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324
1
作者 刘彦随 陈百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4-330,共7页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 ,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开展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系统研究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本文重点对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关系 ,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LUCC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变化(lucc) 持续利用
下载PDF
LUCC影响下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 被引量:35
2
作者 熊鹰 张方明 +1 位作者 龚长安 罗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7-1408,共12页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及GIS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湖南省199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格局及其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减少最明显的...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及GIS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湖南省199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格局及其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减少最明显的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系统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等级差异明显,ESV高值区与低值区相互溶解渗透,总体上高值区与较高值区对低值区呈包围态势。高值和较高值区分布较均匀、低值与较低值区分布较集中,中等值区分布较为散乱,呈随机镶嵌结构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演化的空间自相关与高低值聚集现象明显,但其相关性与聚集程度趋于弱化。"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绿色湖南"等政策的实施,促使研究区域的ESV增加并形成若干增值热点区,城镇化、城市扩张与土地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形成城镇密集区、水土资源富集区分布的价值损失冷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湖南省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3
作者 田宇鸣 李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4期60-64,共5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直接反映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人类活动,为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的复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直接反映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人类活动,为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的复杂性、累积性,本文在总结国内外LUCC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把LUCC环境效应分为:土壤环境效应、大气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以及生态效应四类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研究区域时空尺度单一、以单要素静态研究为主、实验研究相对薄弱以及动态模拟不够等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 循环
下载PDF
成都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杨武年 刘恩勤 +1 位作者 陈宁 廖崇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查明成都市近30 a来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市区土地利用/覆被结构的重大变化,应用成都市1978,1992,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对其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利用... 为查明成都市近30 a来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市区土地利用/覆被结构的重大变化,应用成都市1978,1992,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对其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利用G 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成都市28 a间4个时相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对其近28 a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成果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遥感 动态监测 驱动力分析 成都市
下载PDF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付超 于贵瑞 +1 位作者 方华军 王秋凤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6,共9页
准确估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的整合分析方法总结讨论了近年来中国区域LUCC时空特征及其对陆地碳收支影响,为合理评价中国区域陆... 准确估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的整合分析方法总结讨论了近年来中国区域LUCC时空特征及其对陆地碳收支影响,为合理评价中国区域陆地碳平衡以及确定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已有大量研究对近年来中国区域LUCC主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利用卫星遥感方法和IPCC清单法对中国区域陆地碳源汇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土地利用活动,特别是农林活动正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研究结论之间差异很大,反映出中国LUCC导致陆地碳收支变化的评估结果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认为,中国未来的研究工作应着重于发展和利用基于土地利用相互转化面积的计量方法,以提高对中国区域LUCC导致陆地碳收支变化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生态系统 碳收支 中国
原文传递
试论元胞自动机模型与LUCC时空模拟 被引量:12
6
作者 汤君友 杨桂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6-460,480,共6页
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模拟和预测,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技术的支撑。但目前GIS不能完整地表达地理实体的时态信息和时空关系,缺乏时空分析和动态模拟的能力。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简称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 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模拟和预测,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技术的支撑。但目前GIS不能完整地表达地理实体的时态信息和时空关系,缺乏时空分析和动态模拟的能力。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简称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地理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本文从元胞自动机的原理和特征入手,介绍了CA模型的构造方法,对CA模型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动态模拟及预测的可操作性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CA) 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lucc) 时空模拟
下载PDF
基于地貌特征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韩会庆 杨广斌 张凤太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05,共7页
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贵州省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状况,并以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 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贵州省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状况,并以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3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耕地和未利用地存量降低,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量增加的特点。研究区各地貌单元的土地利用变化也具有类似的特征。盆(坝)地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先降低后增加,而其他地貌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地貌的土地利用变化量和动态度差异都较为突出。2各地貌的稳定型图谱面积和比例均最大;盆(坝)的稳定型图谱和后期变化型比例大于其他地貌,而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原的前期变化型比例高于盆(坝);各地貌的持续变化型和中间变化型比例均较小,盆(坝)地和丘陵的后期变化型分布优势突出,低山、中山和高原分别具有前期变化型、中间变化型和持续变化型的分布优势。3自然条件优劣、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影响贵州省不同地貌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貌类型 CA-Markov模型 贵州省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际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伟 姜晓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95-3003,共9页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其影响因素进度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来看,多数的研究都聚焦于PM2.5与气象要素以及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PM2.5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基...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其影响因素进度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来看,多数的研究都聚焦于PM2.5与气象要素以及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PM2.5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基于PM2.5空间分布数据及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华北地区PM2.5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探讨了PM2.5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PM2.5浓度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且18a均保持这一态势没有变化.时间上来看,在2006年达到污染最大值,之后虽有波动但一直居高不下.多数城市PM2.5浓度超标,整体环境污染形势严峻;②2000~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覆被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量减少以及建设用地的持续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略有减少,林地和草地转入转出面积接近,因而总量变化不大;③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Local R2(衡量局部拟合度)较低的区域为土地利用/覆被未发生变化的区域,而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的区域,Local R2较高,说明PM2.5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着显著的响应作用;④对于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状况而言,PM2.5分布特征表现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趋势.对于不同土地利用/覆被转换方式而言,当自然用地向人工用地转换时PM2.5浓度上升,而人工用地向自然用地转变时PM2.5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2.5) 土地利用/变化(lucc) 热点分析 理加权回归(GWR) 空间响应
原文传递
基于CLUE-S模型的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模拟研究——以新疆奎屯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彭树宏 钱静 +2 位作者 陈劲松 陈曦 马英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7,共7页
在水资源条件约束下,干旱区绿洲城市有其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水资源分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选址、规模及空间扩展等。该文利用新疆奎屯河流域主要城镇1999-2011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现势延续、协... 在水资源条件约束下,干旱区绿洲城市有其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水资源分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选址、规模及空间扩展等。该文利用新疆奎屯河流域主要城镇1999-2011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现势延续、协调发展、节水发展和经济优先4种情景驱动的CLUE-S模型,模拟奎屯河流域2011-2030年的土地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水资源约束下干旱区土地利用空间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有情景中各土地利用类型都存在转换,其中:草地变化最大,平均占比38.16%;耕地次之,为23.63%;林地、未利用地和盐碱地的平均占比依次为11.63%、11.40%和9.47%。从土地利用变化需求趋势和情景模拟结果可知,节水型发展是研究区未来空间发展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土地利用/变化(lucc) CLUE-S模型 城市空间扩展
下载PDF
1980—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安东 赵明松 +1 位作者 郜敏 王世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27-4635,共9页
为分析安徽省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以198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利用Sankey图、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近40年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结合Getis-Ord General G聚类方法和多距... 为分析安徽省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以198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利用Sankey图、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近40年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结合Getis-Ord General G聚类方法和多距离空间聚类(Ripleys K函数)方法对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累积量进行了时空模式分析;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多种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单一与交互解释程度。结果表明:①1980—2020年安徽省建设用地、草地、水域面积分别增加35.04%、2.44%和0.75%,耕地、林地分别减少4.63%和0.98%;安徽省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逐渐增加,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较快,单一动态度最高分别达到3.15%和-0.39%;林地、草地、水域变化较为稳定。②1980—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的剧烈变化具有显著的聚集性,通过K-means聚类可将不同程度的变化较好地分类;土地利用剧烈变化区域聚集特征受观测尺度变化的影响小于平缓变化区域。③地理探测结果表明: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联系的社会因子(夜间灯光数据、GDP、人口、到城市和主要道路距离等)和地形因子(高程、坡度)以及各因子间交互作用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安徽省 动态度 Getis-Ord General G聚类 多距离空间聚类 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贵阳市红枫湖水源保护区生态风险演变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卢江林 李阳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9-233,239,共6页
以贵阳市饮用水源地红枫湖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年,2007年,2013年3期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从生态风险评价的角度出发,利用ArcGIS,ERDAS IMAGINE平台,通过逐网格采样和空间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红枫湖保护区不同时间范围内的土地利用... 以贵阳市饮用水源地红枫湖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年,2007年,2013年3期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从生态风险评价的角度出发,利用ArcGIS,ERDAS IMAGINE平台,通过逐网格采样和空间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红枫湖保护区不同时间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演变。结果表明:近22a主要以中间等级生态风险为主,1991—2007年低生态风险、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生态风险所占面积比例均下降。2007—2013年低生态风险、较低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面积比例均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转移则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最为显著,耕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而林地、建设用地总体则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湖水源保护区 土地利用/变化(lucc)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生态风险演变
下载PDF
LUCC研究进展及其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骈宇哲 姜朋辉 +1 位作者 陈振杰 吴洁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8-364,共7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核心主题之一。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LUCC研究成果,阐述了国际上LUCC研究在信息获取、数据处理、驱动力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LUCC研究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核心主题之一。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LUCC研究成果,阐述了国际上LUCC研究在信息获取、数据处理、驱动力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LUCC研究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研究意义,介绍了LUCC研究的新趋势,并对研究过程中现存的一些如信息获取过度依赖于3S技术,忽视实地调研等传统信息获取方式与新技术手段的结合、模型功能的欠完善、干旱区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缺乏相应的比较全面的科学理论指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健全LUCC研究理论体系,开展相应的理论建设将是未来整个LUCC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干旱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近30年来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晓祥 唐彦君 +3 位作者 严长清 徐盼 朱晨曦 戴煜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95,共6页
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可用于量化反应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海岸带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选取1978~2007年5期Landsat MSS/TM影像作为数据源,建立遥感分类系统,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 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可用于量化反应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海岸带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选取1978~2007年5期Landsat MSS/TM影像作为数据源,建立遥感分类系统,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类方法获取研究区5期序列LUCC数据,进而计算分析江苏海岸带近3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结构演变,系统研究了近30年来的LUCC的变化数量以及变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近30年来,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为主,虽然耕地占比近年来有所减少,但是仍然高达70%以上;(2)从土地利用变化来看,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城镇建设用地,无论是变化数量和变化速率都非常显著,同时大量沿海新围垦土地多为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海岸带 遥感影像 江苏
下载PDF
用SWAT模拟土地利用对绿水蓝水的影响:以晋江西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荣琨 陈兴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9-204,共6页
应用SWAT模型,研究了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绿水与蓝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西溪流域绿水资源从1970年代的年均625.34 mm减少到2001年的618.5 mm,年绿水总量平均减少了6.48 mm;蓝水资源从1... 应用SWAT模型,研究了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绿水与蓝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西溪流域绿水资源从1970年代的年均625.34 mm减少到2001年的618.5 mm,年绿水总量平均减少了6.48 mm;蓝水资源从1970年代的年均1 019.44 mm增加到2001年的1 026.49 mm,年蓝水总量平均增加了7.05 mm。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年内12个月份的绿水都有所减少,蓝水都有所增加,其中处于汛期的6-9月蓝水增加量较大。由于流域上游几个亚流域的林地耕地面积之和大幅减少等原因,绿水的减少与蓝水的增加主要集中于流域上中游的几个亚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绿水 蓝水 SWAT模型 晋江西溪
下载PDF
1970~2020年黄河流域菏泽段LUCC时空演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爱敏 颜培霞 时洪蕾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利用ArcGIS提取LUCC类型,采用LUCC动态度、LUCC转移矩阵和驱动因素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970~2020年LUCC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一LUCC自大到小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 利用ArcGIS提取LUCC类型,采用LUCC动态度、LUCC转移矩阵和驱动因素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970~2020年LUCC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一LUCC自大到小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动态度为正值,呈增加趋势,各类用地间互相转化活跃;经济加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是驱使LUCC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菏泽段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lucc)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中国LUCC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宝玉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1期61-70,共10页
基于1996—2018年间CSCD和CSSCI来源期刊,主要借助CiteSpace软件构建了中国LUCC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1)中国LUCC研究广受关注、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较稳定空间集聚特征的研究网络。(2)研究热点从侧重LUCC的现象和机... 基于1996—2018年间CSCD和CSSCI来源期刊,主要借助CiteSpace软件构建了中国LUCC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1)中国LUCC研究广受关注、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较稳定空间集聚特征的研究网络。(2)研究热点从侧重LUCC的现象和机制分析转向LUCC现象、机制、效应和方法研究并重,时空多尺度、机制多元化、效应耦合性及模型综合性特征均有所增强。(3)今后中国LUCC研究应不断挖掘与拟合多源数据、攻克人文数据定量化和空间化难题,寻找格局-机理-响应互反馈耦合分析方法,加强LUCC内在转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研究特征与趋势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华北农牧交错区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佳宁 秦富仓 +3 位作者 邹伟 刘佳 杨振奇 张连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9-255,F0002,共8页
[目的]探究华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类似地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华北典型农牧交错区内蒙古多伦县2004年、2009年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其变更调查资... [目的]探究华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类似地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华北典型农牧交错区内蒙古多伦县2004年、2009年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其变更调查资料,获取该区2004—2014年LUCC时空数据。参考Costanza和谢高地等的研究成果,选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LUCC生态贡献率等,构建LUCC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结果]①2004—201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发生明显改变。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不断提高,主要由林地增加而来;草地、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增加趋势;10 a来研究区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各自面积变化规律一致。③从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来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从变化细节上分析,生态环境存在改善和恶化双向变动;草地转向耕地和建设用地是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未利用地向草地和林地转换则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结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切实重视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之影响;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入手,引导区域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环境质量 多伦县
下载PDF
黑龙江省PM_(2.5)浓度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田若颖 周嘉 徐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
基于2010-2020年黑龙江省PM_(2.5)浓度数据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数据,对该省PM_(2.5)及LUCC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手段探讨PM_(2.5)变化与LUCC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11年来PM_(2... 基于2010-2020年黑龙江省PM_(2.5)浓度数据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数据,对该省PM_(2.5)及LUCC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手段探讨PM_(2.5)变化与LUCC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11年来PM_(2.5)年均浓度的空间格局均为西南高、东北低。时间格局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2010-202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类型/覆被以耕地、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主要为林地、草地转为人造地表;(3)通过GWR进行响应分析发现,PM_(2.5)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显著的响应作用。当林地草地转化为人造地表时PM_(2.5)浓度上升,而耕地及人造地表转为林地草地时PM_(2.5)浓度降低。因此,增加绿地面积对于防止PM_(2.5)浓度上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土地利用/变化(lucc) 理加权回归(GWR) 空间响应
下载PDF
克里雅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迪丽尼格尔.艾合买提 师庆东 彭佳宾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118,共11页
以新疆内陆河流—克里雅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0、2003、201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并结合景观来分析克里雅河流域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6年克里雅河流域的LUCC的空间分布稳定。未利用地是研究区面... 以新疆内陆河流—克里雅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0、2003、201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并结合景观来分析克里雅河流域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6年克里雅河流域的LUCC的空间分布稳定。未利用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大的地类。草地的面积变化较大,呈增加的趋势,冰川积雪的覆被面积略有增加。1990—2016年,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及斑块数较大。在1990—2016年,林地的景观破碎度的值最大。城乡工矿用地的破碎度较大,且呈降低的趋势;耕地类型的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小,较为稳定;水域的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未利用地的周长面积分维数较低。1990—2016年,在克里雅河流域的下游景观的破碎度较高,景观格局较不稳定。克里雅河流域的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出了中游低、两头高的趋势。克里雅河流域上游的北部区域周长面积分维数较高。克里雅河流域的中游,景观分维数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雅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lucc) 景观格局 时空分异
原文传递
基于LUCC的生态环境人为干扰度分析——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兰 吴良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03-108,114,共7页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所造成的影响正日益加强。利用2005年和2017年这2期LUCC数据,用人为干扰度指数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巴马县的人为干扰程度及干扰强度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这12年来,人类活动对巴马县的干扰...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所造成的影响正日益加强。利用2005年和2017年这2期LUCC数据,用人为干扰度指数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巴马县的人为干扰程度及干扰强度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这12年来,人类活动对巴马县的干扰程度逐年增加,巴马县人为干扰程度为中度干扰类型;(2)中心城区的人为干扰程度比较高,巴马县内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四周逐渐弱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整体来看,巴马县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注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证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lucc) 人为干扰度 生态环境 巴马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