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3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铅的积累 被引量:110
1
作者 郑袁明 陈同斌 +2 位作者 陈煌 郑国砥 罗金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1-797,共7页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等土地利用类型600个土壤的监测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铅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部土壤样品中铅浓度的几何平均值为26.6mg/kg,显著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24.6m...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等土地利用类型600个土壤的监测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铅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部土壤样品中铅浓度的几何平均值为26.6mg/kg,显著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24.6mg/kg),呈现出明显的积累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铅积累有明显影响,其中绿化地土壤的平均铅浓度最高,依次为果园、菜地、稻田、自然土壤,麦地平均铅浓度最低,绿化地土壤的铅浓度要显著高于除果园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果园土壤的铅浓度同样与其他大多数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较显著的差别。以基线值为标准,除自然土壤外,其他5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样品超标:果园超标率最高(21.4%),其他分别为绿化地18.2%,菜地11.1%,稻田8.3%,麦地5.2%;样品总体的超标率为7.2%。从行政区域来看,城区土壤的铅浓度高于近郊区,近郊区要明显高于远郊区土壤,超标样点主要分布在昌平、朝阳、大兴、丰台、海淀、石景山区等城区或近郊区,因而土壤铅浓度有从城市中心区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本研究中,大气沉降、垃圾填埋以及农药施用等人类活动可能是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铅积累浓度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重金属 北京 垃圾填埋 土地利用方式 壤铅 北京市 积累 土地利用类型 几何平均值 果园 自然 壤样品
下载PDF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镉含量特征 被引量:110
2
作者 郑袁明 罗金发 +4 位作者 陈同斌 陈煌 郑国砥 吴泓涛 周建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2-548,共7页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95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与背景值没有显著差别;菜地、稻田、果园的镉含量...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95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与背景值没有显著差别;菜地、稻田、果园的镉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菜地土壤的镉含量最高,其次为稻田和果园,绿化地以及麦地土壤镉的含量最低。与土壤基线值相比,果园样品有9.5%的样品超出,绿化地与菜地分别有7.7%和4.6%超出。在全部土壤样品中,共有19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3.2%。石景山、门头沟、丰台、海淀等地区的样品超标较多,应该合理规划这些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土地利用 重金属 土地利用类型 含量特征 壤镉 北京市 壤样品 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土地利用 自然 绿化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99
3
作者 段增强 P.H.Verburg +1 位作者 张凤荣 宇振荣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7-1047,共11页
CLUE-S模型是一个基于经验统计原理的模拟多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它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尺度农业、森林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得到应用.作者对CLUE-S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CLUE-SII)引入了动态计算的... CLUE-S模型是一个基于经验统计原理的模拟多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它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尺度农业、森林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得到应用.作者对CLUE-S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CLUE-SII)引入了动态计算的邻域分析因子,可以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自发过程、自组织过程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竞争进行模拟,还可以根据研究区域特点构建不同的模拟方案,在这些模拟方案中,局地因子和邻域因子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作用方式不同.应用CLUE-SII对北京市海淀区1991~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多方案模拟,结果表明邻域因子对城镇用地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将邻域因子看作自发过程放大因子的模拟方案获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整图符合比达到77%,其中城镇用地符合比达到82%,Kappa值达到0.754.CLUE-SII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可以对高分辨率和多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城市扩展进行有效模拟,扩展了CLUE-S的应用领域;通过构建多模拟方案,不但可以探索最佳的模拟结果,还可以研究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CLUE-S模型 城镇用 土地利用类型 构建 驱动因子 北京市海淀区 方案 探索
下载PDF
基于谱间特征和归一化指数分析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 被引量:101
4
作者 徐涵秋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1-320,i004,共11页
以福州市ETM+影像为例,研究了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快速准确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归一化差异型指数构成原理的分析以及对同名异义和异名同义现象的甄别,选取了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 以福州市ETM+影像为例,研究了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快速准确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归一化差异型指数构成原理的分析以及对同名异义和异名同义现象的甄别,选取了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来代表城市建成区的三种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用地、水体和植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三个新的指数波段进行谱间特征分析,最后利用基于规则的逻辑判别运算将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出来。研究表明这一方法可以使繁杂的多波段谱间分析得以简化, 是一种快速准确、未经人工干预的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方法。本文还探讨了在城市建成区的研究中采用SAVI指数替代NDVI指数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分析 甄别 城市 差异 福州市 信息 植被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分析 被引量:93
5
作者 摆万奇 张永民 +1 位作者 阎建忠 张镱锂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12,i003,共8页
基于1967、1987和2000年三期遥感数据和1:25万数字高程模型,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在地形、海拔、水系、道路交通、城镇和居民点分布等多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中,筛选出不同时期对大渡河上游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及其... 基于1967、1987和2000年三期遥感数据和1:25万数字高程模型,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在地形、海拔、水系、道路交通、城镇和居民点分布等多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中,筛选出不同时期对大渡河上游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驱动因子,并生成相应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概率适宜图,然后采用CLUE-S模型,模拟分析了1987年和2000年两个时点上金川、壤塘和马尔康三县18665 km2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用当年的现状图检验对比的结果表明,模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Kappa值分别达到0.86和0.89。在此基础上,针对三种政策情景,应用相同模型模拟预测了研究地区2010年时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CLUE-S模型 驱动因子 居民点 Logistic逐步回归 政策 城镇 上游 海拔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氮元素输移过程 被引量:77
6
作者 梁涛 张秀梅 +2 位作者 章申 于兴修 王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6,共8页
以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最有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模拟天然大暴雨,通过3次重复实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随暴雨径流及径流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估算氮素在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的损失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氮... 以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最有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模拟天然大暴雨,通过3次重复实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随暴雨径流及径流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估算氮素在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的损失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氮素的流失速率和流失量随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流失量桑林最大,水田最小.水相不同形态的氮素流失量亦有所不同,悬浮颗粒态氮占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70%~90%,水相溶解态氮的流失量以松林为最高,竹林、桑林和水田接近而且较低,不同类型的水相溶解态氮也随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各土地类型单位面积、表层10 cm土壤氮素流失高达4.66~9.40 g@m-2,其中随径流沉积物相迁移的氮素占绝大部分(90%以上).估算出的各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流失速率,地表径流水相为2.68~14.48mg@m-2@min-1,径流沉积物相高达100.01~172.67 mg@m-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暴雨径流 氮素流失 人工降雨 西苕溪流域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 被引量:85
7
作者 宇万太 马强 +2 位作者 赵鑫 周桦 李建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13-2016,共4页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长期定位试验土壤0~40cm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0~20cm土层内荒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割草地和裸地,而割草地颗粒有机碳含量...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长期定位试验土壤0~40cm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0~20cm土层内荒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割草地和裸地,而割草地颗粒有机碳含量略高于荒地;在20~40cm土层,割草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较高,而荒地微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较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微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荒地>割草地>裸地,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割草地>荒地>裸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但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变化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壤活性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
下载PDF
黄土丘陵小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76
8
作者 黄奕龙 陈利顶 +3 位作者 傅伯杰 黄志霖 贵立德 吴祥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4-342,共9页
采用 1 982~ 1 985年和 2 0 0 2年两个时段的定点观测数据 ,系统分析了小流域尺度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所有年份农地土壤水分都最大 ,灌木林地和荒草地较低 ,林地居中 ;不同... 采用 1 982~ 1 985年和 2 0 0 2年两个时段的定点观测数据 ,系统分析了小流域尺度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所有年份农地土壤水分都最大 ,灌木林地和荒草地较低 ,林地居中 ;不同坡向间以阴坡土壤水分最大 ;而不同坡位间以坡中部土壤水分最大。受降雨和植被耗水的影响 ,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水分在整个生长期表现为降低型。 2 )在年尺度上表现为干旱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向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 ;而在湿润年份 ,其影响程度减弱 ;坡位在干旱和湿润年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都较小。湿润年份 ,降雨量的增大弱化了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 ;而干旱年份正好相反。 3)在季节尺度上表现为在生长季节的中后期 ,土壤水分的变异格局主要受坡向影响 ;而在生长季节的中期 ,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 ;坡位在整个观测时段内影响都较小。 4)在不同土壤层次方面特征为土地利用类型对 0~ 2 0cm层次影响较小 ,而对其他 4个深度较大的层次 ( 2 0~ 1 0 0cm)影响较大 ,并且 5个层次中以 40~ 60cm层次的差异最大 ;坡向对 5个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异格局均有明显影响 ,并呈现随着深度的增加 ,其影响减弱的趋势 ;坡位对 5个层次的土壤水分变异格局影响均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壤水分 时空格局 丘陵区 灌木林 荒草
下载PDF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砷含量特征 被引量:73
9
作者 陈同斌 郑袁明 +4 位作者 陈煌 吴泓涛 周建利 罗金发 郑国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5,共7页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00 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砷积累的影响。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砷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累积现象比较普遍。在6种土...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00 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砷积累的影响。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砷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累积现象比较普遍。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自然土壤的砷含量最低,最接近背景值;菜地和稻田的土壤砷含量的增加最为显著。以基线值为标准,北京市涉及土地利用的土壤砷含量总体超标率为1.8%;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菜地、果园、麦地三种土壤砷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2.6%、2.7%、0.7%。土壤砷含量的平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稻田>绿化地>菜地>果园>麦地>自然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果园 稻田 土地利用类型 砷含量 土地利用方式 北京 超标率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基于MOD16产品的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4
10
作者 吴桂平 刘元波 +1 位作者 赵晓松 叶春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27,共11页
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 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16 鄱阳湖流域 表蒸散量 时空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与人体健康风险 被引量:81
11
作者 李春芳 曹见飞 +2 位作者 吕建树 姚磊 吴泉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628-5638,共11页
采集龙口市北部平原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检测5种重金属(Cu、Pb、Zn、Cd和As)的含量.在初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利用调整评估阈值以后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修正参数后的健康评估模型,评价该区由土壤重金... 采集龙口市北部平原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检测5种重金属(Cu、Pb、Zn、Cd和As)的含量.在初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利用调整评估阈值以后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修正参数后的健康评估模型,评价该区由土壤重金属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对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5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高而复杂,在水浇地、果园和裸地中主要为二级风险,城市工业用地和采矿用地以重度风险为主,As元素在每种地类中一级和二级风险基本相当,其余3种重金属各地类的轻微风险面积占比都在70%以上; 5种元素的综合生态风险在除裸地外的地类中多为三级风险,城市工业用地及采矿用地四级风险的面积占比相对较大;该区5种土壤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存在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成人和儿童由Pb元素引起的非致癌风险以经口摄入为主要途径,且致癌重金属As对这两类人群的致癌风险的暴露途径亦是经口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特征值和下垫面因子影响下的水土流失规律 被引量:73
12
作者 卫伟 陈利顶 +1 位作者 傅伯杰 巩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847-3853,共7页
水土流失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尤其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更具有典型性。选择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35°35′N,104°39′E)为典型区域,在其阴坡中部布设了15个径流小区,包括5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牧草地、灌丛、乔... 水土流失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尤其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更具有典型性。选择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35°35′N,104°39′E)为典型区域,在其阴坡中部布设了15个径流小区,包括5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牧草地、灌丛、乔木林、自然草地)和3个坡度(10°、15°、20°),进行径流、侵蚀和降雨前期土壤水分的测定。利用偏相关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降水特征值及不同下垫面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①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最大30min雨强、以及降水量与最大30min雨强之积的影响。影响侵蚀量的决定性降水因子为降水量和最大30min雨强的乘积PI30与最大30min雨强,而与降水量、平均雨强的相关性较差;②坡度在10°,20°范围内的变化对径流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侵蚀量有显著影响,在该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升高侵蚀量增加(尤以15°-20°范围内增加较快);③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径流侵蚀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在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双重作用下,以土地利用为主导因素,坡度作用次之。即在一定范围内,人为扰动强烈且坡度高的农田和人工草地最易遭受土壤侵蚀;④径流与侵蚀主要与表层0-20cm的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下部其他层次土壤水分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失 降水 坡度 土地利用类型 前期壤水分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空间变异 被引量:72
13
作者 袁建平 张素丽 +1 位作者 张春燕 蒋定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9-583,共5页
关键词 壤侵蚀 人渗速率 空间变异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喀斯特坡地地表径流系数监测初报 被引量:77
14
作者 彭韬 王世杰 +4 位作者 张信宝 容丽 杨涛 陈波 汪进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通过对喀斯特坡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径流小区的地表径流和植被穿透雨量以及地下水出口水位变化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6个径流小区地表径流系数均非常小,介于0.01%-12.81%。显然,喀斯特坡地的地表径流易于入渗转... 通过对喀斯特坡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径流小区的地表径流和植被穿透雨量以及地下水出口水位变化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6个径流小区地表径流系数均非常小,介于0.01%-12.81%。显然,喀斯特坡地的地表径流易于入渗转化为地下径流。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径流小区,地表径流系数随降雨量的变化呈指数函数型变化特征,容易产生地表径流系数的突变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坡 土地利用类型 径流小区 表径流系数 监测
下载PDF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59
15
作者 邱扬 傅伯杰 +1 位作者 王军 陈利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7-594,共8页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变异以质地、容重和饱和含水量最小,稳定入渗率最大,团稳性与粘结力居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诸项物理性质都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质地以林地的砂粒含量显著偏低但粉粒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变异以质地、容重和饱和含水量最小,稳定入渗率最大,团稳性与粘结力居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诸项物理性质都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质地以林地的砂粒含量显著偏低但粉粒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休闲地的粉粒含量显著较低;容重以林地显著偏大,耕地较小;饱和含水量以灌木地较大,林地显著偏低;土壤团稳性以林地显著偏高,耕地显著偏低;土壤粘结力以灌木地、林地、荒地和休闲地显著较强,耕地显著较弱;稳定入渗率以灌木地显著较高,间作地显著较低。就坡形来说,垂直与水平凹形坡的砂粒含量都显著较低而粉粒含量比较高,相反直形坡的砂粒比较高而粉粒含量显著较低;饱和含水量与稳定入渗率都是以垂直直形坡较高,垂直凹形坡则较低。就坡向而言,偏东坡的土壤粘结力显著低于偏西坡;偏北坡土壤质地比偏南坡粘性强,但稳定入渗率低。稳定入渗率还随坡度的增大而增高。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砂粒含量与稳定入渗率增高,而粘粒含量与团稳性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物理性质 空间变异 土地利用类型 形因子
下载PDF
中国东部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4
16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1 位作者 肖风劲 范文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基于SPOT VGT-NDVI数据、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气候区划图及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同期和前期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8年-2007年期间,中国东部5个气... 基于SPOT VGT-NDVI数据、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气候区划图及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同期和前期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8年-2007年期间,中国东部5个气候区和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在全年及四季基本上都增加,其中以夏季增加最多,冬季NDVI增加不显著。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最大相关系数在中国东部由北向南逐渐减小,以中温带亚干旱区相关系数最大,南亚热带湿润区最小。草地NDVI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系数最大,林地NDVI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系数较小。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的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候区 土地利用类型 气候因子 变化趋势 相关系数 中国东部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2
17
作者 邱扬 傅伯杰 +1 位作者 王军 陈利顶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299,共6页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尺度上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异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和诸项养分含量在植物生长期内的时间变异不明显,但是空间变异非常显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变...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尺度上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异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和诸项养分含量在植物生长期内的时间变异不明显,但是空间变异非常显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变异以全磷最小,速效磷最大,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居中。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林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都显著偏高,耕地显著偏低;全磷含量也是以林地最高,耕地最低;速效磷含量以间作地较高,灌木地最低。土壤养分还存在显著的地形分异。水平凸形坡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水平直形坡和水平凹形坡,速效磷含量以水平直形坡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以偏东坡显著低于偏西坡,全磷含量表现为偏北坡大于偏南坡;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与坡度互为显著负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壤养分 时间变异 空间变异 小流域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巢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阎伍玫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4-277,共4页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通过对巢湖流域塘西地区大豆地、水稻田、菜地、山芋地、小麦地、集镇街道、山坡地、饲养场地、农村道路、湖滩芦苇地、荒地等11种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通过对巢湖流域塘西地区大豆地、水稻田、菜地、山芋地、小麦地、集镇街道、山坡地、饲养场地、农村道路、湖滩芦苇地、荒地等11种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现状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建立了巢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在分析了巢湖流域环境背景特征的基础上,应用主分量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的特征。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地表径流污染已相当严重,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差异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巢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建议,为巢湖流域非占源污染的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表径流 巢湖流域 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磷素随暴雨径流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46
19
作者 梁涛 王浩 +2 位作者 章申 张秀梅 于兴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40,共6页
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最具代表性的 5种土地类型 ,利用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3m2 ) ,模拟天然大暴雨 (降雨强度 2mm·min- 1) ,研究了不同形态磷素随暴雨径流水相及沉积物相的迁移过程 ,对比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磷... 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最具代表性的 5种土地类型 ,利用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3m2 ) ,模拟天然大暴雨 (降雨强度 2mm·min- 1) ,研究了不同形态磷素随暴雨径流水相及沉积物相的迁移过程 ,对比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磷素的迁移特征并估算流失速率 .3次平行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 ,地表径流中总磷的流失量桑林最大 ,高出水田和松林的 5倍 .地表径流水相中的悬浮颗粒态磷占水相总磷的绝大部分 ,溶解态磷的流失量菜地和桑林接近 ,高于松林 ,且远大于水田和竹林 ;地表径流水相溶解态磷主要以溶解态无机磷的形式流失 ,松林的流失量和流失速率远高于其他 4种土地类型 .各土地类型的地表径流沉积物相总磷流失量都随时间段的推移呈近似线性的下降趋势 ,桑林、菜地和竹林的流失量相对较大 ,松林最小 .单位面积、表层 1 0cm土壤的总磷流失量界于 2 5 7~ 4 89g·m- 2 .地表径流水相总磷流失速率为 0 45~ 4 1 1mg·(m2 ·min) - 1,沉积物相高达 72 82~ 1 3 5 96mg·(m2 ·min) - 1,桑林流失速率最大 ,松林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暴雨径流 磷素流失 人工降雨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被引量:53
20
作者 段瑞娟 郝晋珉 王静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2,64,共4页
本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估算了山西大同市1996-2003年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阐述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同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目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山西 土地利用系统 价值 大同市 目标 调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单位面积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