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土壤溶解性无机氮的提取方法选择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红萍 梁涛 +1 位作者 张秀梅 夏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用2M KCl溶液(5:1)、饱和CaSO4溶液(5:1)、0.01M CaCl2溶液(20:1,100:1) 和去离子水(20:1,100:1)4种提取液、6种提取方式,采用Auto-analyzerⅢColorimeter (Bran Luebbe),水杨酸-次氯酸盐法和Griess-Ilosvay法测定并对比了北京地区4种... 用2M KCl溶液(5:1)、饱和CaSO4溶液(5:1)、0.01M CaCl2溶液(20:1,100:1) 和去离子水(20:1,100:1)4种提取液、6种提取方式,采用Auto-analyzerⅢColorimeter (Bran Luebbe),水杨酸-次氯酸盐法和Griess-Ilosvay法测定并对比了北京地区4种天然土样的溶解性氨氮和硝态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性硝态氮的测定结果不受提取液和水土比(小于100:1)的影响,而溶解性氨氮测定结果受影响较大。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对于土壤中可向水体迁移的溶解性无机氮含量的测定,应根据来水水源特征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浸提剂和水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土壤污染 溶解性无机氮 提取方法 土壤浸提
下载PDF
不同有机酸对黄褐土矿质元素活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韩英 祝奕炜 葛高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4期84-90,共7页
为研究不同有机酸对黄褐土矿质元素的活化效应,采用同一浓度(10 mmol/L)的茶多酚(TP)和小分子有机酸(LMWOAs)进行土壤浸提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有机酸对黄褐土主要矿质元素活化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LMWOAs对黄褐土中Ca和Mg的活化能力均表... 为研究不同有机酸对黄褐土矿质元素的活化效应,采用同一浓度(10 mmol/L)的茶多酚(TP)和小分子有机酸(LMWOAs)进行土壤浸提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有机酸对黄褐土主要矿质元素活化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LMWOAs对黄褐土中Ca和Mg的活化能力均表现为:酒石酸>柠檬酸>乙酸>草酸。草酸对土壤Fe、Mn、Cu、Zn 4种元素均有较好的活化效果,且对Fe和Cu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LMWOAs;柠檬酸对土壤Mn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高于TP和其他LMWOAs;酒石酸对土壤Zn的活化能力显著高于TP和其他LMWOAs;乙酸对土壤Fe、Mn、Cu、Zn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低于TP和其他LMWOAs。TP对土壤Ca、Mg、Fe、Mn、Zn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低于LMWOAs(乙酸除外),对K和Cu的活化效果显著优于LMWOAs。黄褐土种植茶树会加速K和Cu的活化和迁移(尤其是K),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同时可能造成土壤缺K和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小分子有机酸 土壤浸提 黄褐土 矿质元素 活化 差异
下载PDF
茶园土壤水浸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3
作者 胡长玉 谈陈诚 王明静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9-62,共4页
采用去离子水浸提茶园土壤、松林土壤、空荒地土壤,获提取液,用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进行土壤酶活力测定及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酶活力与土壤类型相关,松林土壤提取液和茶园土壤提取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地土壤... 采用去离子水浸提茶园土壤、松林土壤、空荒地土壤,获提取液,用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进行土壤酶活力测定及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酶活力与土壤类型相关,松林土壤提取液和茶园土壤提取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地土壤植茶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茶园土壤pH有酸化趋势,取植茶龄不同茶园土壤,测定pH,用去离子水浸提处理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显示,影响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浸出率不同,在pH值4.5-5.0之间化感物质浸出率高,随着pH值的上升或下降,化感物质浸出率有一定幅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不同pH值 土壤浸提 化感物质
下载PDF
Mehlich3通用浸提剂的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刘肃 李西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Mehlich3试剂(简称M3)是适用于多类土壤、多种大量和微量养分元素测试的通用浸提剂,但对石灰性土壤尚少与生物相关研究的报道。本文以微钵栽培番茄和甜菜的微量元素吸收量及常用法测试值为参比项,对M3-ICP法用于京... Mehlich3试剂(简称M3)是适用于多类土壤、多种大量和微量养分元素测试的通用浸提剂,但对石灰性土壤尚少与生物相关研究的报道。本文以微钵栽培番茄和甜菜的微量元素吸收量及常用法测试值为参比项,对M3-ICP法用于京、冀石灰性土壤作了较详细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3-B、Cu、Fe、K、Mn、P、Zn值分别与对应的常用法测定值都有极好相关性。M3-B、Cu、Mn、Mo、Zn、Al、Mg、Na值与两种植物的对应元素吸收量都有好相关;M3-Ba、Ca、Cd、Co、Cr、Ni值与一种植物的吸收量有显著相关;M3-Fe、Pb、Ti值则没有统计学的显著相关性。此外,该法还有多项其它优越性。同时,对于M3法的机理和问题也作了探索。研究结果打破了我们长期以来关于“酸性浸提剂不适用于石灰性土壤测试“的观念,为我国土壤测试方法提供了一种统一通用浸提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 土壤 土壤浸提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盐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换算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冬顺 杨劲松 周静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85-287,共3页
本文讨论了黄淮海平原盐渍土壤不同土水比浸提液电导率测值之间的关系及差异。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系列关系方程式,可用于该平原盐渍土壤1:5土水比浸提液和饱和泥浆浸提液电导率值之间的相互换算。同时提出了改善其计算精度的几... 本文讨论了黄淮海平原盐渍土壤不同土水比浸提液电导率测值之间的关系及差异。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系列关系方程式,可用于该平原盐渍土壤1:5土水比浸提液和饱和泥浆浸提液电导率值之间的相互换算。同时提出了改善其计算精度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盐渍土 换算 土壤浸提 土水比
原文传递
凋落物和土壤浸提液对油松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雷日平 陈辉 刘建军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82-84,共3页
混交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探讨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化关系 ,研究了分布于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场的华山松 (Prunus armandii)和锐齿栎 (Quercus acutissima)林下土壤及凋落物浸提液对油松 (Prunus tabulaeformis... 混交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探讨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化关系 ,研究了分布于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场的华山松 (Prunus armandii)和锐齿栎 (Quercus acutissima)林下土壤及凋落物浸提液对油松 (Prunus tabulaeformis)种子发芽、胚根和幼茎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各个浓度水平的两种森林林下土壤浸提液对种子发芽 ,幼茎生长和胚根生长都无显著影响 ;各个浓度水平的凋落物浸提液对胚根和幼茎生长有显著影响 ,经α=0 .0 5水平检验 ,1∶ 10液对胚根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原液和 1∶ 2 0液无显著影响 ,1∶ 10液和 1∶ 2 0液对幼茎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锐齿栎 油松 凋落物浸提 土壤浸提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化关系 他感作用
下载PDF
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微生物态氮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宋建国 王晶 林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2-287,共6页
本文在用连续流动分析仪 T R A A C S2000 测定土壤中常见十几种有机态氮化合物的基础上,对连续流动分析仪法和凯氏法测定土壤浸提液全氮和土壤微生物态氮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仪所测标准有机态氮... 本文在用连续流动分析仪 T R A A C S2000 测定土壤中常见十几种有机态氮化合物的基础上,对连续流动分析仪法和凯氏法测定土壤浸提液全氮和土壤微生物态氮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仪所测标准有机态氮化合物的回收率平均为94 % ;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得浸提液中全氮量与凯氏定氮法所测浸提液中全氮量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测得的土壤微生物态氮与凯氏法测得的土壤微生物态氮的之间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氮来自土壤氮的同一组分,其转换系数分别为 Kn = 048( Ca Cl2 浸提) 或 Kn =053( K2 S O4 浸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仪 土壤浸提液全氮 微生物态氮
下载PDF
大豆连作土壤中化感物质浸提剂的生物筛选 被引量:12
8
作者 阎飞 韩丽梅 +1 位作者 孙衍 刘金萍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1期7-11,28,共6页
通过大豆的正茬和重茬土壤水提液、磷酸缓冲液(pH=60)的乙醚萃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大豆和小麦种子萌发的研究表明:水和乙醇的正茬土壤提取液对大豆和小麦种子发芽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它们的重茬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发芽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通过大豆的正茬和重茬土壤水提液、磷酸缓冲液(pH=60)的乙醚萃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大豆和小麦种子萌发的研究表明:水和乙醇的正茬土壤提取液对大豆和小麦种子发芽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它们的重茬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发芽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无显著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乙醇提取液则显著的抑制(正茬土壤)或促进(重茬土壤)小麦种子的发芽,正茬、重茬土壤磷酸缓冲液———乙醚萃取液对大豆和小麦种子的发芽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根据大豆和小麦的生产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纯水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豆连作障碍中土壤化感物质行之有效的土壤提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土壤浸提 化感物质 生物筛选
下载PDF
M_3土壤浸提剂测定土壤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的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玮 高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采用M_3土壤浸提剂测定土壤有效性Cu、Zn、Fe、Mn,较常规DTPA浸提法省时、省工,操作方便,结果稳定,适用于石灰性土壤,并且同DTPA浸提法相关性显著,是一种较理想的浸提方法。
关键词 土壤微量元素 M3土壤浸提 测定 石灰性土壤 DTPA浸提
下载PDF
一种电导率指标测可溶性盐分含量新方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毅 胡顺军 +2 位作者 王兴繁 田长彦 尹传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7-1261,共5页
土壤可溶性盐的定量研究是确定土壤盐渍化程度和改良土壤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土壤农化分析土壤可溶性盐中,常用全盐量和1:5土水质量比浸提液的电导率指标来描述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状况。在测定土壤可溶性盐的过程中,在室内是让土壤中... 土壤可溶性盐的定量研究是确定土壤盐渍化程度和改良土壤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土壤农化分析土壤可溶性盐中,常用全盐量和1:5土水质量比浸提液的电导率指标来描述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状况。在测定土壤可溶性盐的过程中,在室内是让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充分溶解后测定浸提液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土壤浸提液电导率 溶解度
下载PDF
不同土水比土壤浸提液与饱和泥浆电导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新送 宋付朋 鞠正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2-818,共7页
针对饱和泥浆调制时饱和点的不确定性及其电导率测定的不稳定性等问题,为了统一和准确地表征暗管改碱的盐碱土盐渍化程度,采用室内化验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系统比较研究了饱和泥浆所需水量与饱和土壤溶液所需水量及其电导率和全盐与土水比... 针对饱和泥浆调制时饱和点的不确定性及其电导率测定的不稳定性等问题,为了统一和准确地表征暗管改碱的盐碱土盐渍化程度,采用室内化验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系统比较研究了饱和泥浆所需水量与饱和土壤溶液所需水量及其电导率和全盐与土水比1︰5、1︰2.5、1︰1、1︰0.5系列的相关和换算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土(氯化物类型)区,可采用通过计算土壤孔隙度得到的饱和土壤溶液含水量来定量确定原来定性判定饱和点的饱和泥浆含水量,以饱和土壤溶液电导率可完全代替饱和泥浆电导率;饱和泥浆电导率数值和全盐含量均不是土水比1︰5、1︰2.5、1︰1、1︰0.5系列中的最高值,但均与其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饱和泥浆电导率与土水比1︰5土壤浸提液的电导率、饱和泥浆全盐含量与土水比1︰0.5全盐含量相关性最高,可分别用最佳拟合回归函数模型进行换算:一元线性函数模型Ece=2.042 8×EC1︰5+0.089 5、一元二次函数模型Tse=0.064 1×(TS1︰0.5)2?0.059×TS1︰0.5+0.397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比 土壤浸提 饱和泥浆 电导率测定 全盐含量
下载PDF
半夏茬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化感作用初探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成林 王觉 +5 位作者 罗夫来 王勇 聂春鹏 赵致 王华磊 罗春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为了探寻半夏茬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茬后土壤对半夏植株生长的化感作用,用涂布平板法培养微生物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并用浇灌法处理盆栽半夏幼苗,研究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种植半夏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量增加,细菌、真... 为了探寻半夏茬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茬后土壤对半夏植株生长的化感作用,用涂布平板法培养微生物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并用浇灌法处理盆栽半夏幼苗,研究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种植半夏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量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是种植前的1.26倍、43.28倍和4.09倍。茬后土壤浸提液总体上表现为对半夏植株的株高、叶片长和叶片宽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强,当土壤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4×103g/L时,对半夏生长具有严重抑制作用,对株高抑制率最高达20.23%,对叶片长度抑制率最高达17.46%,对叶片宽度抑制率最高达12.58%。综上,种植半夏会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增加,致病性微生物的增加可能是半夏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半夏茬后土壤浸提液对半夏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土壤中化感物质增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土壤浸提 微生物数量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污水灌溉对土壤浸提液元素浓度变化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法虎 黄冠华 邓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4-129,共6页
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趋势关系到污水灌溉农业的可持续性。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条件下2种灌溉水质和3种灌水量对土壤浸提液元素浓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大水量污灌增加土壤盐分而中、小水... 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趋势关系到污水灌溉农业的可持续性。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条件下2种灌溉水质和3种灌水量对土壤浸提液元素浓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大水量污灌增加土壤盐分而中、小水量污灌则降低土壤盐分。试验用污水不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碱化。土壤中的C a、M g、F e和Zn含量在试验期间增加而P、M n、Cu、Cd和N i减小。大水量污灌增加土壤中的N a和B含量而小水量污灌则降低其含量;K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污灌可补充土壤中的作物营养元素K和P,但降低污水灌水定额可有效抑制盐分、B和Zn在土壤以及重金属元素在作物中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污水灌溉 土壤浸提 化学元素 灌水定额
下载PDF
不同分离方法对子实体形成和粘细菌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蚁烁星 周杨 +3 位作者 张鲜姣 姚青 李华平 朱红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3-934,共12页
【目的】基于模拟原位环境策略、可培养粘细菌的营养策略及细菌互作网络,改良分离培养基,以提高分离粘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通过添加土壤浸提液、使用不同种类的诱导菌和改变诱导菌的接种方式设置分离方法,同时以传统的分离方法作对... 【目的】基于模拟原位环境策略、可培养粘细菌的营养策略及细菌互作网络,改良分离培养基,以提高分离粘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通过添加土壤浸提液、使用不同种类的诱导菌和改变诱导菌的接种方式设置分离方法,同时以传统的分离方法作对照。【结果】改良的分离方法比对照组诱导出了更多粘细菌子实体种类,采自4个地区的9份样品共分离纯化出40株粘细菌,按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其归类于原囊菌属(Archangium)、珊瑚菌属(Corallococcus)、软骨霉状菌属(Chondromyces)、粘球菌属(Myxococcus)、侏囊菌属(Nannocystis)、多囊菌属(Polyangium)、匣状球菌属(Pyxidicoccus)。【结论】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添加土壤浸提液,诱导菌点接法能大大提高诱导出的粘细菌子实体种类的数目,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作为诱导菌对子实体种类影响较小,但是也发现革兰氏阳性菌特异性诱导出的子实体。虽然本研究通过对分离培养基的改良大大增加了子实体种类,但是纯化出的粘细菌种类远少于观察到的子实体种类,说明除改良分离方法外,还需进一步研究粘细菌的纯化方法,提高分离所得粘细菌的多样性,获取更多粘细菌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细菌分离 纯化 子实体 土壤浸提 诱导菌
原文传递
川中丘陵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3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玉莲 刘小丽 +2 位作者 吴丽君 刘瑶 吴庆贵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399,共6页
某些植物和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关于川中丘陵区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推测柏木的土壤浸提液可能抑制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采用室内种... 某些植物和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关于川中丘陵区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推测柏木的土壤浸提液可能抑制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实验,研究土壤浸提液(0.00 g/mL、0.01 g/mL、0.02 g/mL、0.05 g/mL和0.10 g/mL)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辣椒(Capsicum annu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与物种有关. 0.01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提高番茄的活力指数、降低根鲜重,0.05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增加番茄的根长,而0.10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降低番茄的发芽率. 4种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均显著降低辣椒的发芽势和苗鲜重,而辣椒的根长和根鲜重主要在0.01g/mL、0.02 g/mL和0.05 g/mL的土壤浸提液下降显著.对茄子而言,4种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均显著提高其活力指数、降低鲜根重.综合化感效应指数表明,柏木土壤浸提对番茄和茄子表现为抑制和促进作用,而辣椒仅表现为抑制作用,且3种作物的化感敏感性为辣椒>茄子>番茄.综上,柏木土壤浸提液能影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在川中丘陵区,辣椒可能不适合种植在以柏木为坡地防护林的坡耕地中.(图2表3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土壤浸提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农作物
原文传递
异龄苜蓿土壤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倩 王希 沈禹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4-788,共5页
采用自甘肃庆阳和定西地区不同年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土壤制备浸提液,应用纸上发芽法检测其对苜蓿、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龄苜蓿土壤浸提液对苜蓿种... 采用自甘肃庆阳和定西地区不同年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土壤制备浸提液,应用纸上发芽法检测其对苜蓿、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龄苜蓿土壤浸提液对苜蓿种子萌发以及胚根和胚芽的抑制程度为5年>3年>9年,在庆阳5龄苜蓿土壤浸提液(500 g干土/L)中苜蓿发芽率下降18%,其胚芽和胚根显著受抑(P<0.05),比对照分别降低69%和80%。在平均降水391mm的定西,4年以下苜蓿土壤无明显自毒性;苜蓿秋季翻耕休闲有利于3个供试种的萌发及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有效解除了5年龄以上苜蓿土壤的自毒效应,苜蓿-小麦轮作系统中,苜蓿后茬小麦建植不受苜蓿毒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浸提 自毒作用 种子萌发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颗粒去除污染土壤HCl浸提液中的Pb 被引量:7
17
作者 付彧 赵娜 +1 位作者 付瑾 崔岩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93-1397,共5页
主要研究了纳米零价铁颗粒对土壤HCl浸提液中重金属Pb的去除效果。通过批实验探讨HCl浓度、纳米零价铁投入量以及处理时间对Pb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颗粒对浸提液中Pb的去除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主要研究了纳米零价铁颗粒对土壤HCl浸提液中重金属Pb的去除效果。通过批实验探讨HCl浓度、纳米零价铁投入量以及处理时间对Pb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颗粒对浸提液中Pb的去除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标准化后的反应速率常数KSA=0.018 mL/(m2.min);反应30 min时,0.5 g纳米零价铁对1.0 mol/L的HCl所提取Pb(51.7 mg/L)的去除率达到91.8%。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对土壤HCl浸提液中Pb具有良好去除效果,但相对于处理水溶液中的Pb,反应速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PB HCL 土壤浸提 去除率
原文传递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修复土壤浸提液中Cr(Ⅵ)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璐玮 祝方 +1 位作者 马少云 商执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8-612,共5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研究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对土壤浸提液中Cr(Ⅵ)的修复作用。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以处理时间、土壤浸提液的pH值和温度3个影响因素,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对土壤浸提液中的Cr(Ⅵ)的去除率为响应值进...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研究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对土壤浸提液中Cr(Ⅵ)的修复作用。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以处理时间、土壤浸提液的pH值和温度3个影响因素,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对土壤浸提液中的Cr(Ⅵ)的去除率为响应值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得到响应曲面模型。对得到的响应曲面和方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方差分析得到的F值和R2分别为15.18和0.951 3,处理时间、土壤浸提液的pH值和温度对土壤浸提液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是显著的,模型在整个回归区域内拟合程度好,其影响顺序为处理时间>土壤浸提液的pH值>反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 Cr(Ⅵ) 土壤浸提 响应面分析法
原文传递
黄瓜和西芹间作对黄瓜生长及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立金 曹巨峰 +1 位作者 韩伟秋 云兴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4-692,共9页
为研究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生长、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及田间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不同土壤浸提液培养黄瓜枯萎病菌和田间测定黄瓜生长与枯萎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与西芹间作土壤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和田... 为研究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生长、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及田间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不同土壤浸提液培养黄瓜枯萎病菌和田间测定黄瓜生长与枯萎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与西芹间作土壤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和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与西芹间作促进了黄瓜营养生长,降低了第1雌花节位,增加了1~30节内雌花数;与西芹间作土壤浸提液培养的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直径最小,分别与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达显著性差异(P<0.05);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乙醇、丙酮和蒸馏水浸提液均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一定化感作用,且表现为抑制作用,化感效果可达38.11%~75.90%;且乙醇浸提液培养的枯萎病菌菌落直径最小,与丙酮和蒸馏水浸提液达极显著差异(P<0.01)。采用上述3种土壤田间种植黄瓜,在黄瓜第1片真叶期接种黄瓜枯萎病菌,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对比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的抑病效果可达57.03%~72.15%。因此,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一定化感抑制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田间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为黄瓜土传病害的化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和西芹间作 黄瓜枯萎病 土壤浸提 化感作用 抑病效果
下载PDF
土壤浸提液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反硝化细菌法测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春英 李玉中 +4 位作者 李巧珍 毛丽丽 林伟 强晓晶 郑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29-1836,共8页
本研究优化了采用反硝化细菌法同时测定土壤浸提液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方法。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5000~8000 r·min-1的转速离心、高纯氮气吹扫1 h、减少加样量及改造仪器自动进样器等措施对已发表方法进行了优化... 本研究优化了采用反硝化细菌法同时测定土壤浸提液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方法。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5000~8000 r·min-1的转速离心、高纯氮气吹扫1 h、减少加样量及改造仪器自动进样器等措施对已发表方法进行了优化。对国际标准样品USGS34的分析表明,0.1~0.8μg NO-3-N样品量即可以得到较稳定、准确的测定值和校正值;同一时间内制备的硝酸盐δ15N的SD介于0.05‰~0.09‰之间,δ18O的SD介于0.28‰~0.48‰之间;在三个月之内δ15N和δ18O的测定值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通过研究浸提剂、保存条件以及加热对测定土壤浸提液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用的去离子水、KCl、Ca Cl2可能都含有微量的硝酸盐,随着加样量增大,浸提剂中含有的硝酸盐可能就会影响δ15N和δ18O的测定;对于土壤硝酸盐的浸提液,冷冻保存效果较好,保证了土壤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尽管加热对硝酸盐标准样品USGS34和IAEA-NO3的δ15N没有显著影响,但δ18O显著升高,说明加热易引起氧同位素分馏;而土壤硝酸盐浸提液样品加热前后的δ15N和δ18O的测定值没有显著变化,因此为避免产生氧同位素分馏和节省测试时间,建议同时测定土壤浸提液硝酸盐δ15N和δ18O时直接和反硝化细菌反应。应用本方法对不同肥料处理田间土壤浸提液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法 土壤浸提 硝酸盐 氮氧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