显著降低;与之相反的是土壤表层容重显著降低,而在深层土壤差异不显著,呈现弱变异;植被恢复显著降低了上层(0-20 cm)土壤pH值,而对20-4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此外,同一植被类型下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含水量(SWC)、容重(BD)、pH值均逐渐增加。②不同措施下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含量显著增加,封育样地SOM最高,飞播样地土壤TN最高,而速效磷(AP)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全磷(TP)、SOM、TN等养分含量具有表聚性,土壤AP和速效氮(AN)含量在不同植被恢复、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性。③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呈现为:飞播样地(0.794)>封育样地(0.662)>对照样地(0.637)>柠条林地(0.603),即土壤质量在飞播样地最高,而在柠条林地最低。[结论]3种植被恢复模式均对土壤各理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导致土壤各指标在垂直剖面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毛乌素沙地适宜进行飞播造林,而不宜大面积种植人工柠条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措施 土壤理化性质 毛乌素沙地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河南省烤烟种植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海生 魏跃伟 +1 位作者 刘国顺 陈伟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6,0+2,共6页
在分析河南省烤烟种植区各项肥力因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内植烟田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S型或抛物线型作物效应曲线建立了各项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权重,从而求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指标值。使用M... 在分析河南省烤烟种植区各项肥力因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内植烟田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S型或抛物线型作物效应曲线建立了各项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权重,从而求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指标值。使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该区域内植烟田土壤综合肥力适宜性评价图。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的信阳市全部和南阳市的西部由于土壤中有机质丰富,pH值适宜,全N含量高,因此土壤综合肥力为最适宜区,这部分面积为1.18万hm2,占河南省烟草种植总面积的13.69%;驻马店、许昌、平顶山和洛阳由于Cl-含量适中,有效P和有效K含量丰富,因此土壤综合肥力为适宜区,这部分面积为3.03万hm2,占河南省烟草种植总面积的35.01%,河南省北部和东部的一些烟草种植区由于pH值和Cl-含量太高,P的有效性偏低,因此土壤综合肥力为次适宜区,这部分面积为4.24万hm2,占河南省烟草种植总面积的4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烤烟 评价因子 权重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永齐 潘义宏 +4 位作者 符秀华 曹亚凡 左伟标 叶谌睿 周芳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以宣威云烟105为研究对象,开展轮作种植、冬耕晒垡、深耕深翻、绿肥翻压掩青、腐熟农家肥施用、有机肥施用等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对植烟土壤及烤烟品质影响研究,旨在为宣威地区云烟105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6个处理能够显著提升... 以宣威云烟105为研究对象,开展轮作种植、冬耕晒垡、深耕深翻、绿肥翻压掩青、腐熟农家肥施用、有机肥施用等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对植烟土壤及烤烟品质影响研究,旨在为宣威地区云烟105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6个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土壤综合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容重,增加土壤总炭含量。腐熟农家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综合肥力、土壤总孔隙度、容重及土壤有机碳改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两者的土壤综合肥力分别较CK提升了34.69%和24.49%;冬耕晒垡、深耕深翻和绿肥翻压能够显著降低烤烟土传病害;施用有机肥烤烟产值提升较显著(P<0.05)。综合看来,腐熟农家肥和有机肥施用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措施 有机肥 土壤综合肥力 烟叶品质
下载PDF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根茬还田的氮肥减施效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跃 卢秉林 +6 位作者 周国朋 常单娜 高嵩涓 张久东 车宗贤 朱青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5-2135,共11页
【目的】明确玉米与间作豆科绿肥根茬还田生产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氮肥减施效应。【方法】玉米间作豆科绿肥,绿肥(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地上部乂割做饲草根部还田,定位试验位于甘肃河西绿洲,始于2011年,至本试验取样时已进行了10年。试... 【目的】明确玉米与间作豆科绿肥根茬还田生产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氮肥减施效应。【方法】玉米间作豆科绿肥,绿肥(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地上部乂割做饲草根部还田,定位试验位于甘肃河西绿洲,始于2011年,至本试验取样时已进行了10年。试验共设8个处理,包括无绿肥根茬还田条件下后茬玉米不施肥对照,施常规量氮肥(N 375 kg/hm^(2)),只有针叶豌豆、毛叶苕子根部还田,以及根部还田配合常规氮肥量的80%、90%。于2020年玉米收获后测产,并测定了玉米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同时分析了0—2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及土壤氮库(全氮、有机氮、无机氮、颗粒态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土壤微生物量氮)。【结果】与常规施氮肥相比,根茬单独还田降低了玉米产量;绿肥根茬配施80%、90%常规量氮肥处理之间的玉米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变化,其中针叶豌豆配合80%常规量氮肥还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7.6%;玉米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略有增加,而籽粒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加了31.7%~56.4%、37.8%~60.0%、61.7%~96.8%;玉米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显著增加,以针叶豌豆根茬配施80%常规量氮肥处理的增加幅度最高,增加值分别为43.6%、34.5%、107.9%、35.8个百分点(P<0.05)。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以针叶豌豆根茬还田配施80%常规量氮肥处理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为显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常规施氮肥处理提升23.0%。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和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施肥处理主要通过调节土壤氮贮量影响玉米产量,土壤全氮、无机氮对产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36.5%、26.8%。【结论】绿肥根茬连续还田条件下,减少后茬玉米氮肥常规用量的20%可维持甚至提高玉米产量,大幅提升玉米的氮磷钾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绿肥间作 根茬还田 氮肥减施 玉米产量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云南松毛虫发生与林分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家胜 许国莲 +3 位作者 尹安亮 杨承志 何新华 施跃芬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27,共3页
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成灾与14个林分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开阔度和土壤综合肥力5个关键因子,并用这5个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中总结出了虫源地林分和有虫不成灾林分的特点。
关键词 云南松毛虫 林分因子 回归分析 相关性 海拔高度 坡向 坡度 开阔度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土壤理化特征对长期植被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于航 冯天骄 +1 位作者 卫伟 王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73-2885,共13页
晋西黄土区具有典型的残塬沟壑地貌特征,该地区植被恢复时间较长,探究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长期影响,以及开展环境因子长期定位观测,对实现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晋西黄土区四种典型植被恢复林地(辽东栎次生林地、刺... 晋西黄土区具有典型的残塬沟壑地貌特征,该地区植被恢复时间较长,探究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长期影响,以及开展环境因子长期定位观测,对实现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晋西黄土区四种典型植被恢复林地(辽东栎次生林地、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侧柏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2006年、2012年、20017年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酸碱度、土壤容重、砂粒、粉粒、黏粒),采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长期植被恢复下土壤中各因子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规律,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属性时空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表现为初期增加,然后下降。土壤全钾和全磷含量则是先减少后增加,植被恢复增强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土壤的酸碱度、容重、砂粒、粉粒、黏粒的变化则不明显,这些属性在植被恢复期内受到的外部影响较小。总体来说,长期植被恢复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砂粒、土壤粉粒,降低土壤容重、土壤黏粒。相比人工林,辽东栎次生林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冗余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长期恢复条件下,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最主要的属性存在差异,刺槐的土壤粉粒、侧柏的土壤容重对多年土壤养分变化的贡献度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残塬区的长期植被恢复实践工作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玉米秸秆施用措施对土壤肥力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朱经伟 石俊雄 +4 位作者 冉贤传 李志宏 张恒 刘青丽 张云贵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0,共7页
为比较碳化处理与配施石灰两种措施对玉米秸秆在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和改善烤烟产质量方面的作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施用措施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团聚体数量、综合肥力以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条件下,①... 为比较碳化处理与配施石灰两种措施对玉米秸秆在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和改善烤烟产质量方面的作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施用措施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团聚体数量、综合肥力以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条件下,①配施玉米秸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提升整治烟田土壤的综合肥力并改善烤烟评吸品质;②玉米秸秆配施石灰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玉米秸秆对土壤的酸化作用,促进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形成,提升土壤综合肥力,但不利于提高烤烟产量和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③碳化玉米秸秆配施石灰后可提升烟田土壤综合肥力,提高烤烟产量并改善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因此,整治烟田可通过长期配施碳化玉米秸秆与石灰,逐步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改善烟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碳化玉米秸秆 石灰 烤烟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生物炭陈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肥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宣茗 王丽学 +3 位作者 苏旭 祝晓妍 姜展博 高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70-1579,共10页
为探究生物炭陈化对农田土壤水肥的作用效果,设置2种陈化时间的生物炭Y_(1)、Y_(5)(新施入土壤的生物炭、田间自然陈化第5年的生物炭)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C_(0)、C_(6)和C_(12)(0、6和12 t·hm^(-2))的田间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 为探究生物炭陈化对农田土壤水肥的作用效果,设置2种陈化时间的生物炭Y_(1)、Y_(5)(新施入土壤的生物炭、田间自然陈化第5年的生物炭)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C_(0)、C_(6)和C_(12)(0、6和12 t·hm^(-2))的田间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物炭陈化对玉米产量、不同土层含水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炭量下,陈化第5年的生物炭较新鲜生物炭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肥效应所表现出的正向效应均降低。Y_(1)C_(12)处理玉米产量提升最高(28.3%),Y_(5)C_(6)处理玉米产量提升最低(6.9%);相同施炭量下,陈化第5年生物炭的玉米增产效应小于新鲜生物炭。除Y_(5)C_(6)处理外,其余生物炭处理与Y_(1)C_(0)(Y_(5)C_(0))处理相比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P<0.05),提升幅度为5.4%~16.7%。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陈化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较新鲜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显著降低,5年低量生物炭Y_(5)C_(6)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与Y_(1)C_(0)(Y_(5)C_(0))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而提升土壤综合肥力,但陈化第5年的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提升效果低于新鲜生物炭,各处理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Y_(1)C_(12)>Y_(5)C_(12)>Y_(1)C_(6)>Y_(5)C_(6)>Y_(1)C_(0)(Y_(5)C_(0))。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生物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陈化 土壤含水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综合肥力
原文传递
广州南沙区4种典型城市林业土壤质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诚 李铤 +1 位作者 冼卓慧 张俊涛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为掌握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分及肥力整体状况,提高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管养水平,以广州南沙区4种典型城市林业土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河涌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H值、电导率、容重、渗透率、非毛管孔隙... 为掌握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分及肥力整体状况,提高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管养水平,以广州南沙区4种典型城市林业土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河涌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H值、电导率、容重、渗透率、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9项理化指标,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综合肥力分析,对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分及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公园pH为6.4、湿地公园pH为6.8、生态景观林带pH为7.1、河涌防护林pH为7.3,广州南沙区林业土壤pH在中性(pH 7.0)上下波动。土壤EC值除森林公园较低外,其余生境类型处于正常范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81—33.02 g·kg^(-1)整体水平较好,其中一半区域土壤水解氮含量为41.97—58.95 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为48.29—52.61 mg·kg^(-1)处于中下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为5.8—36.75mg·kg^(-1)整体水平较充足。南沙区林业土壤整体综合肥力较贫瘠,其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土壤综合肥力指数(0.90—0.99)略高于贫瘠标准(<0.9%),只有河涌防护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18达到一般标准(0.9%—1.8%)。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水解氮含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小于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土壤整体容重偏低,从总体看,容重及土壤速效养分是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综合肥力的突出性限制因子,说明容重和土壤速效养分与南沙区土壤综合肥力关系紧密。该研究可为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护、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土壤 土壤综合肥力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重庆花椒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综合肥力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勇 王帅 +10 位作者 赵敬坤 彭清 王洋 李志琦 蔡国学 杨林生 徐文静 张建伟 王洁 张跃强 石孝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58,共11页
通过分析重庆市江津花椒主产区2013年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并对126个定点监测椒园(2006-2013年)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肥力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期为重庆市花椒园土壤综合肥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全区椒园土壤pH均值... 通过分析重庆市江津花椒主产区2013年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并对126个定点监测椒园(2006-2013年)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肥力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期为重庆市花椒园土壤综合肥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全区椒园土壤pH均值为6.0,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4.2 g/kg,在空间上分布较均匀,但处于缺乏水平;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5.8 mg/kg, 119.1 mg/kg,中等及以上样点占比分别为35.4%和55.3%,但南北差异较大;土壤速效磷平均质量分数为7.6 mg/kg,处于缺乏水平,极缺乏的样点占比22.0%,且集中在西南片区;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为1.9~107.7 mg/kg,均达到很丰富的水平,除有效锌、有效锰在空间上为均匀分布外,其余呈斑块状分布.此外,126个定点监测椒园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土壤pH值平均下降0.5个单位,土壤酸化严重;较2006年,除有机质和有效钾基本不变外,2013年土壤碱解氮提高了34.2%,而速效磷降低了21.9%;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2006年的2.2~3.6倍,2013年各指标变异系数较2006年平均下降了16.8%.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定点监测椒园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表明重庆花椒主产区土壤综合肥力在7年间分别提升了13.3%和18.2%,但仍处于较低水平(Ⅲ级),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为主要限制因子.建议在椒园进行枝条还田、种植绿肥或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pH,并结合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合理施肥以保障花椒绿色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青花椒 土壤养分 土壤综合肥力 养分分布特征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人工生草模式的响应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根旺 宋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9,共11页
为了揭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3种不同人工生草管理模式(模式A:杏树+黄花菜;模式B:杏树+紫花苜蓿;模式C:杏树+黄花菜+紫花苜蓿)及对照组CK(杏树+清耕)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 为了揭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3种不同人工生草管理模式(模式A:杏树+黄花菜;模式B:杏树+紫花苜蓿;模式C:杏树+黄花菜+紫花苜蓿)及对照组CK(杏树+清耕)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14项土壤环境指标。结果表明: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在模式A和C下活性最高,分别为18.18±0.51μg·g^(-1)·h^(-1)和213.15±3.69μg·g^(-1)·h^(-1),而土壤脲酶则在模式B和C中活性最高,分别为25.52±0.79μg·g^(-1)·h^(-1)和26.44±0.57μg·g^(-1)·h^(-1),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在3个模式间无显著差异,但模式B(36.46±1.84 mg·kg^(-1))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生草模式下均呈模式C>模式B>模式A>CK,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在模式B和模式C之间无显著差异。NMDS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杏树林不同生草模式土壤肥力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Patrick丰富度指数(r^2=0.8489)和土壤脲酶(r^2=0.8111)。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酶活性及理化特性的总叠加效应共同解释杏树根际土壤综合肥力变异的79%,而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学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41%),土壤理化特性(3%)的独立效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要明显低于土壤酶活性(15%)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园 人工生草 管理模式 土壤综合肥力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综合肥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付同刚 张伟 +1 位作者 陈洪松 王克林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5-391,共7页
利用隶属度函数和因子加权综合法,结合地统计学方法,通过构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综合肥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因子对土壤综合肥力的贡献... 利用隶属度函数和因子加权综合法,结合地统计学方法,通过构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综合肥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因子对土壤综合肥力的贡献大小不一,其中全磷(TP)贡献率最大,权重达到了0.181,pH的贡献率最小,权重只有0.041;土壤IFI的变异系数为0.394,空间变异相对较小。土壤综合肥力空间分布均匀,过渡相对平缓,与单一土壤养分因子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单一的土壤养分状况不能代表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而IFI的总体趋势与单一土壤养分因子相似,均由坡脚向洼地中心递减,说明土壤养分因子对综合肥力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在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因子分析中,作物类型与农户管理方式交互作用影响显著,裸岩率与IFI显著相关,说明土壤综合肥力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综合肥力 地统计学 隶属度 偏相关系数
原文传递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刘子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5,共7页
在测定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建立了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生物学性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与转化酶、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优势微... 在测定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建立了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生物学性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与转化酶、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优势微生物中的微球菌与转化酶,芽孢杆菌与纤维素酶,木霉和游动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酵母菌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放线菌、真菌及其微生物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种土壤酶活性是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而细菌、酵母等生物量较小的微生物对土壤生态肥力评价的贡献较小。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进一步评价各样地的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的顺序依次为:苦竹林表层>桦木林表层>农耕地表层>农耕地亚表层>农耕地深层>桦木和苦竹林亚表层>桦木林深层>苦竹林深层。苦竹对退耕地的生态改善效果,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土壤生态肥力的增加等方面要优于桦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土壤微生物 土壤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海拔梯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北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平 华红莲 +3 位作者 丁智强 俞小押 谭小爱 李玉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为深入了解北热带海拔梯度各山地土壤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香蕉园、橡胶林)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SIF)分布特征,以云南省金平县蝴蝶谷地区为例,区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测定SOM、pH、全氮、全磷、全钾和速... 为深入了解北热带海拔梯度各山地土壤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香蕉园、橡胶林)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SIF)分布特征,以云南省金平县蝴蝶谷地区为例,区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测定SOM、pH、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磷钾,采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评价SIF,分析限制SIF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拔与SOM、SIF呈显著正相关,6个山地土壤带表层和亚表层SOM、SIF排序为棕壤带>黄棕壤带>黄壤带>红壤带>赤红壤带>砖红壤带(P<0.05)。无论表层还是亚表层,SOM和SIF均以次生林最大,香蕉园次之,橡胶林最小,次生林SOM显著大于香蕉园和橡胶林(P<0.05),SIF则无显著差异。随着海拔升高,限制SIF的因素由速效氮、速效磷转变为速效磷和速效钾,且pH的限制逐渐加强,而维持和限制低海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IF的因素与同海拔段内自然土壤基本一致。未来山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低海拔区域应该注重补充氮肥和磷肥,中高海拔区域注重补充磷肥和钾肥,同时调节适宜的pH更有助于土壤养分释放和植物吸收利用。综上,海拔梯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深刻影响北热带山地SOM含量和SIF空间分异,而人类活动干扰是SOM和SIF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综合肥力 海拔梯度 土地利用 红河蝴蝶谷 北热带山地
下载PDF
大庆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海军 姚琴 +2 位作者 王晓飞 关向军 孙宇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35期55-63,共9页
为了解大庆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变化趋势,选择杨树林地、草甸地、农田地3类典型植被样地土壤进行野外采样,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肥力变化。结果表明:(1)草甸地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水率显著高... 为了解大庆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变化趋势,选择杨树林地、草甸地、农田地3类典型植被样地土壤进行野外采样,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肥力变化。结果表明:(1)草甸地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水率显著高于杨树林地和农田地,杨树林地土壤容重显著高于草甸地和农田地(P<0.05);(2)草甸、农田、杨树林地的土壤含水率、速效钾依次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其中杨树林地理化性质随着龄级的增加,其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3)草甸(1.94)、农田(1.87)、杨树林(1.69)综合肥力呈中下水平,且依次呈下降趋势;建议土地管理中,多关注土壤物理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类型 土壤综合肥力 内梅罗分级 土壤理化性质 PCA排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西北荒漠区孑遗植物裸果木居群的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禧琳 柴学平 +2 位作者 梁继业 杨赵平 文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21,共8页
采集孑遗植物裸果木的主要分布区16个居群的土壤,分析土壤主要化学指标的特性、不同居群间化学指标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探讨土壤主成分和不同居群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间裸果木居群的土壤化学指标变异特征不同,以... 采集孑遗植物裸果木的主要分布区16个居群的土壤,分析土壤主要化学指标的特性、不同居群间化学指标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探讨土壤主成分和不同居群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间裸果木居群的土壤化学指标变异特征不同,以含水量的变异最大,全磷含量变异最小;不同区域间裸果木居群的化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裸果木居群土壤化学指标在垂直空间上分布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与速效钾和全氮、全钾成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 H成极显著负相关;从土壤综合肥力看,新疆裸果木居群土壤综合肥力普遍高于甘肃;不同层次土壤的肥力水平上,表层土壤最高,20~40 cm范围内较低;经纬度、海拔以及降水量相关指标对裸果木居群土壤主要化学指标的影响不大,相比之下温度的相关指标则与土壤中一些化学指标显示出了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荒漠区 裸果木居群 土壤化学指标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有机改良材料对道路绿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辰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756-761,共6页
道路绿地由于特殊的立地条件,一般存在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压实严重等问题,施用有机物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城市道路绿地施用有机改良材料后土壤肥力的变化,在上海道路绿地进行了试验,以草炭、生物有机肥和绿化废弃物堆... 道路绿地由于特殊的立地条件,一般存在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压实严重等问题,施用有机物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为研究城市道路绿地施用有机改良材料后土壤肥力的变化,在上海道路绿地进行了试验,以草炭、生物有机肥和绿化废弃物堆肥为改良材料,设计有机改良材料撒施和混施2种施用方式,以不施用有机改良材料为对照,对比不同有机改良材料对道路绿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参照现行标准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改良材料可显著提高道路绿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且施用方法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草炭和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时,混施效果优于撒施;绿化废弃物堆肥施用时则是撒施优于混施。有机改良材料还能显著改善绿地土壤物理性状,主要为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但对土壤通气孔隙度无显著影响,且不同施用方式间土壤物理性状无显著差异。有机改良材料对道路绿地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草炭和生物有机肥配合混施对道路绿地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好,其次为绿化废弃物堆肥撒施。有机改良材料施用可有效提高绿地土壤肥力,但不同改良材料的最佳施用方式有所不同,本研究可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提升及改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改良材料 道路绿地 土壤养分 土壤物理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深圳市南山区主要道路绿地土壤质量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富海 莫波 +2 位作者 张俊涛 阮沐宁 吴毅桐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在对深圳市南山区主要道路绿地土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土壤单项肥力指标评价法和改进的内梅罗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法对道路绿地0~20 cm和20~40 cm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绿地土壤pH以碱性为主,两种深度土壤分别为45%和55%;(2)土壤电导率... 在对深圳市南山区主要道路绿地土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土壤单项肥力指标评价法和改进的内梅罗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法对道路绿地0~20 cm和20~40 cm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绿地土壤pH以碱性为主,两种深度土壤分别为45%和55%;(2)土壤电导率(EC值)主要分布在0.02~0.86 mS·cm^(-1)和0.02~0.13 mS·cm^(-1);(3)土壤有机质分别为17.44 g·kg^(-1)和14.70 g·kg^(-1),中等以下含量占比分别为60%和80%;(4)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3.40 mg·kg^(-1)和51.06 mg·kg^(-1);(5)两种深度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处于稍缺的中下水平(50~100 mg·kg^(-1))和中等水平(100~150 mg·kg^(-1)),0~20 cm土层两种水平占比分别为35%、20%,20~40 cm土层两种水平占比分别为40%、20%,两种深度土壤的平均值分别为129.85 mg·kg^(-1)和126.77 mg·kg^(-1);(6)两种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处于4级、5级水平(5.00~10.00 mg·kg^(-1)和3.00~5.00 mg·kg^(-1)),但其平均值分别达到14.71 mg·kg^(-1)和9.87 mg·kg^(-1);(7)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分别为1.13和0.87,分别处于一般和贫瘠状态。为进一步提高南山区道路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根据绿地土壤质量评价,针对性地对南山区道路绿地酸碱度、养分、物理结构进行改良,提高道路绿地土壤肥力水平和改善物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区 绿地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单项肥力指标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