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4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127
1
作者 王云强 邵明安 刘志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0-316,共7页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揭示黄土高原区域尺度深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在黄土高原共布点234个,采集深剖面土壤水分样品12 198个。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的...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揭示黄土高原区域尺度深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在黄土高原共布点234个,采集深剖面土壤水分样品12 198个。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在垂直方向上(0~500 cm)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分布特征;②土地利用对区域尺度土壤水分的数量及垂直分布规律具有显著影响;③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深度(0~500 cm)的变异系数、空间异质比等参数的垂直分布均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这些参数在表达土壤水分变异的效果上具有一致性。相关结果对黄土高原区域尺度水土过程调控、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土地利用 地统计学 土壤含水率 黄土高原地区
下载PDF
土壤含水率和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08
2
作者 孙宇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41,共3页
基于电流 -电压四端法的“polar- dipole array”形式 ,以壤土作为研究对象 ,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土壤盐分和含水率 2个相关因素中 。
关键词 土壤电导 土壤含水率 土壤盐分 测量
下载PDF
麦草覆盖与地膜覆盖对旱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0
3
作者 薛少平 朱琳 +1 位作者 姚万生 韩文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73,共3页
基于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黄土高原地区对麦草和地膜覆盖保墒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认为 ,采用地膜覆盖 ,虽在短期内有较好的保墒能力和明显的增产效果 ,但逐年有使土壤水肥降低和产量减少的趋势 ,在坡地会加剧水土流... 基于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黄土高原地区对麦草和地膜覆盖保墒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认为 ,采用地膜覆盖 ,虽在短期内有较好的保墒能力和明显的增产效果 ,但逐年有使土壤水肥降低和产量减少的趋势 ,在坡地会加剧水土流失而且残膜影响较大。采用麦草覆盖保墒 ,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 ,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 ,增加了土壤肥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覆盖 地膜覆盖 旱地 可持续利用 土壤含水率 旱作农业 土壤肥力 黄土高原地区
下载PDF
土壤水分与温度共同作用对植物根系水分传导的效应 被引量:65
4
作者 康绍忠 张建华 梁建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1-219,共9页
本文根据不同大气环境温度和土壤温度及不同土壤含水率处理条件下的玉米、向日葵、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银合欢(Leucaenaglauca)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温度以及土壤水分与温度共同作用对植... 本文根据不同大气环境温度和土壤温度及不同土壤含水率处理条件下的玉米、向日葵、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银合欢(Leucaenaglauca)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温度以及土壤水分与温度共同作用对植物根系水分传导的效应。台湾相思和银合欢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土壤水分范围内,高温(白天/夜晚的温度为40/30℃)环境中的根系水分传导大于低温(30/25℃)环境中的,但当根系水分胁迫十分严重(台湾相思根系水势小于-1.5MPa,银合欢根系水势小于-2.0MPa)时,30/25℃环境的根系水分传导反而大于40/30℃环境的;玉米、向日葵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土壤温度范围内,根系水分传导随土壤温度增加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与生育阶段有关;在向日葵生育期土壤温度高于35℃、玉米生育期高于30℃时,其根系水分传导随温度增加而降低。通过植物根区土壤逐渐干旱和干旱复水后的试验,其结果表明复水后根系水分传导上升较快,银合欢复水1.5d、向日葵复水3d后测得的根系水分传导即可达到受旱前的水平,其后的水分传导还略高于一直充分供水处理的,表明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干旱锻炼后,对其水分传导具有明显的补偿效应。在干旱和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传导 土壤含水率 温度 根系 水势 复水
下载PDF
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8
5
作者 陈红星 李法虎 +1 位作者 郝仕玲 张心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5,共5页
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是表征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两个重要参数。通过室内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处理采用5种土壤碱度(土壤可交换钠百分比ESP=0、5、10、20、40)和4种土壤质量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是表征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两个重要参数。通过室内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处理采用5种土壤碱度(土壤可交换钠百分比ESP=0、5、10、20、40)和4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10、0.20以及饱和含水率0.34)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土壤黏聚力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上呈先增大后减小之趋势;当土壤含水率在0.10附近时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土壤碱度对土壤黏聚力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其影响效果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但土壤碱度对土壤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地小于土壤含水率对其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土壤碱度 土壤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指标
下载PDF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6
6
作者 吕美蓉 李增嘉 +3 位作者 张涛 宁堂原 赵建波 李洪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与秸秆因素对极端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相对于常规耕作,深松耕能提高土壤水分充足期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深松耕秸秆还田,比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分别高25.74%和11.45%。秸秆因素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影响土壤含水率方面占主导地位,秸秆因素与耕作措施在土壤水分亏缺时影响土壤含水率和冬小麦产量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免耕、深松耕、耙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能够增加集雨,提高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亏缺时土壤含水率相关不显著,而与土壤水分充足期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含水率 耕作 少免耕 还田 极端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动态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0
7
作者 许迪 R.SchmidA.Mermoud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一个连续2 年的田间耕作试验在夏玉米生长期内完成,分析对比3 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动态变化过程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耕作扰动对土壤水动态变化的影响是明显的,夏玉米生长初期免耕下的表层土壤持有较高的水分,这归因于土壤非耕... 一个连续2 年的田间耕作试验在夏玉米生长期内完成,分析对比3 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动态变化过程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耕作扰动对土壤水动态变化的影响是明显的,夏玉米生长初期免耕下的表层土壤持有较高的水分,这归因于土壤非耕扰动、冬小麦残茬覆盖以及耕层土壤孔隙尺度分布的变化;另一方面,深松土壤受到耕作活动的强烈干扰,苗期耕层土壤蓄水明显小于传统耕作。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差异的影响伴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显著减弱。深松耕作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状况及作物增产效果的作用是十分显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持水特性 土壤含水率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不同微咸水组合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77
8
作者 吴忠东 王全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1-76,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组合灌溉顺序对土壤水盐分布状况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003年-2005年在河北省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田间微咸水灌溉试验。通过对冬小麦主根区和100 cm深度土壤的水、盐分布状况和冬小麦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g/... 为了研究不同组合灌溉顺序对土壤水盐分布状况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003年-2005年在河北省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田间微咸水灌溉试验。通过对冬小麦主根区和100 cm深度土壤的水、盐分布状况和冬小麦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g/L的微咸水可以作为冬小麦的灌溉用水,但连续使用会导致土壤发生积盐;拔节期应尽量避免使用微咸水,且不宜连续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组合灌溉最好采用咸淡交替的方式;综合土壤的积盐状况和冬小麦产量分析,淡(拔节水)淡(抽穗水)咸(灌浆水)的组合灌溉顺序为最优方案,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灌区地下微咸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组合灌溉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盐量 产量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荒地水盐运移规律模拟 被引量:79
9
作者 李亮 史海滨 +2 位作者 贾锦凤 王长生 刘宏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背景展开荒地水盐运移规律研究。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分析荒地土壤水盐的运移机理,利用HYDRUS-1D模型对荒地土壤水盐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模拟。荒地做为灌区盐分的贮存地,成为灌区水盐平衡的重要调节因素,荒地水盐动... 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背景展开荒地水盐运移规律研究。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分析荒地土壤水盐的运移机理,利用HYDRUS-1D模型对荒地土壤水盐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模拟。荒地做为灌区盐分的贮存地,成为灌区水盐平衡的重要调节因素,荒地水盐动态研究对于干旱灌区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强蒸发是荒地水盐运移的原动力,5cm土层EC值上升了66.10%,20cm土层EC值上升了63.89%。荒地在作物生育期是积盐的过程,在秋浇期是流失盐分的过程。经检验,HYDRUS-1D模型对盐渍化地区荒地水盐在垂直方向运移的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区域水盐管理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含水率 运移 HYDRUS-1D模型 荒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区风沙土机械组成及含水率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54
10
作者 张国盛 王林和 +1 位作者 董智 李玉灵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以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毛乌素沙区0~100cm层内流动风沙土、天然油蒿和臭柏灌丛及沙柳和樟子松人工林下风沙土的含水率和机械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流动风沙土的含水率较稳定,年平均值在3.0%左右;油蒿... 以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毛乌素沙区0~100cm层内流动风沙土、天然油蒿和臭柏灌丛及沙柳和樟子松人工林下风沙土的含水率和机械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流动风沙土的含水率较稳定,年平均值在3.0%左右;油蒿、臭柏、沙泖和樟子松下的固定、半固定风沙土含水率变化较大,年平均值为1%~2%。风沙土含水率主要受降雨、植物蒸腾和土面蒸发的影响,其垂直分布可分为0~10cm的干沙层和10~100cm的活跃层;季节变化表现为4~6月和9~11月的失水期、7~8月的降水补给期、翌年4月以前的冻结滞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 土壤含水率 季节变化 沙区
下载PDF
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7
11
作者 匡秋明 赵燕东 白陈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为了节约植物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该文采用单片机、传感器、RS-485网络、无线通讯以及变量控制等技术,设计了一套闭环控制的精准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中央监控计算机、灌溉监测控制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阀门控制器组成。其中... 为了节约植物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该文采用单片机、传感器、RS-485网络、无线通讯以及变量控制等技术,设计了一套闭环控制的精准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中央监控计算机、灌溉监测控制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阀门控制器组成。其中,底层传感器和阀门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连接至灌溉监测控制器,灌溉监测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中央监控计算机相连。该系统实现了土壤含水率的在线自动监测,并依据植物的土壤含水率灌溉阈值自动控制灌溉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以达到精准灌溉的要求,结合植物的土壤含水率生存阈值和最大生物量阈值可实现节水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土壤含水率 控制系统 RS-485
下载PDF
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垂直入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7
12
作者 白文波 宋吉青 +5 位作者 李茂松 汪亚峰 武永峰 刘布春 王春艳 王秀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了探明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积水入渗试验,比较分析了保水剂作用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保水剂对入渗率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上层混施(0~10 cm)和层... 为了探明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积水入渗试验,比较分析了保水剂作用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保水剂对入渗率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上层混施(0~10 cm)和层施(5 cm)保水剂会限制土壤水分向下运移,30 min后累积入渗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17.3%~ 36.6%和5.5%~46.6%;而且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抑制效应增大。相比较而言,这种减缓入渗的程度在保水剂层施,且用量为0.1%时更为明显。下层(10~20 cm)混施和层施(10 cm和15 cm)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抑制是有限的,约比对照降低了4.9%~11.9%;但当保水剂层施量为0.1%时,土壤水分入渗反而会随着入渗进程而增加,累积入渗量可达到对照的1.1倍。层施保水剂后,保水剂层及保水剂下层土壤含水率会普遍增加1.1~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入渗 入渗 土壤含水率 保水剂 湿润锋
下载PDF
用毛细吸渗原理快速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江培福 雷廷武 +3 位作者 刘晓辉 武阳 李鑫 王全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共5页
田间持水量是衡量田间土壤保持水分能力的重要指标,视为对作物有效的土壤水分的上限,对农田灌溉和作物水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研究提出了能快速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新型毛细吸渗法。该方法以田间持水量为无地下水影响下土壤基质... 田间持水量是衡量田间土壤保持水分能力的重要指标,视为对作物有效的土壤水分的上限,对农田灌溉和作物水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研究提出了能快速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新型毛细吸渗法。该方法以田间持水量为无地下水影响下土壤基质所能吸持的最大含水量为物理基础,设计了一套满足田间持水量要求的实验方法、装置和程序,采用5种不同土壤测量了其田间持水量,并与用威尔科克斯法测量得到的田间持水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测量方法,无论是基本原理还是室内试验均可行。与威尔科克斯法相比,其测量值略微偏小;两种测量值相关性很好,相差约为9%,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土壤的吸湿过程与脱湿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滞后所致。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大大缩短测量时间,具有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持水量 测量方法 毛细吸渗法 土壤含水率 滞后现象
下载PDF
东北温带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被引量:47
14
作者 周海霞 张彦东 +1 位作者 孙海龙 吴世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68-2674,共7页
2006年5—10月,使用Li-6400-09土壤呼吸系统测定了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温带次生林转化为落叶松人工林后土壤呼吸速率(Rs)的变化.结果表明: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与地温的日变化趋势相似.测定... 2006年5—10月,使用Li-6400-09土壤呼吸系统测定了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温带次生林转化为落叶松人工林后土壤呼吸速率(Rs)的变化.结果表明: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与地温的日变化趋势相似.测定期间内,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Rs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3~7.26μmol CO2·m^-2·s^-1和0.63~4.70μmol CO2·m^-2·s^-1,最大值出现在7—8月,最小值出现在10月.5-8月,次生林的Rs明显高于落叶松人工林.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0.65~1.26μmol CO2·m^-2·s^-1和-0.43~0.47μmol CO2·m^-2·s^-1.两林分中的Rs与土壤温度均呈明显的指数相关,且与5cm深地温相关最紧密.用5cm地温估算的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Q10分别为3.61和3.07.次生林的Rs与10—20cm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而落叶松人工林的Rs与土壤含水率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率 Q10 温带森林
下载PDF
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54
15
作者 王云强 张兴昌 +1 位作者 从伟 魏清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5-71,共7页
为掌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草地和农地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和农地的土壤含水率均值在同一土层深度下差异极... 为掌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草地和农地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和农地的土壤含水率均值在同一土层深度下差异极显著,但二者在垂直方向、坡长方向的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程度;草地和农地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特征不同,前者为降低型,后者在100 cm以上为波动型,以下为稳定型;草地和农地坡面土壤含水率均随坡长的增加呈波浪式变化规律,整体上有增加趋势;将坡面划分为5个坡长或将土层划分为4层以后,草地和农地坡面土壤含水率沿垂直方向、坡长方向的总体变化趋势均没有改变,但由于尺度的扩展获得了一些较大尺度上的水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坡面 土壤含水率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暗管排水对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16
作者 张洁 常婷婷 邵孝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探讨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于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大棚土壤内埋设埋深40cm,间距6m及埋深70cm,间距8m的塑料暗管,研究土壤电导率(EC)、饱和导水率、体积质量等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暗管排水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番茄产量的... 为探讨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于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大棚土壤内埋设埋深40cm,间距6m及埋深70cm,间距8m的塑料暗管,研究土壤电导率(EC)、饱和导水率、体积质量等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暗管排水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埋设暗管可以明显降低次生盐渍化土壤的EC值,尤其是暗管上方的EC值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体积质量降低而总孔隙度升高;番茄平均单果质量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各项指标均表现为埋深70cm,间距8m暗管的处理优于埋深40cm,间距6m的处理。埋深70cm,间距8m暗管的处理在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中的效果优于埋深40cm,间距6m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排水 土壤含水率 次生盐渍化 电导 番茄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腐解物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4
17
作者 时连辉 韩国华 +2 位作者 张志国 刘登民 王清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的作物秸秆腐解物的覆盖在园林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玉米、小麦、棉花秸秆的腐解物为覆盖材料,覆盖3、6、9cm,研究了不同秸秆腐解物及不同厚度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显著降低表层(0~10cm)...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的作物秸秆腐解物的覆盖在园林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玉米、小麦、棉花秸秆的腐解物为覆盖材料,覆盖3、6、9cm,研究了不同秸秆腐解物及不同厚度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显著降低表层(0~10cm)土壤体积质量,提高土壤渗透性,具有显著的保水作用,如覆盖1a,各材料覆盖6cm效果理想,如覆盖2a,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覆盖最佳覆盖厚度为9cm,棉花秸秆最佳覆盖厚度为6cm;3种秸秆覆盖6cm时,杂草减少96%以上,覆盖9cm时,杂草抑制率达100%;覆盖1a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显著增加;覆盖后地面径流浑浊度减少90%以上;覆盖还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农业废弃物园林覆盖省水、省肥、省工,符合节约型园林的要求,生态效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堆肥 土壤含水率 渗透 园林 覆盖
下载PDF
土壤含水率对季节性冻土入渗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郑秀清 樊贵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55,共4页
基于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冬小麦田单点入渗试验 ,讨论了土壤含水率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入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土壤含水率对冻融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显著。土壤入渗... 基于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冬小麦田单点入渗试验 ,讨论了土壤含水率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入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土壤含水率对冻融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显著。土壤入渗能力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 ;冻融土壤累积入渗量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符合幂函数规律 ;高土壤含水率导致的水力传导度减小是冻土入渗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农田冬春灌溉、确定合理灌水技术参数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季节性冻土 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灌溉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根冠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19
作者 马文红 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4-778,共5页
温带草地大部分生物量分布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根冠比(R∶S)和地上生物量来估算地下生物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目前缺乏根冠比的数据。本研究利用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了R∶S及... 温带草地大部分生物量分布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根冠比(R∶S)和地上生物量来估算地下生物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目前缺乏根冠比的数据。本研究利用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了R∶S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35.3、775.2g.m-2,不同草原类型生物量差异显著,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56.6、133.4和196.7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01.0、688.9和1385.2g.m-2。(2)研究区3种草原类型的R∶S差异较小,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R∶S中值分别为6.7、5.3和5.2,总体上,内蒙古温带草地的R∶S为6.3。(3)R∶S与年均温、年降水和土壤含水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根冠比 年均温 年降水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荒漠化矿区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20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1 位作者 常鲁群 张日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0-525,共6页
利用野外监测和TM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基于热惯量的计算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信息模型.野外监测样点平均值表明采空区与非采空区上方土壤含水率差异大,遥感反演的面域平均值则显示两者差异较小.分析了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 利用野外监测和TM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基于热惯量的计算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信息模型.野外监测样点平均值表明采空区与非采空区上方土壤含水率差异大,遥感反演的面域平均值则显示两者差异较小.分析了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随高程的增大而降低;采矿导致土壤渗透系数发生变化,采空区上方垂直入渗能力增强,改变了潜水补给条件和土壤表面蒸发能力,进而影响土壤含水率;考虑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植物根系所及的深度,当采前地下水埋深较小而植物根的垂直深度较大时,采矿引起的水位下降必将影响植物利用潜水;当采前地下水位埋深较大而地表植被为浅根植物时,则不会影响,而采矿引起的地表裂缝则增加了地表土壤蒸发,地表拉伸变形容易拉断植物根系,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TM影像 干旱矿区 土壤含水率 开采沉陷 潜水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