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竹高效栽培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60
1
作者 姜培坤 周国模 徐秋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1,共6页
采样分析了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不同形态碳含量。结果表明 :竹林土壤有机碳总量 (CT)接近天然马尾松林 ,明显高于相邻板栗林地。雷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CMB)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 ,分别比马尾松和板栗林降低了 2 3.12 %和 12 .6 3% ,... 采样分析了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不同形态碳含量。结果表明 :竹林土壤有机碳总量 (CT)接近天然马尾松林 ,明显高于相邻板栗林地。雷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CMB)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 ,分别比马尾松和板栗林降低了 2 3.12 %和 12 .6 3% ,连年施用化肥竹林CMB 和CMB CT 下降辐度更大 ,近 3a单用化肥竹园土壤CMB 和CMB CT 比有机无机肥混施竹园降低了 6 1 5 4 %和 5 8.82 % ,但随着覆盖年份增加 ,土壤CMB 和CMB CT有上升的趋势。雷竹园土壤活性碳含量 (CA)以及CA CT 保持与天然马尾松林相同水平 ,近 3a有机无机肥混施地块土壤CA 和CA CT 是单施化肥地块的 1 39和 1 2 3倍 ,随着覆盖年份增加土壤CA 也明显增加 ,但稳定态碳 (CUA)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雷竹园冬季覆盖物补充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CWS)的库源 ,使土壤CWS上升 ,覆盖年份从 1a到 5a ,土壤CWS增加了 1倍 ,土壤CWS CT 也增加了 0 .75倍。雷竹土壤CT 与CA 、CWS之间 ,CA 与CWS之间以及CT 、CA 、CWS与土壤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 ;而土壤CMB 与CT、CA、CWS、全氮、水解氮、有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措施 土壤 雷竹 土壤有机总量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活性 土壤水溶性有机 稳定态 施肥 地表覆盖
下载PDF
种植绿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4
2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2 位作者 周国模 邬奇峰 吴家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绿肥播种对板栗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布置了对照,黑麦草,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白三叶和大绿豆3种混播等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个绿肥播种处理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P<0.05);播种绿肥显著增加... 为了研究不同绿肥播种对板栗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布置了对照,黑麦草,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白三叶和大绿豆3种混播等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个绿肥播种处理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P<0.05);播种绿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含量(P<0.05);播种绿肥在当年对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对4个播种绿肥处理进行比较发现,种大绿豆对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绿肥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水溶性有机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变化 被引量:28
3
作者 罗海波 刘方 +2 位作者 刘元生 何腾兵 苏英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28,共5页
研究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和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阔叶林土壤有机总碳含量和腐殖酸碳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林、灌草丛和稀疏草丛,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喀斯特... 研究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和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阔叶林土壤有机总碳含量和腐殖酸碳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林、灌草丛和稀疏草丛,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喀斯特森林退化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减少、流失量增加;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有机总碳和腐殖酸碳含量存在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异:石坑>石沟>石缝>石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第1主要因子由植被类型决定,第2主要因子由小生境类型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小生境 土壤有机 腐殖酸 土壤水溶性有机 喀斯特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特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焱 徐宪根 +4 位作者 阮宏华 汪家社 方燕鸿 吴焰玉 徐自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2,共5页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土壤碳循环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TOC—VCPN总有机碳仪测定了武夷山4个典型海拔地的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分析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分间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土壤碳循环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TOC—VCPN总有机碳仪测定了武夷山4个典型海拔地的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分析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分间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上升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值介于0.02%~0.16%,以高山草甸10~25cm土层最高,常绿阔叶林25~40cm土层最低;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湿度、全氮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土壤温度、pH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海拔 土壤水溶性有机 土壤因子 武夷山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呼吸以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月玲 周凤 +4 位作者 张帆 马武功 王强 曹胜磊 耿增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0-928,共9页
为确定生物炭对土壤呼吸速率以及土壤碳组分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苹果果树枝条生物炭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添加0、20、40、60、80 t/hm^2的苹果果树枝条生物炭后,小麦生态系统呼吸(R_e)、土壤呼吸(R_s)、植物呼吸(R_p)、土壤TOC(总... 为确定生物炭对土壤呼吸速率以及土壤碳组分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苹果果树枝条生物炭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添加0、20、40、60、80 t/hm^2的苹果果树枝条生物炭后,小麦生态系统呼吸(R_e)、土壤呼吸(R_s)、植物呼吸(R_p)、土壤TOC(总有机碳)、土壤POC(颗粒有机碳)、WSO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AOC(易氧化有机碳)的变化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小麦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土壤呼吸速率和植物呼吸速率,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9.98%~27.57%、9.33%~19.47%和10.18%~30.14%,并且生物炭施用量为20和40 t/hm^2时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而对于小麦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和植物呼吸速率来说,施用40 t/hm^2生物炭时其值最高.对于土壤碳组分,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中土壤w(TOC)、w(POC)和w(AOC),并且土壤w(TOC)和w(POC)与生物炭施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于WSOC而言,当生物炭施用量高于40 t/hm^2时其值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0~10、>10~20和>20~30 cm三个土层中w(WSOC)分别降低了21.82%~28.37%、35.88%~36.58%和32.28%~44.07%.研究显示,适量施用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w(TOC)、w(POC)和w(AOC)而降低了w(WSOC),但同时也增加了小麦生态系统呼吸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呼吸 植物呼吸 土壤颗粒有机 土壤水溶性有机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水溶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宁 杨满元 +2 位作者 邹冬生 林仲桂 付美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2-818,共7页
为了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水溶性有机碳(SWSOC)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阶段(GT)、草灌阶段(MT)、灌丛阶段(FX)、灌乔阶段(F... 为了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水溶性有机碳(SWSOC)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阶段(GT)、草灌阶段(MT)、灌丛阶段(FX)、灌乔阶段(FA)、乔木阶段(AR)和顶极阶段(TV),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分析,对不同恢复阶段的0~10,10~20和20~40cm土层土壤的SMBC、土壤微生物熵(SMQ)、SWSOC、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SWSOC/SOC)、土壤基础呼吸(SBR)的变化规律以及他们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BC和SBR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SMQ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和恢复进行而增加;在不同的恢复阶段,SWSOC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10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在10~20和20~40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先增后减;SWSOC/SOC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减小;SMBC,SMQ,SWSOC,SBR均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高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水溶性有机 土壤基础呼吸 植被恢复 紫色土 湖南省衡阳市
下载PDF
生物腐植酸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海波 陈运 侯宪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137-141,共5页
土壤碳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都有重要的影响。增加土壤碳的含量不但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了从有机废弃物发酵产物中提... 土壤碳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都有重要的影响。增加土壤碳的含量不但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了从有机废弃物发酵产物中提取的生物腐植酸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有机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其中腐植酸+化肥处理能在较长的时间内(10-40天)保持土壤有机碳含量,其土壤有机碳碳含量增加了1.6%-10.5%。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腐植酸+化肥处理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增加了2.7%-20.1%。施肥处理能保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腐植酸添加量为400 mg/kg时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腐植酸 土壤组分 土壤水溶性有机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道炜 刘金福 +1 位作者 何中声 郑世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8,36,共8页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形成的3种林分:杉木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和毛竹林为对象,测定其土壤易氧化态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研究毛竹扩张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形成的3种林分:杉木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和毛竹林为对象,测定其土壤易氧化态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研究毛竹扩张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3种林分8月和1月土壤易氧化态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表层富集现象。各土层8月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均比1月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相反。3个土层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排序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2)3种林分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易氧化态碳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储量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0-60cm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储量均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储量则相反,3种林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0-60cm土层3种林分土壤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基本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土壤碳库指数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为毛竹林>毛杉混交林>杉木林。研究表明,毛竹向杉木林扩张有利于土壤质量改善,但杉木林演替成毛竹纯林后对土壤质量长期影响,则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 毛竹扩张 杉木林 土壤易氧化态 土壤水溶性有机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围湖造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莹 阮宏华 +2 位作者 黄亮亮 冯育青 齐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114,共6页
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代表,测定分析了肖甸湖围湖造田区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4种典型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40cm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并且在不... 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代表,测定分析了肖甸湖围湖造田区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4种典型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40cm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并且在不同土层表现不同。0~10cm土层农田中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比3种林地的小,针叶林中的比阔叶林的大;而10~20cm与20~40cm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与之相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林地土壤自上而下呈下降趋势;除12月冬闲期外,农田各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10~20、20~40、0~10cm。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秋冬季节大于春夏季节。与旱地发育的植被土壤相比,围湖后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差;与干湿交替的平原湿地相比,围湖后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较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强。围湖造田作为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干扰方式,显著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围湖造田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水溶性有机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季节动态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满元 杨宁 +4 位作者 欧阳美娟 万丽 刘浩 姜琳 吴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4-788,共5页
本文以典型的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本阶段(Grassplot,GT)、灌草阶段(Frutex and grassplot,FG)、灌丛阶段(Frutex,FX)和乔灌阶段(Arbor and frutex,AF)... 本文以典型的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本阶段(Grassplot,GT)、灌草阶段(Frutex and grassplot,FG)、灌丛阶段(Frutex,FX)和乔灌阶段(Arbor and frutex,AF),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对不同恢复阶段0~40cm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E280、E250/E365、E240/SOC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重组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全磷、速效钾、pH值相关性不明显(P>0.05)。综上所述,土壤水溶有机碳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性状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溶性有机 土壤因子 植被恢复 紫色土
下载PDF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仕吉 项文化 +1 位作者 孙伟军 方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65-2071,共7页
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石栎+青冈次生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分析了土壤DOC含量与土壤自然含水率、碳(C)... 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石栎+青冈次生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分析了土壤DOC含量与土壤自然含水率、碳(C)、氮(N)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DOC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秋季土层之间差异最小,土壤DOC分配比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DOC含量差异显著,与石栎+青冈次生林相比,毛竹林、杉木人工林、水田、农用旱地、苗圃依次下降了10%~12%、11%~12%、13%-19%、18%~25%和37%~42%,夏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差异最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DOC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均表现为:春、夏、冬季较高,秋季最低,秋季与春、夏、冬季之间差异显著;土壤DOC含量与土壤自然含水率、TOC、MBC、ROC、MOC、全N、水解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DOC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次生林转变为人工林或农用地后,土壤DOC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水溶性有机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乌岩岭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权伟 戎建涛 郑方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浙江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濒临太平洋,具有独特的海洋性气候,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探究该区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可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用岛... 【目的】浙江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濒临太平洋,具有独特的海洋性气候,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探究该区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可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用岛津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7种林分(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茶园)土壤有机碳(SOC)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7种林分的SOC和WSOC含量都呈现出了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各土层SOC含量均以杉木林最高,≥10~25 cm与≥25~40 cm两土层WSOC含量亦是在杉木林中最高。WSOC与SOC含量之比为0.59%~1.51%,以杉木林≥25~40 cm土层的最高,以松林≥25~40 cm土层的最低。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 H分别存在极显著(P<0.01)与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W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 H均存在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结论】乌岩岭土壤密度与p H均为影响林分SOC和WSOC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溶性有机 土壤有机分布特征 林地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昊楠 陈鑫 +3 位作者 董鹏 魏婉 李朝 关庆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共5页
对徐州石灰岩山地4种不同植被类型中的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含量在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均随灌草地向林地变化而呈现上升趋... 对徐州石灰岩山地4种不同植被类型中的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含量在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均随灌草地向林地变化而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在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的变化趋势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水溶性有机碳在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的变化趋势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草地。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全氮和pH值等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在徐州石灰岩山地地区,与当地大面积栽植的侧柏相比,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可作为更好的替代树种,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水溶性有机 植被群落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云杉低效林林窗改造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业田 郝凯婕 +3 位作者 张翠翠 李贤伟 王晓虹 范赟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分析了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典型云杉低效林经不同面积的林窗(50 m2,L1;100 m2,L2;150 m2,L3;对照样地,CK)改造后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对4个样地的不同土层(分0~15 cm,15 cm^30 cm两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 本文分析了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典型云杉低效林经不同面积的林窗(50 m2,L1;100 m2,L2;150 m2,L3;对照样地,CK)改造后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对4个样地的不同土层(分0~15 cm,15 cm^30 cm两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及与其他活性碳和土壤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均是L2>L3>L1>CK,且土壤上层高于下层;在观测的四个季节内,上、下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是夏季最低,以后逐渐升高,100m2林窗的碳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地区 林窗 云杉人工林 土壤水溶性有机
下载PDF
酒竹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氮输入的响应及其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伟成 王曙光 +3 位作者 盛海燕 郑友苗 王树东 钟哲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以西南地区引种栽培的酒竹为对象,开展造林初期不同氮输入措施的试验以评价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并通过10cm深处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 at 10cm depth,T10)、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soil water-solubleorganic carbon content,WSOC)... 以西南地区引种栽培的酒竹为对象,开展造林初期不同氮输入措施的试验以评价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并通过10cm深处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 at 10cm depth,T10)、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soil water-solubleorganic carbon content,WSOC)和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探讨其响应机制。结果显示:在不同氮输入处理下酒竹人工林T10、WSOC和SW的变化规律基本与土壤呼吸相似,全年呈现上升—高峰—下降—低谷的过程,雨季和旱季的差异性显著;土壤呼吸速率与T10呈极显著相关的指数关系,而与WSOC、SW呈极显著相关的线性关系;全年温度敏感指数Q10值在2.45~2.78之间,雨季的温度敏感性略低(Q10值在1.66~1.89之间),旱季则较为特殊,对温度敏感,Q10值在4.85~9.54之间,N80和N160处理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测得的WSOC数据波动较大,酒竹人工林的氮输入并不能提高T10和SW,但N80和N160相对提高了WSOC。SW和T10解释了全年在N0、N40、N80和N160处理下土壤呼吸变化的96.10%、94.30%、94.48%和92.99%,贡献了绝大部分信息量;雨季与旱季土壤呼吸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雨季为SW,旱季为T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水溶性有机含量 土壤 半干旱区造林 竹林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