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定尺度对所测土壤导水参数及其空间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薛绪掌 张仁铎 桂胜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用 3种盘径 (14.4,2 0 ,30cm)的负压入渗仪在 2个供水负压 (1和 10cm)下 ,在 65个测点测定了田间水分入渗。基于入渗数据 ,计算了宏观毛管上升高度和 2个基模吸力的导水率。导水率和宏观毛管上升高度的值呈对数正态分布。用大盘径负压... 用 3种盘径 (14.4,2 0 ,30cm)的负压入渗仪在 2个供水负压 (1和 10cm)下 ,在 65个测点测定了田间水分入渗。基于入渗数据 ,计算了宏观毛管上升高度和 2个基模吸力的导水率。导水率和宏观毛管上升高度的值呈对数正态分布。用大盘径负压入渗仪测定获得的导水率和宏观毛管上升高度的空间连续性最好。当供水负压为 1cm ,盘径为 14.4cm(小盘径 ) ,导水率和宏观毛管上升高度的空间连续性没有表现出来。导水率的均值随测定尺度增加而趋于减少 ,宏观毛管上升高度的均值和标准偏差均随测定尺度增加而趋于减小。导水率和宏观毛管上升高度的样本半方差 ,半方差金砖方差 (nugget)和平台方差 (s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尺度 土壤参数 空间变异 负压入渗仪 半方差模型
下载PDF
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模型中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毅 邵明安 +1 位作者 王文焰 王全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3-597,共5页
针对邵明安根据再分布过程得出的非饱和导水率模型,对其中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通过实测资料计算非饱和导水率对不同参数的敏感度,对比参数对非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采用线性关系表示土壤湿润剖面的平均湿度和湿润锋处湿度... 针对邵明安根据再分布过程得出的非饱和导水率模型,对其中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通过实测资料计算非饱和导水率对不同参数的敏感度,对比参数对非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采用线性关系表示土壤湿润剖面的平均湿度和湿润锋处湿度之间的关系时,非饱和导水率对参数的敏感性比其他参数高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参数 非饱和率模型 敏感性分析 线性函数 幂函数
下载PDF
四种方法推求土壤导水参数的差别与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红闪 黄明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80,共5页
利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公式和实测的饱和导水率间接推求土壤非饱和导水参数K(θ)和D(θ)是目前大多数水文模型普遍采用的方法。以长武黑垆土为例,对其中比较流行的Broadbrige-White模型、VanGenuchten模型、Burdine模型和Mualem模型... 利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公式和实测的饱和导水率间接推求土壤非饱和导水参数K(θ)和D(θ)是目前大多数水文模型普遍采用的方法。以长武黑垆土为例,对其中比较流行的Broadbrige-White模型、VanGenuchten模型、Burdine模型和Mualem模型推求土壤导水参数的差别和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较高含水量范围内,4种方法推求的土壤导水参数与实测值相差很小,具有较高精度;用4种方法计算土壤水分扩散率D精度要明显高于对非饱和土壤导水率K计算精度;对黑垆土而言,用Broadbrige-White模型推求的土壤非饱和导水参数K和D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参数 准确性 分特征曲线 黑垆土
下载PDF
基于圆盘渗透仪常用计算模型的比较和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朝望 张仁铎 薛绪掌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30,34,共6页
圆盘渗透仪已成为一种常用的田间测定土壤导水参数的仪器,基于圆盘渗透仪在某一选定点测量的入渗时间以及与入渗时间相对应的入渗量,利用一些常用的计算模型来计算低基模吸力土壤表层的导水参数,如吸水系数、导水率和宏观毛管上升高度... 圆盘渗透仪已成为一种常用的田间测定土壤导水参数的仪器,基于圆盘渗透仪在某一选定点测量的入渗时间以及与入渗时间相对应的入渗量,利用一些常用的计算模型来计算低基模吸力土壤表层的导水参数,如吸水系数、导水率和宏观毛管上升高度等。本研究在总结一些常用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验和模拟的数据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利用圆盘渗透仪进行土壤水力特性的估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渗透仪 土壤参数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研究”获200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5
作者 温晓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动力学 土壤参数 渗透调节 灌溉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