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施用方式对黑土和潮棕壤养分及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兴 武国慧 +3 位作者 张玉兰 解宏图 陈振华 陈利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93-2702,共10页
为探明不同生物炭施用方式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元素转化的影响,通过设置在黑土和潮棕壤的两个为期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每年低量施用(AL,22.5 t·hm^(-2)·a^(-1))和间隔性高量施用(IH,112.5 t·hm^(-2)·5 a^(-1))... 为探明不同生物炭施用方式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元素转化的影响,通过设置在黑土和潮棕壤的两个为期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每年低量施用(AL,22.5 t·hm^(-2)·a^(-1))和间隔性高量施用(IH,112.5 t·hm^(-2)·5 a^(-1))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土壤生物学性质及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农田土壤地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两种施用方式间比较,黑土AL处理的全碳和有机氮含量(31.55和1.89 g·kg^(-1))显著高于IH处理(25.77和1.71 g·kg^(-1));与对照相比,黑土AL处理脱氢酶活性降幅(26.75 mg·kg^(-1)·24 h^(-1))大于IH处理(17.69 mg·kg^(-1)·24 h^(-1)),而潮棕壤AL处理蛋白酶活性增幅(11.77 mg·kg^(-1)·h^(-1))却低于IH处理(29.95 mg·kg^(-1)·h^(-1))。与潮棕壤相比,生物炭施用对黑土全碳和有机氮含量的提升较大。生物炭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潮棕壤脱氢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却显著降低了黑土脱氢酶活性。土壤类型和生物炭施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微生物代谢活性及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总体来说,土壤类型和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特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氮磷养分 酶活性 土壤肥力 施用方式
原文传递
宜阳县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萌 沈雅飞 +6 位作者 陈天 王丽君 曾立雄 孙鹏飞 肖文发 田耀武 程瑞梅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宜阳县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C、N、P养分间的耦合关系,以期为宜阳县所在的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宜阳县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3种森林类型土壤为... 【目的】研究宜阳县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C、N、P养分间的耦合关系,以期为宜阳县所在的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宜阳县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3种森林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 3个层次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土层土壤C、N、P养分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阐明宜阳县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不同森林类型土壤C、N养分差异显著,阔叶纯林均高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而土壤P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阔叶纯林土壤C、N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呈现“倒三角”的变化规律;而针阔混交林土壤C、N含量则表现为表层土壤显著高于深层土壤,“表聚现象”严重;阔叶混交林土壤C、N养分含量表层明显低于下层。3)不同森林类型土壤C∶N(9.43~11.06)、N∶P(2.16~3.18)、C∶P(20.84~37.08)均小于全国水平(12.3、5.2、61.0),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C∶N、C∶P的主要控制因素,土壤P含量是土壤N∶P主要控制因素。【结论】宜阳县森林土壤受到严重的N限制,但其有机质矿化分解速率和P元素的有效性较高,比较有利于该地区植被恢复工程的实施。因此,在宜阳县未来的森林经营和植被生态治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土壤N限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制定相关治理策略,以期解决土壤N限制的不良影响,加快生态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土层深度 土壤氮磷养分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生草覆盖与植物篱技术防治紫色土坡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夏立忠 杨林章 李运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1,共4页
水土流失与农业面源污染是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具有投资少、操作容易和见效快等特点。采用连续定位监测的方法,以常规旱作花生-小麦和黑麦草-大豆(紫粒苋)为对照,分别设置紫花苜蓿多年生牧... 水土流失与农业面源污染是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具有投资少、操作容易和见效快等特点。采用连续定位监测的方法,以常规旱作花生-小麦和黑麦草-大豆(紫粒苋)为对照,分别设置紫花苜蓿多年生牧草、花生-小麦附设香椿生物篱、花生-小麦附设紫花苜蓿生物篱3个处理,连续3年监测各雨次径流、泥沙和泥沙氮磷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4~9月份是库首地区早坡地土壤侵蚀和泥沙氮磷养分流失的高峰期,不同利用管理方式下,由于植被覆盖和耕作、施肥措施的不同,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氮磷养分流失量有明显的差异。与种植季节性牧草和旱坡地常规小麦-花生模式相比,种植多年生牧草和常规小麦-玉米模式附设香椿植物篱.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和泥沙态氮、磷流失。发展饲草-养殖模式的早坡地,选种多年生饲草,既能实现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又能保持水土;常规旱坡地等高设置经济植物篱笆.同样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覆盖 植物篱 紫色土坡地 土壤氮磷养分流失
下载PDF
干旱区滴灌葡萄园戈壁土壤氮磷钾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学德 李铭 +1 位作者 郭绍杰 李鹏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9期123-128,共6页
为了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给葡萄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保护葡萄园生态环境,对葡萄园不同滴肥时间戈壁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运移分布特征及不同生育期土壤氮磷钾养分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滴肥后0-20... 为了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给葡萄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保护葡萄园生态环境,对葡萄园不同滴肥时间戈壁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运移分布特征及不同生育期土壤氮磷钾养分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滴肥后0-20 cm表层戈壁土壤水解性氮变化幅度较小,有效磷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速效钾含量变化介于两者之间,0-80 cm土层戈壁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自表层垂直向下的分布特点分别是:氮素为40-60 cm〉20-40 cm〉0-20 cm〉60-80 cm;磷素为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钾素为20-40 cm〉40-60 cm〉10-20 cm〉60-80 cm。戈壁土壤养分随生育期变化特点是:水解性氮含量从花前到果实采收后呈直线递减;有效磷从花前到果实采收后呈直线递增;速效钾从花前到果实采收后呈先升后降趋势,果实膨大期后缓慢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葡萄园 戈壁土壤氮磷养分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