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氧化铁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何挺 王静 +1 位作者 程烨 林宗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4,共5页
土壤光谱反射特性的研究是土壤遥感的物理基础,土壤氧化铁含量影响土壤反射率。对采集的174个土样350~2500nm谱段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下述3类光谱变量,寻找对土壤氧化铁含量敏感的光谱特征。1)原始光谱反射率及其各种变换... 土壤光谱反射特性的研究是土壤遥感的物理基础,土壤氧化铁含量影响土壤反射率。对采集的174个土样350~2500nm谱段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下述3类光谱变量,寻找对土壤氧化铁含量敏感的光谱特征。1)原始光谱反射率及其各种变换形式;2)基于光谱吸收峰特征的变量,因为已知三价铁在870nm附近有吸收峰存在,提取该吸收峰的面积、宽度、深度等变量;3)基于植被指数的变量,构建土壤氧化铁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变量中土壤氧化铁指数对土壤氧化铁含量最敏感,建立相应的回归预测模型,模型拟合度R^2为0.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氧化铁 光谱特征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去除有机质对土壤光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彭杰 张杨珠 +2 位作者 周清 刘香伶 周卫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8,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研究了去除有机质对湖南省几种耕作土壤高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有机质以后,供试土壤的光谱反射曲线形态均有一定的变化,土壤的光谱反射率不管在全波段还是在分波段都有明显的增加;此外,由...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研究了去除有机质对湖南省几种耕作土壤高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有机质以后,供试土壤的光谱反射曲线形态均有一定的变化,土壤的光谱反射率不管在全波段还是在分波段都有明显的增加;此外,由于有机质是影响和干扰氧化铁光谱特性的一个重要因子,去除土壤有机质以后,几个研究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游离氧化铁、全Fe、无定形氧化铁的相关系数都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土壤有机质 光谱特性 光谱反射率 土壤氧化铁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区域水稻土氧化铁高光谱反演——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颖 郭治兴 +4 位作者 刘佳 袁宇志 孙慧 柴敏 毕如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75-3683,共9页
氧化铁是土壤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亚热带土壤中高含量的氧化铁形成了该区域重要的土壤附色成分针铁矿和赤铁矿等矿物,使得土壤颜色明显区别于其他气候带.以亚热带典型地区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不同光谱形式与土壤氧化铁含量的相关性... 氧化铁是土壤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亚热带土壤中高含量的氧化铁形成了该区域重要的土壤附色成分针铁矿和赤铁矿等矿物,使得土壤颜色明显区别于其他气候带.以亚热带典型地区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不同光谱形式与土壤氧化铁含量的相关性,提取特征光谱波段建立土壤氧化铁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氧化铁含量与反射光谱之间呈负相关,且敏感波段主要位于404、574、784、854和1204 nm等可见近红外区域.微分处理后的光谱与土壤氧化铁的相关性明显提高.在相关性显著波段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以及主成分分析剔除共线性波段,最后选择特征光谱波段作为反演模型的输入参数.比较反演模型的结果,得出该地区土壤氧化铁含量的最佳反演模型为BP人工神经网络(RMSEC=0.22,RMSEP=0.81,R^2=0.93,RPD=12.20),该模型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快速估测土壤中氧化铁含量,并且能够为测度土壤氧化铁的空间分布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氧化铁 遥感 高光谱 反演 亚热带区域
原文传递
三江并流区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立东 何忠俊 王晶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7期864-868,共5页
采集云南省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8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第三纪古红土和玄武岩母质上的土壤全铁含量较高,铁游离度较低,活性铁和铁活化度也较低。不同类型土壤全铁含量由低... 采集云南省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8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第三纪古红土和玄武岩母质上的土壤全铁含量较高,铁游离度较低,活性铁和铁活化度也较低。不同类型土壤全铁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棕壤<红壤<石灰土<暗棕壤。棕壤、石灰土的土壤铁富集明显,处于富铁化阶段;红壤、紫色土、黄棕壤的土壤铝富集超过铁,铁的游离度很高,已进入富铝化阶段;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的土壤风化发育尚停留在脱盐基的硅铝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并流区 土壤氧化铁 富集迁移
下载PDF
岩溶山区石灰土剖面硅铁铝元素分布特征——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大龙 舒英格 +2 位作者 文小琴 陈梦军 肖盛杨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7-785,共9页
选取贵州省晴隆县岩溶山区石灰土剖面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学常规测定方法对土壤硅、铁、铝全量及风化度指标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研究区石灰土剖面硅、铁、铝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内土壤质地较黏,应进行土壤改良;土壤中... 选取贵州省晴隆县岩溶山区石灰土剖面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学常规测定方法对土壤硅、铁、铝全量及风化度指标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研究区石灰土剖面硅、铁、铝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内土壤质地较黏,应进行土壤改良;土壤中氮、磷流失严重,需加强秸秆还地和增施有机肥;其硅、铁、铝元素含量较高,但主要以矿物态形式存在,受成土要素与环境的制约导致土壤脱硅富铁铝化程度较低,土壤剖面缺乏过渡层,由降雨冲刷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加剧石漠化,应采取工程和自然保护措施防治植被覆盖减少和生态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石灰土 硅、铁、铝 土壤氧化铁 分布
下载PDF
武夷山土壤氧化铁及成因研究
6
作者 郑鹰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17期212-213,共2页
土壤氧化铁的形成很容易土壤成土环境和成土过程的影响,所以土壤氧化铁是对于研究土壤的成土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此,以武夷山土壤为例,通过测定土壤全铁、游离铁等含量,分析武夷山土壤氧化铁的数量特征、聚积和迁移、发生学意义... 土壤氧化铁的形成很容易土壤成土环境和成土过程的影响,所以土壤氧化铁是对于研究土壤的成土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此,以武夷山土壤为例,通过测定土壤全铁、游离铁等含量,分析武夷山土壤氧化铁的数量特征、聚积和迁移、发生学意义及其差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氧化铁 武夷山
下载PDF
硫素对氧化还原条件下水稻土氧化铁和砷形态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冰培 杨世杰 +4 位作者 王代长 饶伟 张亚楠 王丹 朱云集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851-3861,共11页
通过充N2和充O2的氧化还原反应装置,在添加外源砷污染的水稻土中,施用不同形态的无机硫(不施硫S0,单质硫S1和硫酸盐S2),模拟水稻田的氧化还原状况.结果表明,通N2时,土壤溶液氧化还原电位(Eh)在-100^-200 mV之间,溶液pH在7.0~8.0之间,pe... 通过充N2和充O2的氧化还原反应装置,在添加外源砷污染的水稻土中,施用不同形态的无机硫(不施硫S0,单质硫S1和硫酸盐S2),模拟水稻田的氧化还原状况.结果表明,通N2时,土壤溶液氧化还原电位(Eh)在-100^-200 mV之间,溶液pH在7.0~8.0之间,pe+pH为4~7之间;通O2时,溶液Eh在200mV左右,溶液pH在6.5~7.5之间,pe+pH为9~12之间.无论通N2还是通O2,土壤溶出铁的浓度在1.2~1.6 mg·L-1,均有处理S0>S1>S2和AsS0>AsS1>AsS2.在通N2时,各处理HCl提取土壤氧化铁的含量比原土[(21.4±0.3)g·kg-1]低5 g·kg-1,有利于结晶态氧化铁向无定形氧化铁转化和形成Fe2+,无定形氧化铁活化度比原土活化度46.8%有所增加,且处理AsS2(49.4%)<AsS1(60.0%).在通O2时,溶液中的Fe2+和FeS被氧化成Fe3+,Fe3+水解变成Fe(OH)3沉淀,提高了土壤酸溶性氧化铁和结晶态氧化铁的含量,各处理氧化铁活化度为AsS1(41.2%)>AsS2(36.1%).通N2时,土壤溶液中砷浓度变化为AsS0[(1.13±0.04)mg·L-1]>AsS1[(0.89±0.01)mg·L-1]>AsS2[(0.77±0.04)mg·L-1];通O2时,土壤溶液中砷浓度变化AsS1[(0.77±0.01)mg·L-1]>AsS0[(0.20±0.09)mg·L-1]>AsS2[(0.09±0.01)mg·L-1].通N2时,不同处理各形态砷占总砷比例变化为残渣态(34.9%~41.4%)≈专性吸附态(37.4%~39.5%)>晶态铁锰结合态(23.3%~25.6%)>非专性吸附态(2.4%~3.3%)>无定形铁锰结合态(0.5%~0.8%).通O2时,各处理形态砷占总砷比例变化为残渣态(30.8%~39.3%)≈专性吸附态(30.3%~34.7%)>晶态铁锰结合态(26.0%~28.7%)>无定形铁锰结合态(9.3%~10.7%)>非专性吸附态(0.5%~1.6%),其中,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比通N2时提高了约9%,也就是无定形铁锰的老化作用对砷形态转化的影响.这表明还原条件能够使氧化铁的活化度升高,砷的移动性增强,但硫酸盐体系降低氧化铁的活化度,单质硫体系的砷移动性要大于硫酸盐体系的砷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素 氧化还原 水稻土 土壤氧化铁形态 土壤砷形态
原文传递
亚热带退化森林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蔡琳 杨予静 +7 位作者 种玉洁 袁义平 曾翔宇 姚和风 陈初明 李中强 魏立飞 余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89-3698,共10页
退化森林的恢复一直是林业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良好的森林土壤结构有助于林木生长发育,作为土壤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团聚结构的形成依靠土壤胶结物质。然而,土壤胶结物质与团聚... 退化森林的恢复一直是林业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良好的森林土壤结构有助于林木生长发育,作为土壤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团聚结构的形成依靠土壤胶结物质。然而,土壤胶结物质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尚不确定。为探明亚热带退化森林的不同恢复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以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为对照(CK),选取了亚热带三种常见的人工林:一代杉木林(P1)、二代杉木林(P2)和黄山松林(P3),测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胶结物质的含量,并分析了各胶结物质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森林恢复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pH值、碳氮比、速效磷含量、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所有森林类型中,三种人工林的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CK,P2的大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团聚体稳定性最高。恢复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菌根密度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含量。团聚体稳定性与游离氧化铁含量、菌根密度呈正相关,但与EEG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退化森林的人工恢复比自然恢复更有助于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游离氧化铁、菌根密度和EEG是显著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胶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游离氧化铁、铝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森林恢复方式 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