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与围封对青藏高原草地土壤和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许雪贇 曹建军 +3 位作者 杨淋 杨书荣 龚毅帆 李梦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9-1355,共7页
生态化学计量可反映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多种化学元素对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对西藏那曲放牧与围封草地土壤和优势种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调查,以探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作用。结... 生态化学计量可反映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多种化学元素对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对西藏那曲放牧与围封草地土壤和优势种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调查,以探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放牧草地土壤p H显著高于围封草地,前者为7.30,后者为7.13;放牧草地植物叶片P含量显著高于围封草地,而C∶P显著低于围封草地,前者分别为1.25 g·kg^(-1)、335.21,后者分别为1.05 g·kg^(-1)、434.60;植物叶片C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N与叶片P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N含量与土壤全N不相关,叶片P含量与土壤全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区草地植物主要受P元素的限制。该结果可为青藏高原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围封 土壤化学计量 叶片化学计量 那曲
原文传递
南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袁星明 朱宁华 +4 位作者 郭耆 周光益 蒙敏燕 吴尚勇 杨乐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目的]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 [目的]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灌草地为对照,分层(0~15、15~30、30~50、50~70、70~100 cm)测定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合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同种林分内,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递增,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递减。不同林分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5种林地的土壤pH值变幅为3.94~5.12;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C:N、C:P、N:P比值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杉木林土壤的全P含量在所有林分中最低,杉木林生长可能消耗更多的磷元素;与对照灌草地相比,营造这4种人工林后使土壤全K含量明显减少,速效K(除米老排林外)也有相似规律,这种变化规律暗示了人工林对K元素的消耗量大;木荷林和杉木林土壤的pH值、全K、速效K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林分和灌草地。土壤综合质量根据主成分得分依次为:米老排林>蓝果树林>木荷林>灌草地>杉木林。[结论](1)人工阔叶林比针叶林能更有效地积累土壤有机碳、N和P等养分,并能明显地优化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在今后的造林实践中应优先考虑阔叶林。(2)人工林营造33 a后,土壤全K含量明显地小于对照灌草地,且不同林分间具有差异,因此,在森林经营时应注重K元素调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土壤化学计量 土壤质量评价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带状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凯 雷虹 +2 位作者 石亮 张日升 宋立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83-2891,共9页
探究不同沙地樟子松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规律,为其混交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沙地樟子松纯林为对照,在沙地樟子松×榆树及沙地樟子松×怀槐带状混交林中,沿沙地樟子松和伴生树种两个方向在距离混交中心0、1、2、3和4 m... 探究不同沙地樟子松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规律,为其混交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沙地樟子松纯林为对照,在沙地樟子松×榆树及沙地樟子松×怀槐带状混交林中,沿沙地樟子松和伴生树种两个方向在距离混交中心0、1、2、3和4 m处的不同土层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C、全N、全P、速效N、速效P含量及其计量比的特征.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混交林土壤有机C、全N和速效N含量高于纯林,沙地樟子松与榆树混交主要增加了深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以及C/N和C/P,沙地樟子松与怀槐混交提高了土壤N含量,降低了P含量.随着远离混交林中心,沙地樟子松×榆树混交林中沙地樟子松林带的土壤C/N先升高后降低,全P和速效P含量下降,N/P增加;榆树林带土壤C/N下降,速效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沙地樟子松×怀槐混交林土壤全N含量在沙地樟子松林带先降低后升高,在怀槐林带先升高后降低.沙地樟子松混交林提高了土壤C、N储量,沙地樟子松应与榆树行间混交,与怀槐间隔2行混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计量 混交距离 种间关系 养分平衡
原文传递
中亚热带不同森林更新方式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袁萍 周嘉聪 +7 位作者 张秋芳 曾晓敏 鲍勇 高颖 高金涛 司友涛 陈岳民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741-6748,共8页
了解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预测不同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功能以及植物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更新是维持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选取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采育场3种不同森林更新方式进行研究,包括米槠次生林(SF)... 了解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预测不同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功能以及植物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更新是维持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选取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采育场3种不同森林更新方式进行研究,包括米槠次生林(SF)、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AR)和杉木人工林(CF),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3种酶,计算酶化学计量。结果显示:1) AR的土壤总氮、全磷、铵态氮含量以及含水量最高(P<0.05),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则是CF最高(P<0.05); 2)生态酶化学计量结果表明AR的土壤微生物处于氮限制状态,CF的土壤微生物处于磷限制状态; 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铵态氮是驱动不同森林更新方式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变异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人促更新方式更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积累,而人工林则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积累,这可能与造林树种有关。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更易受到土壤含水量以及有效性养分的驱动,而与土壤化学计量未呈现良好的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方式 有效性养分 生态酶化学计量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由政 张鹏 +2 位作者 薛萐 王国梁 姚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661,共5页
本研究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索了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演替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碳氮比、碳磷比及氮磷比均呈增长趋势;在垂直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全氮、碳... 本研究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索了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演替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碳氮比、碳磷比及氮磷比均呈增长趋势;在垂直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及碳磷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植被多样性指标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较弱,说明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与植被恢复演替的关系较为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植被演替 土壤养分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土地利用影响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晓兵 陶冶 +2 位作者 吴林 李永刚 张元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9-980,共12页
荒漠绿洲过渡带在维护绿洲生态安全和绿洲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垦荒等土地利用的增强使得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健康稳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桑田、半自然柽柳... 荒漠绿洲过渡带在维护绿洲生态安全和绿洲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垦荒等土地利用的增强使得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健康稳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桑田、半自然柽柳林、瓜地、棉花-玉米地)对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土壤取样沿农田到荒漠方向进行,分5层进行。研究发现,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受土地利用方式(4种)、土层(5层)和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4梯度)的显著影响,且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各养分元素含量。随土层由浅到深,有机碳(C)、有效氮(N)和有效磷(P)基本呈下降趋势,全N具有波动变化,而全P变化不显著。随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的增加,各养分含量基本呈递减趋势。对同一土层(共选择三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具体分析表明,棉花-玉米地这一利用方式在农田内部具有最高的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其次为桑田。随着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的增加,土壤C、N含量优势减弱。除农田内部样地(0 m)外,三层土壤全P含量基本呈桑田>柽柳林>棉花-玉米地趋势。表层有效N含量在农田内部样地(0 m)瓜地最高,其他距离处(大于等于20 m)棉花-玉米地高,下层土壤有效氮含量在农田内部各土地利用方式间无差异。在各距离样点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土壤有效P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在农田内部以瓜地有效P含量最高。棉花-玉米地土壤全量N/P在农田内部和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20 m处含量最高。三土层土壤有效N/P在农田内部以柽柳林最高,随着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增加,土壤有效N/P显著改变。综合来看,土地利用对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营养含量的增加具有正向作用,由土壤养分变化带来的生态效应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层 农田距离 土壤化学计量 荒漠绿洲过渡带
下载PDF
封育与放牧对黄土高原天然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昊 李建平 +4 位作者 王誉陶 张翼 张娟 罗叙 张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1-258,共8页
为揭示封育与放牧2种草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宁夏固原云雾山封育草地和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0-30 cm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封育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容重和含水率,土壤孔隙度略有... 为揭示封育与放牧2种草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宁夏固原云雾山封育草地和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0-30 cm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封育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容重和含水率,土壤孔隙度略有上升。(2)封育草地0-10 cm土层以>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为主,其中>5 mm团聚体达到了46%,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WD)分别为3.78,1.70,显著高于放牧草地(P<0.05),但两者分形维数并无差异,封育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所提高。(3)封育草地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分别为17.714,2.018,0.659 g/kg,均高于放牧草地,其中土壤TN含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4)封育草地0-20 cm土层碳氮比(C/N)、碳磷比(C/P)、氮磷比(N/P)均高于放牧草地。(5)封育草地土壤SOC、TN、C/P和N/P与土壤容重和分形维数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并且SOC和TN与MWD和GWD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放牧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物理特性相关性低于封育草地。封育与放牧相比,改善了土壤物理特性和团聚体结构,土壤养分有所提升,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物理特性密切相关,土壤物理结构可能是影响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放牧 土壤物理特性 水稳性团聚体 分形维数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华南典型人工林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顾晓娟 于耀泓 +3 位作者 刘悦 吴梦佳 刘林云慧 莫其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为了解华南地区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对广东省鹤山市造林13 a的固氮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纯林和非固氮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纯林的土壤碳(C)、... 为了解华南地区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对广东省鹤山市造林13 a的固氮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纯林和非固氮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纯林的土壤碳(C)、氮(N)、磷(P)与RO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固氮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后土壤C、N、P和ROC的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固氮树种土壤ROC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且ROC/TOC值小于非固氮树种,土壤碳稳定性更强;固氮树种总氮(TN)含量和C∶N值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C∶P、N∶P和C∶N∶P均高于非固氮树种,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在两种林分下,TOC和TN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固氮树种中,TOC、TN与ROC/T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含水量(SWC)、C∶P、N∶P与TOC呈显著正相关(P<0.05)关系。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华南地区,固氮树种造林提高了土壤TN、TOC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有利于提高土壤碳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固氮树种 非固氮树种 土壤化学计量 易氧化有机碳 人工林
下载PDF
川西北沙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全恒 胡健 +4 位作者 陈雪玲 孙梅玲 刘小龙 杨丽雪 周青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3-531,共9页
本文以川西北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区自然放牧草地(NGG)、围栏封育沙化草地(FEDG)、自然灌丛草地(NS)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化草地(SCDG)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群落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川西北自然与人工恢复沙化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 本文以川西北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区自然放牧草地(NGG)、围栏封育沙化草地(FEDG)、自然灌丛草地(NS)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化草地(SCDG)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群落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川西北自然与人工恢复沙化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除土壤全磷储量外,所选草地植被类型在0~60 cm土层土壤碳、氮、磷的含量、储量和比值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全磷含量高低顺序为NS>FEDG>NGG>SCDG,除氮磷比(N∶P)外,其余土壤指标高低顺序为NS>NGG>FEDG>SCDG,土壤全磷储量在NS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4类植被类型的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及NS和NGG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除N∶P外,NGG和NS的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都随土壤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自然灌丛草地比自然草地和人工植被恢复沙地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可作为沙地生态恢复模式进一步优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灌丛草地 人工恢复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不同碳输入对天山雪岭云杉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鑫钰 贡璐 +3 位作者 朱海强 张甜 殷珂洁 陆星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15-2723,共9页
土壤C、N、P元素是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通过研究外源碳输入改变对森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过程及平衡反馈机制.以天山雪岭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2 a的植物残体的添加和去除试验(DIR... 土壤C、N、P元素是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通过研究外源碳输入改变对森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过程及平衡反馈机制.以天山雪岭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2 a的植物残体的添加和去除试验(DIRT),分析外源碳输入改变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短期影响,讨论不同处理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其他土壤理化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C、N、P含量在大部分土层均表现为双倍凋落物(DL)处理最高,按土层深度由浅到深依次为,土壤ω(C):168.92、119.88、103.33和64.23g·kg^(-1);土壤ω(N):10.60、9.32、8.78和8.07g·kg^(-1);土壤ω(P):0.50、0.45、0.37和0.36g·kg^(-1);切根去凋落物(NI)处理最低,按土层深度由浅到深依次为土壤ω(C):104.56、89.24、48.08和43.96g·kg^(-1);土壤ω(N):6.83、2.60、2.63和2.22g·kg^(-1);土壤ω(P):0.40、0.34、0.32和0.22g·kg^(-1);且随土层加深呈减小趋势.除NI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C∶N均在0~10 cm土层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NL处理土壤C∶P在30~5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I处理土壤N∶P在0~10 cm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2)微生物量碳、氮、磷在不同碳输入处理下0~1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碳输入水平下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氮是影响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 土壤化学计量 碳输入 植物残体的添加和去除试验(DIRT) 土壤理化因子
原文传递
尾叶桉与木荷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梦佳 于耀泓 +3 位作者 顾晓娟 刘林云慧 刘悦 莫其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6-362,共7页
为了解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采集广州市长岗山30年生尾叶桉和木荷人工林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CEC)、ROC含量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林表层土壤总有机碳... 为了解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采集广州市长岗山30年生尾叶桉和木荷人工林表层土壤,测定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CEC)、ROC含量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林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全氮(TN)含量显著高于木荷林;C/N表现为木荷林显著大于尾叶桉林,而C/P和N/P则表现为尾叶桉林大于木荷林,两种林分表层土壤N含量丰富,而P元素较缺乏。两种林分土壤CEC差异不显著,尾叶桉林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显著高于木荷林;两种林分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表现为Ca^(2+)>Mg^(2+)>K^(+)>Na^(+)。尾叶桉林土壤的ROC含量显著高于木荷林,ROC/TOC表现为木荷林小于尾叶桉林但没有显著差异。尾叶桉林土壤的ROC含量与A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ROC/TOC与TP呈显著正相关(P<0.05);木荷林土壤的ROC含量与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ROC/T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两种林分表层土壤的R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林分类型是影响土壤ROC含量的重要因素。木荷林的ROC/TOC小于尾叶桉林,说明其土壤碳稳定性高于尾叶桉林,对土壤碳固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稳定性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洪积扇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子琦 焦菊英 +5 位作者 陈同德 林红 陈玉兰 徐倩 程玉卓 赵文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801-6815,共15页
洪积扇是拉萨河流域珍贵的土地资源,而明悉其土壤养分状况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为此,在拉萨河流域选取了10个洪积扇,于2020年7—8月调查了其上的植物群落组成并采集对应土壤,测定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 洪积扇是拉萨河流域珍贵的土地资源,而明悉其土壤养分状况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为此,在拉萨河流域选取了10个洪积扇,于2020年7—8月调查了其上的植物群落组成并采集对应土壤,测定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0个洪积扇的60个样方中共发现植物种87种,分属于29科79属,其中禾本科和菊科的物种居多;洪积扇SOC、TN、TP、AN和A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38 g/kg、2.77 g/kg、0.39 g/kg、130.78 mg/kg和189.79 mg/kg,均表现为草地>灌丛>农田,其中SOC、TN、AN和AP含量在草地和农田下差异显著(P<0.05);土壤TK的平均含量为19.68 g/kg,表现为农田>草地>灌丛;土壤AP的平均含量为3.36 mg/kg,表现为农田>灌丛>草地;土壤C∶N的均值为12.75,表现为农田>灌丛>草地;土壤C∶P、N∶P和N∶K的均值分别为102.50、8.10和0.16,均表现为草地>灌丛>农田,总体来说洪积扇土壤P元素较为稀缺;土壤N∶K与SOC、TN、TP、TK、AN、AP、AK均极显著相关(P<0.01),SOC和TN与植物群落盖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范对应分析(CCA)进一步表明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对洪积扇植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P=0.002),且TP、K∶P和AP是影响洪积扇植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因子。综上所述,拉萨河流域洪积扇植物种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匀,组成不稳定。SOC、TN、TK含量相对较高但C∶N值低,表现为有机质矿化速率高而土壤肥力低下;土壤TP和AP的含量均较低,洪积扇植物群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土壤P元素的限制。此外,研究还发现土壤N∶K同C∶N∶P一样可作为评价土壤养分状况的生态化学计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洪积扇 植物群落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2种人工林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耀泓 刘悦 +6 位作者 顾晓娟 王艺颖 吴梦佳 刘林云慧 周庆 何茜 莫其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177,共10页
【目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可以探明植物受土壤养分的限制情况,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直接反映了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研究旨在揭示华南地区乡土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及保肥供肥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鹤... 【目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可以探明植物受土壤养分的限制情况,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直接反映了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研究旨在揭示华南地区乡土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及保肥供肥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鹤山市的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2种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交换性阳离子等指标进行分析测定,探讨不同人工林分对表层土壤碳氮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结果】木荷人工林SOC显著大于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TK含量则显著高于木荷人工林,但土壤TN和TP含量在2种林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种林分土壤盐基饱和度(BS)为9.68%~18.00%,木荷林土壤CEC和交换性盐基总量(TEB)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且2种林分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均呈现Ca^(2+)>Mg^(2+)>K^(+)>Na^(+)。2种林分土壤CEC与SOC显著正相关,BS与pH值显著正相关;马尾松人工林CEC、TEB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区森林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且保肥供肥能力较弱,但木荷林土壤供肥、保肥和酸碱缓冲能力强于马尾松林。然而,木荷林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人工林,且2种人工林土壤Ca^(2+)∶Mg^(2+)>5,表明研究区人工林土壤未出现生理性缺钙的现象。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较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这种趋势在马尾松林中比木荷林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对华南地区木荷和马尾松人工林的养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木荷人工林 土壤化学计量 阳离子交换量 华南地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延琴 周冰倩 +3 位作者 刘隋赟昊 董正武 秦艳 殷梓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417-8429,共13页
氮沉降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氮(N)素循环过程,由此带来的生态学效应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乌鲁木齐周边短期围封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实验,分析了自由放牧地和围封草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组成,结合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 氮沉降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氮(N)素循环过程,由此带来的生态学效应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乌鲁木齐周边短期围封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实验,分析了自由放牧地和围封草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组成,结合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了氮沉降对短期围封草地土壤微生物组成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该地区放牧草地的保护、恢复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随围封年限的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表明围封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与中国草地平均值相比,该草地土壤碳氮比(C/N)相对较高,碳磷比(C/P)、氮磷比(N/P)相对较低,表明该草地土壤有机质分解良好,有利于土壤碳(C)、磷(P)的释放,而土壤N素较为缺乏。(2)就不同围封年限而言,围封3年草地5—20cm层土壤真菌数量高于其它样地;围封3年草地表层土壤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围封7年草地放线菌数量最多,说明围封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及酶活性的提高。(3)氮素添加对土壤真菌具有抑制作用,N5(4.6gN m^(-2)a^(-1))、N10(9.8gN m^(-2)a^(-1))处理显著增加了各样地土壤细菌数量,氮素添加对围封7年草地0—10cm层土壤放线菌无显著影响,而氮沉降显著增加了其它样地5—20cm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其中N5、N10处理下促进作用最明显;氮素添加对该草地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均具有促进作用,N5、N10处理促进作用最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氮沉降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短期围封作为一种草地管理手段,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一定作用,并可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来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短期围封 土壤化学计量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闽楠复层异龄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凌高潮 沈汉 +3 位作者 范荣德 张能军 夏晨晨 胡卫明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阐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闽楠Phoebe bournei复层混交林随林龄变化的土壤养分特征,以浙江省开化县林场混交6 a、10 a和15 a的杉木+闽楠复层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养分及其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随林龄... 为阐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闽楠Phoebe bournei复层混交林随林龄变化的土壤养分特征,以浙江省开化县林场混交6 a、10 a和15 a的杉木+闽楠复层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养分及其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随林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均随着混交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林下植被生物量随着混交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少。(2)土壤碳、氮、磷含量随着混交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混交15 a杉木+闽楠复层混交林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了55.4%、83.9%和84.7%,不同林龄混交林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土壤密度随着混交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土壤pH、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变化相对较小。(3)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将杉木纯林改造为杉木+闽楠复层混交林可以提高林分生产力,改善土壤质量,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闽楠复层混交林 林分生长 土壤养分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广东鹤山两种人工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刘林云慧 吴妙兰 +4 位作者 刘悦 于耀泓 顾晓娟 吴梦佳 莫其锋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1-668,共8页
【目的】弄清广东省鹤山市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与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造林后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对鹤山市共和镇造林15年的尾叶桉和厚荚相思人工纯林的土壤CEC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 【目的】弄清广东省鹤山市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与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造林后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对鹤山市共和镇造林15年的尾叶桉和厚荚相思人工纯林的土壤CEC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两种树种造林后土壤CEC和其他指标特征及两者间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两树种造林后对土壤CEC的影响。【结果】厚荚相思林土壤CEC、交换性盐基总量(TEB)和盐基饱和度(BS)均显著大于尾叶桉林。厚荚相思林土壤交换性Ca^(2+)含量显著高于尾叶桉林,而两种林分土壤交换性K+、Na^(+)和Mg^(2+)含量无显著差异。Ca^(2+)/Mg^(2+)、Ca^(2+)/K+和(Ca^(2+)+Mg^(2+))/K+表现为厚荚相思林显著大于尾叶桉林。相关性分析显示,尾叶桉林土壤CEC与土壤自然含水量(SW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呈极显著正相关;厚荚相思林土壤CEC与TN、C/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P、C/N/P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TEB、总磷(TP)、Na^(+)、BS、Ca^(2+)、Mg^(2+)和pH是影响该区域土壤CEC的重要因素。【结论】在鹤山共和样地,与尾叶桉造林相比,厚荚相思造林显著提高了土壤CEC、TEB和BS,说明其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厚荚相思 土壤化学计量 阳离子交换量 人工林
原文传递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特征
17
作者 张振源 顾晓娟 +5 位作者 吴妙兰 何普林 王忠林 徐其贤 周庆 莫其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为研究林龄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等养分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及其垂直变化规律,分析林龄对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碳稳定性的影响,以雷州半岛不同林龄(7 a生和12 a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 为研究林龄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等养分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及其垂直变化规律,分析林龄对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碳稳定性的影响,以雷州半岛不同林龄(7 a生和12 a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层深度按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共5个层次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养分与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1)12 a生尾叶桉人工林土壤RO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比7 a生分别高72.64%、114.07%、225.69%和14.41%,说明尾叶桉人工林土壤TOC含量和养分水平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提高;(2)12 a生尾叶桉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的ROC/TOC显著大于7 a生(P<0.05),说明前者表层土壤的碳稳定性较低;而12 a生尾叶桉底层土壤(20~60 cm)的ROC/TOC值对比7 a低36.85%,说明12 a生人工林底层土壤碳稳定性高于7 a;(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林龄人工林土壤TOC与TN、速效磷(AP)和C/P呈显著正相关,且7 a生和12 a生人工林土壤TOC还分别受到TP和N/P的显著影响。土壤ROC与TN、C/P呈显著正相关,其中7 a生和12 a生土壤ROC还分别受到TP、AP和N/P的显著影响,表明7 a生尾叶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稳定性受到土壤P元素供应的影响更大。此外,12 a生人工林土壤ROC/TOC受到TN和N/P的显著影响,表明12 a生尾叶桉人工林则更容易受到土壤TN含量的调控。因此,在雷州半岛地区,适当延长桉树人工林的轮伐周期,并根据不同林龄改善土壤的氮磷养分供应水平,有利于提高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土壤的碳封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有机碳 土壤化学计量 尾叶桉 林龄 雷州半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6
18
作者 李红林 贡璐 +3 位作者 朱美玲 刘曾媛 解丽娜 洪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45-1355,共11页
选择塔里木盆地北缘阿拉尔垦区灌漠土、棕漠土、盐土和风沙土四种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基础上,利用排序方法中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技术深入解析了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其他理化因... 选择塔里木盆地北缘阿拉尔垦区灌漠土、棕漠土、盐土和风沙土四种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基础上,利用排序方法中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技术深入解析了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其他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N、P含量整体水平不高,土壤C、N、P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2.97、0.27、0.64 mg g-1。由C、N、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C、N元素含量变化几乎同步,P元素含量变化滞后于二者。C∶N∶P为11∶1∶2.37,在四种土壤类型中N∶P、C∶P较C∶N变化范围大,土壤C、N、P计量比表明N是研究区主要的限制因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含水量与土壤C、N元素含量和N∶P、C∶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土壤C、N元素含量和N∶P、C∶P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盐度对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并未达到显著程度,可能是因为研究区土壤本身盐碱性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土壤 土壤化学计量 土壤养分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滇中退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4
19
作者 何高迅 王越 +4 位作者 彭淑娴 郭兆来 刘嫦娥 付登高 段昌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425-4435,共11页
植被恢复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存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广受关注,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择滇中地区退化山地飒马场流域具有代表性的4种不同修复阶段的典型植被(荒坡灌草丛、云南松... 植被恢复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存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广受关注,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择滇中地区退化山地飒马场流域具有代表性的4种不同修复阶段的典型植被(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不同深度土壤中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储量和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变土壤碳氮磷储存能力和化学计量比,这种改变作用整体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在0—60 cm土层上,SOC储量在次生常绿阔叶林最高,达123.41 t/hm^2,其次是针阔混交林(115.69 t/hm^2)和云南松林(93.08 t/hm^2),荒坡灌草丛(89.56 t/hm^2)最低;TN储量针阔混交林(4.91 t/hm^2)>次生常绿阔叶林(4.58 t/hm^2)>云南松林(4.43 t/hm^2)>荒坡灌草丛(3.98 t/hm^2),4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TP储量云南松林最高(2.57 t/hm^2),次生常绿阔叶林(2.2 t/hm^2)最低;4种植被类型下土壤C/N介于15.77—30.18,C/P介于29.24—65.33,N/P介于1.28—2.68之间,在0—60 cm土层上均以次生常绿阔叶林最高。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研究区的SOC、TN和TP储量和化学计量比。分析认为,退化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储量和化学计量的影响过程复杂,修复演替进入到次生常绿阔叶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升,该地区植被修复主要受到氮的限制。研究表征了滇中退化环境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主要元素变化特征,为揭示植被恢复与土壤生态功能演变关系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化学计量 植被恢复 退化山地 滇中地区
下载PDF
荒漠绿洲区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梭梭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4
20
作者 张珂 苏永中 +1 位作者 王婷 刘婷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35-3243,共9页
为阐明梭梭建立对林下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2、5、9、13、16、31、39a荒漠绿洲区梭梭林灌丛下和流沙区(0a)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碳酸钙(CaCO_3)、速效磷(Available 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 为阐明梭梭建立对林下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2、5、9、13、16、31、39a荒漠绿洲区梭梭林灌丛下和流沙区(0a)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碳酸钙(CaCO_3)、速效磷(Available 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SOC和TN在9a后出现显著的成层化分布,而TP的这一特征相对滞后;不同土壤深度SOC、TN均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TP未表现出明显变化。2)C∶P和N∶P在9a后表现出明显的成层化分布且不同土层C∶P和N∶P随林龄增加显著增加,而C∶N保持相对稳定。3)较低含量的Available P在2a后即表现出0—5 cm含量大于5—20 cm且表层Available P和CaCO3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Ca CO3∶Available P在不同林龄间并未发生显著变化。4)随林龄增加,土壤表层风蚀可蚀性极显著降低且与土壤表层养分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梭梭的建立提高了土壤SOC和TN含量且随林龄增加变化更显著,而变化较小的C∶N说明土壤氮的形成需要固定比例的碳。变化幅度较小的TP说明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的磷素受时间作用的限制,而较低含量的Available P和变化幅度较小的CaCO_3∶Available P则表明梭梭的生长受P的限制且有限的Available P易被CaCO_3固定。另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风蚀可蚀性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梭梭的建立改善了土壤质地,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这对荒漠绿洲区土壤恢复和植被建设有极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梭梭林 林龄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荒漠-绿洲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