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194
1
作者 章家恩 刘文高 胡刚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选取了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量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干鱼塘底泥>菜地>水稻田>果园>粮作旱地>荒草地;但从土壤微生... 选取了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量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干鱼塘底泥>菜地>水稻田>果园>粮作旱地>荒草地;但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来看,则表现为粮作旱地>菜地>果园>荒地>水稻田>鱼塘底泥。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二者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因此评价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数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大多数养分含量(除有效磷和全钾之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微生数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有机农业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李东坡 武志杰 陈利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9-101,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农业施肥方式对培肥土壤及土壤主要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有机农业施肥方式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调控微生物种群结构,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倍数增加。阐明施用有机肥料对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农业施肥方式对培肥土壤及土壤主要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有机农业施肥方式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调控微生物种群结构,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倍数增加。阐明施用有机肥料对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稳定性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土壤微生活性 有机农业 施用 土壤微生数量 培肥土壤 土壤微生多样性 增加 国内外 展望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的变化 被引量:53
3
作者 焦如珍 杨承栋 +1 位作者 孙启武 张家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3-165,共3页
It was researched that the numbers and biomas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Shanxia Farm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enter, CAF in Fenyi Country, Jiangxi Province. T... It was researched that the numbers and biomas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Shanxia Farm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enter, CAF in Fenyi Country, Jiangxi Province. The trend of the numbers and biomass of soil microorganism, the numbers of bacteria an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N, P was decreased from juvenile to medium plantation, and increased from medium to mature plantation. But it was not found the trend from the numbers of fungi and actinomycetes,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K,total N, P, K,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微生数量 营养 土壤肥力 人工林
下载PDF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 被引量:56
4
作者 张国红 任华中 +3 位作者 高丽红 张福墁 曹之富 张振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47-1452,共6页
对京郊8个蔬菜主产区县,25个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测定分析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0~20cm表土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40cm亚表层土;表层的... 对京郊8个蔬菜主产区县,25个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测定分析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0~20cm表土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40cm亚表层土;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大部分土壤酶活性表现为1月份大于5月份;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多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但3~4年增势变缓。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碱性、中性、酸性磷酸酶和脲酶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真菌数量和上述酶(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讨论和分析了影响土壤微生物和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壤微生数量 土壤酶活性 正相关关系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氢酶 相关酶活性 分层取样 测定分析 人为因素 种植年限 土壤细菌 主产区 代表性 培养基 表层土 表土层 5月份 1月份 放线菌 蔬菜 脲酶
下载PDF
不同水氮供应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酶活性及生物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米国全 袁丽萍 +2 位作者 龚元石 张福墁 任华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4-127,共4页
采用2水平灌水量(4541.0和2270.6m3/hm2)×3水平氮肥追施量(747.4、373.9kg/hm2和0),以番茄品种Skala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水平对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番茄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等活性及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数量的... 采用2水平灌水量(4541.0和2270.6m3/hm2)×3水平氮肥追施量(747.4、373.9kg/hm2和0),以番茄品种Skala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水平对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番茄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等活性及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灌水(4541.0m3/hm2)或高施氮量(747.4kg/hm2)可显著降低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水、氮协调供应有利于土壤蔗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通过多目标评价,在该试验条件下,当灌水量4541.0m3/hm2、氮肥追施量373.9kg/hm2可获得最优的土壤生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供应 土壤 土壤微生数量 多目标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杨树人工林连作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刘福德 姜岳忠 +2 位作者 王华田 孔令刚 王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通过对莒县沭河流域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条件下林地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林分生长状况的系统研究,发现随着杨树连续栽植代数的增加,其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代... 通过对莒县沭河流域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条件下林地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林分生长状况的系统研究,发现随着杨树连续栽植代数的增加,其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代之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连作后土壤的物理性状的变化不大,随林地代数的增加,土壤容重略有增大,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没有一定规律性。土壤pH值随连作代数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养分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总体呈逐代下降趋势。3代、4代林地与2代林地相比,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各层速效N、速效P、速效K及微量元素Cu,Zn大幅度下降,而Mn和Fe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0 2 0cm土层范围内,随连作代数增加,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其变化规律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 ,P ,K含量变化规律相似。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有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连作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影响,随着连作代数的增加,土壤细菌、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连作 土壤微生数量 多酚氧化酶活性 过氧化氢酶活性 土壤有机质 效应 土壤理结构 栽植代数 含量变化规律 土壤酶活性 土壤pH值 过氧化 养分特征 系统研究 生长状况 多重比较 理性状 土壤容重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施肥对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张彦东 孙志虎 沈有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1,共4页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退化草地上进行了2年的氮磷施肥试验,试验结束后分析了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5 ,1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当施氮量增加到2 5g/ (m2 ...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退化草地上进行了2年的氮磷施肥试验,试验结束后分析了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5 ,1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当施氮量增加到2 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比对照明显增加。施磷没有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均没有引起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组成的变化。这表明氮虽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没有影响。施氮导致土壤硝态氮增加,但对氨态氮影响不大,硝态氮可能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重要因素。施氮和施磷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土壤有机质没有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也没有引起土壤pH和含水率的明显改变。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退化草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数量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群落 土壤硝态氮 地上生 土壤有机质 施肥试验 土壤特性 土壤细菌 群落 土壤pH 试验结果 无机肥料 施氮量 施磷 放线菌 氨态氮 含水率 组成 施用
下载PDF
湘西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48
8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3 位作者 周金星 彭镇华 岳祥华 黄玲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20,共7页
研究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混交林(Ⅵ)及荒草灌丛(Ⅶ)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细菌是... 研究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混交林(Ⅵ)及荒草灌丛(Ⅶ)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数量多达2.153×105~5.60×106cfu·g-1,占全部微生物比例为72.83%~92.77%;其次为放线菌数量,为7.57×104~3.89×105cfu·g-1,所占比例为6.44%~25.61%;真菌数量最少,为4.60×103~4.77×104cfu·g-1,所占比例仅0.79%~1.99%。荒草灌丛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总体偏低;微生物量碳排序为Ⅴ>Ⅲ>Ⅵ>Ⅳ>Ⅱ>Ⅰ>Ⅶ,各模式依次比荒草灌丛模式高出38.99%~39.67%,30.90%~35.31%,23.86%~26.60%,10.17%~10.24%,5.89%~6.11%,0.27%~1.09%;微生物量氮排序为Ⅴ>Ⅵ>Ⅲ>Ⅱ>Ⅳ>Ⅶ>Ⅰ,除马尾松天然林模式外,其他5种模式土壤微生物量N依次高于荒草灌丛43.46%~44.27%,29.10%~29.60%,22.91%~24.11%,5.20%~5.93%,2.20%~4.45%。微生物量碳与细菌数量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最明显(D=5.4465,R=0.6720,P=0.0085),其次为微生物量碳与放线菌数量(D=5.3584,R=0.6391,P=0.0139),再次为微生物量氮与细菌数量(D=3.6874,R=0.5932,P=0.0253),而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分形模型未达到显著水平(R=0.3321,P=0.2460),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与真菌数量之间均不存在分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微生数量 微生量碳 微生量氮 分形特征
下载PDF
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7
9
作者 吴红英 孔云 +3 位作者 姚允聪 毕宁宁 亓丽萍 付占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梨园间作香矢车菊和柠檬罗勒较对照显著提高各个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比例。和对照相比,其它处理对各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影响呈现出多态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梨树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土层中微生物数量都高于幼果期,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优于幼果期;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园0—20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cm土层。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对土壤养分的效果呈现多种差异;随着梨树发育时期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和梨园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在沙地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诸元素间也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间作芳香植物对于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柠檬罗勒对提高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间作 芳香植 土壤微生数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0
10
作者 赵萌 方晰 田大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2,共6页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cm次之,40-60cm最少;...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cm次之,40-60cm最少;在同一立地类型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的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夏季最高,秋冬两季最低;同一立地类型的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真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10cm处土壤温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全氮含量对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贡献率为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杉木人工林 土壤微生数量 土壤因子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徐瑞富 陆宁海 +1 位作者 李小丽 陈翠玲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7-359,共3页
对河南新乡市乔谢村发生棉花黄萎病有较大差异的相邻两块地中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轻病地中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明显高于重病地,而速效磷的含量低于重病地;轻病地中真菌的数量明显低于... 对河南新乡市乔谢村发生棉花黄萎病有较大差异的相邻两块地中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轻病地中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明显高于重病地,而速效磷的含量低于重病地;轻病地中真菌的数量明显低于重病地,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高于重病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群落 土壤微生数量 棉花 黄萎病
下载PDF
免耕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军胜 苑丽娟 呼格.吉乐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184-190,共7页
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在此,阐述了免耕定义、原理、作用及免耕的历史与发展,归纳了免耕对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经济效益方面等的影响:免... 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在此,阐述了免耕定义、原理、作用及免耕的历史与发展,归纳了免耕对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经济效益方面等的影响:免耕由于减少了土壤蒸发,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但免耕降低土壤温度,特别是春季,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同时,免耕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生长。在产量和效益方面,免耕有利于提高产量,更有利于提高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研究进展 免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微生数量 生长发育 水分利用效率 养分利用效率 土壤 实用技术 中国国情 土壤 土壤化学 土壤蒸发 经济效益 土壤温度 土壤结构 相对稳定 提高效益 高产量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土壤微生物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吴楠 潘伯荣 +3 位作者 张元明 王红玲 梁少民 聂华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3,共5页
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沙丘类型--沙垄的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总数从垄顶至垄间低地呈递增趋势,在沙垄不同部位0~20 cm土层中的垂直分布有差异.(2)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 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沙丘类型--沙垄的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总数从垄顶至垄间低地呈递增趋势,在沙垄不同部位0~20 cm土层中的垂直分布有差异.(2)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垂直变化规律为:细菌数量在垄顶0~10 cm土层中递减,到10~20 cm有所回升;在迎风坡和背风坡的0~10 cm土层中递增,到10~20 cm有所下降;在垄间低地0~20 cm土层中呈递增趋势.放线菌数量在各部位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真菌数量在垄顶和迎风坡0~20 cm土层中的垂直变化与细菌在垄顶的垂直变化一致,在垄间低地和背风坡,真菌数量均在2~5 cm土层中出现峰值,然后随土层加深递减.(3)微生物类群的组成表现为: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在垄间低地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相对垄顶有所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相应减少.(4)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特征与生物结皮的类型、分布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子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数量 结皮 垂直分布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轮作与施肥对滁菊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肖新 朱伟 +2 位作者 杜超 史亚东 汪建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79-1784,共6页
为探讨轮作模式与生物有机肥施用对滁菊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滁菊、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滁菊连作模式、常规滁菊小麦轮作模式和滁菊小麦轮作模式配施生物有机肥(200 kg·667 m-2)3种处理,测定土壤化学性状、土... 为探讨轮作模式与生物有机肥施用对滁菊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滁菊、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滁菊连作模式、常规滁菊小麦轮作模式和滁菊小麦轮作模式配施生物有机肥(200 kg·667 m-2)3种处理,测定土壤化学性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指标.结果表明:与连作模式相比,常规菊麦轮作模式与菊麦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模式的土壤p 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碳(MB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MBC/MBN值和真菌占三大菌群总量的比值降低.在试验条件下,以滁菊小麦轮作配施200 kg·667 m-2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62 g·kg-1,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为64.75、83.26和96.72 mg·kg-1,微生物生物量氮、碳为217.40和38.41 mg·kg-1,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22.31×106、56.36×103、15.90×105cfu·g-1.合理轮作和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改善土壤酸化状况、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有效供给,对减轻连作障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轮作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量碳氮 土壤微生数量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洋 张健 +3 位作者 闫帮国 黄旭 徐振锋 吴福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2-392,共11页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 季节动态 土壤微生 土壤微生数量
原文传递
麦棉套作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瑛 孟亚利 +3 位作者 陈兵林 周治国 束红梅 卞海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485-3490,共6页
在麦棉套作栽培模式下,设置不隔根、纱网隔根和塑膜隔根3种麦棉套种方式,研究麦棉套作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土壤养分(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棉套作有利于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的增殖,盛... 在麦棉套作栽培模式下,设置不隔根、纱网隔根和塑膜隔根3种麦棉套种方式,研究麦棉套作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土壤养分(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棉套作有利于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的增殖,盛蕾期不隔根处理棉花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是塑膜隔根处理的2·57和2·81倍。但麦棉套作不利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增殖。细菌在土壤微生物区系中占99·9%。所以,麦棉套作显著提高了棉花土壤微生物数量,同时也增强了微生物活性。麦棉共处期纱网隔根处理棉花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不隔根处理和塑膜隔根处理,证明麦棉套作系统中小麦根系分泌物与脱落物的存在对棉花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即存在种间营养补偿效应。而共处期不隔根处理套作棉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隔根处理的现象则反映出小麦根系对棉花土壤养分的竞争作用大于其对棉花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小麦收获后,小麦根系对棉花养分的竞争作用解除,不隔根处理棉花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塑膜隔根和纱网隔根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套作 麦棉共处期 棉花 根际非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数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29
17
作者 文小琴 舒英格 何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7-1233,共7页
【目的】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恢复及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晴隆县典型喀斯特地区采集荒地、耕地、退耕还草地、林草间作地和楸树林地的土壤样品,并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微... 【目的】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恢复及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晴隆县典型喀斯特地区采集荒地、耕地、退耕还草地、林草间作地和楸树林地的土壤样品,并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全磷含量退耕还草地最高,为0.95g/kg,有效磷含量耕地最高,为6.90 mg/kg,全氮、全钾、有机碳、碱解氮含量均是林草间地作最高,分别为4.61、1.19、54.98 g/kg和406.62mg/kg;速效钾含量楸树林地的最高,为179.5 mg/kg;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为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楸树林地>耕地>荒地,微生物量氮含量为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楸树林地>耕地>荒地;与荒地相比,林草间作地和退耕还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2.46倍和2.02倍,林草间作地和退耕还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提高86.92%和77.07%。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或不显著差异,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耕地>林草间作地=楸树林地>退耕还草地>荒地,这种变化趋势与微生物总数的变化不一致。经相关性分析,土壤酶、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养分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用于表征土壤质量。【结论】林草间作方式具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该土地利用方式能有效改善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 土壤微生量碳/氮 土壤微生数量 土壤
下载PDF
长期定位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吴荣 刘善江 +3 位作者 孙昊 李亚星 马良 白杨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8,共7页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房山)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用田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方法,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2年的长期定位施肥后,NPK配施有机废弃物肥和NPK配施秸秆可以...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房山)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用田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方法,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2年的长期定位施肥后,NPK配施有机废弃物肥和NPK配施秸秆可以降低土壤pH值,NPKWN处理降低pH效果最为明显,pH值相较基础土样降低了0.18,而单施化肥的处理土壤pH值均有所增加,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地的EC值在11.7~14.5 mS/m之间,各施肥处理与CK处理相比,施肥增加了土壤EC值,差异显著,并且配施有机废弃物肥和秸秆处理的土壤EC值又较NPK处理偏高;长期施用有机废弃物肥和秸秆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变化规律:NPK配施有机废弃物肥>NPK配施秸秆>化肥>CK;土壤中的三大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单施化肥与CK相比,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有所提高,化肥与有机废物肥或者与秸秆配合施用的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比单施化肥的增幅效果明显;NPKJG处理土壤中真菌数量最高,达到4.53×10~4个/g,与CK处理相比,增加了67.7%;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介于24.7~44.6 mg/kg之间,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规律为NPKWN>NPKLJ>NPKJG>NPKJF>NPKMG>NPK>NPKHSF>CK,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0.7%、80.4%、77.2%、72.1%、61.2%、35.7%、23.7%;土壤微生物量氮、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施肥方式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微生量氮 土壤微生数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调查初报 被引量:25
19
作者 邓欣 谭济才 +2 位作者 尹丽蓉 任佑华 刘红艳 《茶叶通讯》 2005年第2期7-9,共3页
调查了全省14个茶场17块茶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状况,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微生物总数为每克干土1000万个以上,多的达到5800多万个,远较一般农田和旱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三大类群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90%左右,其次是放线菌,... 调查了全省14个茶场17块茶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状况,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微生物总数为每克干土1000万个以上,多的达到5800多万个,远较一般农田和旱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三大类群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90%左右,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凡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物理性能较好、有效养分较丰富的茶园,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数量 茶园 调查初报 微生总量 细菌数量 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理性能 有效养分 放线菌 旱土 农田 类群
下载PDF
不同龄级速生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28
20
作者 安然 龚吉蕊 +3 位作者 尤鑫 葛之葳 段庆伟 晏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9-401,共13页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常规化学分析法,对伊犁河谷地区3种龄级(5年、10年、15年)的速生杨欧美黑杨(Populus×euramericana)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和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微生物集中分布在10-40c...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常规化学分析法,对伊犁河谷地区3种龄级(5年、10年、15年)的速生杨欧美黑杨(Populus×euramericana)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和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微生物集中分布在10-40cm土层,数量和种类组成随季节变化有明显差异。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减少,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10年生人工林最高,这一规律随季节变化。三大类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比例相对稳定,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含量及分布受季节和土壤深度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有机氮则先减后增。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氮呈正相关。3种林地土壤有机C/N比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比例一致,说明速生杨人工林在一定生长年龄内能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改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人工林 季节变化 土壤微生数量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氮 垂直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