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砒砂岩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土壤颗粒及交换性能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陈鹏 郭建英 +5 位作者 董智 李红丽 张铁钢 仇苏倩 高娅 陈小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50,共8页
为研究砒砂岩区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下林地和草地的土壤结构及土壤交换性能对其措施的响应,选取柠条林、油松林、小叶杨林和本氏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并以荞麦坡耕地为对照,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分形理论探究土壤粒径分... 为研究砒砂岩区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下林地和草地的土壤结构及土壤交换性能对其措施的响应,选取柠条林、油松林、小叶杨林和本氏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并以荞麦坡耕地为对照,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分形理论探究土壤粒径分布(PSD)、阳离子交换量(CEC)和交换性盐基总量(ECEC)及其组成(Na+、K+、Ca2+、Mg2+)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1)实施退耕还林措施后,草地和林地的PSD分布范围、非均一性、离散程度均高于坡耕地,且柠条林的土壤粉粒含量、PSD分布范围的增幅效果最显著(P<0.05);土壤剖面垂直层次上,草地有利于增加表层土壤的细粒组分和粒径的分布范围,而林地更有利于对深层土壤粒径的改良与细化;(2)研究区交换性盐基组成主要以碱土金属为主(Ca2+、Mg2+),不同措施的土壤ECEC和CEC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林>油松林>小叶杨林>草地>坡耕地。草地表层土壤交换性能优于底层土壤,而林地与之相反;(3)黏、粉粒和细砂是决定研究区土壤交换性能的细粒土壤和粗粒土壤,粉粒是CEC、ECEC的主要贡献因子,多重分形维数可较好地描述土壤交换性能与土壤颗粒间的关系。不同措施以柠条林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交换性能的改良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砒砂岩区 土壤粒径分布 多重分形 土壤交换性能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配施配方肥对土壤有机质及交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林琛茗 韦家少 +4 位作者 吴敏 王大鹏 张先 詹杉 王桂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60-2166,共7页
土壤有机质和盐基饱和度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土壤调理剂与配施化肥对热带地区酸化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交换性能的影响,明确土壤调理剂配施配方肥改良酸性土壤和提升土壤肥力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在海南省儋州市木薯园开展田间... 土壤有机质和盐基饱和度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土壤调理剂与配施化肥对热带地区酸化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交换性能的影响,明确土壤调理剂配施配方肥改良酸性土壤和提升土壤肥力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在海南省儋州市木薯园开展田间试验,采用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调理剂并配施不同梯度配方肥的改良方式,对比分析不施肥、常规施肥和土壤调理剂与化肥配施对木薯地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交换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改良酸性土壤、减肥增效、缓解土壤环境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与CK(不施肥)相比,土壤调理剂配施配方肥(100%、75%、50%)处理的pH分别提高了0.29、0.24和0.44(P<0.05),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20.82%、22.04%和20.49%(P<0.05),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提高了20.62%、21.25%和48.75%(P<0.05),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7.65%、15.38%和30.43%(P<0.05),在所有处理中以Tr50(土壤调理剂+50%配方肥)处理的改良效果最好。因此,在土壤改良中推荐施用土壤调理剂+50%配方肥的改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配方肥 木薯 有机质 土壤交换性能
下载PDF
辣椒茎、叶对酸化土壤交换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贞霞 陈倩倩 +3 位作者 李瑞静 穆娟 王广印 李新峥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采用辣椒秸秆废弃物与酸化土壤共培养的方法,设计了不同添加量的辣椒茎、叶与酸化土壤充分混合、共培养,测定了土壤交换性离子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探讨辣椒茎、叶对酸化土壤交换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茎、叶可以改善酸... 采用辣椒秸秆废弃物与酸化土壤共培养的方法,设计了不同添加量的辣椒茎、叶与酸化土壤充分混合、共培养,测定了土壤交换性离子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探讨辣椒茎、叶对酸化土壤交换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茎、叶可以改善酸化土壤pH,降低酸化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添加辣椒茎、叶可提高土壤NH4+-N含量,影响土壤NO3--N转化;添加辣椒茎、叶可提高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CEC及盐基饱和度,尤其以添加辣椒叶5%的效果最好;辣椒茎、叶可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但培养60 d后各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添加辣椒茎、叶能提高土壤酶的几何平均数,改善酸化土壤质量,其对酸化土壤质量的改变与辣椒茎、叶的添加量有关。研究结论可为开拓辣椒秸秆利用途径、改善土壤酸度,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土壤 辣椒秸秆 土壤PH 土壤交换性能 土壤
下载PDF
福建土壤交换性能的特点
4
作者 庄绍东 《福建水土保持》 1990年第2期41-48,共8页
土壤交换性能直接关系到土壤中养分的保蓄和持续供应,同时还影响着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状。由于土壤胶体多带负电荷,主要吸附阳离子,因此,通常以土壤在一定 pH值(通常为7)时“阳离子交换量”作为土壤交换性能的指标。这是土壤的保肥供肥能... 土壤交换性能直接关系到土壤中养分的保蓄和持续供应,同时还影响着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状。由于土壤胶体多带负电荷,主要吸附阳离子,因此,通常以土壤在一定 pH值(通常为7)时“阳离子交换量”作为土壤交换性能的指标。这是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的一重要指标。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土壤交换性能 土壤养分 阳离子 交换 代换量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再生水水质和灌溉模式对红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辉 罗丽澎 +2 位作者 刘常 谭帅 胡传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
选取再生水原液及其稀释2,4,6倍作为灌溉水源,设置再生水单一灌溉(4种处理RW,RW-2,RW-4,RW-6)、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4种处理ARW,ARW-2,ARW-4,ARW-6)2种灌溉模式,以蒸馏水灌溉(CK)为对照,对红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选取再生水原液及其稀释2,4,6倍作为灌溉水源,设置再生水单一灌溉(4种处理RW,RW-2,RW-4,RW-6)、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4种处理ARW,ARW-2,ARW-4,ARW-6)2种灌溉模式,以蒸馏水灌溉(CK)为对照,对红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CK处理比较,单一灌溉模式下各处理交换性K^(+),Na^(+),Mg^(2+)的累积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21.08%,520.65%和16.22%,且随着再生水稀释倍数增大呈减小趋势,这种趋势以交换性K^(+)表现最显著;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模式下各处理交换性Na^(+),Mg^(2+)的累积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997.45%和18.89%,而交换性K^(+)没有累积现象.两种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均未显著高于CK(p>0.05).除了处理RW-4,RW-6的碱化度(ESP)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处理显著高于CK(p<0.05),且同一灌溉模式下ESP随稀释倍数增大而减小,同种水质交替灌溉下ESP均高于单一灌溉,表现出弱碱性或非碱性(ESP<10%).南方红壤地区采用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将提高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潜在风险,而再生水单一灌溉可适度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再生水 灌溉模式 土壤交换性能 碱化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