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持水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苏杨 朱健 +2 位作者 王平 王冬柏 林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4期140-145,共6页
为了给改良土壤土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简述了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结构、容重、土壤粘粒、土壤盐分、土壤总孔隙度、不同吸力条件等土壤因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土壤持水能力改善的主要方法(土壤免耕、秸秆覆盖、土... 为了给改良土壤土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简述了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结构、容重、土壤粘粒、土壤盐分、土壤总孔隙度、不同吸力条件等土壤因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土壤持水能力改善的主要方法(土壤免耕、秸秆覆盖、土壤混合法和使用保水剂)及其主要原理,并通过前人的试验研究,评价了各种方法的效果,并总结了3种土壤持水能力的分析方法(比水容量指标评价法、水分特征曲线法、累计失水百分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能力 影响因素 力改善 力性能评价
下载PDF
东祁连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赵锦梅 张德罡 刘长仲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2-429,共8页
为了解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研究选取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燕麦地和多年生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 为了解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研究选取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燕麦地和多年生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影响显著。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退耕自然恢复地(1.104 g/cm3)>多年生草地(1.061 g/cm3)>燕麦地(1.011 g/cm3)>天然草地(0.781 g/cm3);总孔隙度为天然草地(68.196%)>燕麦地(60.606%)>多年生草地(58.93%)>退耕自然恢复地(57.5%);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土壤稳渗速率天然草地最大(681.966 t/hm2和3.02 mm/min),退耕自然恢复地最小(575.005 t/hm2和1.004 mm/min)。从土壤持水性能和入渗性能来看,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天然草地最好,退耕自然恢复地最差,燕麦地和多年生草地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能优于退耕自然恢复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能力 土壤渗透性 土地利用方式 东祁连山
原文传递
河北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与土壤持水效益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倩 周志立 +2 位作者 史琛媛 徐学华 李玉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6-211,共6页
为揭示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益规律,选取毛白杨林,侧柏林,杂木林和灌丛这4种典型林分的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对4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 为揭示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益规律,选取毛白杨林,侧柏林,杂木林和灌丛这4种典型林分的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对4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表现为侧柏林(10.55t/hm2)>毛白杨林(7.25t/hm2)>灌丛(6.93t/hm2)>杂木林(6.39t/hm2)。灌丛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最大,为17.28t/hm2,而杂木林的最小,为12.50t/hm2。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持水时间呈对数关系:Q=aln(t)+b,枯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持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V=ktn。4种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灌丛最大,为13.55t/hm2,杂木林最小,为9.95t/hm2。0—40cm的土壤层中土壤容重均值最大的是侧柏林,为1.53g/cm3,最小的是灌丛,为1.48g/cm3。土壤总孔隙度最大的是侧柏林,为43.69%,最小的是毛白杨林,为40.40%。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均值表现为侧柏林(32.45%)>灌丛(30.36%)>毛白杨林(29.72%)>杂木林(28.19%)。侧柏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最大,为570.01t/hm2,毛白杨林最小,为527.58t/hm2。分析4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得出侧柏林(583.01t/hm2)>灌丛(567.12t/hm2)>杂木林(557.17t/hm2)>毛白杨林(542.94t/hm2)。综合4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性,得知侧柏林的持水能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丘陵区 枯落物 孔隙度 土壤能力
下载PDF
木兰围场3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 被引量:29
4
作者 周志立 张丽玮 +2 位作者 陈倩 徐学华 李玉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7-213,共7页
为探讨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和白桦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规律。以这3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3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3种林分枯落物的蓄... 为探讨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和白桦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规律。以这3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3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3种林分枯落物的蓄积量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8.84t/hm2)>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15.28t/hm2)>白桦次生林(9.53t/hm2)。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为31.10t/hm2;而白桦次生林最大持水量最小,为21.40t/hm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关系式为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V=ktn。枯落物在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在4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在24h时的吸水速率基本趋于0。3种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3.42t/hm2)>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20.24t/hm2)>白桦次生林(15.51t/hm2)。在0-60cm的土壤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均值最大,为1.32g/cm3;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最小,为1.10g/cm3。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的土壤总孔隙度均值最大,为53.65%;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小,为47.45%。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均值呈现出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42.6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0.68%)>白桦次生林(36.01%)的趋势。白桦次生林的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为175.99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小,为67.70t/hm2。综合3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可知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储水能力强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围场 枯落物 土壤能力 孔隙度
下载PDF
施用绿肥条件下减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持水供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小粉 刘春增 +1 位作者 潘兹亮 杜天晨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79,共5页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7个紫云英和化肥施用配比试验处理,以探索施用绿肥情况下减施化肥对土壤养分、持水和供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翻压紫云英条件下,即使不施化肥土壤氮也可基本得到满足,应适量施用化学钾肥,必须合理施用磷肥...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7个紫云英和化肥施用配比试验处理,以探索施用绿肥情况下减施化肥对土壤养分、持水和供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翻压紫云英条件下,即使不施化肥土壤氮也可基本得到满足,应适量施用化学钾肥,必须合理施用磷肥,以保证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得到平衡和持续供给,化肥施用量减少未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土壤持水、供水能力在处理间的趋势表现为:紫云英+40%化肥>紫云英+60%化肥>紫云英+80%化肥、紫云英+100%化肥>单施100%化肥、单施紫云英>CK,与CK相比,其它6个处理田间持水量提高了1.6%~15.4%,有效含水量增幅更大,平均提高1.5%~30.5%,说明紫云英化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供水能力,且化肥施用量越少效果越好,而单施化肥或单施紫云英效果有限。因此,紫云英施用量一定时(22 500 kg/hm^2),化肥施用量应减少至40%甚至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绿肥 土壤养分 土壤能力 土壤能力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效水和持水能力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航 严方晨 +2 位作者 焦菊英 唐柄哲 张意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889-3898,共10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坊塌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离心机法测定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不同吸力下的土壤含水率,并利用Van Gennuchten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坊塌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离心机法测定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不同吸力下的土壤含水率,并利用Van Gennuchten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有效性和持水性。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但是其斜率基本不变且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都呈近似的"S"型;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水范围分别为22.65%—26.80%、23.97%—28.13%,除白羊草群落和刺槐林外呈现出多年生蒿禾类群落低于灌木群落而高于一年生草本群落的变化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持水能力在0—10 cm土层没有显著性差异,在10—20 cm呈现出多年生蒿禾类群落低于灌木群落而高于一年生草本群落,其中白羊草群落最大,刺槐林最低。刺槐林有效水分和土壤持水能力都较低,建议适当采取间伐并促进其近自然化恢复来实现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尽量避免在阳坡缺水地区种植刺槐。对于研究地区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植被恢复和科学合理的进行植被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类型 土壤分特征曲线 有效 土壤能力
下载PDF
覆盖作物对土壤物理特性及旋耕作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辜松 刘立意 +1 位作者 小松崎将一 森泉昭治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4,56,共5页
覆盖作物可改善土壤持水能力,但是对土壤硬度的影响与土壤含水率有关。对覆盖作物进行耕前割倒作业可解决旋耕作业时在旋耕刀辊上产生的缠绕问题。大量作物残茬置于土壤表层会影响后续作物的播种质量和出芽率,所以对于干物质量大的覆盖... 覆盖作物可改善土壤持水能力,但是对土壤硬度的影响与土壤含水率有关。对覆盖作物进行耕前割倒作业可解决旋耕作业时在旋耕刀辊上产生的缠绕问题。大量作物残茬置于土壤表层会影响后续作物的播种质量和出芽率,所以对于干物质量大的覆盖作物不宜直接采用旋耕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土壤物理特性 旋耕作业 土壤能力 土壤硬度 土壤
下载PDF
牧压梯度下高寒杂草类草甸土壤持水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启华 毛绍娟 +3 位作者 刘晓琴 李红琴 张法伟 李英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0-598,共9页
以祁连山南麓坡地夏季牧场高寒杂草类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封育对照(CK,禁牧)、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下土壤持水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牧压梯度下0~10 cm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在LG最... 以祁连山南麓坡地夏季牧场高寒杂草类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封育对照(CK,禁牧)、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下土壤持水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牧压梯度下0~10 cm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在LG最大,土壤自然贮水量LG略小于HG;而在10~20 cm和20~40 cm持水量均在HG最大,说明放牧对表层土壤的持水能力影响比深层更明显.0~10 cm层土壤容重随牧压强度增加而增大,较深层次土壤容重基本一致,表明放牧对较深层土壤容重造成的影响远小于表层.牧压梯度下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枯落物、地表半腐殖质随放牧强度增大而减少;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MG最大,CK最小,10~20 cm和20~40 cm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CK最大,说明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对牧压梯度的响应有所不同.土壤持水量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受到地下生物量、有机质和容重等因素的影响,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大,践踏使土壤表面硬度增加,土壤空隙度减少,同时家畜过度采食使地面植被覆盖降低而增加土壤水分的蒸发.这些综合作用下引起放牧地土壤持水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杂草类草甸 牧压梯度 土壤能力
下载PDF
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表层土壤入渗和水分保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思维 张德罡 +6 位作者 牛钰杰 王贵珍 刘丽 楚彬 周延山 姬程鹏 花立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为深入揭示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5个放牧强度(A:2.75只羊/hm^2;B:3.64只羊/hm^2;C:4.35只羊/hm^2;D:4.76只羊/hm^2;E:5.20只羊/hm^2)的3a控制放牧试验,对比研究了表层土壤(0—10cm)物理性状、入渗过... 为深入揭示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5个放牧强度(A:2.75只羊/hm^2;B:3.64只羊/hm^2;C:4.35只羊/hm^2;D:4.76只羊/hm^2;E:5.20只羊/hm^2)的3a控制放牧试验,对比研究了表层土壤(0—10cm)物理性状、入渗过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持水和供水能力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C处理的土壤初始含水量显著高于D、E处理,但各放牧强度的土壤容重和4个孔隙指标无显著变化;放牧改变了土壤入渗过程,随放牧强度增加,B与C处理入渗较好,D与E处理入渗较差;Gardner模型适用于放牧强度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表征土壤持水性能的a值与低中吸力段含水量表明B与C处理的持水能力高于其它处理;100kPa吸力下比水容量显示,A、B和C处理较D与E处理提高了土壤供水能力。总之,合理放牧强度短期内有利于保存高寒草甸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导水性和持水能力,保证土壤有效供水,降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 土壤入渗 土壤分特征曲线 土壤能力 土壤能力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代镇 李伟 +1 位作者 韩娟 温晓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5-273,共9页
通过连续6年定位试验,探究较长时间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保水作用的影响,以期为[土娄]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田间试验于2011年开始,设4个生物炭施用梯度:对照,不施生物炭(B0);5 t·hm-2(B5);10 t·hm-2(B10);20 t... 通过连续6年定位试验,探究较长时间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保水作用的影响,以期为[土娄]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田间试验于2011年开始,设4个生物炭施用梯度:对照,不施生物炭(B0);5 t·hm-2(B5);10 t·hm-2(B10);20 t·hm-2(B20)。在2017年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和水分累积蒸发量等。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够显著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且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各指标变化幅度也增大,B20与B0处理相比,土壤容重减少了8.28%,毛管孔隙度增加了20.17%,饱和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了22.17%和14.86%;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B20与B0处理相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19.00%,团聚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分别降低了11.34%和9.61%;生物炭还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B10和B20处理的土壤累积蒸发量分别比B0处理减少了7.45%和10.18%。结合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发现,生物炭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是其促进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原因。土壤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含水量的主要因子,影响土壤毛管持水量的主要因子为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而毛管孔隙度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则解释了绝大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变化。研究表明生物炭施用可以显著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娄]土持水性能,增加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娄]土 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团聚体 土壤分常数 分蒸发 土壤能力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宣 崔宁洁 +9 位作者 谭飞川 洪宗文 熊仕臣 孟媛超 谭波 李晗 徐振锋 张健 游成铭 冯秋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0-679,共10页
土壤持水能力是评估森林涵养水源和影响土壤碳库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同生长阶段的森林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特征及其与有机碳的生态关联还不清楚.为探究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的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指示作用,选取华西雨屏区柳杉(Cry... 土壤持水能力是评估森林涵养水源和影响土壤碳库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同生长阶段的森林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特征及其与有机碳的生态关联还不清楚.为探究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的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指示作用,选取华西雨屏区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幼龄林(6 a)、中龄林(12 a)、近熟林(23 a)、成熟林(27,32 a)和过熟林(46,52 a)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土壤(0-20 cm)的水分-物理性质、易氧化碳、颗粒碳和总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林龄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柳杉人工林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随林龄增长呈二次函数变化.近熟林(23 a)、成熟林(27,32 a)和早期过熟林(46 a)的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相较其他生长阶段更优.土壤深度对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0-10 cm土壤孔隙度和持水能力整体高于10-20 cm.土壤总有机碳和颗粒碳含量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颗粒碳与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指标的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总有机碳,表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可能更能指示土壤颗粒碳的变化.根据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第一主成分土壤孔隙度PCA1和土壤持水能力PCA1,累计贡献率为70.7%和76.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林龄通过改变土壤孔隙度PCA1(路径系数为0.19),从而影响持水能力PCA1(路径系数为0.99),进一步调控颗粒碳(路径系数为0.60),最终影响总有机碳(路径系数为0.61).综上,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土壤持水能力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并且与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强的生态关联;本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森林土壤碳循环模型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柳杉人工林 土壤孔隙度 土壤能力 有机碳组分
原文传递
青海高寒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紫薇 黄来明 +1 位作者 邵明安 裴艳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2-1730,共9页
选取青海省东部550 km南北样线上农、林、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测定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MC)、毛管持水量(CC)、田间持水量(FC)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特征及... 选取青海省东部550 km南北样线上农、林、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测定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MC)、毛管持水量(CC)、田间持水量(FC)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林地和草地0~30 cm土壤MC、CC、FC均值分别为526.83 g·kg^(-1)、469.75 g·kg^(-1)、408.29 g·kg^(-1)和506.17 g·kg^(-1)、446.37 g·kg^(-1)、384.89 g·kg^(-1),显著高于农地306.62 g·kg^(-1)、254.25 g·kg^(-1)、227.12g·kg^(-1)(P<0.05)。(2)林地与草地土壤持水能力(MC、CC、FC)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农地由于压实作用0~30 cm土壤持水能力无明显变化规律。(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颗粒组成对农、林、草地土壤持水能力(MC、CC、FC)的累积贡献率高达79.07%~94.79%。(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农、林、草地土壤持水能力的解释量由大到小为:年均蒸发量、海拔、年均降雨量和纬度。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评估和水分管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能力 影响因素 青海
下载PDF
黄河源高寒草甸封育条件下的土壤持水能力 被引量:12
13
作者 贺慧丹 李红琴 +3 位作者 祝景彬 杨永胜 未亚西 李英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67,共6页
以青海省玛沁县不同封育年限与自然放牧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等指标监测,分析不同封育年限下高寒草甸的土壤持水能力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延长,封育样地0... 以青海省玛沁县不同封育年限与自然放牧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等指标监测,分析不同封育年限下高寒草甸的土壤持水能力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延长,封育样地0~40cm土层土壤持水量增加,其中0~10cm土层的土壤持水量高于10~20cm和20~40cm;封育12a后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11.34mm、15.14mm、15.05mm,分别按0.95mm/a、1.26mm/a、1.25mm/a的速率增加;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及地下生物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性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持水能力在垂直方向表现为表层高于深层,在封育禁牧梯度上表现为封育高于未封育。研究表明,封育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 封育 高寒草甸 土壤能力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谢亚军 谢永宏 +4 位作者 陈心胜 李峰 邓正苗 侯志勇 李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3-1160,共8页
土壤持水能力是反映土壤调节水文和供给植物耗水的重要指标,受土壤有机质、容重、机械组成和植物地下生物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与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土壤持水能力关注较少。于2010年12月,对洞庭湖湿地3种主要植被(苔草、芦苇... 土壤持水能力是反映土壤调节水文和供给植物耗水的重要指标,受土壤有机质、容重、机械组成和植物地下生物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与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土壤持水能力关注较少。于2010年12月,对洞庭湖湿地3种主要植被(苔草、芦苇和杨树)土壤持水能力、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下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非毛管孔隙度外,3种植被上层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含水量差异显著,均为苔草〉芦苇=杨树,而中、下层无显著差异。沙粒为苔草≥杨树≥芦苇,而粗粉粒、细粉粒和粘粒均为杨树≥芦苇≥苔草;容重为杨树≥芦苇〉苔草,有机质为苔草=芦苇〉杨树。各级别生物量在植被类型大小顺序不一:总地下生物量、0-1mm和〉5mm径级地下生物量均以芦苇最大,而1-5mm径级地下生物量则以苔草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上层土壤,容重、有机质和1-5mm径级地下生物量是影响其持水能力的主要因素,而中层土壤和下层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很小。此研究对于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湿地 土壤能力 土壤理化性质 地下生物量
原文传递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刚 张由松 祝业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为了评价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对区内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贮水能力与入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0—40cm土壤容重均值为0.76~1.71g/cm3,非毛管孔隙度均值为8.15%~22.07%,毛管孔隙度均值为27.60%... 为了评价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对区内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贮水能力与入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0—40cm土壤容重均值为0.76~1.71g/cm3,非毛管孔隙度均值为8.15%~22.07%,毛管孔隙度均值为27.60%~53.28%,灌木林、岳桦林、杂木林等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孔隙状况要好于落叶松人工林和红松人工林;不同林型0—40cm土壤的蓄水容量为1 429.8~2 834.3t/hm2,有效蓄容为325.9~882.7t/hm2,毛管持水量为1 103.8~2 131.0t/hm2,天然次生林土壤贮水能力相对较强;不同林型0—20cm土壤初渗率介于0.28~21.1mm/min之间,20—40cm土壤初渗率介于0.07~6.7mm/min之间,不同林型0—20cm土层稳渗率介于0.14~8.3mm/min之间,20—40cm土层稳渗率介于0.05~2.0mm/min之间,初渗率和稳渗率均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高于人工林;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能力 入渗 文效应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长江源区草地植被退化对土壤持水能力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易湘生 李国胜 +2 位作者 李阔 陈吉龙 裴志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7-918,共12页
选择长江源区的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在分析草地植被不同退化阶段和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持水能力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草地植被退化对土壤持水能力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草地植被退化阶... 选择长江源区的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在分析草地植被不同退化阶段和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持水能力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草地植被退化对土壤持水能力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草地植被退化阶段,毛管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征基本一致;在相同土层深度上,毛管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草地植被退化的特征也大体相同。(2)在相同草地植被退化阶段,土壤持水量总体上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在未退化阶段,10~20 cm土层的毛管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比0~10 cm土层分别减少了12.38%、33.73%和7.64%。(3)在相同土层深度上,土壤持水量总体上随草地植被退化而减少,特别是在0~10 cm土层,轻度退化阶段的毛管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比未退化阶段分别减少了41.52%、59.95%和27.03%。(4)土壤持水量与土壤容重、总碳、有机质和总氮显著相关,它在草地植被不同退化阶段和不同土层深度下的变化可能与地表覆被状况、植物根系数量和分布特征所引起的土壤容重、有机质等变化有关。研究可深化对草地植被退化与土壤持水能力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并为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状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能力 草地植被退化 长江源区 影响
原文传递
长三角丘陵地不同植被林下土壤入渗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蔚青 王玉杰 +2 位作者 胡海波 王云琦 张会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对南京市紫金山典型黄棕壤区麻栎纯林、麻栎马尾松混交林及灌木三种植被结构下土壤进行环刀法分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取样,采用传统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方法,研究了林分尺度下部分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 对南京市紫金山典型黄棕壤区麻栎纯林、麻栎马尾松混交林及灌木三种植被结构下土壤进行环刀法分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取样,采用传统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方法,研究了林分尺度下部分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渗透规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植被林下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入渗速率由表及里均逐步递减,土壤初渗速率与土壤粉粒含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及土壤总孔隙度极显著相关,而土壤稳渗速率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相关。同时,麻栎纯林的土壤渗透速率在三种植被类型中为最大;结合各植被结构下土壤持水能力分析,故而推断研究区麻栎纯林的土壤水文效应最为理想,可为该地区的人工造林植被结构搭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容重 土壤能力 土壤入渗速率
原文传递
平茬方式对宁夏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小菊 每杭 沈艳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3-79,共7页
人工种植柠条是宁夏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平茬利用既是生态需求也是生产需求。设4种不同平茬方式即隔一带平茬一带(G1P1)、隔两带平茬两带(G2P2)、隔三带平茬三带(G3P3)和隔五带平茬五带(G5P5)的人工柠条林带为研究对象,对... 人工种植柠条是宁夏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平茬利用既是生态需求也是生产需求。设4种不同平茬方式即隔一带平茬一带(G1P1)、隔两带平茬两带(G2P2)、隔三带平茬三带(G3P3)和隔五带平茬五带(G5P5)的人工柠条林带为研究对象,对样带的土壤持水量、孔隙度、容重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平茬处理的毛管持水量较WP不同程度提高,而非毛管持水量减少;0~200 cm土层中毛管持水量为G3P3>G5P5>G2P2>G1P1>WP;非毛管持水量WP最大,G3P3最小。(2)平茬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在0~20 cm土层下,G3P3的粉粒、G5P5的细砂粒较WP增多,G3P3处理下粗砂粒、极粗砂粒均增多;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表现为G3P3>G5P5>G1P1>G2P2>WP;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容重分别表现为G2P2>G5P5>WP>G1P1>G3P3、G1P1>WP>G2P2>G5P5>G3P3。(3)综合分析得出:G3P3处理条件下,土壤持水量增高,毛管孔隙度增大,非毛管孔隙度减小,持水能力和蓄水性能增强,粉粒增多,容重减小,因此G3P3是更适宜于宁夏荒漠草原饲用柠条的平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林 平茬方式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能力
下载PDF
东莞市生态景观林林分改造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庆华 胡廉隆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86-91,共6页
对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低效相思类林分进行改造,4.5 a生时采用样方法进行林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调查。结果表明:(1)选用的红锥、樟树、山苍子等几个树种生长表现最好,高、径生长都较快,其中红锥、樟树的表现尤其优秀;(2)改造... 对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低效相思类林分进行改造,4.5 a生时采用样方法进行林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调查。结果表明:(1)选用的红锥、樟树、山苍子等几个树种生长表现最好,高、径生长都较快,其中红锥、樟树的表现尤其优秀;(2)改造后的林分草本层物种达到了3.8~9.4种,平均为6.33种;多样性指数为0.80~1.92,平均为1.39;均匀度指数为0.61~0.87,平均为0.77;生态优势度0.30~0.58,平均为0.35,林分整体生物多样性较好;(3)林地表层土壤(0~25 cm)疏松,持水能力较强。林分最大持水深15 mm,其中林地土壤占98.24%。(4)在相思林下用2年生苗木进行套种改造,采用较高的造林措施,可以在2~3年内形成景观效果,林分复层林冠基本成型,林相有初步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改造 造林树种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土壤能力 景观
下载PDF
土壤紧实度和凋落物覆盖对城市森林土壤持水、渗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娇 Mustaq Shah +1 位作者 崔义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目的】分析人为干扰对土壤密度、孔隙度、紧实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决定城市森林土壤的持水和渗水能力,以期为科学管理城市森林凋落物及践踏程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北京市典型城市森林公园-奥林匹克... 【目的】分析人为干扰对土壤密度、孔隙度、紧实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决定城市森林土壤的持水和渗水能力,以期为科学管理城市森林凋落物及践踏程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北京市典型城市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践踏等级(轻度、中度、重度)、不同凋落物累积量(0~4 t/hm^2、4~8 t/hm^2、8~12 t/hm^2)、不同草被植物覆盖度(0、0~50%、50%~100%)下表层土壤持水、渗水相关特性,分析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对土壤持水和渗水能力的影响。【结果】(1)践踏程度及凋落物累积量不同对土壤持水、渗水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草被覆盖度对土壤持水、渗水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土壤通气性、持水能力、渗透能力均随践踏程度减弱显著增加。(2)土壤持水量和土壤渗透速率与土壤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人为干扰正是通过改变土壤通气紧实程度来影响土壤持水及渗透能力。(3)土壤紧实度增加,城市森林土壤持水和渗水能力显著降低;凋落物累积量增加,土壤持水渗水能力变化不明显。(4)土壤持水能力随着土壤紧实度的减少和凋落物累积量的增加而增强,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土壤渗水能力随着土壤紧实度的减少而增加,凋落物覆盖对其影响不大。【结论】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决定城市森林土壤持水和渗水能力,减轻人为践踏,适当保留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持水、渗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紧实度 凋落物覆盖 土壤能力 土壤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